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被引量:43
1
作者 曹小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0-130,共11页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梳理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演化,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从三角洲地理基础到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梳理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演化,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从三角洲地理基础到建设湾区经济一体化高级形态的发展历程。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和发展过程,论述了时空压缩效应下区域发展的均质化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产业发展、建设用地扩张和人口与快速城镇化的推进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的特色实践,共同推动区域"点-轴-面"的空间结构演化。基于此,本文从智能交通一体化发展、多极化空间格局、制度创新、公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阐述了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区域经济一体化 理论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出行模式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广州多尺度绿地可达性与公平性研究 被引量:60
2
作者 杨文越 李昕 +1 位作者 陈慧灵 曹小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6064-6074,共11页
绿地可达性与公平性是衡量城市居民接触和使用绿地便捷程度与机会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和反映城市绿地资源空间配置科学性与合理性的重要体现,并与城市环境、生态、健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较少从多个尺度、多种出行模... 绿地可达性与公平性是衡量城市居民接触和使用绿地便捷程度与机会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和反映城市绿地资源空间配置科学性与合理性的重要体现,并与城市环境、生态、健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较少从多个尺度、多种出行模式测度绿地可达性与公平性。以广州为研究区域,结合出行O-D点智能查询系统(Travel O-D Point Intelligent Query System,TIQS)构建了多出行模式两步移动搜索法模型(Multi-mode 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M2SFCA)和绿地公平性模型,对广州绿地可达性和公平性空间格局与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广州多尺度绿地可达性水平存在明显的“城郊两极化”空间差异,低绿地可达性区域集聚于人口密度较高的中心城区,而人口较少的外围城市区域绿地可达性值普遍较高。(2)广州市域绿地资源空间分布处于严重不公平状态(绿地公平性指数为0.58),且各行政区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南沙区、天河区和花都区绿地公平性相对较好,其他区域绿地资源空间分配均有待提高与优化。(3)在镇街层面,有73.29%的镇街绿地资源空间分配处于高度平均水平(绿地公平性指数≤0.2);在社区层面,低可达性-公平类型的社区数量最多(占社区总量的39.85%),高可达性类型的社区分布最少:有15.91%的社区属于高可达性-公平类型,有12.94%的社区属于高可达性-不公平类型。研究结论将为优化城市区域绿地空间结构、保障绿地空间公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 空间公平 绿地公平性 可达性 多出行模式两步移动搜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地铁对常规公交出行成本影响及其空间公平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慧灵 王伯礼 +2 位作者 曹小曙 石恩名 刘永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65-1275,共11页
从时间与费用两个角度研究广州市地铁建设对公共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及其影响的空间公平性。结果表明:①加权时间与费用可达性均形成'核心-外围'的空间格局。通地铁后,南部郊区加权时间可达性变化率较大,花都区变化率最低;加权费... 从时间与费用两个角度研究广州市地铁建设对公共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及其影响的空间公平性。结果表明:①加权时间与费用可达性均形成'核心-外围'的空间格局。通地铁后,南部郊区加权时间可达性变化率较大,花都区变化率最低;加权费用可达性高变率地区集中在地铁沿线及边缘地区。②不乘地铁情境下,CBD等时圈呈同心圆状,80%的居民在50 min以及2元钱花费内能到达最近的商业综合体。乘地铁情境下等时圈沿着地铁网络延伸与扩散,80%的居民在30 min以及5元钱以内能到达最近的商业综合体。③无论是否乘坐地铁,出行时间的不公平程度都高于出行费用的不公平程度。番禺区的社区从地铁网络中时间可达性获益最多,最不公平的是白云区的社区,其绝对和相对变化较低;中心城区由于常规公交网络发达,地铁缩短的绝对出行时间较少,而变化率高。地铁对城市内中远距离出行性价比的影响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常规公交 出行时间 出行费用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绩效与障碍因子 被引量:5
4
作者 叶昌龙 殷江滨 +1 位作者 王紫璇 南瑜睿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96,共13页
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我国“一煤独大”的能源消费结构,选取15座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经济发展、社会福利与生态环境三维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聚类分析和障碍因子模型定量评估了... 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我国“一煤独大”的能源消费结构,选取15座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经济发展、社会福利与生态环境三维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聚类分析和障碍因子模型定量评估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为《规划》)规划期内15座城市的转型绩效,解析了影响城市转型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转型绩效存在显著的时空分异。空间上,15座城市整体绩效普遍不及全国和省份均值,且转型前后地域差异明显,早期西部和东北地区较高,期末中东部地区较高;时间上,整体绩效呈缓慢增长趋势,但经济发展维度普遍负增长,而社会福利与生态环境维度普遍正增长。2)转型过程可分为经济主导型、均衡发展型、社会福利主导型和生态环境主导型4类。3)4类城市转型的障碍因子各有异同,六大显著障碍因子均覆盖三大维度,生态环境是转型发展的最大痛点。研究表明,《规划》取得显著成效,但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尚未彻底完成,仍需后续政策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 城市转型 绩效评价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环境对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非线性影响——基于流入地与户籍地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祁琪 马瑞光 +1 位作者 殷江滨 王紫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37,共10页
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流动人口回流意愿为响应变量,以流入地和户籍地的地方环境、个人及家庭因素为解释变量,引入机器学习领域的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重点探究不同地区地方环境对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非线性影响及阈值效... 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流动人口回流意愿为响应变量,以流入地和户籍地的地方环境、个人及家庭因素为解释变量,引入机器学习领域的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重点探究不同地区地方环境对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非线性影响及阈值效应。研究发现:①户籍地和流入地的地方环境对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总体贡献率达44.1%,是影响回流意愿的重要因素,且两地贡献率大致相当。②地方环境因素与回流意愿间的非线性与线性关系并存。其中,医疗卫生资源、基础教育资源、空气污染状况等因素对回流意愿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影响,而经济增长、气温条件则以线性影响为主。研究揭示了中国国内城-乡人口回流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有助于深化新时期人口迁移研究,并为地方人口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回流 地方环境 非线性效应 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山区交通可达性对人口分布时空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谭玮宝 黄晓燕 +2 位作者 路改改 吴曼诗 殷江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27,共13页
明晰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理解人地关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秦巴山区为例,以县域为基本单元,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定量揭示交通可达性对人口分布时空格局的影响。研究表明:(1... 明晰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理解人地关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秦巴山区为例,以县域为基本单元,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定量揭示交通可达性对人口分布时空格局的影响。研究表明:(1)秦巴山区人口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呈现外高内低、南多北少的总体格局,2000—2015年秦巴山区常住人口数呈现总体减少态势,且外围边缘地区减小幅度与速度更快。(2)秦巴山区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受到气温、地形起伏度、到特大城市的距离、县财政支出、县固定资产投资、GDP等因素的共同作用。(3)公路可达性和铁路可达性均对人口数量分布产生正向直接效应,研究区公路可达性和铁路可达性每提高1%,人口数量将分别增加1.96%和1.91%。(4)公路可达性对人口分布还具有间接空间溢出效应,相邻县城的公路可达性每提高1%,本县人数增加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可达性 人口分布 秦巴山区 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度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卫 黄晓燕 曹小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58-1370,共13页
"一带一路"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并对沿线国家及全世界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会产生重大影响。基于2000-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开放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探索性... "一带一路"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并对沿线国家及全世界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会产生重大影响。基于2000-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开放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及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度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2000-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开放度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差异逐渐缩小。(2)开放度的重心在移动方位上分为两个阶段:2000-2008年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而2008年之后重心逐渐向偏东方向移动。(3)开放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西北部开放度较高,而中部和南部开放度相对较低。(4)开放度在全局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热点区集中于新加坡和塞浦路斯2国,冷点区主要集中在中国、中亚和南亚。(5)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陆路交通和港口对开放度均存在长短期效应以及直接、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度 时空格局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山区非农就业增长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尚谦 殷江滨 +1 位作者 李继园 付小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36,共9页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秦巴山区在全国连片特困地区中极具代表性。在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新阶段,从县域尺度入手,研究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秦巴山区非农就业增长的时空格局,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非农就业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秦巴山区在全国连片特困地区中极具代表性。在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新阶段,从县域尺度入手,研究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秦巴山区非农就业增长的时空格局,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非农就业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秦巴山区非农就业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片区总体就业增长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县区间增长趋势差异较大,豫陕鄂交界区域为就业增量的热点区。(2)秦巴山区县域间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关系,邻近县的非农就业增长对本县非农就业增长产生正向溢出效应。(3)初始就业规模、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地理与区位因素共同影响秦巴山区的非农就业增长。初始非农就业规模抑制非农就业增长,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医疗卫生水平、到城市的可达性以及平坦的地形条件显著促进非农就业增长。最后,从促进贫困地区非农就业增长角度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就业 时空格局 空间计量 秦巴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山区农户住房成本对贫困的影响及减贫效应
9
作者 蔡童 曹小曙 +3 位作者 李涛 王东华 田瑞娟 马卫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46,共10页
农村住房建设是涉及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厘清农村住房成本与农户贫困关系,探讨农户住房成本的减贫效应及路径有助于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进行。基于2019年秦巴山区——汉阴县农户入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探讨农... 农村住房建设是涉及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厘清农村住房成本与农户贫困关系,探讨农户住房成本的减贫效应及路径有助于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进行。基于2019年秦巴山区——汉阴县农户入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探讨农村住房成本对农户家庭贫困的影响及住房成本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1)汉阴县农村住房建设成本约为11万元/户,其中农村住房建设政府补助平均约为9万元/户,农户自付住房支出平均为2万元/户。(2)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已经获得较大幅度降低,但相对贫困现象依然较为严重,资金短缺和交通条件落后是贫困山区农户贫困的主要致贫原因。(3)农户住房成本影响家庭贫困状况,农户自付住房支出对家庭贫困具有显著影响,农户自付住房成本越高,农户家庭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越高。降低农户住房成本和提高农村住房建设政府补助将有助于降低农村贫困发生率和缩小农村贫困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山区 住房成本 贫困发生率 贫困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