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及新模式思考
1
作者 李刘荣 吴小峰 +3 位作者 何振嘉 张少军 韩磊 贺娟妮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1-239,共9页
为提升粮食生产潜能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适应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面对传统方式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这一实践问题,亟待对高标准农田建设... 为提升粮食生产潜能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适应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面对传统方式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这一实践问题,亟待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及新模式提出更高要求。针对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分析目前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存在建设标准不一、建设体系不完善,农业固碳增汇理念不强,农业综合生产效能低以及建设模式与产业融合发展相矛盾等问题,明确构建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需围绕“提高设计标准,优化建设体系“”深化固碳理念,提升耕地增汇水平”以及“加快耕地质量提升建设,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效能”等方面开展,并提出以产业需求导入为目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思考。为新时代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模式和项目布局提供参考方向,持续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高标准农田 耕地质量 建设条件 产业需求 建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高标准农田建设碳盈亏平衡研究:基于PAS2050项目定额测算视角
2
作者 焦伟 李刘荣 +4 位作者 胡永忠 刘天成 何振嘉 文小勇 高瑞敏 《农技服务》 2025年第9期80-86,共7页
基于陕西省三原县新增耕地一次性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实践,构建项目建设前后生态固碳、工程排碳以及管护排碳盈亏平衡分析体系,采用生态系统类型法、PAS2050规范碳排放测算方法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碳盈亏平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一次性... 基于陕西省三原县新增耕地一次性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实践,构建项目建设前后生态固碳、工程排碳以及管护排碳盈亏平衡分析体系,采用生态系统类型法、PAS2050规范碳排放测算方法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碳盈亏平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一次性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后,固碳总量减少1 050.380 8 t,投入减少0.088 42 t/万元,园林地施工转化至耕地固碳总量减少52.120 9 t/hm^(2);8大单项工程(伐树及清表工程、田块整治工程、灌溉及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农田信息化工程与其他工程)中灌溉及排水工程的碳排放总量最高,为375.078 3 t,占比46.87%;单项工程中机械使用碳排放量主要集中于表土剥离和土地平整过程中,碳排放均值分别为0.168 0 t/hm^(2)和0.081 0 t/hm^(2);从农业现代化角度看,管护行为中机械使用量下降3 866.843 4 k W/hm^(2),人工投入量减少53.833 9工日/hm^(2),在碳平衡过程中创造0.707 8 t/hm^(2)的碳排放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补平衡项目 一次性高标准农田建设 PAS2050 碳盈亏平衡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