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改写理论看鲁迅早期的“改作”及其成因 |
李文革
王瑞芳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2
|
中国文化典籍中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问题 |
李文革
|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
2000 |
33
|
|
3
|
从乔姆斯基的语言观看奈达的翻译思想 |
魏标
|
《外国语文》
|
1999 |
9
|
|
4
|
从人的主体性视阈看教师专业化的反思 |
薛正斌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5
|
程式性与分析性的统一:习语原则在ELF使用者会话中的在线处理 |
石洛祥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6
|
心理动词与英语典型使役化结构 |
张京鱼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4 |
28
|
|
7
|
英语附加问句会话功能和性别差异个案分析 |
张京鱼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2 |
5
|
|
8
|
论美国“垮掉派”文学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
孙坚
杨仁敬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9
|
这是一个新天地:《去吧,摩西》主题阐释 |
王屹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0 |
6
|
|
10
|
当代中国英语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
侯玉海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1
|
英美茶文化元素对英美文学作品创作的影响分析 |
罗天霞
|
《福建茶叶》
|
2018 |
3
|
|
12
|
英语-维吾尔语使役结构及形态句法结构的对比研究 |
艾合买提江.塔西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0 |
|
13
|
从英汉茶文化借词角度分析隐蔽文化信息 |
巢玥
|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