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战略重点西移与高等成人教育的自我调适
1
作者 南长森 崔富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42-146,共5页
战略重点西移为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成人高等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成人高等教育又为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现实的劳动力资源,两者互惠互利,互相促成。而要保持协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就必须遵... 战略重点西移为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成人高等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成人高等教育又为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现实的劳动力资源,两者互惠互利,互相促成。而要保持协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就必须遵循社会、经济与教育之间相互联系的运作规律,改革其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战略 社会经济发展 成人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我国高师成人教育的选择
2
作者 但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国际经济竞争加剧和国内经济转型、多元文化交融与冲突以及教育培养目标的新要求,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高师成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从保障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 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国际经济竞争加剧和国内经济转型、多元文化交融与冲突以及教育培养目标的新要求,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高师成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从保障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合理的培训制度、合理布局教育结构、发展多种办学形式、不断改革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 教育改革 高师成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资队伍的培养与高等教育的发展
3
作者 郭建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44-246,共3页
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前提。高素质师资队伍培养的途径是 :首先要改革传统管理体制 ,开展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建设工程 ;其次 ,要大力抓好高层次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学术梯队建设 ;再次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派出去 ,引... 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前提。高素质师资队伍培养的途径是 :首先要改革传统管理体制 ,开展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建设工程 ;其次 ,要大力抓好高层次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学术梯队建设 ;再次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派出去 ,引进来 ;第四 ,树立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和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师素质 师资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中国小说创作之祖 被引量:8
4
作者 刘生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2-28,173,共8页
庄子所谓“寓言”,以“藉外论之”为基本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后来小说的同义语和代名词。作者通过以自觉的艺术虚构为主的新颖奇特的小说手法,创作了大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离奇完整、语言风格怪诞风趣的所谓“寓言”,即... 庄子所谓“寓言”,以“藉外论之”为基本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后来小说的同义语和代名词。作者通过以自觉的艺术虚构为主的新颖奇特的小说手法,创作了大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离奇完整、语言风格怪诞风趣的所谓“寓言”,即粗具规模的早期小说,取得了杰出成就。这种有意识的前所未有无所依傍而成就卓著的创作活动,无疑是中国小说创作的发轫和开端。《庄子》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小说创作 寓言 艺术虚构 创作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家的光色感觉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继峰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84-94,共11页
作家用文字“颜料”——显光显色词着色,光色感觉方式和绘画艺术家基本相同。滤化提纯、写意、选择调配是作家较为突出的光色感觉特点。一经作家感觉的处理,原始光色信息或浓鲜响亮,更具表现力,或清白雅淡,蕴灵淑之气,或在变形中见情味... 作家用文字“颜料”——显光显色词着色,光色感觉方式和绘画艺术家基本相同。滤化提纯、写意、选择调配是作家较为突出的光色感觉特点。一经作家感觉的处理,原始光色信息或浓鲜响亮,更具表现力,或清白雅淡,蕴灵淑之气,或在变形中见情味,或在统一和谐的色彩秩序、色彩旋律中收到整体交响效果。作家用语言工具传达感觉体验,又形成有别于绘画艺术家的独特光色感觉方式:自由、轻灵、飘移,不重色彩分析,长于联想想象;感觉或摄取物态光色之神韵,或统摄浴光溶色之境界,形诸文辞,可收到“语有五色”、“语成七彩”的光色效应。另外,作家还具有超时空的色彩联觉,意蕴之丰富,为绘画艺术家所不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色感觉 色彩 滤化提纯 写意 色彩调配 光色传神 色彩联觉 显光显色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赋的滥觞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生良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102-108,共7页
赋起源于以铺陈为特征的诗化散文。考察先秦文库之珍存,对赋体形成和诞生关系最大者莫若《庄子》。与“命赋之厥初”的荀况和“以赋见称”的宋玉相比,《庄子》虽未形成赋的完整体制,却颇富赋的雏型,已看得见苟宋赋的端倪。《庄子》颇多... 赋起源于以铺陈为特征的诗化散文。考察先秦文库之珍存,对赋体形成和诞生关系最大者莫若《庄子》。与“命赋之厥初”的荀况和“以赋见称”的宋玉相比,《庄子》虽未形成赋的完整体制,却颇富赋的雏型,已看得见苟宋赋的端倪。《庄子》颇多铺陈文字,并形成相对独立的篇章,具备了赋的基本特征;它亦诗亦文,奠定了赋的特有机制;它那假设问对的结构模式、对比映衬的铺陈方式、虚拟寄托的构思特点及丰富奇僻的词汇等为后式赋家所祖式,影响了赋体尤其是汉大赋的形式特征。由此可见,《庄子》不愧为赋家之祖和赋之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体起源 《庄子》 赋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符号功能转换中的思维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齐效斌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11-18,共8页
意符即意象符号,它是形象思维的媒介。文本前的意象功能表现为“译码”,是把客观的物象内觉化为主体的心理意象。文本中的语象功能表现为编码,是把心理意象转化为语言符号。文本后的意象功能体现为译码,是把客观的语象译解为主体可以接... 意符即意象符号,它是形象思维的媒介。文本前的意象功能表现为“译码”,是把客观的物象内觉化为主体的心理意象。文本中的语象功能表现为编码,是把心理意象转化为语言符号。文本后的意象功能体现为译码,是把客观的语象译解为主体可以接受的意象。相对于这三个阶段的思维机制是发散式思维、倾向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符号 意象 语象 符号功能 思维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朝圣的呼告和苦旅——论贾平凹审美气质的二重性及文学道路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继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65-75,共11页
贾平凹是以追求大气的文学境界作为自己的审美理想的,可是,他又深浸于中国传统士大夫文化,无力超越自己的才子气质,正是两者之间的内在矛盾长期困扰着这位作家的文学道路。
关键词 贾平凹 审美气质的二重性 文学大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人物传记的符号学特征与阐释 被引量:1
9
作者 齐效斌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72-75,共4页
人类文化以逻辑的符号和非逻辑的符号形成科学的和审美的两种文本。《史记》既不是单纯的科学文化文本,也不是单纯的审美文化文本,而是兼有科学和审美双重性质的文化文本。这种特殊文本的代码规则和符号功能既服从审美性原则又服从科... 人类文化以逻辑的符号和非逻辑的符号形成科学的和审美的两种文本。《史记》既不是单纯的科学文化文本,也不是单纯的审美文化文本,而是兼有科学和审美双重性质的文化文本。这种特殊文本的代码规则和符号功能既服从审美性原则又服从科学性原则,它的阐释也只能理解为在坚持历史客观性的同时对封闭在文本中的信息所施行的有限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人物传记 文本 双重符号特征 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的平等思想
10
作者 史志谨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74-79,共6页
要求实现社会平等,是鲁迅伦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鲁迅继承和引进各种平等要求的合理内容,加以改造与重构,形成了自己的平等思想。他的平等思想,是重在对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和等级观念进行否定与批判中建立起来的。他要求“消除一... 要求实现社会平等,是鲁迅伦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鲁迅继承和引进各种平等要求的合理内容,加以改造与重构,形成了自己的平等思想。他的平等思想,是重在对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和等级观念进行否定与批判中建立起来的。他要求“消除一切等差”,实现全社会性的、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及人格的全面平等。鲁迅的平等思想,反映了被压迫阶级人民的共同要求,又与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有本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伦理思想 继承和引进 改造与重构 全面平等 本质区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缪斯门下的喧阗聚散——论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热
11
作者 李继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4-60,173,共8页
20世纪末叶的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热势头异常强劲,显示出群体审美生命汇聚成的大格局,大气象,同时也暴露出自身的缺憾:鉴赏阵容宏观上的波澜壮阔,挟裹着鉴赏个体微观上的勉强平庸;趋于成熟的老辣硬朗的鉴赏风格,也若淡若浓地染了... 20世纪末叶的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热势头异常强劲,显示出群体审美生命汇聚成的大格局,大气象,同时也暴露出自身的缺憾:鉴赏阵容宏观上的波澜壮阔,挟裹着鉴赏个体微观上的勉强平庸;趋于成熟的老辣硬朗的鉴赏风格,也若淡若浓地染了些秋老叶黄的暮气;似乎造得圆熟精美、辞采翩翩的鉴赏文本,总是激荡不起强悍的审美冲击力。面对烟花爆竹一般骤然响彻又归于沉寂的鉴赏热,值得追问的是:如何才能造出无愧于中国诗词鉴赏史的名赏和大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词 鉴赏美学 审美生命 鉴赏批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符号学美学辩护
12
作者 齐效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9-94,175,共7页
符号学美学属于美学的一个分支。美学中的符号指艺术符号。它是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的符号,又是具有形而上质的超越性符号。较早意识到这点的是德国的美学家黑格尔,而真正将符号学研究引入美学领域的是美国的符号学家苏珊·朗格。... 符号学美学属于美学的一个分支。美学中的符号指艺术符号。它是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的符号,又是具有形而上质的超越性符号。较早意识到这点的是德国的美学家黑格尔,而真正将符号学研究引入美学领域的是美国的符号学家苏珊·朗格。符号学美学理论解决了美在主观与美在客观认识上的矛盾,实现了美学从认识论向语言论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美学 黑格尔 苏珊·朗格 艺术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的生机和虚构的尴尬──关于当代公仆文学创作的美学思考
13
作者 李继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当代公仆文学创作塑造人物形象,以奉献美、牺牲美为审美价值核心。这种约定俗成的审美价值规格导致虚构性的公仆文学创作陷入困境,而成功塑造公仆形象的文学品种,只有报告文学一枝独秀。虚构性的公仆文学创作有着自身的独特规律。当... 当代公仆文学创作塑造人物形象,以奉献美、牺牲美为审美价值核心。这种约定俗成的审美价值规格导致虚构性的公仆文学创作陷入困境,而成功塑造公仆形象的文学品种,只有报告文学一枝独秀。虚构性的公仆文学创作有着自身的独特规律。当代作家创作公仆文学的艺术才能是“偏瘫”的,原因在于其审美心理结构历史性地发生了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仆文学 公仆形象 审美规格 艺术虚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鲁迅伦理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思想
14
作者 史志谨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87-93,共7页
鲁迅着重把人道主义作为伦理原则来看待和加以提倡。他的这一思想,主要潜存于对现实与历史的反面否定之中,是在对封建社会黑暗现状的揭露和反拨中表现出来的。鲁迅的人道主义道德原则的主要涵义是:人要“爱人”,包括尊重人、解放人、关... 鲁迅着重把人道主义作为伦理原则来看待和加以提倡。他的这一思想,主要潜存于对现实与历史的反面否定之中,是在对封建社会黑暗现状的揭露和反拨中表现出来的。鲁迅的人道主义道德原则的主要涵义是:人要“爱人”,包括尊重人、解放人、关心人、同情人。鲁迅的“爱人”思想,是爱人民和憎仇敌的辩证统一。鲁迅所主张的人道主义道德原则,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有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人道主义 伦理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函授教学教务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设计
15
作者 肖宁 李恩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5-48,共4页
论述了高等函授教学教务计算机管理系统综合软件的设计及其实现,对高等函授教育的教学教务计算机管理进行了实用性探讨.结果表明,该综合软件具有功能全、速度快。
关键词 高等函授 教学管理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