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纳米TiO_2的化学发光法检测核黄素 被引量:7
1
作者 申丽华 吴波 +1 位作者 于春侠 魏海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8-232,共5页
纳米TiO2与NaOH溶液作用能产生化学发光辐射,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存在下,核黄素的加入能增强纳米TiO2-NaOH溶液的化学发光强度。基于此,构建了纳米TiO2-NaOH溶液化学发光新体系,建立了纳米TiO2-NaOH-核黄素体系检... 纳米TiO2与NaOH溶液作用能产生化学发光辐射,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存在下,核黄素的加入能增强纳米TiO2-NaOH溶液的化学发光强度。基于此,构建了纳米TiO2-NaOH溶液化学发光新体系,建立了纳米TiO2-NaOH-核黄素体系检测核黄素的化学发光新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核黄素质量浓度在5.0×10-6~3.5×10-4g/m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10-6g/mL,对2.5×10-5g/mL的核黄素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9%。该方法用于维生素B2片剂的测定,其结果与药典方法测得一致。该文同时对化学发光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化学发光 核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TiO_2的化学发光法检测铁(Ⅱ) 被引量:5
2
作者 申丽华 张润兰 +3 位作者 闫蓓 于春侠 梁琳 李聚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43-1146,共4页
铁(Ⅱ)能在具有催化活性的纳米TiO2表面产生化学发光辐射,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存在能显著增敏此发光强度。此外,纳米氧化钛也能增强Fenton反应的化学发光强度,据此,建立了纳米TiO2-CTAB-Fenton化学发光新体系... 铁(Ⅱ)能在具有催化活性的纳米TiO2表面产生化学发光辐射,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存在能显著增敏此发光强度。此外,纳米氧化钛也能增强Fenton反应的化学发光强度,据此,建立了纳米TiO2-CTAB-Fenton化学发光新体系检测铁(Ⅱ)的新方法。在优化条件下,亚铁离子在1.0×10-8-1.0×10-6mol/L 浓度范围内与其化学发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对1.0×10-7 mol/L 浓度的亚铁离子平行测定5次,相对标准偏差为3.9 %,检出限为4.0×10-9 mol/L。文中还对化学发光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化学发光 铁(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K1的快速高通量光诱导化学发光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云云 章竹君 张琰图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50-1055,共6页
基于物质的光化学诱导效应,建立了维生素K1的快速高通量光诱导化学发光分析法。不发荧光的维生素K1(VKl)经紫外光照射(15W/254nm)后转变为具有很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光化产物,进而使用双(2,4,6.三氯苯基)草酸酯(TCPO)-过氧... 基于物质的光化学诱导效应,建立了维生素K1的快速高通量光诱导化学发光分析法。不发荧光的维生素K1(VKl)经紫外光照射(15W/254nm)后转变为具有很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光化产物,进而使用双(2,4,6.三氯苯基)草酸酯(TCPO)-过氧化氢(H2O2)-VKl光化产物这化一学发光体系,测定其化学发光强度。实验对光化条件和化学发光条件分别进行优化,同时研究了咪唑对光化产物结构及其相应的光化产物化学发光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光诱导化学发光强度与VKl质量浓度在0.007~3.333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S/N=3)为2.2ng·mL-1,对0.1μg·mL-1VKl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得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10min内可完成96个样品的快速测定。用于维生素Kl注射液及人血清中VKl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6.0%~104.0%。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试剂用量少、自动化程度高,特别适于高通量、大批量样品的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1 高通量 紫外光照 化学发光 人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分辨后化学发光同时测定林可霉素和卡那霉素 被引量:1
4
作者 闫瑞芳 李琴 +1 位作者 苗江欢 章竹君 《分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8-382,共5页
根据林可霉素、卡那霉素在过氧化单硫酸盐(PMS)-鲁米诺(Luminol)体系中的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性质的明显差异,建立了时间分辨后化学发光同时测定林可霉素和卡那霉素的新方法。在PMS-鲁米诺体系中林可霉素化学发光反应较快,0.8s达到最大值... 根据林可霉素、卡那霉素在过氧化单硫酸盐(PMS)-鲁米诺(Luminol)体系中的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性质的明显差异,建立了时间分辨后化学发光同时测定林可霉素和卡那霉素的新方法。在PMS-鲁米诺体系中林可霉素化学发光反应较快,0.8s达到最大值,峰尖锐;卡那霉素化学发光反应较慢,54.8s后达到最大值,峰平缓,且其动力学曲线呈现出随时间分开的两个独立的发光峰,互不干扰。该方法测定林可霉素、卡那霉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0×10^(-9)~8.0×10^(-7) g/mL、4.0×10^(-7)~8.0×10^(-5) g/mL,对8.0×10^(-8) g/mL的林可霉素溶液和8.0×10^(-6) g/mL的卡那霉素溶液进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分别为4.6%和3.3%,测定林可霉素和卡那霉素的检出限分别为1.0×10^(-9) g/mL和1.0×10^(-7) 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 后化学发光 过氧化单硫酸盐 鲁米诺 林可霉素 卡那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配体识别的凝血酶均相电化学发光检测方法(英文)
5
作者 孙丽娟 杨佳 +3 位作者 张瑜 漆红兰 高强 张成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1-656,共6页
本文以钌联吡啶络合物标记的凝血酶适配体为电化学发光探针,建立了均相电化学发光测定凝血酶的新方法。实验发现待测物凝血酶的存在,使金电极上电化学发光探针的电化学发光强度急剧降低,这是由于电化学发光探针与凝血酶形成了大质量生... 本文以钌联吡啶络合物标记的凝血酶适配体为电化学发光探针,建立了均相电化学发光测定凝血酶的新方法。实验发现待测物凝血酶的存在,使金电极上电化学发光探针的电化学发光强度急剧降低,这是由于电化学发光探针与凝血酶形成了大质量生物复合物,使其扩散系数增大和电化学发光效率降低所致。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发光强度的降低与凝血酶浓度在0.5∽7.5n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25nmol/L,对凝血酶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7%(c=5.0nmol/L,n=7)。该方法具有简单灵敏、选择性好和无需探针固定化和冲洗步骤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凝血酶 适配体 三(2 2′-联吡啶)钌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电压下氮气放电的发射光谱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申丽华 于春侠 +1 位作者 闫蓓 张成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91-795,共5页
建立了一套直流放电产生氮气等离子体装置,该装置以碳纳米管修饰ITO电极为阳极,铝平板为阴极,两极间距~80μm。在室温低电压(低于150 V)对氮气进行气体放电,利用发射光谱法对氮气放电过程中的活性物种进行了诊断研究。在直流电压下,观... 建立了一套直流放电产生氮气等离子体装置,该装置以碳纳米管修饰ITO电极为阳极,铝平板为阴极,两极间距~80μm。在室温低电压(低于150 V)对氮气进行气体放电,利用发射光谱法对氮气放电过程中的活性物种进行了诊断研究。在直流电压下,观测到氮气发射光谱中能量最强最清晰的谱带N_2(C^3Ⅱ_u),强度比较弱的Gaydon's Green带系N_2(H_3Φ_u-G^3△_g),以及820 nm附近氮原子的发射谱线(4p-~4p^0),发现氮分子的亚稳态是导致一系列激发态氮原子和氮气电离的主要因素,与交流电下(1.1 kV)产生的发射光谱相比,直流电下氮原子谱线光谱较强,且在500~800 nm范围检测到一个宽的分子谱带。考察了氧气与氢气对氮气发射光谱的影响,氧气对氮气的激发态有猝灭作用,使氮气发光强度降低,但其发射光谱图的谱型相似,都检测到氮气的第二正带系、Gaydon's Green带系及氮原子谱线。当氮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1时,氮气的第二正带系及Gaydon's Green带系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说明加入的氢气可抑制氮等离子体激活,导致氮气的发光强度明显减弱,Gaydon's Green System消失不见。碳纳米管修饰的ITO电极能使击穿电压降低,在10 V的低电压下,通过光电倍增管可观察到气体弱电离产生的光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 气体放电 发射光谱 低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下基于微等离子体放电发射光谱法检测甲烷 被引量:3
7
作者 申丽华 王红妮 +3 位作者 陈培静 于春侠 邓皓南 张成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89-895,共7页
建立了一套针板电极交流放电微等离子发生装置,以氮气作为载气,甲烷为分析气体,放电电压为1.32 kV,放电距离为3 mm,Pt丝和Pt/MWNT复合纳米粒子修饰FTO电极为放电电极,放电频率为30kHz,功率消耗为13 W,利用发射光谱法检测放电过程中产生... 建立了一套针板电极交流放电微等离子发生装置,以氮气作为载气,甲烷为分析气体,放电电压为1.32 kV,放电距离为3 mm,Pt丝和Pt/MWNT复合纳米粒子修饰FTO电极为放电电极,放电频率为30kHz,功率消耗为13 W,利用发射光谱法检测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微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用于在室温下检测甲烷气体。在交流电压下,检测到甲烷的谱线有CH,C_2和H_α,以C_2谱线作为甲烷分析线,发现C_2谱线强度与甲烷浓度在0.5%~4.0%(φ)的范围内呈线性,检出限(S/N=3)为0.19%。以H_α谱线为分析线,H_α谱线强度与甲烷浓度在0.1%~3.0%(φ)范围内呈线性,检测限(S/N=3)为0.03%(φ)。对于3.2%的甲烷气体,平行测定11次,在Pt/MWNT/FTO电极上以C_2谱线为分析线和以H_α谱线为分析线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和1.9%。说明Pt/MWNT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提高了分析方法的重现性和精密度。以空气混合气体为稀释气体,甲烷气体放电行为与纯氮气中放电行为有较大差异,C_2峰消失,只有H_α峰存在。H_α峰强度与甲烷浓度在0.5%~4%范围内有线性相关性。与其他的光发射光谱检测系统相比,该系统装置尺寸小,制备简单且在室温下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等离子体 发射光谱法 气体放电 Pt/碳纳米管复合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处理对苦杏仁皮不溶性膳食纤维部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清安 范学辉 +2 位作者 牟朝丽 宋云 唐荣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共5页
研究超临界CO2处理对苦杏仁皮不溶性膳食纤维部分特性的影响,以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和膨胀力为响应值,超临界CO2处理的压力、时间和温度为变量,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超临界处理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本研究实验条件下,经超临界CO... 研究超临界CO2处理对苦杏仁皮不溶性膳食纤维部分特性的影响,以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和膨胀力为响应值,超临界CO2处理的压力、时间和温度为变量,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超临界处理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本研究实验条件下,经超临界CO2处理后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有5.6%~44.13%和5.3%~38.5%的提高幅度;而且颜色变浅、颗粒更细,内部螺旋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表明超临界CO2处理可以作为对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适当改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皮 膳食纤维 超临界CO2 持水力 膨胀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苯胺等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曹方方 李红莉 +1 位作者 金玲仁 臧鲲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111,共5页
建立了固相微萃取与车载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现场快速定量分析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中的硝基苯、苯酚、苯胺3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选用PA萃取纤维,调节水样pH为8.5,加入30%的氯化钠,45℃顶空萃取30 min可得最佳萃取效果。在最佳... 建立了固相微萃取与车载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现场快速定量分析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中的硝基苯、苯酚、苯胺3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选用PA萃取纤维,调节水样pH为8.5,加入30%的氯化钠,45℃顶空萃取30 min可得最佳萃取效果。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硝基苯、苯酚、苯胺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68、3.2、4.88μg/L;平行测定7次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37%、8.31%、2.86%;3种化合物的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99;对实际样品测定的加标回收率在61.1%-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车载气相色谱-质谱 苯胺、苯酚、硝基苯 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SAPO-5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对甲苯吸附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五魁 颜桂炀 李世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70-1374,共5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三乙烯四胺(TETA)为模板剂,合成CuSAPO-5分子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粉末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TG)、N2吸附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分子筛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硅铝比...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三乙烯四胺(TETA)为模板剂,合成CuSAPO-5分子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粉末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TG)、N2吸附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分子筛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硅铝比对合成分子筛晶体的影响,并测定了分子筛样品对甲苯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将合成液的pH值调节为4.8~5.0,于150~170℃晶化1 d,可合成晶体形貌为球体的CuSAPO-5分子筛,粒径约为30μm。分子筛样品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仍保持了SAPO-5分子筛的AFI骨架结构,属于微孔分子筛,孔径约为0.70nm,比表面积约为265 m2g-1。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分子筛中P、Si、Al和Cu的含量分别为12.56%、4.48%、7.17%和6.25%。样品对甲苯的吸附约在120 min时达到饱和,吸附量约为180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APO-5分子筛 合成 磷酸硅铝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APO-34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其光催化脱氮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五魁 陈峰 +1 位作者 颜桂炀 白云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11-1415,共5页
利用水热合成法,以三乙烯四胺(TETA)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磷酸、氢氧化铝及乙酸钴为原料,合成了CoSAPO-34分子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粉末X射线衍射(XRD)、热重(TG)、N2吸附-脱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方法对合... 利用水热合成法,以三乙烯四胺(TETA)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磷酸、氢氧化铝及乙酸钴为原料,合成了CoSAPO-34分子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粉末X射线衍射(XRD)、热重(TG)、N2吸附-脱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方法对合成的分子筛进行表征。以吡啶-正辛烷体系为模拟油品对分子筛催化剂的脱氮效果进行评价,考察了样品的用量、光催化时间及循环催化次数对其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合成原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_(P_2O_5)∶n_(Al_2O_3)∶n_(SiO_2)∶n_(Co)∶n_(TETA)=1∶0.82∶0.26∶0.81∶2.05,在200℃晶化24 h,合成得到粒径约为50μm、仍保持了SAPO-34分子筛的骨架结构、形貌为立方体的Co SAPO-34分子筛,而且该分子筛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500 W氙灯光照条件下反应150 min,样品对质量分数为100μg·g-1模拟油品的脱除率达到70%,循环3次光催化脱氮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APO-34 分子筛 合成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PLA-Fe_3O_4复合微球制备及其对茜素红的脱除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菊香 严向阳 王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54,共5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Fe3O4磁性粒子,以油酸钠改性后的磁性Fe3O4粒子作为模板,以一次性聚乳酸(PLA)饭盒作为聚乳酸原料,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了磁性PLA-Fe3O4复合微球.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及热重分析仪对所得产物的形貌、组...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Fe3O4磁性粒子,以油酸钠改性后的磁性Fe3O4粒子作为模板,以一次性聚乳酸(PLA)饭盒作为聚乳酸原料,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了磁性PLA-Fe3O4复合微球.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及热重分析仪对所得产物的形貌、组成和含量进行了表征.以茜素红(AR)模拟染料废水,探讨了磁性PLA-Fe3O4复合微球对染料茜素红的脱除效率,研究了吸附时间,磁性PLA-Fe3O4复合微球的用量,溶液的pH及溶液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茜素红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性PLA-Fe3O4复合微球的用量为25mg、pH为4.3、吸附时间为2h、溶液起始浓度为19mg/L时吸附率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Fe3O4复合微球 聚乳酸 茜素红 吸附率 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WCNT/PU导电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表征及气敏特性
13
作者 张新建 罗延龄 牛莉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9-75,共7页
分别采用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HTBN)、经水解改性的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h-HTBN)、聚乙二醇(PEG)与不同扩链剂反应,并填充不同导电填料[多壁碳纳米管(MWCNT)、羟基碳纳米管(MWCNT-OH)、羧基碳纳米管(MWCNT-COOH)],制备了一系... 分别采用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HTBN)、经水解改性的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h-HTBN)、聚乙二醇(PEG)与不同扩链剂反应,并填充不同导电填料[多壁碳纳米管(MWCNT)、羟基碳纳米管(MWCNT-OH)、羧基碳纳米管(MWCNT-COOH)],制备了一系列的多壁碳纳米管/聚氨酯(MWCNT/PU)复合导电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微观结构和分散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气敏性响应性测量,对比了所制备的复合导电膜对苯、无水乙醚、氯仿三种有机溶剂蒸气中的气敏响应性。结果表明,以h-HTBN为软段、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填充MWCNT-OH时制得的导电复合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分散性及气敏响应性,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聚氨酯 复合导电薄膜 气敏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酮树脂基非金属催化剂催化氧气氧化苯制备苯酚
14
作者 王伟涛 鲍婷玉 +4 位作者 姜旭禄 何珍红 王宽 杨阳 刘昭铁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706-4715,共10页
苯酚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化工原料,氧气直接氧化苯制备苯酚是一条绿色的路径。本文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醛酮树脂基非金属催化剂用于氧气直接氧化苯制备苯酚。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 苯酚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化工原料,氧气直接氧化苯制备苯酚是一条绿色的路径。本文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醛酮树脂基非金属催化剂用于氧气直接氧化苯制备苯酚。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N_(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是具有大量羟基和羰基官能团的无定形碳材料,不同的酮对催化剂官能团的含量有影响。考察了所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氧气直接氧化苯制备苯酚反应的性能,优化了反应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苯酚的产率达到16.3%,其催化性能可与金属催化剂相媲美。此外,通过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反应为一级反应并计算了各步骤的反应速率常数。结合表征、动力学实验和对照实验得出催化剂表面丰富的酮羰基是反应的活性位点,并据此提出了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酮树脂 催化剂 苯酚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含平面五配位和平面四配位碳化合物的结构和稳定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林峰 李飞飞 张聪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3-1119,共7页
在B3LYP/6-311+G**水平上,研究了包含平面五配位碳(ppC)和平面四配位碳(ptC)的化合物CB5C2H2(C3B2)nC2H2CB5(n=1-5)的结构、能隙、IR光谱、电子光谱、Wiberg键指数以及芳香性.计算结果表明,这五种化合物的能量最低结构均位于势能面的极... 在B3LYP/6-311+G**水平上,研究了包含平面五配位碳(ppC)和平面四配位碳(ptC)的化合物CB5C2H2(C3B2)nC2H2CB5(n=1-5)的结构、能隙、IR光谱、电子光谱、Wiberg键指数以及芳香性.计算结果表明,这五种化合物的能量最低结构均位于势能面的极小值点,HOMO-LUMO能隙在0.5到1.2eV之间,第一电子的激发能在1780到2910nm之间,且与分子尺寸呈现非单调变化趋势.Wiberg键指数和键长表明这五种化合物的能量最低结构均包含平面五配位和平面四配位碳.C3B2单元和右侧CB5单元中三元环中心的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0))值均为负值,而左侧CB5单元中的三元环中心的NICS(0)值中两个为正值,另两个为负值,NICS(1)值与NICS(0)值也一致,因此电子的局域离域对结构的稳定是很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平面五配位碳原子 平面四配位碳原子 芳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化合物对胰岛素淀粉样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玉洁 曹娜 曾成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10-1314,共5页
采用牛胰岛素作为模型多肽分子,对几种结构相近的简单多酚的抗多肽淀粉样纤维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对胰岛素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并通过形成醌中间体对多肽链进行修饰,与对苯醌作用类似;而苯酚和间二苯酚在相同... 采用牛胰岛素作为模型多肽分子,对几种结构相近的简单多酚的抗多肽淀粉样纤维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对胰岛素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并通过形成醌中间体对多肽链进行修饰,与对苯醌作用类似;而苯酚和间二苯酚在相同条件下,既不能修饰多肽也无抑制纤维化作用.在无氧条件下,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对胰岛素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说明酚化合物经氧化形成的醌中间体是其抗胰岛素纤维化的主要活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化合物 胰岛素 淀粉样纤维化 醌修饰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和取代对红色荧光材料SrAl_(12)O_(19):Mn^(4+)发光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辛小东 魏恒伟 +4 位作者 赵文慧 刘中仕 李文先 焦桓 荆西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99-1206,共8页
SrAl_(12)O_(19):Mn^(4+)是一种用于高显色性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候选红色荧光材料。本论文研究了Mg^(2+)、Zn^(2+)和Ge^(4+)离子的掺杂效应以及Ga^(3+)、Ca^(2+)和Ba^(2+)离子的取代效应对SrAl_(12)O_(19):Mn^(4+)荧光材料性能的影响。样... SrAl_(12)O_(19):Mn^(4+)是一种用于高显色性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候选红色荧光材料。本论文研究了Mg^(2+)、Zn^(2+)和Ge^(4+)离子的掺杂效应以及Ga^(3+)、Ca^(2+)和Ba^(2+)离子的取代效应对SrAl_(12)O_(19):Mn^(4+)荧光材料性能的影响。样品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焙烧温度在1250~1500℃之间。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表征了材料的相纯度,用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表征了材料的荧光性能。研究结果指出,与未进行Mg^(2+)或Zn^(2+)掺杂的样品相比,Mg^(2+)或Zn^(2+)离子对Al^(3+)格位的掺杂可以使材料的发光强度提高~60%,其原因被认为是掺杂促进了激活剂Mn^(4+)离子进入晶格,其过程可以表示为:MO+MnOM_(Al)'+Mn_(Al)+30o~×(M=Mg,Zn),电子顺磁共振谱支持这一结果。Ge^(4+)离子的掺杂使材料的发光性能明显下降。Ga^(3+)离子可以取代Al^(3+)离子形成全范围的固溶体,其中少量Ga^(3+)离子的掺杂可以使材料的荧光发射强度提高~13%,而掺杂量进一步提高使材料的荧光性能下降。Ca^(2+)和Ba^(2+)对Sr^(2+)的取代仅形成有限范围的固溶体。Ca^(2+)的取代使材料的发光性能提高;而Ba^(2+)的取代使材料的发光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荧光粉 白光发光二极管 SrAl12O19 Mn4+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玉米淀粉微球的合成与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建慧 李霄 杨小玲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7期1251-1253,1256,共4页
以复合淀粉(玉米淀粉和β-环糊精)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复合玉米淀粉微球。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差热分析等方法对微球进行了表征,并用溶胀度法测定微球交联程度,通过微球对... 以复合淀粉(玉米淀粉和β-环糊精)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复合玉米淀粉微球。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差热分析等方法对微球进行了表征,并用溶胀度法测定微球交联程度,通过微球对无机金属粒子和有机色素吸附量测定微球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玉米淀粉微球外型规则,粒度均匀,分散性好。复合玉米淀粉微球的溶胀度比玉米淀粉降低,对无机物Ca2+、有机物胭脂红的吸附作用比玉米淀粉更强,可以作为良好的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淀粉微球 玉米淀粉 微球 吸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TiSAPO-34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罗五魁 陈峰 +1 位作者 颜桂炀 白云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9-634,共6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Ti SAPO-34分子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N2吸附-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热重(TG)等方法对其形貌、物相组成、孔径等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的水...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Ti SAPO-34分子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N2吸附-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热重(TG)等方法对其形貌、物相组成、孔径等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的水溶液模拟污染物评价Ti SAPO-34分子筛吸附性能,考察了钛的掺杂量及样品再生后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形貌为球形,是一种微孔分子筛,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样品中部分Ti原子成功进入骨架,仍保持了SAPO-34分子筛的骨架结构。在190℃晶化24 h得到的样品吸附性能较好,0.3 g样品吸附1 h对0.01 g·L^(-1)亚甲基蓝的水溶液模拟污染物吸附率达到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材料 分子筛 合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AlO_3的体色与缺陷平衡的关系(英文)
20
作者 刘勇 刘天慧 +5 位作者 毕淑娴 安炜 李国宝 田光善 焦桓 荆西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1-498,共8页
利用固相扩散法在1 450℃下制备了YAl O_3粉末样品和陶瓷片样品,并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气氛(air,O_2or N_2)下对样品进行退火处理调制了其缺陷浓度。基于漫反射光谱和交流阻抗谱分析了YAl O_3样品的体色与其缺陷浓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 利用固相扩散法在1 450℃下制备了YAl O_3粉末样品和陶瓷片样品,并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气氛(air,O_2or N_2)下对样品进行退火处理调制了其缺陷浓度。基于漫反射光谱和交流阻抗谱分析了YAl O_3样品的体色与其缺陷浓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YAl O_3具有p型导电机理,其浅棕色体色是由阳离子空位引起的。在高温和氮气氛下处理该材料其缺陷浓度减少,体色变浅。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认为YAl O_3中的主要缺陷应该是铝空位V_(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lO3 体色 阳离子空位 漫反射光谱 交流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