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太白双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可新 王建平 +8 位作者 刘家军 曾祥涛 曹瑞荣 惠德峰 程建军 张继林 李志国 李兴国 鄂建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59-1374,共16页
陕西双王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凤太矿集区东部,为一大型含金钠长角砾岩型金矿床。矿床赋存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为一套由钙质粉砂岩、粉砂质绢云板岩和灰岩组成的类复理石沉积建造。金矿体明显受角砾岩体控制,呈断续带状分布,矿石硫化物主要... 陕西双王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凤太矿集区东部,为一大型含金钠长角砾岩型金矿床。矿床赋存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为一套由钙质粉砂岩、粉砂质绢云板岩和灰岩组成的类复理石沉积建造。金矿体明显受角砾岩体控制,呈断续带状分布,矿石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主要围岩蚀变类型为钠长石化。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早阶段和主阶段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和建造水的混合热液为主,晚阶段由岩浆热液向大气降水热液演化;碳主要来源于深部,并混有碳酸盐岩地层溶解形成的碳;硫具有地壳硫和岩浆硫混合来源的特征;铅的来源以上地壳为主,并混有少量地幔铅。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认为双王金矿床成矿作用与始于印支晚期的陆内碰撞造山作用有关,成矿过程经历了隐爆前的热液交代成矿期和隐爆后的热液充填成矿期,其中隐爆后的热液充填交代阶段是金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双王金矿床成因类型为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稳定同位素 成矿机制 双王金矿床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太白县岩房湾铅锌矿成矿流体特征研究
2
作者 刘必政 王建平 +3 位作者 王可新 曹瑞荣 程建军 贺志春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93-494,共2页
岩房湾铅锌矿位于陕西省太白县王家楞九坪沟南侧约2km的岩房湾梁一带,地处南秦岭中-高山区,扁家沟与九坪沟的分水岭处,为一中小型铅锌矿床。以孔管子-松坪复背斜为轴,八方山二里河、岩房湾等铅锌矿床位于该复背斜的北翼,构成八方山-王... 岩房湾铅锌矿位于陕西省太白县王家楞九坪沟南侧约2km的岩房湾梁一带,地处南秦岭中-高山区,扁家沟与九坪沟的分水岭处,为一中小型铅锌矿床。以孔管子-松坪复背斜为轴,八方山二里河、岩房湾等铅锌矿床位于该复背斜的北翼,构成八方山-王家楞矿带,铅锌矿床以遭受印支-燕山期热液强烈改造为特征。目前,岩房湾铅锌矿的研究程度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铅锌矿石 铅锌矿床 水溶液包裹体 热液方解石 八方山 均一温度 成矿物质来源 复背斜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双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必政 王建平 +5 位作者 王可新 刘家军 谢海鹰 曹瑞荣 惠德峰 程建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8-1098,共11页
双王金矿位于陕西省太白县西南部,矿床赋存于秦岭泥盆系地层中。双王金矿床8号、9号、7号、5号、6号、2号矿体内热液矿物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成矿早期、主成矿期和成矿后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范围分别为300~463℃、220~340℃和100... 双王金矿位于陕西省太白县西南部,矿床赋存于秦岭泥盆系地层中。双王金矿床8号、9号、7号、5号、6号、2号矿体内热液矿物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成矿早期、主成矿期和成矿后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范围分别为300~463℃、220~340℃和100~279℃。主成矿期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2.1%~22.7%NaCleqv)、富CO2和含有N2、CH4等气体的特征。从矿区东部向西部成矿压力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流体体系趋于开放。成矿流体来源较为复杂,以岩浆水和变质水为主,后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包裹体的多样性及演化特征和角砾岩型矿化特征显示双王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不混溶性特征,成矿压力约为100~170 MPa。流体的减压沸腾是导致金沉淀成矿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王金矿床 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 流体不混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双王金矿黄铁矿晶体形态和热电性特征对深部含矿性的预测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方方 王建平 +5 位作者 刘冲昊 曹瑞荣 程建军 杨永荣 齐峰 王罗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34-1643,共10页
黄铁矿是一种重要的载金矿物,在金矿床的寻找和评价工作中,黄铁矿晶体形态及热电性标型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陕西双王角砾岩型金矿床矿体KT8和矿体KT9中ZK18、ZK30和ZK40三个坑内钻孔进行系统采样,从矿物学角度研究主要载金矿物... 黄铁矿是一种重要的载金矿物,在金矿床的寻找和评价工作中,黄铁矿晶体形态及热电性标型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陕西双王角砾岩型金矿床矿体KT8和矿体KT9中ZK18、ZK30和ZK40三个坑内钻孔进行系统采样,从矿物学角度研究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的晶型及热电性特征。结果表明:黄铁矿晶形较为简单,仅出现立方体、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及其组合成的聚形,其中以{hk0}习性的晶形为主,总体上晶形出现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k0}、{100}、{111}。黄铁矿热电导电型多以混合型为主,其中N型热电系数为-322.0^-1.7μV·℃-1,P型热电系数为1.7~346.7μV·℃-1,黄铁矿热电参数变化较大,估算矿体剥蚀率为53.67%~60.12%,指示矿体KT8中钻孔30和40、矿体KT9中钻孔18深部均具有较好的矿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晶体形态 热电性 双王金矿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双王金矿床五号矿体黄铁矿标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曾祥涛 王建平 +7 位作者 刘必政 刘冲昊 曹瑞荣 高创 王罗 张国刚 赵新江 齐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84,共9页
双王金矿是产于西秦岭泥盆系地层中的一个大型低品位角砾岩型金矿。对其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的标型特征研究表明,五号矿体(KT5)中黄铁矿以含金较好的{111}和{hk0}习性为主,占75%,{100}习性占25%。晶体形态分值图反映出KT5黄铁矿含金... 双王金矿是产于西秦岭泥盆系地层中的一个大型低品位角砾岩型金矿。对其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的标型特征研究表明,五号矿体(KT5)中黄铁矿以含金较好的{111}和{hk0}习性为主,占75%,{100}习性占25%。晶体形态分值图反映出KT5黄铁矿含金性为西高东低,有向79线以西延伸的趋势。黄铁矿热电系数变化主要集中在﹣250~250μV/℃范围内,整个矿区主要以N-P混合型黄铁矿为主,P型率在矿体西部向下有增大的趋势。头晕元素Sb、Ba从上到下为先降后增,在75线和71线间出现明显头晕反转现象,并且总体有向79线以西富集的趋势。近矿晕元素Cu、Pb、Zn由上到下有向75线以下、79线以西富集的趋势。尾晕元素Bi由上到下呈现降低的趋势,且在57~65线之间与近矿晕元素Pb有明显的叠加,指示KT5在此区间接近矿化底端。而Mo、Co元素在73~77线之间富集,且与前缘晕共存,指示深部可能有盲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标型特征 双王金矿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双王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来自黄铁矿微量元素的证据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可新 王建平 +6 位作者 曾祥涛 曹瑞荣 程建军 贺志春 高创 张国刚 王罗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10-511,共2页
近年来,不少学者运用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来示踪热液体系性质(毕献武等,2004)。研究表明,热液系统中配合物的种类制约了体系中REE的分异。富Cl的流体易迁移LREE,而富F的流体则优先络合HREE,从而使富F和富Cl的溶液系统表现出不同的REE... 近年来,不少学者运用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来示踪热液体系性质(毕献武等,2004)。研究表明,热液系统中配合物的种类制约了体系中REE的分异。富Cl的流体易迁移LREE,而富F的流体则优先络合HREE,从而使富F和富Cl的溶液系统表现出不同的REE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双王金矿床 金矿床成矿流体 配合物 地球化学特征 流体包裹体 热液体系 稀土元素 性质 交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双王金矿床轴(垂)向黄铁矿中微量元素变化规律及深部预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方方 王建平 +6 位作者 王臣 刘冲昊 曹瑞荣 程建军 杨永荣 齐峰 王罗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50-1663,共14页
凤太矿集区是秦岭重要的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双王金矿是该成矿区中典型的角砾岩型金矿床。本文采用格里戈良提出的原生晕分带指数法,详细研究了双王金矿床KT9矿体和KT8矿体中ZK18-5、ZK30-1和ZK40-53个坑内钻孔的原生晕轴(垂)向分... 凤太矿集区是秦岭重要的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双王金矿是该成矿区中典型的角砾岩型金矿床。本文采用格里戈良提出的原生晕分带指数法,详细研究了双王金矿床KT9矿体和KT8矿体中ZK18-5、ZK30-1和ZK40-53个坑内钻孔的原生晕轴(垂)向分带特征,通过各钻孔中原生晕分带指数垂向变化规律、微量元素衬值及地球化学参数分析进行深部矿化预测。结果显示,双王金矿床原生晕轴(垂)向分带序列呈明显的反带现象,ZK18-5中在标高950 m附近矿化程度最好,矿体向深部逐渐尖灭;ZK30-1在标高980 m附近矿化程度最好,其深部预测有串珠状矿体存在,深部矿化前景较好;ZK40-5在标高850 m附近矿化程度最好,预测深部矿体仍有较大规模的延伸,深部矿化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深部预测 双王金矿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双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必政 王建平 +4 位作者 汪欢 谢海鹰 曹瑞荣 程建军 贺志春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91-492,共2页
双王金矿床位于陕西省太白县西南部,为一个大型、易采易选的低品位角砾岩型金矿床,因其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带状分布于太白县王家楞-王家庄一带而得名。通过对其不同矿体中的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和成分分析,旨在了解双王金矿床的流体性... 双王金矿床位于陕西省太白县西南部,为一个大型、易采易选的低品位角砾岩型金矿床,因其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带状分布于太白县王家楞-王家庄一带而得名。通过对其不同矿体中的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和成分分析,旨在了解双王金矿床的流体性质、来源和演化规律,从而探讨金的沉淀富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陕西省双王金矿床 水溶液包裹体 成矿流体 角砾岩型金矿床 铁白云石 成分分析 主成矿期 富集机制 显微测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双王金矿床五号矿体铁白云石微量元素原生晕特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曾祥涛 王建平 +6 位作者 王可新 曹瑞荣 程建军 贺志春 高创 张国刚 王罗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987-988,共2页
双王金矿床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西南部,是陕西省第三地质队于1975年发现的一个含金钠长角砾岩型金矿床,以大储量、低品位、易采易选而闻名全国。因其成因类型的特殊性而引起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前人对该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双王金矿床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西南部,是陕西省第三地质队于1975年发现的一个含金钠长角砾岩型金矿床,以大储量、低品位、易采易选而闻名全国。因其成因类型的特殊性而引起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前人对该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采程度较高的8、9号矿体,对其它矿体的研究工作很少。本文通过对5号矿体铁白云石微量元素原生晕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王金矿床 铁白云石 微量元素 矿体 矿床原生晕 角砾岩型金矿床 陕西省 宝鸡市 地质工作 成因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双王金矿床边界品位和最低工业品位的计算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印飞 李晓波 《黄金科学技术》 2004年第6期23-26,共4页
通过对最低工业品位和边界品位的计算,提出了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双王金矿床合理的工业指标,提高了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及矿山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对双王含金角砾岩带中其它金矿体的勘查及开发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双王金矿床 金矿体 角砾岩 边界品位 工业指标 勘查 矿产资源利用 工业品 陕西 技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双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军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9-23,共5页
双王金矿床属大型低品位角砾岩型金矿.矿床直接赋存层位是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矿体隐伏或侧伏于含铁白云石胶结角砾岩带中;热液活动可划分5个期次,其中Ⅱ1黄铁矿钠长石亚阶段和Ⅲ2黄铁矿亚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赋存... 双王金矿床属大型低品位角砾岩型金矿.矿床直接赋存层位是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矿体隐伏或侧伏于含铁白云石胶结角砾岩带中;热液活动可划分5个期次,其中Ⅱ1黄铁矿钠长石亚阶段和Ⅲ2黄铁矿亚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赋存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黄铁矿含铁白云石角砾岩是最明显最直接的找矿标志;而更广泛的钠长石化指示角砾岩带的存在;Ⅱ1和Ⅲ2的存在为金矿化较好地段;黄铁矿的包体爆裂个数在700个以上,显示为金矿化较好地段;黄铁矿的热电性特征在矿体中心以N型为主,矿体边部以P型为主;金的分散流异常、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矿体空间分布的等距性都为找矿提供一定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王金矿床 地质特征 角砾岩 找矿标志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双王金矿床八号矿体矿化规律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印飞 《黄金科学技术》 2008年第1期35-38,共4页
通过对双王金矿床8号矿体厚度、品位的统计分析,以及对矿化强度指数的计算,试从勘探角度探讨矿体在走向上和垂向上的矿化规律,对于加深认识双王金矿床成矿规律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指导该区找矿勘探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金矿床 矿体特征 矿化强度指数 矿化规律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西坝花岗质岩体矿物学特征及成岩意义 被引量:14
13
作者 汪欢 王建平 +9 位作者 刘家军 曹瑞荣 惠德峰 程建军 贺志春 高创 赵新江 齐峰 张国刚 王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9-502,共14页
西坝花岗质岩体位于南秦岭构造-岩浆带中部,为南秦岭印支期花岗岩带五龙岩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双王金矿有密切的空间关系。该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岩体中发育较多的镁铁质包体。通过对岩体及镁铁质包体的系统的... 西坝花岗质岩体位于南秦岭构造-岩浆带中部,为南秦岭印支期花岗岩带五龙岩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双王金矿有密切的空间关系。该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岩体中发育较多的镁铁质包体。通过对岩体及镁铁质包体的系统的矿物学特征研究发现,本区花岗质岩体属于I型花岗岩类,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并且有地幔物质的加入。岩体及镁铁质包体显示有多种壳-幔岩浆混合的岩相学证据:如包体的冷凝边、斜长石环带成分显示核部和边缘偏基性,而幔部偏酸性,包体中见大量的长针状磷灰石及角闪石,包体中有两种产状的角闪石等。根据矿物温度压力计计算,西坝岩体的结晶温度为646.72~703.84℃,压力为1.67×108~3.66×108Pa,平均为3.12×108Pa。岩体形成于相对高氧逸度(lgfO2为-16.16×105^-17.06×105Pa)、中等水逸度(fH2O为46.82×105~136.85×105Pa)和氢逸度(fH2为0.32×105~0.91×105Pa)环境。岩体的这种高氧逸度条件有利于金进入熔体相或流体相,是金矿形成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坝花岗质岩体 镁铁质包体 矿物学 岩浆混合 物理化学条件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西坝岩体的壳-幔相互作用:岩相学和锆石饱和温度计制约 被引量:4
14
作者 汪欢 王建平 +3 位作者 刘必政 刘家军 曹瑞荣 程建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01-402,共2页
花岗质岩石作为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大陆地壳生长和演化的有效工具,其携带的包体在探讨壳-幔相互作用和地球深部过程中亦具有重要意义。西坝花岗质岩体是南秦岭印支期花岗质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岩体中分布有较多的暗色微粒包体... 花岗质岩石作为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大陆地壳生长和演化的有效工具,其携带的包体在探讨壳-幔相互作用和地球深部过程中亦具有重要意义。西坝花岗质岩体是南秦岭印支期花岗质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岩体中分布有较多的暗色微粒包体,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特征。本文通过研究寄主岩和包体的岩相学特征及岩体的锆石饱和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坝岩体 饱和温度 暗色微粒包体 南秦岭 锆石 重要组成部分 相互作用 岩相学特征 花岗质岩石 侵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金属矿井下地压活动分析及地压控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敏 贺小庆 +1 位作者 吴亚斌 黄英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2-115,119,共5页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容易造成局部地压活动显现,而频繁的地压活动容易对井下围岩及生产设备造成破坏,对安全生产构成一定的威胁。通过矿山开采现状及井下地压活动的表现形式,从岩体内部地质构造弱面、采空区、无序开采及爆破震动等方面分...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容易造成局部地压活动显现,而频繁的地压活动容易对井下围岩及生产设备造成破坏,对安全生产构成一定的威胁。通过矿山开采现状及井下地压活动的表现形式,从岩体内部地质构造弱面、采空区、无序开采及爆破震动等方面分析矿区地压活动产生的原因及规律,并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地压活动控制措施,可有效控制地压活动现象,对矿山地压管理及保证矿山安全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压活动 地质构造 采空区 无序开采 爆破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对地表建筑物稳定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智博 高世坤 吴亚斌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4-90,共7页
地下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采空区会引起地表变形,不同采矿工艺和采矿方法对地表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本文对比研究了多种地表变形预测方法,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铜矿的开采过程中建筑物地表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开采过程中的建... 地下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采空区会引起地表变形,不同采矿工艺和采矿方法对地表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本文对比研究了多种地表变形预测方法,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铜矿的开采过程中建筑物地表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开采过程中的建筑物地表的变形规律,并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影响范围及大小进行分析,结合相关规范进行了判别与论证得出,采用数值模型地表布置监测点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对需要研究的每个建筑物所在位置的地表变化情况进行独立的深入的分析,同时也可以得到大量相关数据。数值模型上布置监测点的方法对于相似矿山地表建筑物稳定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分析 地表建筑 预测 数值模拟 FLAC3D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采空区群条件下矿柱回采爆破位置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白朝阳 王国伟 +1 位作者 张鹏 刘拴平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7年第4期81-86,共6页
为确定水平采空区群条件下矿柱爆破回采的最佳爆破位置,结合陕西某大型金矿残矿回采工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水平采空区群条件下"锥形"、"腰形"和"倒锥形"3种矿柱回采方案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 为确定水平采空区群条件下矿柱爆破回采的最佳爆破位置,结合陕西某大型金矿残矿回采工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水平采空区群条件下"锥形"、"腰形"和"倒锥形"3种矿柱回采方案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空区群内待回采矿柱X向的位移变化为"腰形"方案>"锥形"方案>"倒锥形"方案;"腰形"削柱法对2~#、3~#和4~#空区顶板应力影响跨度比分别为50.8%、68.5%和28.5%,均小于其他方案,能够保证空区群的稳定性,说明"腰形"削柱法为矿柱回采最佳爆破位置。研究结果还表明,爆破回采矿柱过程中有塑性区出现,且以拉伸破坏为主,需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柱回采 削柱法 爆破位置 采空区群 FLAC^(3D)软件 数值模拟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