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男性全血粘度(5.75s^(-1))正常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葛淼 张川民 +1 位作者 裘国永 岳大鹏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3期88-90,共3页
分析了中国22个地区1483例健康男性全血粘度(5.75S-1)正常值与5项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海拔高度是影响男性全血粘度(5.75S-1)正常值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男性全血粘度(5.75S-1)正... 分析了中国22个地区1483例健康男性全血粘度(5.75S-1)正常值与5项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海拔高度是影响男性全血粘度(5.75S-1)正常值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男性全血粘度(5.75S-1)正常值也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粘度 正常值 地理因素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女性血沉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葛淼 董维 +3 位作者 张川民 岳大鹏 杨青生 李晓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83-87,共5页
为中国女性血沉参考值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中国219个地区20693例健康成年女性的温氏法血沉参考值与五项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海拔高度是影响女性血沉参考值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海拨高度的增大,女性血沉参考值逐渐减小.用... 为中国女性血沉参考值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中国219个地区20693例健康成年女性的温氏法血沉参考值与五项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海拔高度是影响女性血沉参考值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海拨高度的增大,女性血沉参考值逐渐减小.用教学回归的方法推导出了5个一元回归方程和一个多元回归方程.如果知道了某个地区的地理因素,就可以运用回归方程估算这个地区的女性温氏法血沉参考值.把中国分为青藏区、西南区、西北区、东南区、华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沉 参考值 地理因素 血流流变学 中国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然地理系统 被引量:2
3
作者 左伟 赵海军 孙玉贞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2期97-100,共4页
论述了自然地理系统的概念、特征、结构、功能,并以系统论的观点,剖析了自然地理过程,指出了自然地理系统模型建造的思路.
关键词 质能守恒 模型建造 自然地理系统 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原理与决策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彦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98-102,共5页
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地理学研究的活跃领域和发展前沿,区域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地理学更能发挥优势的领域.本文运用现代地理学、系统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属性及在一定尺度的区域范围内,由人口、资源、环境... 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地理学研究的活跃领域和发展前沿,区域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地理学更能发挥优势的领域.本文运用现代地理学、系统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属性及在一定尺度的区域范围内,由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各要素组成的区域(即PRED系统)的结构关系、协调原理和演变的机理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区域PRED系统发展水平量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可持续发展 PRED系统 经济地理学 系统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秦巴山区水土流失灾害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6
5
作者 惠振德 孙虎 郭彩玲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3期74-78,共5页
运用遥感技术及实地考察资料,对陕西秦巴山区水土流失现状、危害、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防治水土流失灾害发生、发展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陕西 灾害 土壤侵蚀 生态环境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地域分异规律在旅游地理区划中的主导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秦关民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1期108-111,共4页
地域分异规律揭示了自然环境差异的根本原因,旅游环境分异也受它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地域分异规律的等级尺度和旅游地理区划等级单位系统形成的密切关联性上.用地域分异规律理论作指导,可克服旅游地理区划中的主观随意性,使旅游地理... 地域分异规律揭示了自然环境差异的根本原因,旅游环境分异也受它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地域分异规律的等级尺度和旅游地理区划等级单位系统形成的密切关联性上.用地域分异规律理论作指导,可克服旅游地理区划中的主观随意性,使旅游地理区划真正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理 区划 旅游环境 地域分异规律 旅游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与信息产业的关系及其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晓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S1期182-185,共4页
信息是情报学研究的基础,信息的内容与传输过程是结合在一起的,信息的获得可产生经济效益.本文从信息的发展、演变来分析讨论信息产业形成的必然性,进而论证了信息资料如何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关键词 信息 信息产业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秦巴山区垂直自然带的土地结构与演替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胤汉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4期78-81,共4页
对陕西秦巴山区垂直自然带的土地结构与演替研究,经过4次野外考察和15个典型地段的填图、观察和分析,把秦巴山区分为秦岭北坡、秦岭南坡和大巴山北坡3个地区,对每个地区不同的带层,通过图件分析、数学计算和土地质量评价,针对... 对陕西秦巴山区垂直自然带的土地结构与演替研究,经过4次野外考察和15个典型地段的填图、观察和分析,把秦巴山区分为秦岭北坡、秦岭南坡和大巴山北坡3个地区,对每个地区不同的带层,通过图件分析、数学计算和土地质量评价,针对土地类型的结构格局、选取代表性的25个土地类型样本作演替模式模拟,并实现了通过计算机和GIS支持的土地结构系统动力学仿真摸拟和模型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秦巴山区 土地结构 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胤汉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4期88-90,共3页
1 基本理论土地资源的适宜性,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资源的内在自然经济属性对发展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生态环境的适宜程度,适宜程度的大小以具体作物的生态条件特征来衡量,而与某种农作物生长适应之间的关系协调与否,既是表明... 1 基本理论土地资源的适宜性,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资源的内在自然经济属性对发展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生态环境的适宜程度,适宜程度的大小以具体作物的生态条件特征来衡量,而与某种农作物生长适应之间的关系协调与否,既是表明土地资源对某种利用目的的适宜程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土地资源 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南县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分析
10
作者 赵振斌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1期71-75,共5页
陕南山区的粮食生产主要集中于河谷盆地之中,洛南盆地作为一个典型,是秦岭山区的主要粮食产地之一.本文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用力能学的研究方法,讨论了洛南县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特点,并对不同类型的系统功能进行了综合评判.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农田 组分结构 立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植被区划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静艳 马鹏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2期83-88,共6页
根据植被的主要类型与分布,结合植物区系和栽培植物的特点,将陕西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地带7个植被区.并对各区主要特征及利用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 陕西 植被 植被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延河流域地貌组合类型的模糊聚类划分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79-84,共6页
选用沟谷密度、切割深度、坡度特征值、相对高度及平均侵蚀模数等指标,利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对延河流域黄土地貌组合类型进行了划分.分析说明了黄土地貌组合的特点。
关键词 延河流域 模糊聚类分析 黄土地貌 地貌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系统结构模式研究
13
作者 王云才 宫新荷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4期58-62,共5页
通过对三个层次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实地考察,提出区域系统串联、串并联、并联的具有时序性和阶段性的区域系统结构模式。一定的区域系统结构对应于一定时序的主导产业、经济发展的阶段水平和推动区域系统发展的动力因素。
关键词 结构 区域系统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结构阶段论与生产力布局的关系
14
作者 高红岩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4期63-65,85,共4页
运用“空间结构阶段论”,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转换的内在联系,提出应用理论合理布局生产力的策略。
关键词 空间结构 生产力布局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康地区区域区位系统转化及经济开发
15
作者 王云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93-99,共7页
以区位系统转化为背景,分析了安康地区区位系统转化后新的发展条件,就安康地区未来发展的城市建设、工业结构。
关键词 区位开发 区域开发 安康地区 经济开发 区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土地结构与演替理论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胤汉 刘彦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83-88,共6页
土地结构与演替是经过对土地类型的深入研究后提出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本文以陕西秦巴山区为例,运用遥感技术、数理分析和计算机新技术,通过由GIS支持的土地结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与模型建立,在土地分类的基础上,从山地自然地... 土地结构与演替是经过对土地类型的深入研究后提出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本文以陕西秦巴山区为例,运用遥感技术、数理分析和计算机新技术,通过由GIS支持的土地结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与模型建立,在土地分类的基础上,从山地自然地理特点出发,对秦岭南、北坡和大巴山北坡的不同垂直带层的土地结构格局与演替模式做了理论研究.认为土地结构是土地所有属性的结合形式、联系方式与对比关系,他包括空间和功能有序两个方面;土地演替是土地结构与功能的自组织,这种自组织过程靠一定的地理过程来维持,是土地内部物流与能流转化迁移的结果,土地演替分为自然演替和人为演替两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自然带 土地结构 土地演替 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山区滑坡发育特征与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惠振德 李晓玲 孙虎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1期96-101,共6页
在系统分析研究历史文献、遥感信息和实地考察资料的基础上,对陕南山区滑坡发育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研究了岩性与构造、地貌条件、植被因子、气候因素及人类活动对滑坡发育敏感性的影响;
关键词 滑坡 发育特征 敏感性分析 防御措施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秃尾河、窟野河、孤山川流域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及泥沙来源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甘枝茂 江兴亮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4期72-78,共7页
通过运用模糊聚类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毗邻的秃尾河、窟野河、孤山川三条河流域,划分为11个基本土壤侵蚀类型区,分析了各类型区的泥沙来源及分布特点,为本区因地制宜地进行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类型区 模糊聚类 泥沙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区位与土地收益相关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彦随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1期95-100,共6页
从分析城市土地区位的特点入手,以区位论、地租与地价理论为指导,按照土地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西安市为例,建立了城市土地收益测算模型.从而实现了城市土地区位与土地收益相关关系的定量化研究.
关键词 城市 土地区位 土地等级 土地收益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特点与开源节流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晓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03-105,共3页
在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根据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特点,提出了以节流为主,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措施来缓解西北地区工农业用水矛盾。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水资源 节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