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0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生”功能视角下陕西省乡村旅游地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机制
1
作者 陈千千 王晓峰 马丽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75,共15页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擎,揭示乡村旅游地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化规律,对于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生”功能理论,以陕西省303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擎,揭示乡村旅游地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化规律,对于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生”功能理论,以陕西省303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陕西省乡村旅游地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陕西省乡村旅游地整体沿中低海拔平缓地势、交通干线和河流湖泊集聚分布,呈现极化发展、片状扩散的发展趋势。生产功能主导型乡村旅游地对交通和水文条件的空间依赖性最大。2)不同功能主导的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及演化存在一定差异,生产功能主导的乡村旅游地集聚度最高,呈现连片蔓延发展态势,多位于地势平坦、河网密集地区;生活功能主导的乡村旅游地分布与整体趋同,密度核心区集聚度显著增强;生态功能主导的乡村旅游地外扩趋势明显,多以点带轴分布于市区交界区域,在秦岭南麓形成高密度分布区。3)不同功能主导的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不同。生产功能主导型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受相关政策影响最强,生活功能主导型乡村旅游地对人口分布和周边景区的空间依赖性较高,生态功能主导型乡村旅游地受气候条件和空气质量影响显著。4)自然生态环境决定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经济发展水平是关键驱动力,社会政治条件是导向性因素,资源禀赋对各功能类型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的驱动作用突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交互增强效应大于社会政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地 时空分布特征 影响机制 “生产-生活-生态”功能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旅游生态安全时空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黄丽洁 王晓峰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4,共11页
旅游生态安全是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定量化分析与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基于DPSIR模型构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和增强回... 旅游生态安全是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定量化分析与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基于DPSIR模型构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和增强回归树模型,对陕西省2010—2019年的旅游生态安全时空演变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19年陕西省旅游生态安全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安全等级从敏感级上升为临界安全级;(2)驱动力系统贴近度呈现波动下降态势,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和影响系统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响应系统贴近度呈现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W”形变化;(3)陕西省各市旅游生态安全在空间上呈现随机分布特征,但逐渐显现出空间负相关趋势;(4)不同因素对陕西省旅游生态安全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环保投入占GDP比重、旅游收入占GDP比重、人口密度、游客接待量与人口比例、单位面积2排放量、森林覆盖率是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SIR模型 旅游生态安全 时空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志·科学·决策: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性质的内涵演进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译元 赵颖 +1 位作者 户清丽 郑文凯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27,共5页
课程性质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学科最本质的属性,回答了“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以及“这门课程的教育价值是什么”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性质的历史演进,发现: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的学科定位实现了从方志之学到地理科学再... 课程性质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学科最本质的属性,回答了“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以及“这门课程的教育价值是什么”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性质的历史演进,发现: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的学科定位实现了从方志之学到地理科学再到社会决策的转变;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不断深化,形成以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人地协调观为核心的育人要点;在衔接性与关联性方面,由单一学科转向纵向学段衔接与横向跨学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地理 课程性质 内涵 历史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课程“一核四翼”师范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地理教学论”课程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户清丽 郑文凯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1-17,共7页
当前高师地理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翻转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地理教学论教材内容滞后于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教学方式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理念相脱节、师范生培养质量缺乏合理的发展性评价机制等育人困境。本文提出的“一核四翼”教学模式聚... 当前高师地理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翻转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地理教学论教材内容滞后于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教学方式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理念相脱节、师范生培养质量缺乏合理的发展性评价机制等育人困境。本文提出的“一核四翼”教学模式聚焦“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地理教师”这一内核,以过程设计为基础、以内容创新为要义、以学习支持为关键、以增值评价为保障,有效提高了地理师范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主体参与度,提升了地理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教师教育 “一核四翼” 培养模式 地理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乡村旅游社区研究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3
5
作者 资明贵 白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F0002,共17页
乡村旅游社区是传统与现代、城市与村落、全球与地方相互交织、碰撞强烈的研究热点。运用文献计量与知识谱图分析方法,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社区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获得如下结论:1)国外乡村旅游社区研究成果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阶段性... 乡村旅游社区是传统与现代、城市与村落、全球与地方相互交织、碰撞强烈的研究热点。运用文献计量与知识谱图分析方法,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社区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获得如下结论:1)国外乡村旅游社区研究成果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阶段性变化特征不如国内研究显化;国内乡村旅游社区研究经历了起步探索期(2002—2007年)、扩张起伏期(2008—2017年)和革新稳定期(2018年至今)3个阶段。2)国内以乡村旅游与社区的相互作用及其引致的社区变迁为研究主线,研究内容聚焦于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旅游对乡村社区产生的影响以及乡村旅游情境下的社区变迁。3)国外以“旅游影响—客观回应/主观回应—发展目标”为研究逻辑,主要从社区参与和社区管理、乡村旅游的影响及居民感知和可持续发展等展开研究。国外乡村旅游社区研究的议题多样性与对社区“个体”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强调有其特有的社会环境与制度情境,未来的中国乡村旅游社区研究也应着眼于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任务与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长远目标,构建本土理论、突破传统范式,将乡村旅游社区研究推向纵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社区 社区居民 社区参与 可持续发展 中国式乡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境脉”式跨学科教学设计探索——以高中地理“盐业”主题系列教学设计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林烨斓 户清丽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3,共6页
本文基于“境脉”式学习理论,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地理学科大概念为核心,融合历史、思想政治、语文等相关学科,通过建构情境、问题、任务、素养四大脉络,结合启境、入境、析境、融境、换境五个“境脉”教学步骤,构建出高中地理... 本文基于“境脉”式学习理论,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地理学科大概念为核心,融合历史、思想政治、语文等相关学科,通过建构情境、问题、任务、素养四大脉络,结合启境、入境、析境、融境、换境五个“境脉”教学步骤,构建出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模式。同时,本文围绕“盐业”主题探索“境脉”式跨学科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现实情境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脉”式教学 跨学科教学 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旅游产品体验的个体价值观影响研究——以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为例
7
作者 白凯 冯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98,共7页
基于阶梯式访谈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混合研究方法,聚焦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系列红色旅游产品,将“手段-目的链”引入红色旅游价值观影响的分析之中,构建了以红色旅游产品属性为自变量,以旅游体验结果为中介变量,以旅游者个体价值观为因变量... 基于阶梯式访谈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混合研究方法,聚焦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系列红色旅游产品,将“手段-目的链”引入红色旅游价值观影响的分析之中,构建了以红色旅游产品属性为自变量,以旅游体验结果为中介变量,以旅游者个体价值观为因变量的红色旅游产品体验价值观影响模型,验证了红色旅游产品的功能属性、符号属性对旅游者的内外部价值观均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表明,单纯由红色旅游产品功能属性引发的情感结果对价值观影响效果不显著;红色旅游产品的符号属性是决定红色旅游价值观教育影响成效的核心,其对旅游者价值观的影响效果显著优于红色旅游产品的功能属性。研究结论对红色旅游的价值观影响机制阐释及相关产品开发等均有科学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产品 红色旅游体验 价值观影响 手段-目的链 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 文旅融合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几字弯”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地域差异与影响因素——以陕西省榆林市20个村为例
8
作者 宋永永 余焕 +2 位作者 王宁 李娅儒 杨丹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0-484,共15页
科学揭示村域尺度农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分异规律与影响因素,是实现“双碳”目标,推动村域农业全面绿色转型的迫切需要。选择黄河“几字弯”核心区——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为案例地,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村域尺度... 科学揭示村域尺度农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分异规律与影响因素,是实现“双碳”目标,推动村域农业全面绿色转型的迫切需要。选择黄河“几字弯”核心区——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为案例地,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村域尺度研究榆阳区20个典型村农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效率的地域差异特征,揭示村域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村域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和路径。结果表明:①榆阳区村域农业碳排放量地域差异显著,岔河则村种植业碳排放量最高,达到3149.12 t·年^(-1),大圪堵村养殖业碳排放量最高,达到1687.28 t·年^(-1);②榆阳区村域农业碳排放构成差异明显,化肥投入和羊养殖是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③榆阳区村域农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空间大,种植业和养殖业碳排放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951和0.713,在劳动力投入、灌溉面积、农药使用量、牛饲养量和家禽饲养量方面存在冗余;④榆阳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受到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物质投入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加快农业生产技术革新,减少牲畜肠道发酵碳排放,完善绿色低碳农业政策等,是促进榆阳区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绿色转型 数据包络分析 地理探测器 碳减排路径 村域尺度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旅游记忆的内容特征与情感反应
9
作者 郁常悦 王晓峰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129,共18页
个体旅游记忆作为旅游体验的结果表征,反映旅游者本质需求与情感变化,影响旅游者日常生活实践。文章从个体记忆视角出发,基于旅游出行受限现实情境,以疫情期间旅游者自述式记忆文本为数据来源,运用扎根理论编码提取个体旅游记忆内容范畴... 个体旅游记忆作为旅游体验的结果表征,反映旅游者本质需求与情感变化,影响旅游者日常生活实践。文章从个体记忆视角出发,基于旅游出行受限现实情境,以疫情期间旅游者自述式记忆文本为数据来源,运用扎根理论编码提取个体旅游记忆内容范畴,并结合情感分析法探究旅游者情感反应。研究发现:(1)个体旅游记忆内容包含生活世界的记忆唤醒、交融世界的体验记忆认知与生活世界的忆后情感与体悟3个阶段。体验记忆认知受记忆建构影响,以游前出游动机与行程安排,游中美食美景、游客间互动及旅游安全,游后重游意愿表达为主;(2)个体旅游记忆的情感反应总体呈积极倾向,旅游者更愿意回忆积极的旅游记忆,忆后情感以高度积极情感为主;(3)情感反应类型可分为4类,即积极情感、积极的负面情感、消极情感和消极的正面情感,其中积极情感与积极的负面情感(美好、快乐、怀念、遗憾等)占主要部分。研究结果对全面认知旅游记忆、探究旅游本质、提升旅游产品与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记忆 旅游记忆 内容特征 情感反应 扎根理论 情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中地理核心概念的体现与教学启示
10
作者 黄梦琪 李小妹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6,共6页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我国新时期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通过解读《2023年版新加坡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本文构建了地理核心概念的关系模型,深度剖析了新加坡地理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地理核...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我国新时期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通过解读《2023年版新加坡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本文构建了地理核心概念的关系模型,深度剖析了新加坡地理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地理核心概念的体现。本文基于此提出了其对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启示:促进核心概念深度学习,优化教学目标的进阶性;构建地理核心概念体系,强化教学内容的整合性;评估地理核心概念的学习成效,增强教学评价的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核心概念 新加坡 教学大纲 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理系统视域下高中生地理认知建构的路径探究
11
作者 张彭兴 周毅 肖晰文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0-36,共7页
在当代技术发展与环境变化背景下,地理“格局与过程耦合”机制不断嬗变,还原论、整体论思潮并行交错。地理研究逐渐从地球表层的单因素向复杂系统转变,下移到基础教育中的地理教学层次。地理核心素养贯彻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迅速演替... 在当代技术发展与环境变化背景下,地理“格局与过程耦合”机制不断嬗变,还原论、整体论思潮并行交错。地理研究逐渐从地球表层的单因素向复杂系统转变,下移到基础教育中的地理教学层次。地理核心素养贯彻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迅速演替。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环境的感知与普适性地理成因和规律相悖,表现在互联网虚拟情境和乡土路径改变了人本空间结构,学生往往陷入混沌或自发以群体视角偏离本我。本文立足地理学发展前沿和高中地理教育现状,从人本地理学角度制作教学范例,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自我与环境同时变化的关系,矫正学生唯物偏差和唯心经验的时空感知,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地理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理系统 人本主义地理学 环境感知 地理认知 高中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地理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阐释及模式探究
12
作者 张博 户清丽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4-9,共6页
本文分析了“生态文明”从理论观念到教育实践的递进逻辑,明晰了中学地理承担着生态文明教育重任,重点探究了中学地理生态文明教育模式,总结出中学地理生态文明教育“两模式—四范式”的实践路径,设计了对应的教学案例。本文旨在为中学... 本文分析了“生态文明”从理论观念到教育实践的递进逻辑,明晰了中学地理承担着生态文明教育重任,重点探究了中学地理生态文明教育模式,总结出中学地理生态文明教育“两模式—四范式”的实践路径,设计了对应的教学案例。本文旨在为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渗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示范,推动生态文明教育与地理教学相融合,回应时代发展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地理 生态文明教育 内涵阐释 教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快乐论幸福到实现论幸福:构建中国旅游幸福理论自主知识体系
13
作者 白凯 赵振斌 高杨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共4页
作为幸福产业之一,旅游与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旅游幸福研究亦成为旅游理论研究的重要议题。现阶段,旅游幸福研究对快乐论幸福和实现论幸福的辨析仍不充分。对快乐论幸福的选择性偏倚和对实现论幸福... 作为幸福产业之一,旅游与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旅游幸福研究亦成为旅游理论研究的重要议题。现阶段,旅游幸福研究对快乐论幸福和实现论幸福的辨析仍不充分。对快乐论幸福的选择性偏倚和对实现论幸福的重视不足极大限制了旅游幸福研究的理论潜能。只有加快构建中国旅游幸福理论自主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旅游幸福与个体成长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乐论幸福 实现论幸福 旅游幸福 理论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教版义务教育地理新教材“探究与实践”栏目的特色与育人价值探微
14
作者 席越 李小妹 钟琳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24,共6页
课程标准作为教材改革的风向标,直接影响教材的内容设置与目标导向。湘教版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新增“探究与实践”栏目,这是教材响应课程标准与时俱进要求的体现。本文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核心素养和时代新人培育要求,深入解读“探究与实践... 课程标准作为教材改革的风向标,直接影响教材的内容设置与目标导向。湘教版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新增“探究与实践”栏目,这是教材响应课程标准与时俱进要求的体现。本文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核心素养和时代新人培育要求,深入解读“探究与实践”栏目,发现本栏目的育人价值为:善用地理工具,培养地理实践力;渗透辩证思维,树立人地协调观;展现国家卓越成就,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开拓全球视野。同时,本文提出相关教学建议,有利于教师合理规划教学、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我能力,进而落实教材的育人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课程核心素养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探究与实践”栏目 初中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演变对地理工具教学的影响与启示
15
作者 谢光梅 李双双 索瑞雪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0,共7页
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国家颁布的地理课程改革纲领性文件。通过梳理1986年以来,即科学人地关系的思想确定后,我国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大纲)文件,对地理工具核心内容进行提炼总结,探讨课程目标、课程观、课程结构、信息技术... 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国家颁布的地理课程改革纲领性文件。通过梳理1986年以来,即科学人地关系的思想确定后,我国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大纲)文件,对地理工具核心内容进行提炼总结,探讨课程目标、课程观、课程结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演变对地理工具教学的影响。研究认为,从聚焦深度学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关注责任担当和价值体认培养等角度,地理工具教学应该创新地理工具深度学习模式、信息技术赋能地理工具教学新形态、重视地理工具教学的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工具 高中地理 课程标准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GPT在地理试题解答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以2021至2023年全国卷为例
16
作者 林千策 户清丽 +2 位作者 文顺 李存泽 罗贤德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为探究ChatGPT在辅助地理试题教学中的功能,本文利用ChatGPT解答2021至2023年全国卷地理试题,发现其在解答地理试题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AI赋能—教师干预”的交互策略,旨在充分发挥AI技术与教师干预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 为探究ChatGPT在辅助地理试题教学中的功能,本文利用ChatGPT解答2021至2023年全国卷地理试题,发现其在解答地理试题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AI赋能—教师干预”的交互策略,旨在充分发挥AI技术与教师干预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地理教师的教学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人工智能 高中地理试题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有力的地理思维型课堂:“学术学科-学校课程-学生生活”相衔接的地理教育新样态
17
作者 徐杨 户清丽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3-28,共6页
掌握地理思维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本质。本文提出将强有力的地理知识与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相结合,构建强有力的地理思维型课堂,形成“学术学科—学校课程—学生生活”相衔接的地理教育新样态。该样态具有教学情境多维嵌套、知识掌握与思维... 掌握地理思维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本质。本文提出将强有力的地理知识与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相结合,构建强有力的地理思维型课堂,形成“学术学科—学校课程—学生生活”相衔接的地理教育新样态。该样态具有教学情境多维嵌套、知识掌握与思维发展同步进阶、“输入—转化—输出”教育生态完整的特征。“双向联动”的教师发展体系与“三源共建”的课程资源网络,可推进强有力的地理思维型课堂的组织与开展,推动地理思维赋能学生生活,助力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思维型课堂 地理思维 强有力的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地理尺度思想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以“城镇化”主题为例
18
作者 张梦濯 薛亮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0-33,共4页
本研究以地理尺度思想培养为教学目标,构建尺度思想培养的理论框架,系统提出教学实施过程中具有通用性的尺度思想培养策略,并据此构建多尺度递进的课堂框架。以高中地理“城镇化”主题为例,对上述策略进行一一映射与情境化运用,结合问... 本研究以地理尺度思想培养为教学目标,构建尺度思想培养的理论框架,系统提出教学实施过程中具有通用性的尺度思想培养策略,并据此构建多尺度递进的课堂框架。以高中地理“城镇化”主题为例,对上述策略进行一一映射与情境化运用,结合问题链驱动、情境材料嵌入与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地方—区域—国家—全球”层级推进的教学路径与可观察学习证据。本研究旨在探索尺度思想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方式,为高中地理课堂落实尺度思想培养提供策略参考与案例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思想 高中地理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水土流失精准治理实践与探索
19
作者 宋晓强 黄高花 +2 位作者 梁伟 王星 郑江涛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2期14-17,共4页
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是指站在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以提升水土保持率为核心目标,根据区域水土流失现状,准确选择治理对象、因地制宜采取治理措施、显著提升治理效果的水土保持管理对策。近年来,陕西省深入分析... 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是指站在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以提升水土保持率为核心目标,根据区域水土流失现状,准确选择治理对象、因地制宜采取治理措施、显著提升治理效果的水土保持管理对策。近年来,陕西省深入分析制约全省水土保持率提升的影响因素,积极开展水土流失精准治理研究和应用。2023年,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土保持深度融合,研发出“陕西省水土流失精准治理管理系统”,在全省各县(区、市)申报的2024年度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合规性审查中进行试用,显著提高了项目区选址的效率和精准程度。对水土流失精准治理的概念、评价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并对下阶段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精准治理 水土保持率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制作在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中的新应用——基于某师范大学教育实习基地的课程制作合作行动研究
20
作者 户清丽 徐丽花 付媛媛 《地理教学》 2021年第9期15-19,共5页
课程制作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新方式,有助于加强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联系,实现教材价值的增值。本文以提升地理教师的课程制作能力为目标,采用合作行动研究法,对教师两轮课程制作中表现出的课程制作能力进行了增值评估,总结出课... 课程制作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新方式,有助于加强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联系,实现教材价值的增值。本文以提升地理教师的课程制作能力为目标,采用合作行动研究法,对教师两轮课程制作中表现出的课程制作能力进行了增值评估,总结出课程制作的基本依据和一般模式,为地理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实现优质化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制作 教材使用 合作行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