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宋明理学对自然秩序与道德价值的思考--以张载为中心
被引量:
6
1
作者
丁为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7-86,共10页
儒学的核心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但在不同的时代,这一问题却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在先秦,它主要表现为"性与天道"的关系问题,在汉代则表现为宇宙本源及其生化问题,到了宋代,则又表现为自然秩序与道德价值的关系问题。因此...
儒学的核心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但在不同的时代,这一问题却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在先秦,它主要表现为"性与天道"的关系问题,在汉代则表现为宇宙本源及其生化问题,到了宋代,则又表现为自然秩序与道德价值的关系问题。因此,对宋明理学的天道观、宇宙论,切不可仅仅从实在论的角度作认识论的解读,而必须看到其自然秩序背后的道德秩序与道德价值;而所谓的自然秩序,说到底也不过是理学家心中道德秩序和道德价值的投射与映照而已。对理学研究而言,这就是实事求是;而对宋明理学的诠释来说,这既是一种"原汤化原食"的工作,同时也是一条真正能够推陈出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自然秩序
道德理性
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一浮对《论语》的现代诠释
被引量:
2
2
作者
许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1-126,共6页
马一浮是现代新儒家中"新经学"的代表。马一浮将"四书"纳入"五经"系统,提出"六艺统摄一切学术"的观点,充分肯定《论语》在儒家经典体系中的地位。"见性"是诠释的前提和根据,认为六...
马一浮是现代新儒家中"新经学"的代表。马一浮将"四书"纳入"五经"系统,提出"六艺统摄一切学术"的观点,充分肯定《论语》在儒家经典体系中的地位。"见性"是诠释的前提和根据,认为六艺统摄于一心,从心性层面以中判西,论证中西文化的义理融通和价值归致。"横说"与"竖说"则是他采取的两种诠释方法。"横说"即以佛解儒,运用佛学思想资源来深入阐发儒家六艺要旨;"竖说"即以经摄子,基于儒家道统源流以文本互证的方式揭示《论语》中蕴藏的六艺之道。马一浮的《论语》诠释彰显其现代"新经学"的思想性质和体系定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论语大义》
以中判西
以佛解儒
以经摄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主体伦理学中伦理责任人的缺失--兼论海德格尔伦理学的实践特征
3
作者
赵卫国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0-54,共5页
本文从海德格尔的视角出发,揭示出主体哲学背景下伦理学的理论建构特征,表明主体伦理学中的伦理主体,由于其非本真时间性结构的规定,只能局限于理论建构之中而无法真正获得自己的存在,不能真正面对他人承担自己的伦理责任,只有在对存在...
本文从海德格尔的视角出发,揭示出主体哲学背景下伦理学的理论建构特征,表明主体伦理学中的伦理主体,由于其非本真时间性结构的规定,只能局限于理论建构之中而无法真正获得自己的存在,不能真正面对他人承担自己的伦理责任,只有在对存在之领会的生存实践中,才能找到作为本己的、真正能够承担其行为的伦理责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责任人
伦理主体
时间性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明理学对自然秩序与道德价值的思考--以张载为中心
被引量:
6
1
作者
丁为祥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7-86,共10页
文摘
儒学的核心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但在不同的时代,这一问题却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在先秦,它主要表现为"性与天道"的关系问题,在汉代则表现为宇宙本源及其生化问题,到了宋代,则又表现为自然秩序与道德价值的关系问题。因此,对宋明理学的天道观、宇宙论,切不可仅仅从实在论的角度作认识论的解读,而必须看到其自然秩序背后的道德秩序与道德价值;而所谓的自然秩序,说到底也不过是理学家心中道德秩序和道德价值的投射与映照而已。对理学研究而言,这就是实事求是;而对宋明理学的诠释来说,这既是一种"原汤化原食"的工作,同时也是一条真正能够推陈出新的途径。
关键词
:宋明理学
自然秩序
道德理性
张载
分类号
B248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一浮对《论语》的现代诠释
被引量:
2
2
作者
许宁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哲学系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1-126,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6FZX014)
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阶段性成果
文摘
马一浮是现代新儒家中"新经学"的代表。马一浮将"四书"纳入"五经"系统,提出"六艺统摄一切学术"的观点,充分肯定《论语》在儒家经典体系中的地位。"见性"是诠释的前提和根据,认为六艺统摄于一心,从心性层面以中判西,论证中西文化的义理融通和价值归致。"横说"与"竖说"则是他采取的两种诠释方法。"横说"即以佛解儒,运用佛学思想资源来深入阐发儒家六艺要旨;"竖说"即以经摄子,基于儒家道统源流以文本互证的方式揭示《论语》中蕴藏的六艺之道。马一浮的《论语》诠释彰显其现代"新经学"的思想性质和体系定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马一浮
《论语大义》
以中判西
以佛解儒
以经摄子
Keywords
Ma Yifu
Principle of The Analects
using the Chinese to Judge the Western
using the Buddhism to interpret the Confucianism
using the 'Jingxue' to govern the 'Zixue'
分类号
B2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体伦理学中伦理责任人的缺失--兼论海德格尔伦理学的实践特征
3
作者
赵卫国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哲学系
副
教授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0-54,共5页
文摘
本文从海德格尔的视角出发,揭示出主体哲学背景下伦理学的理论建构特征,表明主体伦理学中的伦理主体,由于其非本真时间性结构的规定,只能局限于理论建构之中而无法真正获得自己的存在,不能真正面对他人承担自己的伦理责任,只有在对存在之领会的生存实践中,才能找到作为本己的、真正能够承担其行为的伦理责任人。
关键词
伦理责任人
伦理主体
时间性
实践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宋明理学对自然秩序与道德价值的思考--以张载为中心
丁为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马一浮对《论语》的现代诠释
许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主体伦理学中伦理责任人的缺失--兼论海德格尔伦理学的实践特征
赵卫国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