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I/SiO2纳米粒子自组装修饰电极及六价铬离子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艳 张建怀 +1 位作者 郭志慧 郑行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5,共6页
利用反相微乳液方法合成了PEI/SiO2复合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Zeta电位对该复合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该复合纳米粒子可以基于超分子作用自组装于Nafion/CNT修饰电极表面,并基于该修饰电极对铬酸根(CrO2-4)的富集效应及CrO... 利用反相微乳液方法合成了PEI/SiO2复合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Zeta电位对该复合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该复合纳米粒子可以基于超分子作用自组装于Nafion/CNT修饰电极表面,并基于该修饰电极对铬酸根(CrO2-4)的富集效应及CrO2-4的电还原产物Cr(Ⅲ)对鲁米诺-H2O2化学发光体系强烈的催化作用,建立了一种高选择性的测定六价铬离子Cr(Ⅵ)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I/SiO2纳米粒子修饰电极 CRO 检测 鲁米诺 电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晓霞 申丽华 漆红兰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11,共4页
蛋白、基因和药物的快速、灵敏、特异性检测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适体是一类能与蛋白、药物等靶物质特异性、选择性结合的寡核苷酸片段。在总结适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基础上,将适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分为... 蛋白、基因和药物的快速、灵敏、特异性检测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适体是一类能与蛋白、药物等靶物质特异性、选择性结合的寡核苷酸片段。在总结适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基础上,将适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分为非标记型适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和标记型适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介绍了近三年来这两类传感器在蛋白和有机小分子等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体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快速高通量检测双嘧达莫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云云 章竹君 +1 位作者 李冉 张建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50,共5页
根据过氧化草酸酯与双氧水作用产生的高能中间体能激发荧光物质发光的原理,建立了利用过氧化草酸酯(TCPO)-H2O2-咪唑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双嘧达莫的新方法.研究了溶剂、酸度、增敏剂及化学发光试剂浓度对化学发光信号的影响.在最佳试验条件... 根据过氧化草酸酯与双氧水作用产生的高能中间体能激发荧光物质发光的原理,建立了利用过氧化草酸酯(TCPO)-H2O2-咪唑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双嘧达莫的新方法.研究了溶剂、酸度、增敏剂及化学发光试剂浓度对化学发光信号的影响.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双嘧达莫浓度在3.3×10-9~1.7×10-6 g/mL范围内其相对化学发光强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10-9 g/mL.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试剂用量少,可用于实际样品血清及尿液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分析 双(2 4 6-三氯苯基)草酸酯(TCPO) 双嘧达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曲安奈德的化学发光新方法
4
作者 刘伟 孟鑫 +3 位作者 刘希红 王高红 毛敏 章竹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61,64,共3页
基于在碱性介质中,曲安奈德能够与KIO4和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的现象,建立了测定曲安奈德的化学发光新方法.该方法测定曲安奈德的线性范围为8×10-8~1×10-4g/mL,检出限为3×10-8g/mL.对1×10-6g/mL的曲安奈德连续11次... 基于在碱性介质中,曲安奈德能够与KIO4和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的现象,建立了测定曲安奈德的化学发光新方法.该方法测定曲安奈德的线性范围为8×10-8~1×10-4g/mL,检出限为3×10-8g/mL.对1×10-6g/mL的曲安奈德连续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曲安奈德注射液中曲安奈德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曲安奈德 高碘酸钾 鲁米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组装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测定IgG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东东 漆红兰 李小蓉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9-723,共5页
应用吸附法将IgG抗原固定于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用于IgG抗体检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标记物,对苯二酚为底物,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IgG抗体与待测IgG抗体竞争电极表面固定的IgG抗原,建立了免疫竞... 应用吸附法将IgG抗原固定于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用于IgG抗体检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标记物,对苯二酚为底物,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IgG抗体与待测IgG抗体竞争电极表面固定的IgG抗原,建立了免疫竞争法检测IgG抗体的高灵敏度电化学分析方法。碳纳米管的大比表面积和电化学催化作用,提高了分子识别物质的固定量和电化学检测的灵敏度。工作电位为+0.030 V(vs.SCE)时,响应电流与IgG抗体浓度在0.30-1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1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 碳纳米管 IGG 辣根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孔雀石绿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金梅 程冬梅 李保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3,共3页
基于鲁米诺在碱性条件下可以被铁氰化钾催化氧化产生化学发光,孔雀石绿对此化学发光具有增敏作用这一现象,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孔雀石绿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6-9.0×10... 基于鲁米诺在碱性条件下可以被铁氰化钾催化氧化产生化学发光,孔雀石绿对此化学发光具有增敏作用这一现象,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孔雀石绿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6-9.0×10-5mol/L,检出限为4×10-7mol/L.对1.0×10-5mol/L的孔雀石绿连续进行七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 孔雀石绿 鲁米诺 铁氰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化合物液相直接化学发光特性的理论预测 被引量:1
7
作者 郭丽丽 许春丽 +1 位作者 李保新 吕家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3-1048,共6页
基于分子结构与性质的相关性,对已知能在液相产生直接化学发光的典型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分析,提取出与液相直接化学发光特性相关的分子拓扑指数,以向量夹角余弦系数为判别指标构建了判别方程.并用所建立的化学发光判别函数对101种生物活... 基于分子结构与性质的相关性,对已知能在液相产生直接化学发光的典型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分析,提取出与液相直接化学发光特性相关的分子拓扑指数,以向量夹角余弦系数为判别指标构建了判别方程.并用所建立的化学发光判别函数对101种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化学发光特性进行了理论预测,正确率为95·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直接化学发光 分子拓扑指数 夹角余弦系数 分子结构与性质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被试剂对CdS量子点化学发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治宁 李保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5,共4页
分别以半胱胺(CA)、半胱氨酸(L-cys)、谷胱甘肽(GSH)为包被试剂,制备出了3种粒径相同的水溶性CdS量子点,考察了这些CdS量子点在不同氧化剂体系下的化学发光行为.结果表明,CdS量子点化学发光性能与氧化体系密切相关,而且包被试剂对CdS量... 分别以半胱胺(CA)、半胱氨酸(L-cys)、谷胱甘肽(GSH)为包被试剂,制备出了3种粒径相同的水溶性CdS量子点,考察了这些CdS量子点在不同氧化剂体系下的化学发光行为.结果表明,CdS量子点化学发光性能与氧化体系密切相关,而且包被试剂对CdS量子点化学发光性能影响很大.此研究为提高量子点的化学发光效率提出了一种新的途径,即通过优化其包被试剂来提高量子点的化学发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被试剂 CDS量子点 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药物制剂中的苯巴比妥
9
作者 赵敏 吕家根 +3 位作者 杨宗梅 张菊芳 胡越 聂迎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59,共5页
在碱性介质中,苯巴比妥增强了鲁米诺-NaClO弱的化学发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该反应具有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检测苯巴比妥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苯巴比妥的浓度在4.0×10-7~3.0×10-5m... 在碱性介质中,苯巴比妥增强了鲁米诺-NaClO弱的化学发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该反应具有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检测苯巴比妥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苯巴比妥的浓度在4.0×10-7~3.0×10-5mol/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10-7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2.3%(n=11,c=1.0×10-6mol/L).该方法快速、简单、并且灵敏度高,已用于药物制剂中苯巴比妥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在95.0%~103.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巴比妥 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些含氮有机物在N-氯代丁二酰亚胺-二氯荧光素体系中的后化学发光反应
10
作者 张慧忠 聂菲 吕九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6,共6页
研究了53种含氮有机物在N-氯代丁二酰亚胺(NCS)-二氯荧光素体系中的后化学发光行为,结果发现,很多物质在NCS-二氯荧光素体系中都具有后化学发光活性.经过结构分析发现,这类物质有无后化学发光活性以及后化学发光活性的强弱主要与其分子... 研究了53种含氮有机物在N-氯代丁二酰亚胺(NCS)-二氯荧光素体系中的后化学发光行为,结果发现,很多物质在NCS-二氯荧光素体系中都具有后化学发光活性.经过结构分析发现,这类物质有无后化学发光活性以及后化学发光活性的强弱主要与其分子结构中N原子的状态有关.在对有关反应的动力学性质、化学发光光谱及有关物质荧光光谱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这类后化学发光反应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化学发光 N-氯代丁二酰亚胺 二氯荧光素 含氮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致化学发光法测定茶叶的抗活性氧能力
11
作者 张晓丽 胡越 吕家根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53,共3页
利用流动-学发光方法,研究了五种茶叶在不同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及冲泡次数等条件下,茶汤的抗活性氧能力,考察了隔夜茶汤抗活性氧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冲泡茶叶的最佳条件为冲泡水温96℃,冲泡时间为30 min,冲泡次数最多三次.五种茶... 利用流动-学发光方法,研究了五种茶叶在不同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及冲泡次数等条件下,茶汤的抗活性氧能力,考察了隔夜茶汤抗活性氧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冲泡茶叶的最佳条件为冲泡水温96℃,冲泡时间为30 min,冲泡次数最多三次.五种茶叶茶汤抗活性氧能力由高到低顺序为紫阳毛尖>乌龙茶>寿眉>祁门红茶>普洱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活性氧 声致化学发光 流动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iO_2/Chitosan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对六价铬吸附的分析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艳 郑行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1-485,共5页
基于反相微乳液纳米粒子合成方法制备了Ag/SiO2/Chitosan(壳聚糖)复合纳米粒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化学方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了复合纳米粒子的性质.结果表明,该复合纳米粒子具有导电性、阴离子通道效应和对六价铬的吸附效应... 基于反相微乳液纳米粒子合成方法制备了Ag/SiO2/Chitosan(壳聚糖)复合纳米粒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化学方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了复合纳米粒子的性质.结果表明,该复合纳米粒子具有导电性、阴离子通道效应和对六价铬的吸附效应.与修饰电极化学发光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测定六价铬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增敏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与六价铬的浓度在2.0×10-12~1.0×10-10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对六价铬的检出限为2×10-13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粒子 六价铬测定 电化学发光 鲁米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定性和定量分析SF6中8种痕量气体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韧 汪金星 +2 位作者 田梓傲 张悦 岳宣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22-1224,共3页
SF6电气设备具有体积小、安全系数高和维护周期长等优点,目前已取代传统设备,成为高压变电输电系统使用最广泛的变电设备[1-2]。SF6电气设备内部是封闭的,当制作工艺出现问题或者超期使用后,设备可能发生故障,严重时可能危害设备的安全... SF6电气设备具有体积小、安全系数高和维护周期长等优点,目前已取代传统设备,成为高压变电输电系统使用最广泛的变电设备[1-2]。SF6电气设备内部是封闭的,当制作工艺出现问题或者超期使用后,设备可能发生故障,严重时可能危害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SF6电气设备的定期检修十分重要[3]。文献[4-5]发现,SF6电气设备中的SF6会在高温及电弧的条件下与设备内部其他部件发生微量反应,所产生的气体的种类和含量与设备内部的故障类型有直接关系。因此,发展可靠的测定这类“信使”气体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光声光谱法[6-7]、红外光谱法[7]、电化学法[8]、气相色谱法[9-13],很难实现多种组分的同时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是一种将气相色谱优异的分离能力和质谱强大的未知物定性功能完美结合的方法[14-15],在食品、药品、刑侦和工业分析检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具有准确度好、灵敏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气相色谱 红外光谱法 光声光谱法 SF6 分离能力 痕量气体 未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化石墨纳米片的库仑型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14
作者 王静 高强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9-526,共8页
以石墨为原料,1-芘丁酸(PBA)为表面活性剂,采用超声剥离法合成了PBA非共价功能化的石墨纳米片(PBA@GNSs),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将PBA@GNSs撒在刷好的丝网印刷碳电极(SPCEs)表面,以实现电极的批量化修饰。用活化试剂N... 以石墨为原料,1-芘丁酸(PBA)为表面活性剂,采用超声剥离法合成了PBA非共价功能化的石墨纳米片(PBA@GNSs),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将PBA@GNSs撒在刷好的丝网印刷碳电极(SPCEs)表面,以实现电极的批量化修饰。用活化试剂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HS-EDC)活化PBA的羧基,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封闭剂,将PBA@GNSs固定抗体(Ab_1),构建了Ab_1/PBA@GNSs/SPCEs免疫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研究了上述传感器的构建过程,并用库仑法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该免疫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10~3 000 ng·L^(-1),检出限为3.3 ng·L^(-1)。对样品平行测定5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加标回收率为96.1%~101%。选择性和稳定性试验表明,该免疫传感器对PSA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且于4℃保存18 d后,库仑响应信号仅衰减为初始信号的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纳米片 超声剥离法 库仑法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对接和荧光光谱法研究槲皮素与β-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郁彩虹 张耀东 +3 位作者 高裙裙 黑婷婷 李丽 张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51-2155,共5页
结合分子对接法和光谱法,研究了槲皮素与β-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理。首先利用AutoDock 4.2软件对β-葡萄糖苷酶与槲皮素、竞争性抑制剂对硝基苯-β-D-巯基葡萄糖的分子对接分别进行研究,然后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槲皮素与β-... 结合分子对接法和光谱法,研究了槲皮素与β-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理。首先利用AutoDock 4.2软件对β-葡萄糖苷酶与槲皮素、竞争性抑制剂对硝基苯-β-D-巯基葡萄糖的分子对接分别进行研究,然后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槲皮素与β-葡萄糖苷酶的结合反应,并测定了结合常数。结果表明:这种相互作用使β-葡萄糖苷酶发生内源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机制。通过计算得到槲皮素与β-葡萄糖苷酶在17,27和37℃下结合常数分别为4.36×104,4.04×104和3.18×104 L.mol-1。氢键和疏水作用对槲皮素与β-葡萄糖苷酶的结合起重要作用,也存在静电作用力。分子对接研究和荧光光谱实验两者相互补充,可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协同研究槲皮素与β-葡萄糖苷酶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槲皮素 荧光光谱法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镊子型dsDNA稳定的纳米金光度法快速检测Hg^(2+)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云香 薄红艳 +2 位作者 蔺凯 王晓 高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04-807,812,共5页
利用Hg2+对胸腺嘧啶(T)T-T错配的特异性结合,建立了一种利用盐诱导金纳米粒子聚集的比色定量检测Hg2+离子的方法。设计了一种镊子型dsDNA,其一半为互补碱基形成的双螺旋结构,另一半为T-T错配。错配部分保持单链状态吸附在纳米金表面,使... 利用Hg2+对胸腺嘧啶(T)T-T错配的特异性结合,建立了一种利用盐诱导金纳米粒子聚集的比色定量检测Hg2+离子的方法。设计了一种镊子型dsDNA,其一半为互补碱基形成的双螺旋结构,另一半为T-T错配。错配部分保持单链状态吸附在纳米金表面,使纳米金的稳定性增强,抑制盐诱导的纳米金团聚。当存在Hg2+时,"T-Hg2+-T"结构的形成导致错配部分形成双链,纳米金去保护在盐诱导下发生团聚。溶液颜色由红变蓝,紫外-可见光谱的最大吸收峰由520 nm红移至620 nm。在优化条件下,吸光度的比值(A620/A520)与Hg2+的浓度在5.0×10-8~5.0×10-7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达3.0×10-8mol/L。研究了Ca2+、Mg2+等常见离子的干扰,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由于镊子型dsDNA的独特结构,使得纳米金的团聚在Hg2+加入后的数秒内发生,1 min内达到平衡,大大加快了分析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离子 T-Hg2+-T 纳米金 光度法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铜离子与DNA相互作用的铜离子检测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敏 孔慧芳 郭志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69-1275,共7页
利用铜离子(Cu^(2+))可与DNA分子中的碱基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的性质,将Cu^(2+)富集在DNA修饰电极表面,进而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实现了铜离子的检测.此外,由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Cu^(2+)具有更强的络合能力,富集于DNA修饰电极表面... 利用铜离子(Cu^(2+))可与DNA分子中的碱基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的性质,将Cu^(2+)富集在DNA修饰电极表面,进而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实现了铜离子的检测.此外,由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Cu^(2+)具有更强的络合能力,富集于DNA修饰电极表面的Cu^(2+)很容易被洗脱液中的EDTA络合,从而实现修饰电极的再生和重复利用.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u^(2+)浓度在2.0×10-6~1.0×10-5mol/L和2.0×10-5~1.0×10-4mol/L范围内与其相对还原峰电流强度(I-I0)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该传感器简单、稳定,可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修饰电极 电化学传感器 差分脉冲伏安法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修饰酶电极测定马拉硫磷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璐 张耀东 漆红兰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1-435,共5页
应用化学交联法将巴西日圆线虫乙酰胆碱酯酶(AChE)固定于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用于有机磷农药检测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了巯基胆碱(TCh)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优化实验条件得出,响应电流与马拉硫磷的... 应用化学交联法将巴西日圆线虫乙酰胆碱酯酶(AChE)固定于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用于有机磷农药检测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了巯基胆碱(TCh)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优化实验条件得出,响应电流与马拉硫磷的浓度在6.0×10^-10~6.0×10^-9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10mol·L^-1.测定了湖水中马拉硫磷的含量,回收率为97%~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碳纳米管 马拉硫磷 有机磷 乙酰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适体和金纳米颗粒为探针比色法检测溶菌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红鸽 王敏娟 +2 位作者 漆红兰 高强 张成孝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7-622,共6页
目的研究一种简单、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溶菌酶的比色方法。方法根据比色法进行定性分析,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根据610nm和525nm波长下吸光度之比(A610/A525)进行溶菌酶的定量检测。结果 A610/A525与溶菌酶浓度在10~100 nmol/L之... 目的研究一种简单、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溶菌酶的比色方法。方法根据比色法进行定性分析,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根据610nm和525nm波长下吸光度之比(A610/A525)进行溶菌酶的定量检测。结果 A610/A525与溶菌酶浓度在10~100 nmol/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610/A525=0.007 3C(nmol/L)+0.254(r2=0.994 5),检出限为3.4 nmol/L(S/N=3)。结论所建立的检测溶菌酶的比色方法简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可作为一种适体传感器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体 金纳米颗粒 比色法 溶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重金属污染后重金属在玉米植株的分布蓄积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兴潮 董团瑞 吕家根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4-96,共3页
以玉米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遭受急性重金属污染后,重金属在玉米植株的分布蓄积情况.实验发现玉米能够吸收铜、镉、锰等重金属,并将镉、锰蓄积在其根部.果实籽粒中未检出镉,铜、锰在果实籽粒中无显著富集;锰在成熟植株茎结中有大量蓄积.... 以玉米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遭受急性重金属污染后,重金属在玉米植株的分布蓄积情况.实验发现玉米能够吸收铜、镉、锰等重金属,并将镉、锰蓄积在其根部.果实籽粒中未检出镉,铜、锰在果实籽粒中无显著富集;锰在成熟植株茎结中有大量蓄积.结果说明:如污染区域当茬作物为玉米,果实可正常使用;后茬可选择种植玉米以规避铜、镉、锰污染可能造成的损失;通过收获玉米地下部分可逐步清除镉污染,收获玉米地下和茎结部分可逐步清除锰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分布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