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长江文明走廊”在全域丝绸之路的时空维度和多重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程金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79,共11页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之间形成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大河文明走廊。它是中国人的大地母亲,是中华文明主要交往互动区,是多元一体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腹地,是形塑中国社会结构和稳定国家统一的核心区。“黄河-长江文明走廊”将绿洲丝路、草原丝路...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之间形成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大河文明走廊。它是中国人的大地母亲,是中华文明主要交往互动区,是多元一体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腹地,是形塑中国社会结构和稳定国家统一的核心区。“黄河-长江文明走廊”将绿洲丝路、草原丝路、南方丝路、高原丝路、冰上(东北亚)丝路和海上丝路连为一体,向西、向北经西域-河西走廊贯通阿姆河-锡尔河走廊、尼罗河-印度河走廊和草原文明走廊,向东、向南连接东亚、东南亚贯通海洋文明走廊,构成丝绸之路全域。如果这一假设成立,以葱岭为界的丝绸之路东段及亚洲文明的交流图景可能被重新理解,丝绸之路格局及在人类文明体系中的位置可能被重新认识和评价,丝绸之路研究也可能由点向面辐射全域,拓展新的学术增长点和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走廊 黄河-长江 丝绸之路 时空维度 整体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艺术的概念、时空和“单位” 被引量:5
2
作者 程金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125-131,共7页
基于广义"丝绸之路"和广义"艺术"的理解,"丝绸之路艺术"指人类在丝绸之路物质和文化交流过程中生发的情感需求的艺术表达及其现象和成果,包括艺术活动、艺术样态、艺术作品和艺术接受及其相互影响等,它... 基于广义"丝绸之路"和广义"艺术"的理解,"丝绸之路艺术"指人类在丝绸之路物质和文化交流过程中生发的情感需求的艺术表达及其现象和成果,包括艺术活动、艺术样态、艺术作品和艺术接受及其相互影响等,它是人类有史以来延续时间最长、延展空间最大、艺术现象和品类最丰富并相互联系的艺术整体,区别于地域艺术和国别艺术。广义的丝绸之路艺术,在时间上以张骞西域凿空为重要节点和标志,向上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前中古时期,甚至更早,向下一直延续到近代;在空间上包括东亚、中亚、西亚、南亚、北非和欧洲部分地区由网路构成的广阔地域的相关艺术现象。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单位"涉及"文明""民族""地区""国家""宗教"等不同体系和层级并相互交织,应根据实际情况审慎地使用诸概念,展示丝绸之路艺术的丰富性和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艺术 内涵 外延 时空 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政府时期国家认同教育的评述与思考——以国立边疆学校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喜饶尼玛 李双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5-171,共7页
国家认同教育是边疆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多民族国家整合中被赋予了重要意义。国民政府为培育和强化边疆各族青年的国家认同意识,在首都设立了国立边疆学校,专门招收边疆学生,并针对边疆学生的特殊性,设计一套相应的教学方案,如课程知... 国家认同教育是边疆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多民族国家整合中被赋予了重要意义。国民政府为培育和强化边疆各族青年的国家认同意识,在首都设立了国立边疆学校,专门招收边疆学生,并针对边疆学生的特殊性,设计一套相应的教学方案,如课程知识选择、师资安排、学生管理、文化认同教育等。边疆教育作为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的重要手段,其历史经验及教训还可为现今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边疆学校 国家认同 少数民族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的世界回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葛承雍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9-15,共7页
在"丝绸之路"命名一百多年来,最初的历史概念已被真实的历史遗产所印证,丝路沿线各国出土的丰富多彩的文物,充分证明了东西方的"文化认同点"。2014年中国、哈萨克、吉尔吉斯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 在"丝绸之路"命名一百多年来,最初的历史概念已被真实的历史遗产所印证,丝路沿线各国出土的丰富多彩的文物,充分证明了东西方的"文化认同点"。2014年中国、哈萨克、吉尔吉斯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引起亚欧各国的巨大反响,"丝绸之路"成为国际间近年最热的名词。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2017年国家文物局和香港文化康乐署联合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办了首次中、哈、吉三国《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展览,本文作者为展览学术总顾问,组织团队选择了象征文化交流、贸易共享、文明交融的方式来重新进行多方面研究,保障从学术成果上给予完整系统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文化认同点 路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匠精神:论莫言笔下的打铁场景
5
作者 张志忠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6期78-86,共9页
本文以马克思劳动与异化劳动理论为指导,聚焦于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姑妈的宝刀》《丰乳肥臀》《月光斩》《左镰》等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打铁场景,兼及各种打铁场景在全篇文本中的位置与用意,解析其中的不同蕴含。本文兼具思想分析与艺... 本文以马克思劳动与异化劳动理论为指导,聚焦于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姑妈的宝刀》《丰乳肥臀》《月光斩》《左镰》等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打铁场景,兼及各种打铁场景在全篇文本中的位置与用意,解析其中的不同蕴含。本文兼具思想分析与艺术欣赏的双重角度,文本细读与理论阐释互为犄角,从“庖丁解牛”“art”词源和“劳动美学”及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功能等方面,展现和提升莫言笔下的乡村劳动景观的独创性和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打铁场景 劳动美学 艺术中的重复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