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钙钛矿型La2CuMnO6的化学溶液法合成和结构表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马高峰 张国防 +3 位作者 杨伟波 李成山 阎果 卢亚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6-98,105,共4页
利用化学溶液法制备了La2CuMnO6氧化物粉体和块材,并与固态反应法所制得的样品作了比较。利用热重分析(TG)对化学溶液法前驱体混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研究,确定了预分解温度;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两种方法合成的La... 利用化学溶液法制备了La2CuMnO6氧化物粉体和块材,并与固态反应法所制得的样品作了比较。利用热重分析(TG)对化学溶液法前驱体混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研究,确定了预分解温度;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两种方法合成的La2CuMnO6氧化物的相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前驱体La(CH3COO)3.1.5H2O、Cu(CH3COO)2.1.0H2O、Mn(CH3COO)2.4.0H2O,利用化学溶液法可以在较低温度和较短时间热处理得到单相的La2CuMnO6氧化物,其晶粒平均尺寸约为20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2CuMnO6 化学溶液法 合成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溶液沉积法La_2CuMnO_6缓冲层薄膜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2
作者 马高峰 雷宁 +5 位作者 张国防 卢亚峰 郗大来 白宏斌 王炳旭 冯宝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69,73,共4页
根据镧、铜及锰盐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溶剂及镧、铜及锰盐为前驱体,配制成前驱溶液进行润湿性、稳定性及不同衬底热处理实验,成功筛选出制备La2CuMnO6(LCMO)缓冲层薄膜的前驱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化... 根据镧、铜及锰盐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溶剂及镧、铜及锰盐为前驱体,配制成前驱溶液进行润湿性、稳定性及不同衬底热处理实验,成功筛选出制备La2CuMnO6(LCMO)缓冲层薄膜的前驱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化学溶液沉积法(CSD)合成的La2CuMnO6薄膜的相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前驱体(La(CH3COO)3·1.5H2O、Cu(CH3COO)2·1.0H2O、Mn(CH3COO)2·4.0H2O)及SrTiO3(STO)(100)衬底,在1000℃、保温时间3h、空气气氛及总离子浓度为1.0mol/L工艺条件下制备的La2CuMnO6薄膜具有很好的c轴织构,薄膜表面较平整、均匀、无裂纹、无孔洞,分布均匀且排列致密,完全满足缓冲层对薄膜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溶液沉积法 La2CuMnO6 前驱体金属盐 衬底 筛选 缓冲层薄膜 制备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芘在玻璃基片表面的单层组装及其对有机铜盐的选择性传感 被引量:3
3
作者 胡静 杨美妮 +3 位作者 吕凤婷 丁立平 张淑娟 房喻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39-1845,共7页
将多环芳烃芘经含三乙基四胺结构的连接臂化学单层组装于玻璃基质表面,制备了一种荧光薄膜材料.荧光测量结果表明,醋酸铜、酒石酸铜、柠檬酸铜等有机铜盐可以显著猝灭薄膜荧光,而且猝灭过程可逆;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等无机铜盐对薄... 将多环芳烃芘经含三乙基四胺结构的连接臂化学单层组装于玻璃基质表面,制备了一种荧光薄膜材料.荧光测量结果表明,醋酸铜、酒石酸铜、柠檬酸铜等有机铜盐可以显著猝灭薄膜荧光,而且猝灭过程可逆;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等无机铜盐对薄膜荧光影响不大;醋酸锌、醋酸铅、醋酸钴、醋酸镍等其它醋酸盐对有机铜盐的检测影响轻微.荧光寿命测定表明,醋酸铜对上述薄膜荧光的猝灭遵循静态猝灭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传感薄膜 有机铜盐 单层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i合金表面液相阴极等离子体沉积氧化铝陶瓷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鹏 燕颖 +3 位作者 潘欣 杨维虎 蔡开勇 陈亚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7-69,共3页
在NiTi合金表面通过液相阴极等离子体技术制备了氧化铝(Al2O3)陶瓷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涂层的相组成以及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证实在材料表面形成了由α-Al2O3和γ-Al2O3组成的涂层,发现涂层具有粗糙多孔结构。在模拟... 在NiTi合金表面通过液相阴极等离子体技术制备了氧化铝(Al2O3)陶瓷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涂层的相组成以及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证实在材料表面形成了由α-Al2O3和γ-Al2O3组成的涂层,发现涂层具有粗糙多孔结构。在模拟体液中对NiTi合金的Ni离子释放情况进行了检测,发现液相阴极等离子体改性后显著降低了Ni离子的释放。为NiTi合金植入体的表面改性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合金 表面改性 氧化铝涂层 Ni离子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及其氮化物表面干法氧化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娜 杨志锋 +2 位作者 王旭 殷列 王增林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23,共5页
介绍了铝及其氮化物表面干法氧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总结了不同氧化方法对铝氧化膜性质的影响,并对采用干法制备铝氧化膜及氮氧化膜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采用铝表面的热氧化、多组分等离子氧化制备铝氧化膜或氮氧化膜将成... 介绍了铝及其氮化物表面干法氧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总结了不同氧化方法对铝氧化膜性质的影响,并对采用干法制备铝氧化膜及氮氧化膜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采用铝表面的热氧化、多组分等离子氧化制备铝氧化膜或氮氧化膜将成为铝氧化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氧化 化学氧化 等离子氧化 热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掺杂TiO_2/S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被引量:8
6
作者 谢英娜 高子伟 刘新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81,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TiO2和掺杂不同含量Ce的TiO2/SiO2复合纳米粒子。并用FT-IR,UV-Vis对样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罗丹明B(RB)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了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TiO2/SiO2催化剂中形成了新的Ti-O-Si键,Ce的掺杂...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TiO2和掺杂不同含量Ce的TiO2/SiO2复合纳米粒子。并用FT-IR,UV-Vis对样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罗丹明B(RB)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了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TiO2/SiO2催化剂中形成了新的Ti-O-Si键,Ce的掺杂使TiO2/SiO2光谱响应范围向可见光区拓展。与未掺杂的TiO2/SiO2相比较,掺杂的TiO2/SiO2具有更高的催化性能。Ce掺杂的最佳值为x(Ce)∶x(Ti)=0.0090,光催化剂最佳投放量为30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掺杂 溶胶-凝胶法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热处理对TFA-MOD技术制备YBCO超导薄膜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云 张国防 +4 位作者 金利华 王耀 于泽铭 李成山 卢亚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18,28,共5页
采用三氟乙酸盐-金属有机沉积(TFA-MOD)技术在LaAlO3(001)单晶衬底上沉积YBa2Cu3O7-x(YB-CO)超导薄膜,研究了低温热处理条件(涂覆环境相对湿度和升温速度)对前驱膜形貌和YBCO超导膜的影响。从金相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可以看出... 采用三氟乙酸盐-金属有机沉积(TFA-MOD)技术在LaAlO3(001)单晶衬底上沉积YBa2Cu3O7-x(YB-CO)超导薄膜,研究了低温热处理条件(涂覆环境相对湿度和升温速度)对前驱膜形貌和YBCO超导膜的影响。从金相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可以看出,高涂覆环境相对湿度是引起前驱膜出现宏观裂纹的主要原因,前驱膜分解速度过快会造成薄膜中出现褶皱和微观裂纹,前驱膜出现不完整性形貌将会影响YBCO薄膜的成相、形貌和性能。通过优化低温热处理条件,获得了表面形貌完整的前驱膜,避免了在高温成相阶段中出现杂相,提高了涂层导体的超导性能,77K时Jc可超过2.0M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CO超导薄膜 TFA-MOD技术 涂覆环境相对湿度 升温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4-二氨基苯氧基)-3,6-萘二磺酸的简便合成
8
作者 杜渭松 高嫒嫒 +1 位作者 陈沛 安忠维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7-200,共4页
以1-萘酚-3,6-二磺酸钠和2,4-二硝基氟苯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备出侧链磺化二硝基化合物,再经SnCl2/HCl还原反应得到侧链型磺化二胺1-(2,4-二氨基苯氧基)-3,6-萘二磺酸,两步反应总收率为32%。产物结构经IR、1HNMR确认。亲核取代反... 以1-萘酚-3,6-二磺酸钠和2,4-二硝基氟苯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备出侧链磺化二硝基化合物,再经SnCl2/HCl还原反应得到侧链型磺化二胺1-(2,4-二氨基苯氧基)-3,6-萘二磺酸,两步反应总收率为32%。产物结构经IR、1HNMR确认。亲核取代反应的条件研究表明,在二甲基亚砜中室温反应24 h,可制备出液相色谱纯度为98%的侧链磺化二硝基化合物,反应收率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萘酚-3 6-二磺酸钠 2 4-二硝基氟苯 磺化二胺 亲核取代反应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性P(NIPAM-co-NMAM)-g-(PLLA-g-MAAH)接枝共聚物的合成、表征与胶束行为
9
作者 吴迪 郭彦强 +1 位作者 叶林静 陈亚芍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6-121,125,共7页
以AIBN为引发剂,AET·HCl为链转移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具有温敏性的P(NIPAM-co-NMAM)-g-(PLLA-g-MAAH)接枝共聚物.通过NMR、FTIR和GPC分析研究了生成的接枝共聚物的化学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利用DLS和TEM手段... 以AIBN为引发剂,AET·HCl为链转移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具有温敏性的P(NIPAM-co-NMAM)-g-(PLLA-g-MAAH)接枝共聚物.通过NMR、FTIR和GPC分析研究了生成的接枝共聚物的化学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利用DLS和TEM手段对产物的粒子尺寸、分布及其形貌进行了研究;利用透光率及表面张力测定研究了其温敏行为及胶束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P(NIPAM-co-NMAM)-g-(PLLA-g-MAAH)接枝共聚物在水溶液中形成近似球形胶束,平均粒子尺寸约20 nm,具有最低临界溶液温度约42℃,临界胶束浓度约28 mg/L.MTT试验表明合成的共聚物无细胞毒性或有轻微毒性,有望成为一种有潜力的生物医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枝共聚物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温敏性能 胶束化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杯[4]芳烃乙酸/TiO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
10
作者 谢英娜 高子伟 刘媛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1,106,共3页
以Ti(OBu)4和杯[4]芳烃乙酸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TiO2含量的杯[4]芳烃乙酸/TiO2(CA/TiO2)材料。通过FT-IR测试表明,材料中有机无机两相间存在着化学键,并通过XRD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为了测试材料的光催化性能,以甲基... 以Ti(OBu)4和杯[4]芳烃乙酸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TiO2含量的杯[4]芳烃乙酸/TiO2(CA/TiO2)材料。通过FT-IR测试表明,材料中有机无机两相间存在着化学键,并通过XRD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为了测试材料的光催化性能,以甲基橙溶液为模拟水样,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当TiO2的含量为50%(wt,下同)时,材料有机无机两相相容性和光催化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芳烃乙酸 TIO2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微晶炭的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美荣 李孟元 +2 位作者 段兴潮 刘春玲 董文生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46-1350,共5页
将AR树脂液相炭化、高温炭化后,通过KOH活化及氢气还原制备了多孔微晶炭。采用N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表征了炭化、活化及氢气还原样品的孔结构、微晶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并通过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循... 将AR树脂液相炭化、高温炭化后,通过KOH活化及氢气还原制备了多孔微晶炭。采用N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表征了炭化、活化及氢气还原样品的孔结构、微晶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并通过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该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炭化样品首次可逆比容量为565.6 mAh/g,活化样品高达925.3 mAh/g,但循环性能欠佳;经氢气还原后首次可逆比容量仍可达684.0 mAh/g,30次循环后维持在约600 mAh/g,具有很好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树脂 液相炭化 多孔微晶炭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沉积法制备La_2CuMnO_6缓冲层薄膜及其结构表征
12
作者 马高峰 雷宁 +6 位作者 张国防 郭金亮 白宏斌 冯宝奇 卢亚峰 李成山 闫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06-109,共4页
利用热重分析(TG)对化学溶液法前驱体混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研究,确定了预分解温度;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金属有机沉积法(MOD)合成的La2CuMnO6薄膜的相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前驱体La(CH3C... 利用热重分析(TG)对化学溶液法前驱体混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研究,确定了预分解温度;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金属有机沉积法(MOD)合成的La2CuMnO6薄膜的相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前驱体La(CH3COO)3.1.5H2O、Cu(CH3COO)2.1.0H2O、Mn(CH3COO)2.4.0H2O,在1000℃、保温时间3h、SrTiO3(STO)(100)、Ar-4%H2气氛及总离子浓度1.0mol/L的工艺条件下制备的La2CuMnO6薄膜具有很好的c轴织构,薄膜表面较平整、均匀、无裂纹、无孔洞,分布均匀且排列致密,完全满足缓冲层对薄膜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沉积 La2CuMnO6缓冲层 制备及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