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杯[4]芳烃的表面化学组装及其在气态四氢呋喃荧光传感薄膜创制中的应用
1
作者 马莹 鱼春萌 +3 位作者 刘科 蔡秀琴 张少飞 房喻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6,共10页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严重地危害着人类健康。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末端携带反应活性硅氧烷基团的杯[4]芳烃衍生物,通过自组装和表面化学反应将其共价结合于玻璃基质表面,获得了一种杯[4...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严重地危害着人类健康。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末端携带反应活性硅氧烷基团的杯[4]芳烃衍生物,通过自组装和表面化学反应将其共价结合于玻璃基质表面,获得了一种杯[4]芳烃修饰玻璃基质。以此基质物理担载荧光活性物质——芘封端三聚噻吩(Py-3T),得到了一种对气相四氢呋喃具有"turn-on"及快速灵敏(26.7μg/mL)响应特性的荧光传感薄膜。实验表明:除苯和甲苯之外,其它常见有机溶剂和化学物质蒸汽对该薄膜荧光发射基本没有影响。苯和甲苯也因响应程度小、响应速度慢而难以干扰测定过程。据此,可以预期该荧光薄膜有可能在THF气体传感上获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4]芳烃 荧光传感薄膜 化学自组装 四氢呋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基荧光气体传感器中的涂层化学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太宏 苗荣 +3 位作者 彭浩南 刘静 丁立平 房喻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28,共12页
近年来,高性能薄膜基气体传感器的研制备受关注,所涉及的涂层化学已经成为物理化学学科发展的一个热点。传感因分析物与敏感层(涂层)物质相互作用引起薄膜特定静态及动态物理量变化而实现,因此,薄膜传感性能势必受到敏感层物质种类和敏... 近年来,高性能薄膜基气体传感器的研制备受关注,所涉及的涂层化学已经成为物理化学学科发展的一个热点。传感因分析物与敏感层(涂层)物质相互作用引起薄膜特定静态及动态物理量变化而实现,因此,薄膜传感性能势必受到敏感层物质种类和敏感层微纳结构等因素影响。就薄膜基荧光传感而言,荧光敏感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对薄膜传感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因毛细凝结、色谱效应、尺寸效应、分子间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存在,敏感层微观结构也极大地影响着薄膜的传感性能。本文结合课题组近期研究工作,简要讨论薄膜基荧光气体传感器研究中的涂层化学基本问题,以及相关薄膜基荧光传感器在隐藏爆炸物、毒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检测/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探索。最后,文章展望了薄膜基荧光气体传感器的发展前景和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薄膜基传感器 荧光 气体传感 构效关系 传感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PEG的铜电镀液对电化学沉积铜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殷列 王增林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1-435,共5页
研究了在酸性镀铜溶液中添加不同分子量的PEG对直径为50微米、深径比为1的镀层盲孔填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分子量的增加,电镀铜溶液的微孔填充力明显提高.电流密度为2 A/dm2,添加剂PEG分子量(u)超过6000时,镀液可以完全填充盲... 研究了在酸性镀铜溶液中添加不同分子量的PEG对直径为50微米、深径比为1的镀层盲孔填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分子量的增加,电镀铜溶液的微孔填充力明显提高.电流密度为2 A/dm2,添加剂PEG分子量(u)超过6000时,镀液可以完全填充盲孔,镀层不出现任何空洞和缝隙.这是由于添加剂PEG能明显加强电镀铜镀液阴极极化,抑制了电镀铜的沉积.同时,PEG于镀液中的扩散系数还随其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从而增加了SPS在微孔底部的吸附力,加速了电镀铜在微孔底部的沉积.进一步,增大PEG分子量,沉积铜膜的表面粗糙度、铜膜结晶度和电阻率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铜 PEG 分子量 微孔填充 阴极极化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钙钛矿型La2CuMnO6的化学溶液法合成和结构表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马高峰 张国防 +3 位作者 杨伟波 李成山 阎果 卢亚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6-98,105,共4页
利用化学溶液法制备了La2CuMnO6氧化物粉体和块材,并与固态反应法所制得的样品作了比较。利用热重分析(TG)对化学溶液法前驱体混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研究,确定了预分解温度;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两种方法合成的La... 利用化学溶液法制备了La2CuMnO6氧化物粉体和块材,并与固态反应法所制得的样品作了比较。利用热重分析(TG)对化学溶液法前驱体混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研究,确定了预分解温度;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两种方法合成的La2CuMnO6氧化物的相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前驱体La(CH3COO)3.1.5H2O、Cu(CH3COO)2.1.0H2O、Mn(CH3COO)2.4.0H2O,利用化学溶液法可以在较低温度和较短时间热处理得到单相的La2CuMnO6氧化物,其晶粒平均尺寸约为20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2CuMnO6 化学溶液法 合成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溶液沉积法La_2CuMnO_6缓冲层薄膜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5
作者 马高峰 雷宁 +5 位作者 张国防 卢亚峰 郗大来 白宏斌 王炳旭 冯宝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69,73,共4页
根据镧、铜及锰盐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溶剂及镧、铜及锰盐为前驱体,配制成前驱溶液进行润湿性、稳定性及不同衬底热处理实验,成功筛选出制备La2CuMnO6(LCMO)缓冲层薄膜的前驱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化... 根据镧、铜及锰盐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溶剂及镧、铜及锰盐为前驱体,配制成前驱溶液进行润湿性、稳定性及不同衬底热处理实验,成功筛选出制备La2CuMnO6(LCMO)缓冲层薄膜的前驱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化学溶液沉积法(CSD)合成的La2CuMnO6薄膜的相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前驱体(La(CH3COO)3·1.5H2O、Cu(CH3COO)2·1.0H2O、Mn(CH3COO)2·4.0H2O)及SrTiO3(STO)(100)衬底,在1000℃、保温时间3h、空气气氛及总离子浓度为1.0mol/L工艺条件下制备的La2CuMnO6薄膜具有很好的c轴织构,薄膜表面较平整、均匀、无裂纹、无孔洞,分布均匀且排列致密,完全满足缓冲层对薄膜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溶液沉积法 La2CuMnO6 前驱体金属盐 衬底 筛选 缓冲层薄膜 制备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人工晶状体表面的CF4/O2等离子体修饰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丽华 吴迪 +3 位作者 陈亚芍 李雪娇 赵宝明 黄长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54-1858,共5页
为了改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和透光性,采用CF4/O2等离子体技术修饰其表面.通过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静态接触角(CA)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UV-Vis... 为了改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和透光性,采用CF4/O2等离子体技术修饰其表面.通过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静态接触角(CA)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UV-Vis)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CF4/O2等离子体处理后,PMMA表面的含氟和含氧基团增加,其表面的亲水性增强,生物相容性改善,紫外光的隔离效率增大.因此,通过CF4/O2等离子体修饰能够有效地改善PMMA人工晶状体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人工晶状体 CF4/O2 等离子体处理 生物相容性 透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芘在玻璃基片表面的单层组装及其对有机铜盐的选择性传感 被引量:3
7
作者 胡静 杨美妮 +3 位作者 吕凤婷 丁立平 张淑娟 房喻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39-1845,共7页
将多环芳烃芘经含三乙基四胺结构的连接臂化学单层组装于玻璃基质表面,制备了一种荧光薄膜材料.荧光测量结果表明,醋酸铜、酒石酸铜、柠檬酸铜等有机铜盐可以显著猝灭薄膜荧光,而且猝灭过程可逆;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等无机铜盐对薄... 将多环芳烃芘经含三乙基四胺结构的连接臂化学单层组装于玻璃基质表面,制备了一种荧光薄膜材料.荧光测量结果表明,醋酸铜、酒石酸铜、柠檬酸铜等有机铜盐可以显著猝灭薄膜荧光,而且猝灭过程可逆;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等无机铜盐对薄膜荧光影响不大;醋酸锌、醋酸铅、醋酸钴、醋酸镍等其它醋酸盐对有机铜盐的检测影响轻微.荧光寿命测定表明,醋酸铜对上述薄膜荧光的猝灭遵循静态猝灭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传感薄膜 有机铜盐 单层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i合金表面液相阴极等离子体沉积氧化铝陶瓷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鹏 燕颖 +3 位作者 潘欣 杨维虎 蔡开勇 陈亚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7-69,共3页
在NiTi合金表面通过液相阴极等离子体技术制备了氧化铝(Al2O3)陶瓷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涂层的相组成以及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证实在材料表面形成了由α-Al2O3和γ-Al2O3组成的涂层,发现涂层具有粗糙多孔结构。在模拟... 在NiTi合金表面通过液相阴极等离子体技术制备了氧化铝(Al2O3)陶瓷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涂层的相组成以及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证实在材料表面形成了由α-Al2O3和γ-Al2O3组成的涂层,发现涂层具有粗糙多孔结构。在模拟体液中对NiTi合金的Ni离子释放情况进行了检测,发现液相阴极等离子体改性后显著降低了Ni离子的释放。为NiTi合金植入体的表面改性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合金 表面改性 氧化铝涂层 Ni离子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对苯乙炔基苯衍生物:荧光行为与传感应用(英文)
9
作者 祁彦宇 孙晓环 +3 位作者 常兴茂 康蕊 刘凯强 房喻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3-379,共7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以8-羟基喹啉(8-HQ)为捕获基团,胆固醇(Chol)为辅助结构的新型光化学稳定的对苯乙炔基苯(BPEB)衍生物(OPBMQ)。研究表明,该化合物荧光光谱由8-HQ的荧光发射和BPEB的荧光发射组成,且其荧光发射对沙林毒气模拟物(DCP)的存... 设计合成了一种以8-羟基喹啉(8-HQ)为捕获基团,胆固醇(Chol)为辅助结构的新型光化学稳定的对苯乙炔基苯(BPEB)衍生物(OPBMQ)。研究表明,该化合物荧光光谱由8-HQ的荧光发射和BPEB的荧光发射组成,且其荧光发射对沙林毒气模拟物(DCP)的存在极为敏感。计算检出限可达1×10^(-9)mol·L^(-1)以下。此外,其它相关神经毒剂模拟物、有机磷农药,甚至它们的混合物的存在均不显著干扰化合物对DCP的传感。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以高纯水、自来水,还是海水作为介质,均对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影响。需要指出的是,对沙林毒气模拟物的灵敏、高选择性测定也可以在滤纸片上以目视法进行。基于这些结果,发展了一种概念性沙林毒气模拟物检测仪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二苯乙炔基苯 荧光 沙林 8-羟基喹啉 氯磷酸二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多巴胺的发现、反应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浩南 李红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1期103-110,共8页
聚多巴胺发现于2007年,引起了材料表面修饰领域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回顾了聚多巴胺的发现过程及其形成反应机理,进而阐述了聚多巴胺在传感、癌症光热疗法、催化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合理展望。
关键词 聚多巴胺 反应原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径可控纳米CeO2的微乳液法合成 被引量:28
11
作者 朱文庆 许磊 +2 位作者 马瑾 任建梅 陈亚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84-1290,共7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硝酸铈(Ce(NO3)3)水溶液(氨水)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合成CeO2前驱体,利用热重(TG)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方法确定了得到纳米CeO2的适宜焙烧温度为550℃,CeO2前驱体经550℃焙烧后得到纳米Ce...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硝酸铈(Ce(NO3)3)水溶液(氨水)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合成CeO2前驱体,利用热重(TG)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方法确定了得到纳米CeO2的适宜焙烧温度为550℃,CeO2前驱体经550℃焙烧后得到纳米CeO2.采用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分别对纳米CeO2的晶形、形貌、粒径及紫外吸收性质进行了表征,该纳米CeO2粒子具有立方晶型结构,分散性较好、粒径范围为5-18nm.考察了微乳液中正辛烷与正丁醇质量比、Ce(NO3)3浓度对纳米CeO2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微乳液法,通过改变微乳液中正辛烷与正丁醇质量比、Ce(NO3)3浓度能够对纳米CeO2粒径进行有效控制;纳米CeO2的粒径均随着正辛烷与正丁醇质量比和Ce(NO3)3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同时,对不同条件下制得的纳米CeO2的紫外吸收性质进行了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法 纳米CEO2 粒径可控 合成 紫外吸收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P(AM-co-MAA)-W-Ag复合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华涛 张颖 +2 位作者 宁向莉 梁红莲 房喻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6-652,共7页
以丙烯酰胺(acrylamide,AM)和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acid,MAA)的共聚微凝胶(P(AM-co-MAA))为模板,通过离心沉积法将钨粉沉积于高分子微凝胶表面,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P(AM-co-MAA)-W复合微球;再以经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修饰的P(AM-co-... 以丙烯酰胺(acrylamide,AM)和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acid,MAA)的共聚微凝胶(P(AM-co-MAA))为模板,通过离心沉积法将钨粉沉积于高分子微凝胶表面,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P(AM-co-MAA)-W复合微球;再以经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修饰的P(AM-co-MAA)-W复合微球为模板,在硝酸银溶液中充分溶胀后,通过向反相悬浮体系中缓慢通入氨气,制备得到了具有核-壳结构的P(AM-co-MAA)-W-Ag双金属复合微球材料.实验发现,通过改变制备过程中AgNO3的初始浓度和PVP的用量等条件,可以改变复合微球表面银的沉积量;并结合实验结果初步提出了银的形成机理,即PVP的存在,不仅可以作为稳定剂固定Ag+离子,同时可以作为还原剂促进Ag+还原为Ag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微凝胶 模板法 钨粉 纳米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细胞微载体的明胶基缓释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忆娟 刘守信 +3 位作者 房喻 黄沙 金岩 姜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776-1780,共5页
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制备载牛血清蛋白(BSA)的大粒径明胶微球.结果表明,明胶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水相与油相体积比3∶20、搅拌速度300r/min、交联剂用0.1mL质量分数为25%的戊二醛、表面活性剂用0.1gspan-80为制备平均直径约250μm明... 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制备载牛血清蛋白(BSA)的大粒径明胶微球.结果表明,明胶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水相与油相体积比3∶20、搅拌速度300r/min、交联剂用0.1mL质量分数为25%的戊二醛、表面活性剂用0.1gspan-80为制备平均直径约250μm明胶微球的理想条件.所制备微球的后处理方法不同,则明胶微球的表面形貌也不同,细胞粘附率不同.空白明胶微球在体外可以完全降解,载BSA的明胶微球对BSA具有良好的缓释性,释放时间可长达30d.显微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在明胶微载体上生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微球 成纤维细胞 缓释 微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量高邻位酚醛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2
14
作者 潘艳平 王银 +3 位作者 任蕊 党江敏 刘春玲 董文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3-86,共4页
常压条件下,合成高分子量高邻位热塑性酚醛树脂。考察苯酚与多聚甲醛加成缩合反应过程中原料配比、催化剂含量、反应温度因素对热塑性酚醛树脂结构性能的影响,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核磁共振谱仪对树脂的结构进行分析,测定了树脂的软化点... 常压条件下,合成高分子量高邻位热塑性酚醛树脂。考察苯酚与多聚甲醛加成缩合反应过程中原料配比、催化剂含量、反应温度因素对热塑性酚醛树脂结构性能的影响,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核磁共振谱仪对树脂的结构进行分析,测定了树脂的软化点、游离酚含量、凝胶时间、流动距离。制备了软化点126℃、重均分子量11632、邻对位值3.49、游离酚质量分数2.76%、凝胶时间12s、流动距离39mm的高分子量高邻位热塑性酚醛树脂,树脂产率为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高分子量 高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客体作用的多重刺激响应型超分子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4
15
作者 严军林 刘静 +1 位作者 陈希 房喻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4-129,共6页
利用单-6-脱氧-6-氨基-β-环糊精(β-CDNH2)与双二茂铁亚甲基丁二胺季铵盐(FBI)之间的主-客体作用制备了一种性能特异的超分子水凝胶,该水凝胶具有显著的热可逆性和pH刺激响应性,(NH4)2Ce(NO3)6的引入导致凝胶液化,体系的颜色也由淡黄... 利用单-6-脱氧-6-氨基-β-环糊精(β-CDNH2)与双二茂铁亚甲基丁二胺季铵盐(FBI)之间的主-客体作用制备了一种性能特异的超分子水凝胶,该水凝胶具有显著的热可逆性和pH刺激响应性,(NH4)2Ce(NO3)6的引入导致凝胶液化,体系的颜色也由淡黄色转变为墨绿色.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在凝胶中胶凝剂β-CDNH2和FBI结合组成以带状纤维为特征的三维网络结构.1H NMR,FTIR,XRD以及循环伏安等表征结果表明,FBI与β-CDNH2间的主客体包结作用和β-CDNH2分子间的氢键作用是凝胶形成并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结构 Β-环糊精 二茂铁 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含芘葡萄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胶凝行为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美妮 晏妮 +2 位作者 何刚 刘太宏 房喻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0-1046,共7页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荧光活性小分子胶凝剂--芘磺酰基-丙二胺-葡萄糖(PSDAPG),考察了其在36种常见溶剂中的胶凝行为.结果发现,PSDAPG可使其中16种溶剂胶凝.对癸醇,PSDAPG表现出罕见的超级胶凝能力,室温下最低胶凝浓度(MGC)达7.0×10-4g...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荧光活性小分子胶凝剂--芘磺酰基-丙二胺-葡萄糖(PSDAPG),考察了其在36种常见溶剂中的胶凝行为.结果发现,PSDAPG可使其中16种溶剂胶凝.对癸醇,PSDAPG表现出罕见的超级胶凝能力,室温下最低胶凝浓度(MGC)达7.0×10-4g·mL-1.此外,PSDAPG还是一种既可胶凝水又可胶凝有机溶剂的双性胶凝剂.扫描电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 NMR)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在不同溶剂中,PSDAPG具有不同的聚集结构,除了芘基之间的疏水π-π堆积作用外,氢键作用是PSDAPG自发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的重要驱动力.实验研究还表明,溶液态和凝胶态的PSDAPG荧光光谱均同时呈现芘的单体荧光和激基缔合物荧光光谱特征,但两者的光谱形貌差异显著.随凝胶的形成,体系单体荧光发射增强,激基缔合物荧光发射减弱,表明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阻碍了PSDAPG中芘单元的运动性,使得以Birks途径形成激基缔合物的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凝胶 葡萄糖 荧光胶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介质中纳米Sm2O3的制备 被引量:12
17
作者 耿寿花 朱文庆 +1 位作者 常鹏梅 陈亚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09-1614,共6页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钐盐水溶液(氨水)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控制合成Sm2O3球形纳米粒子.绘制出25℃下CTAB/正丁醇/正辛烷/钐盐水溶液(氨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得到了反相微乳液区.在此反相微乳区内合成了Sm2O...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钐盐水溶液(氨水)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控制合成Sm2O3球形纳米粒子.绘制出25℃下CTAB/正丁醇/正辛烷/钐盐水溶液(氨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得到了反相微乳液区.在此反相微乳区内合成了Sm2O3的前驱体,对前驱体进行热分析(TG-DSC),确定了得到纳米Sm2O3产物的适宜焙烧温度为900℃,并考察了微乳液中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产物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激光粒度仪(NSA)、荧光光谱(FS)仪等分析方法对Sm2O3产物的形貌、晶形、粒径及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5℃下利用反相微乳液法,成功地制备了粒径分布较窄、分散性良好的球形纳米Sm2O3粒子,粒径约20nm左右,且表现出较强的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前驱体 Sm2O3纳米粒子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胆固醇的新型小分子胶凝剂的合成与胶凝行为 被引量:8
18
作者 薛敏 苗青 房喻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05-2012,共8页
设计合成了3种以丙二胺为连接臂(L)、苯环为A单元的A(LS)2型双胆固醇(S)类小分子胶凝剂: 化合物1(邻位), 化合物2(间位)和化合物3(对位), 考察了其在30种溶剂中的胶凝行为. 结果表明, 苯环取代位置的不同对化合物的胶凝性... 设计合成了3种以丙二胺为连接臂(L)、苯环为A单元的A(LS)2型双胆固醇(S)类小分子胶凝剂: 化合物1(邻位), 化合物2(间位)和化合物3(对位), 考察了其在30种溶剂中的胶凝行为. 结果表明, 苯环取代位置的不同对化合物的胶凝性质有决定性影响. 就胶凝溶剂的数量来讲, 对位取代的化合物3的胶凝能力明显高于邻位和间位取代的化合物1和2. 此外, 化合物2和3可以形成5个室温胶凝体系, 且化合物3/二甲苯凝胶透明、柔韧,以至于可以形成超分子薄膜.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研究表明, 胶凝剂分子之间的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在凝胶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X射线衍射(XRD)研究表明在化合物1/苯凝胶中, 胶凝剂分子聚集为六方堆积结构, 进而形成贯穿整个凝胶体系的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胶凝剂 胆固醇 自组装 室温胶凝 凝胶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合成Cu2O微球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罗小林 韩银凤 +1 位作者 杨德锁 陈亚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7-302,共6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添加剂,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Cu2O微球.考察了PVP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并在反应时间为2.5与4.5h时分别合成了直径为100-200nm和1μm的Cu2O微球.同时,利用差热分析(DTA)技术考察了不同直径的Cu2O微球...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添加剂,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Cu2O微球.考察了PVP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并在反应时间为2.5与4.5h时分别合成了直径为100-200nm和1μm的Cu2O微球.同时,利用差热分析(DTA)技术考察了不同直径的Cu2O微球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添加2%(w)的直径为100-200nm和1μm的Cu2O微球使得AP的高温分解温度分别降低了116和118°C,AP在低温阶段的分解量也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微球 溶剂热合成 高氯酸铵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SM-5/MCM-41微-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微波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罗小林 杨得锁 +1 位作者 罗旭梅 陈亚芍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8-313,共6页
以碱液处理的ZSM-5分子筛反应液为硅铝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介孔模板剂,通过微波法快速合成了具有微-介孔结构的ZSM-5/MCM-41复合分子筛。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体系p H对合成产物的影响,优化了合成条件,并利用XRD、SEM、TEM... 以碱液处理的ZSM-5分子筛反应液为硅铝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介孔模板剂,通过微波法快速合成了具有微-介孔结构的ZSM-5/MCM-41复合分子筛。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体系p H对合成产物的影响,优化了合成条件,并利用XRD、SEM、TEM、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120℃时,在0.5 mol/L的Na OH溶液中,利用微波消解ZSM-5分子筛原粉30 min后,调节体系p H为10.5,继续晶化30 min,可得到ZSM-5/MCM-41复合分子筛。相比于传统水热法,微波法的合成效率提高了20倍以上。所得ZSM-5/MCM-41复合分子筛中既保留了ZSM-5分子筛的微孔结构,也形成了典型的MCM-41分子筛的介孔结构,且所得ZSM-5/MCM-41复合分子筛的孔体积、比表面积较ZSM-5分子筛提高了近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介孔复合分子筛 ZSM-5 MCM-41 微波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