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元和贬谪文学艺术特征初探
被引量:8
- 1
-
-
作者
尚永亮
-
机构
陕西师大文学研究所
-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88-94,共7页
-
文摘
本文认为;大量使用时空数量词,将个体生命置于广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之中,以突出其沉沦色彩;一再借用伤禽,笼鹰意象,以表现个体生命受创和被拘囚的程度;频繁采用登高望远的形式,以抒发怀乡思归那失望与追求紧相揉合的苍凉情感,乃是元和贬谪文学基于深沉浓郁之悲伤意绪的主要艺术特征,并由此构成了它基本的群体风格。
-
关键词
艺术特征
贬谪文学
负强化
个体生命
斯金纳
柳宗元
刘禹锡
数量词
强化作用
群体风格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悲秋意识初探
被引量:16
- 2
-
-
作者
尚永亮
-
机构
陕西师大文学研究所
-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31-38,共8页
-
文摘
悲秋意识是构成中国古代文人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层面。与偏重于社会政治领域的忧患意识不尽相同,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与人的生命本身紧相关联。悲秋意识的核心是生命现象与自然运行的双向同构感应在人心中引起的深刻颖悟,具体表现为人对自身生命的忧恐、悲叹、把握和思考。质言之,悲秋意识即包含了深刻的时间观念的生命意识,在它的背后,深隐着中国古代文人亲和自然、肯定自我、重视生命的价值定向。
-
关键词
悲秋意识
中国古代文人
时间观念
中国古代文学
忧患意识
生命悲叹
生命意识
心理结构
悲秋文学
重要层面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元和五大诗人的参政意识与政治悲剧
被引量:7
- 3
-
-
作者
尚永亮
-
机构
陕西师大文学研究所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13-117,112,共6页
-
文摘
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元稹、白居易是中唐贞元、元和之际举足轻重的五大诗人。尽管他们在文学创作中或偏于诗,或重于文,取得的成就不尽相同。
-
关键词
参政意识
大诗人
政治悲剧
盛唐诗人
元和诗
《韩愈传》
监察御史
柳宗元
白居易
刘禹锡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太史考
被引量:3
- 4
-
-
作者
陈桐生
-
机构
陕西师大文学研究所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81-85,共5页
-
文摘
徐朔方先生在《史汉论稿》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观点:司马迁父子名为太史令,实际上却不是史官。徐先生的证据有四:一、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及王先谦补注,太史掌天时星历瑞应灾异等事,是以星历为主的天官;二、汉代没有真正的史官,那时统治者还没有想到由朝廷编写历史的意义和作用;三、《史记·太史公自序》载壶遂批评司马迁作史是不务正业,可见《史记》是私史;四、如果《史记》是官史,那就不存在发愤著书的问题。
-
关键词
史官
太史令
左传
《史记》
私史
天官
星历
《周礼
御史
司马谈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柳宗元音乐审美观试探
被引量:2
- 5
-
-
作者
杜晓勤
-
机构
陕西师大文学研究所
-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56-61,共6页
-
文摘
本文认为,柳宗元的音乐审美观并不如历史上诸多攻讦者所说已离开儒家乐教理论体系,而是其在唐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对儒家乐论的一种合理的发展,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闪烁着独特的光辉。
-
关键词
音乐审美观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制礼作乐
中国音乐美学
儒家乐论
乐之
礼乐观
音乐思想史
音乐理论
柳宗元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李白出蜀年代新考
被引量:3
- 6
-
-
作者
陈钧
-
机构
陕西师大文学研究所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1-126,共6页
-
文摘
李白出蜀的年代,众说纷纭:郁贤皓先生系于开元十二年秋(《李白丛考》);黄瑞云同志系于开元十三年春(《李白开元六年到开元十八年行踪考略》,刊《华中师院学报》1980年第1期);王琦系于开元十三秋(《李太白年谱》);黄锡珪系于开元十四年秋(《李太白年谱》)。笔者以为,如要准确地系年,必须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
关键词
巫山县
巴东
李白
巫峡
新考
最高峰
奉节
瀛海
黄瑞云
太白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弗洛伊德对神话原型批评的贡献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张强
-
机构
陕西师大文学研究所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116-120,共5页
-
-
关键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神话原型批评
集体无意识理论
个体无意识
文学批评
人格理论
潜意识
分析心理学
人格结构
精神分析理论
-
分类号
I5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浅论汪元量诗歌的人民性
被引量:1
- 8
-
-
作者
程瑞钊
-
机构
陕西师大文学研究所
-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95-97,共3页
-
文摘
本文认为,充分反映蒙古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汪元量诗歌的主要内容,而反对穷兵黩武的对外扩张,反映“驱口”、文士及宋亡宫人在元代的悲残遭遇,则是其诗歌人民性之普遍、深刻的具体表现。
-
关键词
蒙古
统治者
元史
三十年
人民性
汪元量
元世祖
湖州
十三年
奴隶制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爱神的失落与回归——中国古代神恋心态探微
被引量:3
- 9
-
-
作者
傅绍良
-
机构
陕西师大文学研究所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24-128,113,共6页
-
文摘
神恋,特指人与神的爱情,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这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文化现象,如巫山神女梦会楚王,洛神伏妃泪别曹植,天女下凡助董永、龙女入尘寻柳毅等。这种神恋故事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拟从神女的神性与人性的特征入手,通过古代始祖崇拜与爱情表现的关系,分析我国古代神恋心态的宗教根源及社会效应,探讨古人社会、政治、人生的忧患与超越意识,从而揭示神女和神恋的真正意义。
-
关键词
爱神
爱情
少司命
始祖
超现实
巫山神女
宗教
中国古代
楚王
洛神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中国古代梦幻文化中的主体意识
- 10
-
-
作者
傅绍良
-
机构
陕西师大文学研究所
-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95-101,共7页
-
文摘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梦幻文化是神学和人文诸方面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组合体。在中国古代梦幻文化中,既有对神灵的崇拜,又有对神灵的超越,形成这种超越的内在原因是人的主体意识,即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欲望。文章通过分析梦幻表象与占梦的关系,揭示了梦幻喻意的本质是人类思想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人们在梦幻中寄托了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目标,借助梦幻那种超现实的特性,表现了自己对平等社会、自由爱情、永恒生命的追求。
-
关键词
主体意识
文化积淀
内在原因
社会理想
我国古代
神权
超现实
认知欲望
庄子
人生目标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