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若尔盖盆地西部玛曲断陷谷地欧拉段50 ka以来地表沉积过程与环境变化
1
作者 王冰洁 查小春 +2 位作者 黄春长 庞奖励 周亚利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9-479,共11页
通过对若尔盖盆地西部的玛曲断陷谷地考察,在欧拉段发现含有古湖相地层序列的典型沉积剖面.沉积物粒度特征、粒度端元及光释光测年分析,揭示了若尔盖盆地西部玛曲断陷谷地50 ka以来的地表沉积过程及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在50~40 ka的深海... 通过对若尔盖盆地西部的玛曲断陷谷地考察,在欧拉段发现含有古湖相地层序列的典型沉积剖面.沉积物粒度特征、粒度端元及光释光测年分析,揭示了若尔盖盆地西部玛曲断陷谷地50 ka以来的地表沉积过程及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在50~40 ka的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时期,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冰川融水增多,在玛曲断陷谷地汇集形成了串珠状古冰水湖,淡蓝灰色的古湖相淤泥物质发育形成;40 ka古冰水湖被切穿后,在暖湿气候下,冻土泥石流加剧,于40~14.5 ka在山麓堆积形成坡积石渣土层;14.5~13 ka的末次冰期Bølling-Allerød条件下,浅洼地聚水发育形成泥沼土层;13~12.7 ka的新仙女木时期,气候干冷,高原面上风沙活动活跃,形成风沙层;12.7~12 ka,冷干气候下大量风化沉积物沿山麓堆积成坡积石渣土层;12~11.6 ka虽然气候好转,但依然干冷,沙尘暴活跃,搬运近源沙地的粗粉砂堆积形成风成黄土层;11.6~8.5 ka处于全新世早期,气候回暖,风化成壤作用增强发育了过渡性黄土层;8.5~3.1 ka进入全新世大暖期,夏季风及降水显著增强,植被空前繁茂,成壤作用剧烈,发育为成熟度极高的古土壤层;3.1 ka以来为全新世晚期,风沙活动盛行,粗粉砂物质在坡地前沿堆积,但在后期温度和湿度回升,风化成壤作用增强,被改造为亚高山草甸黑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曲断陷谷地 环境变化 地表过程 若尔盖盆地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关系、国民好感度及对旅游互动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李中建 孙根年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3-502,共10页
依据2005—2016年中日关系定量测定、国民好感度问卷调查、中日两国旅游互动数据,分析了中日关系、国民好感度及对旅游互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2005—2006年以及2010年“钓鱼岛事件”后中日关系恶化,导致两国国民对对方国家的好感度下降... 依据2005—2016年中日关系定量测定、国民好感度问卷调查、中日两国旅游互动数据,分析了中日关系、国民好感度及对旅游互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2005—2006年以及2010年“钓鱼岛事件”后中日关系恶化,导致两国国民对对方国家的好感度下降,给双边旅游互动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日本国民好感度与中国大陆国民好感度均为完全中介效应,其值分别为0.040和0.143,即中日关系对双边旅游互动的影响通过国民好感度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 国民好感度 旅游互动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境旅游国际影响力的时空测度——基于市场占比和增长贡献度的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中建 孙根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66,共8页
提出出境旅游国际影响力的概念,系统搜集近20年来中国出境旅游客流量、旅游支出以及2012—2016年中国出境世界130个国家旅游数据,以市场占比、增长贡献度为指标,测定中国出境旅游影响力的时空变化。结果发现:20年来,中国出境旅游的世界... 提出出境旅游国际影响力的概念,系统搜集近20年来中国出境旅游客流量、旅游支出以及2012—2016年中国出境世界130个国家旅游数据,以市场占比、增长贡献度为指标,测定中国出境旅游影响力的时空变化。结果发现:20年来,中国出境旅游的世界市场占比及增长贡献度不断提高,2010年后超越传统出境旅游强国,位居世界第一;目的地国家中,中国游客市场占比及增长贡献度较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市场占比在10%以上,增长贡献度在20%以上,空间聚集现象明显;中国出境旅游影响力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对日韩和东盟10国的影响力最大,对美国及欧洲、非洲部分国家有一定的影响力,对西欧、南欧、南美、非洲大部分国家的影响力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影响力 出境旅游 市场占比 增长贡献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1-2015年共和盆地风况特征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宗颜 董治宝 +1 位作者 鄂崇毅 汪青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4-230,242,共8页
利用共和盆地3个气象站1971-2015年的风资料,分析了盆地风况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盆地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和平均起沙风速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西北部较大,中部和东南部较小.1971-2015年,盆地平均风速和起沙风速呈降低趋势.盆地... 利用共和盆地3个气象站1971-2015年的风资料,分析了盆地风况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盆地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和平均起沙风速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西北部较大,中部和东南部较小.1971-2015年,盆地平均风速和起沙风速呈降低趋势.盆地起沙风主风向为W、WNW和NW,其频率从盆地西北部到东南部逐渐减小,起沙风方向变率为大比率-中比率,风况为宽单峰,输沙方向较为集中.盆地属于中-低能风环境,输沙势自西北部到东南部陡然减小,1971-2015年盆地输沙势呈降低趋势.1970和1990年代风沙活动较强,1980年代风沙活动较弱,2000年代以来风沙活动趋于和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况 输沙势 风能环境 共和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5
作者 黄荣静 苏惠敏 魏中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8-105,共8页
利用Google Earth对河南省2013—2016年591个省级传统村落的地理位置进行精确空间定位,结合ArcGIS 10.2、SPSS 19.0对河南省的地形、人口、经济、交通网络等社会和自然因素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省级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 利用Google Earth对河南省2013—2016年591个省级传统村落的地理位置进行精确空间定位,结合ArcGIS 10.2、SPSS 19.0对河南省的地形、人口、经济、交通网络等社会和自然因素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省级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整体分散、局部聚居的特点,两个较高密度核心区分别位于平顶山市和安阳市;河流水系、道路交通和人口等是影响传统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村落大多依水而建,一般分布在道路交通网发达、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高程、经济与城镇化率是影响传统村落存在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村落大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率均处于中等水平的地区;气候因素是传统村落落脚点的参考因素,降水量和气温等与传统村落的分布关系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河南省 传统村落 影响因素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C-RAS模型在汉江上游洪水演进和流量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光朋 查小春 +2 位作者 黄春长 庞奖励 张国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9-137,共9页
【目的】研究HEC-RAS模型在汉江上游洪水演进和流量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汉江上游安康至白河段的实地考察,基于数字流域平台及HEC-RAS模型对2010年"7·18"、2011年"9·19"2场洪水进行了演进模... 【目的】研究HEC-RAS模型在汉江上游洪水演进和流量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汉江上游安康至白河段的实地考察,基于数字流域平台及HEC-RAS模型对2010年"7·18"、2011年"9·19"2场洪水进行了演进模拟,并结合ArcGIS重现了2场洪水的淹没范围和水深。运用HEC-RAS模型对考察发现的5次洪痕进行洪峰流量的重建,与利用比降面积法的重建结果进行比对,并利用实测数据对重建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模型的率定、2场洪水水位与流量等指标的模拟系列和实测系列的纳什效率系数(NSE)及确定性系数(R2)均大于0.91;此外,基于HEC-RAS模型重现的淹没区域与实地调查所得结果吻合度较好,且根据洪痕重建的洪峰流量误差为0.12%~2.88%,重建精度较高,优于比降面积法。【结论】HEC-RAS模型可用于汉江上游洪水的演进模拟和洪峰流量的重建,可视化的淹没范围、水深等成果可为安康市洪灾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演进 流量重建 洪痕 HEC-RAS 汉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上游桐柏县卢庄SWD粒度端元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兆夺 黄春长 +2 位作者 庞奖励 周亚利 查小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0-726,共7页
通过沿着淮河上游详细的野外调查,在桐柏县卢庄村附近淮河北岸发现了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夹有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对剖面进行详细观察和分层采样,在实验室内进行粒度分析.对所获得的分析数据,应用端元分析模型分离出4个端元,以识别沉积... 通过沿着淮河上游详细的野外调查,在桐柏县卢庄村附近淮河北岸发现了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夹有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对剖面进行详细观察和分层采样,在实验室内进行粒度分析.对所获得的分析数据,应用端元分析模型分离出4个端元,以识别沉积动力环境,鉴别特大洪水事件的沉积学记录.不同的地层单元具有不同的端元组合特征,各个端元皆能够很好地指示沉积动力环境和物源特征.其中端元1可能指示了沉积物在沉积后受到次生风化作用强度特征;端元2可能指示了生物成壤过程和农业耕作活动等对沉积物的后期影响;端元3可能代表了沉积过程中受到风成动力作用的特征;端元4比较明确地指示了特定物源条件下流水动力环境.将端元分析与野外沉积学宏观特征相结合,在此全新世地层剖面鉴别出6次特大古洪水事件.通过沉积物粒度端元分析,表明该模型在鉴别沉积动力环境和物源特征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对于从河谷黄土古土壤剖面鉴别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具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古土壤 古洪水滞流沉积物 粒度 端元分析 淮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天水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化学风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刘俊余 查小春 +3 位作者 黄春长 庞奖励 周亚利 李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7-945,共9页
对甘肃天水地区师家崖典型黄土—古土壤剖面化学元素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剖面中氧化物SiO_2、Fe_2O_3、K_2O和Al_2O_3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古土壤层(S_(0上)和S_(0下))中较高,黄土层(L_0、L_1和L_t)中较低;而氧化物CaO和Na_2O... 对甘肃天水地区师家崖典型黄土—古土壤剖面化学元素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剖面中氧化物SiO_2、Fe_2O_3、K_2O和Al_2O_3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古土壤层(S_(0上)和S_(0下))中较高,黄土层(L_0、L_1和L_t)中较低;而氧化物CaO和Na_2O变化呈相反趋势;根据钙镁比(Ca/Mg)、钾钠比(K/Na)、淋溶系数、退碱系数、残积系数和化学蚀变系数(CIA)等化学参数的统计分析结果,揭示了古土壤层形成时期风化成壤作用强烈,黄土层堆积时期风化成壤作用微弱的规律;以Ti为参比,Si、Fe、K和Al相对富集,而Na和Ca发生不同程度的淋溶,总体处于脱Ca、Na的低等化学风化阶段;SJY剖面全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分为化学风化较弱期、波动增强期和减弱期,记录了该区域气候经历了早全新世温凉、中全新世温暖湿润但不稳定,晚全新世凉干的演变过程,对天水地区的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古土壤 地球化学 师家崖 常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VDI模型的关中地区春旱时空动态监测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晶言 白建军 于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9-806,共8页
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产品MOD13A2和MOD11A2获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T_s,构建T_s-NDVI特征空间,依据该特征空间拟合的干湿边方程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作为反映旱情的指标,监测关中地区2013年2-5月每16 d的干旱状... 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产品MOD13A2和MOD11A2获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T_s,构建T_s-NDVI特征空间,依据该特征空间拟合的干湿边方程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作为反映旱情的指标,监测关中地区2013年2-5月每16 d的干旱状况,并利用区域内气象站点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MOD11A2数据反演的T_s与实测对比平均误差为0.258℃,反演结果能够代替实际T_s参与计算.利用该地区实测的10、20 cm土壤湿度数据与遥感反演的TVDI值进行线性拟合,发现TVDI与20 cm土壤湿度相关性更高,表明TVDI更能反映和指示距地表20 cm的土壤水分状况.关中地区春旱最严重出现在3、4月份,旱情主要以中旱为主;渭河平原整体干旱情况比南部秦岭地区严重,尤其是关中东北部渭南和咸阳部分地区旱情较为严重,南部秦岭山地以湿润和正常为主.旱情整体呈现东北较重,西南较轻的分布.从监测结果看,TVDI能够较好地反映关中地区春季的实际旱情,适用于关中地区春季的旱情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植被覆盖指数 地表温度 土壤湿度 旱情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上游沉积记录的北宋时期古洪水事件文献考证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光朋 查小春 +2 位作者 黄春长 庞奖励 张国芳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8-496,共9页
基于对近年来汉江上游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结合文献记载和气候背景分析,对汉江上游5个沉积剖面记录的北宋时期古洪水事件进行了文献考证.研究结果表明,北宋时期为洪水频发期;洪水灾害的影响范围、灾情的严重性以及洪痕沉... 基于对近年来汉江上游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结合文献记载和气候背景分析,对汉江上游5个沉积剖面记录的北宋时期古洪水事件进行了文献考证.研究结果表明,北宋时期为洪水频发期;洪水灾害的影响范围、灾情的严重性以及洪痕沉积规律等表明,汉江上游5个沉积剖面记录的古洪水事件可能是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六月的一次特大洪水事件.依据树轮、冰芯、石笋等气候代用性指标及历史文献记载,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正处于北宋980年代气候突变时期,此次古洪水事件可能是对当时气候异常多变的瞬时响应.该研究结果可为汉江上游防洪减灾和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记录 北宋时期 古洪水事件 文献考证 汉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情景的关中平原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预测及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岩 李晶 +1 位作者 秦克玉 陈登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5-103,共9页
结合气候情景和政策情景设置了16种未来情景,在200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的基础上利用IDRISI软件中的LCM模块模拟了2050年关中平原地区的土地利用,并估算了2050年各情景的3种生态系统服务(固碳、保土和保水)。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化... 结合气候情景和政策情景设置了16种未来情景,在200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的基础上利用IDRISI软件中的LCM模块模拟了2050年关中平原地区的土地利用,并估算了2050年各情景的3种生态系统服务(固碳、保土和保水)。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对未来土地利用有显著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主要随着土地利用变化而变化。碳税政策的实施对林地影响较大,对土壤保持和固碳有积极作用,对产水有消极作用;人口政策实施对城镇用地影响较为显著,降低固碳与土壤保持能力,增加产水能力。固碳量和保土量总量高的情景中,产水量通常较低;而固碳量和产水量低的情景中,产水量通常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平原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晚更新世—全新世黄土记录的环境变化及物源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兆夺 黄春长 +3 位作者 周亚利 庞奖励 查小春 郭永强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0-389,共10页
基于河南新郑县的一套完整晚更新世—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格大张剖面),应用端元分析模型,对75个沉积样品的粒度分析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各端元组分在地层深度对应的时间尺度上做了小波变换。结果认为,从格大张剖面沉积物粒级组分中可以... 基于河南新郑县的一套完整晚更新世—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格大张剖面),应用端元分析模型,对75个沉积样品的粒度分析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各端元组分在地层深度对应的时间尺度上做了小波变换。结果认为,从格大张剖面沉积物粒级组分中可以分离出三个沉积端元,端元1可能指示了东亚夏季风作用动力特征,夏季风的强弱引起的温湿变化造成相应时期内沉积物的古土壤化的强弱;端元2可能指示了东亚冬季风作用下沙尘暴沉积动力作用特征,代表了典型风成黄土的粗颗粒组分特征;端元3粒级组分更粗,代表了更强搬运动力条件,应属于东北风搬运黄泛平原粗颗粒而来的近源沉积物,距今3100 a以来尤为显著。根据小波分析结果,认为各端元组分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具有周期性特点。端元分析法在指示沉积物沉积动力环境和物源特征上具有很好的效果,各端元组合特征能够敏感地反映出沉积动力组合特征,很好地反映晚更新世以来各动力变化特征。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识别各端元组的周期性特征以及根据目前状态推断未来可能的趋势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黄土古土壤 粒度 端元分析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盆地黄河辖曼段河岸沉积物成因判别 被引量:7
13
作者 柴佳楠 查小春 +7 位作者 黄春长 周亚利 庞奖励 张玉柱 王娜 炊郁达 戎晓庆 尚瑞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0-607,共8页
选取若尔盖盆地黄河辖曼段西仓村河岸典型的沉积剖面进行分层采样,通过沉积物粒度和端元分析,发现该剖面全新世沉积物主要由全新世中期以来堆积的河流沙、泥沼土、风成沙、古土壤与现代土壤等类型的沉积物构成.按照其沉积顺序自下而上... 选取若尔盖盆地黄河辖曼段西仓村河岸典型的沉积剖面进行分层采样,通过沉积物粒度和端元分析,发现该剖面全新世沉积物主要由全新世中期以来堆积的河流沙、泥沼土、风成沙、古土壤与现代土壤等类型的沉积物构成.按照其沉积顺序自下而上依次为:新近纪古老的坚硬黏土;由高原面强劲风力搬运沉积的细沙质风成沙;古湖滨浅洼地积水沼泽沉积的淤泥和泥炭;河漫滩沉积物及其经过风力改造形成的较厚风成沙;浅洼地积水沼泽沉积的淤泥与风沙互层;沙尘暴过程堆积的粗粉沙经过生物化学风化成壤改造形成古土壤;风力作用形成的细沙质风成沙;沙尘暴过程堆积的粗粉沙经过生物化学风化成壤改造形成的现代亚高山草甸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性质 黄河 若尔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上游安康段不同重现期下洪水灾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国芳 查小春 王光朋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1-577,586,共8页
依据汉江上游安康段古洪水研究成果,获得实测洪水、历史洪水和古洪水序列下4种重现期的洪峰数据,应用GIS技术、HEC-RAS水文模型,从洪水灾害的危险性和易损性对安康段不同重现期情景下洪水灾害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高风险区分布在研究... 依据汉江上游安康段古洪水研究成果,获得实测洪水、历史洪水和古洪水序列下4种重现期的洪峰数据,应用GIS技术、HEC-RAS水文模型,从洪水灾害的危险性和易损性对安康段不同重现期情景下洪水灾害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高风险区分布在研究河段干流上游南岸的安康盆地,支流黄洋河两岸为较高风险区,研究河段干流中下游两岸为较低和低风险区;随着重现期增加,高风险区范围不断扩大,低风险区范围逐渐缩小;整体呈研究河段上游南部遇水成灾,北部和中下游地区相对安全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价 重现期 水文分析模型 汉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郧县黄坪村黄土-古土壤序列体积分形维数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涛 庞奖励 +4 位作者 黄春长 查小春 周亚利 毛沛妮 胡慧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73-78,共6页
本研究运用体积分形维数模型计算了湖北郧县黄坪村(HPC)剖面土壤体积分形维数,剖面分形维值介于2.52~2.78,古土壤S_0的分形维数值最大,马兰黄土L_1最小,剖面整体分形维数值的大小关系为D_(S0)>D_(Lt)>D_(L0)>D_(L1)。研究发现... 本研究运用体积分形维数模型计算了湖北郧县黄坪村(HPC)剖面土壤体积分形维数,剖面分形维值介于2.52~2.78,古土壤S_0的分形维数值最大,马兰黄土L_1最小,剖面整体分形维数值的大小关系为D_(S0)>D_(Lt)>D_(L0)>D_(L1)。研究发现,分形维数值与粘粒含量呈正相关,与粗粉砂含量呈负相关,与磁化率和CIA值成正比,说明分形维数也可以指示成壤环境的演变,即分形维数值的高值,指示气候较为暖湿,反之指示的是气候较为干冷。HPC剖面的分形特征揭示了汉江地区的气候变化历史:晚更新世时期,L_1的分形维数仅为2.61,说明气候较为冷干,成壤作用微弱;全新世早期,L_t的分形维数相对L_1增至2.71,说明气候条件改善,气温回暖;全新世中期,S_0的分形维数相对于L_t增至2.75,表明气候暖湿,成壤作用强烈;全新世晚期,L_0的分形维数相对于S_0降至2.70,说明汉江地区气候转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分形维数 粒度组成 磁化率 CIA值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樊家城黄土剖面记录的全新世环境及人地关系变化研究
16
作者 温瑞艳 庞奖励 +5 位作者 黄春长 查小春 周亚利 雷晨 炊郁达 毛沛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9-357,共9页
对天水樊家城剖面的地层、磁化率、粒度、CaCO3等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层中磁化率、<5μm黏粒含量和黏粉比值明显偏低,>50μm砂粒含量、CaCO3值明显偏高,而古土壤层中磁化率、黏... 对天水樊家城剖面的地层、磁化率、粒度、CaCO3等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层中磁化率、<5μm黏粒含量和黏粉比值明显偏低,>50μm砂粒含量、CaCO3值明显偏高,而古土壤层中磁化率、黏粒含量则达到峰值,>50μm砂粒含量、CaCO3值明显偏低,其风化成壤强度呈现出马兰黄土L1→过渡性黄土Lt→古土壤S0逐渐升高、全新世黄土L0降低的特征。它反映末次冰期结束后(?~8500 a B.P.),气候逐渐转暖转湿,但仍较干冷,动植物资源不足,难以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研究区内人类活动的强度很弱。全新世中期(8500~3100 a B.P.),气候温暖湿润,人类活动强度增大,原始定居农业得到极大发展,普遍出现以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为代表的人类文化;其中,6000~5000 a B.P.气候出现干凉化趋势,但该时期人类文化依然获得了发展。全新世晚期(3100 a B.P.以来),东亚季风格局发生转变,气候转为较干冷,致使区域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区内逐渐兴盛游牧文化。近代以来随着人口、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持续增强,土地利用方式以农耕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地区 黄土 全新世 环境变化 人地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