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感性现实”到“自觉实践”:人的存在方式的实践哲学释读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国兵 雷龙乾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4-120,共7页
人是全部哲学研究的聚焦点,所有哲学都把人的规定性设准为"自由"来展开对"人是如何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总是按照"人–是–存在"的主观式、直线式和绝对式的逻辑来研究,结果导致把人和... 人是全部哲学研究的聚焦点,所有哲学都把人的规定性设准为"自由"来展开对"人是如何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总是按照"人–是–存在"的主观式、直线式和绝对式的逻辑来研究,结果导致把人和自由都抽象化,导致抽象阻隔具体和逻辑阻隔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从实践感性出发,按照"感性需要–对象世界–实践自觉"的逻辑展开研究,从而确认具体的人在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本质力量来实现对人自己的占有和对对象世界的占有,肯定了作为类存在的人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实践自觉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规定性设准 感性现实自在 实践自觉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好生活”的自由逻辑 被引量:23
2
作者 寇东亮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16,共7页
"美好生活"概念凸显了生活的真、善、美及其统一,蕴涵内在的"自由"逻辑。"美好生活"的自由逻辑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日常性和自在性,美好生活是人的一种感性的自我享受的"常态自在"生活,即一种&... "美好生活"概念凸显了生活的真、善、美及其统一,蕴涵内在的"自由"逻辑。"美好生活"的自由逻辑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日常性和自在性,美好生活是人的一种感性的自我享受的"常态自在"生活,即一种"受动中能动"的日常生活;二是精神性和超越性,美好生活是人的一种灵性的自我价值实现的"积极自由"生活,即一种不断充实和拓展精神生活空间的道德生活。新时代"美好生活"构想,体现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思想,反映当代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基本诉求及其自由面向,标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自由 日常生活 道德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与“三个王国”的自由思想 被引量:5
3
作者 寇东亮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28,共8页
劳动概念是唯物史观的基石,劳动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命门。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及其自由意蕴,遭遇不少西方学者的持续质疑、误解甚至否定。事实上,在马克思那里,劳动是一个关涉人类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自我解放、自我实现的总体性和历史性... 劳动概念是唯物史观的基石,劳动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命门。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及其自由意蕴,遭遇不少西方学者的持续质疑、误解甚至否定。事实上,在马克思那里,劳动是一个关涉人类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自我解放、自我实现的总体性和历史性范畴,蕴含历史本体论、历史批判论和历史目的论意义,具有三重辩证意涵和自由意蕴。具体来说,在历史本体论层面,劳动作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凸显“必然王国”的自由;在历史批判论层面,劳动作为“谋生手段”,凸显“偶然王国”的自由;在历史目的论层面,劳动作为“第一需要”,凸显“自由王国”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 实践 自由 自由王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本然关系之多视域解蔽及其效应 被引量:3
4
作者 肖士英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76,共9页
既有研究仅着眼于文献性视域,把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或判定为同质关系,或判定为异质关系,从而遮蔽了其本然关系。从综合性视域看,二者分属本体论、世界观范畴。前者通过揭示作为世界的全部人类历史得以可能的前提,供给后者赖以生成... 既有研究仅着眼于文献性视域,把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或判定为同质关系,或判定为异质关系,从而遮蔽了其本然关系。从综合性视域看,二者分属本体论、世界观范畴。前者通过揭示作为世界的全部人类历史得以可能的前提,供给后者赖以生成的基础和根据,对于后者而言居于逻辑上位地位;后者基于前者所供给的根据和基础,形成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对于前者而言居于逻辑下位地位。但后者的世界观属性和前者的本体论属性,使得二者又具有总体与局部、包含与被包含关系。这样,后者对前者又居于逻辑上位地位,前者对后者又居于逻辑下位地位。前者与后者逻辑相互贯通,内容相互结合,共同构成马克思哲学的完整内容。对二者本然关系的解蔽,使二者得以各归其位,各禀其性,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关系 视域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对规则主义伦理学的反思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佳宝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23,共8页
面对新冠病毒大流行这一人类灾难,功利主义者指出严格的禁足措施有可能比病毒本身的危害更大。但功利主义这种将一切价值化约为后果的理解方式存在着诸多缺陷,它所预设的抽象的合理性亟待认真反思。功利主义暴露的现代道德哲学的规则主... 面对新冠病毒大流行这一人类灾难,功利主义者指出严格的禁足措施有可能比病毒本身的危害更大。但功利主义这种将一切价值化约为后果的理解方式存在着诸多缺陷,它所预设的抽象的合理性亟待认真反思。功利主义暴露的现代道德哲学的规则主义特征与现代社会的技术化科层制恰恰形成合谋。结合此次疫情的应对措施以及相关的医疗实践问题,可以从美德伦理学角度对规则主义的伦理学作出检讨。应该以展现美德的方式来应对厄运,对技术的统治性地位要保持警惕,还应从人性及其美德出发来理解伦理学和伦理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利主义 规则主义 美德伦理学 命运 技术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