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形势下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及新模式思考
1
作者
李刘荣
吴小峰
+3 位作者
何振嘉
张少军
韩磊
贺娟妮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1-239,共9页
为提升粮食生产潜能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适应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面对传统方式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这一实践问题,亟待对高标准农田建设...
为提升粮食生产潜能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适应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面对传统方式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这一实践问题,亟待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及新模式提出更高要求。针对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分析目前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存在建设标准不一、建设体系不完善,农业固碳增汇理念不强,农业综合生产效能低以及建设模式与产业融合发展相矛盾等问题,明确构建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需围绕“提高设计标准,优化建设体系“”深化固碳理念,提升耕地增汇水平”以及“加快耕地质量提升建设,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效能”等方面开展,并提出以产业需求导入为目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思考。为新时代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模式和项目布局提供参考方向,持续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高标准农田
耕地质量
建设条件
产业需求
建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次性高标准农田建设碳盈亏平衡研究:基于PAS2050项目定额测算视角
2
作者
焦伟
李刘荣
+4 位作者
胡永忠
刘天成
何振嘉
文小勇
高瑞敏
《农技服务》
2025年第9期80-86,共7页
基于陕西省三原县新增耕地一次性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实践,构建项目建设前后生态固碳、工程排碳以及管护排碳盈亏平衡分析体系,采用生态系统类型法、PAS2050规范碳排放测算方法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碳盈亏平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一次性...
基于陕西省三原县新增耕地一次性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实践,构建项目建设前后生态固碳、工程排碳以及管护排碳盈亏平衡分析体系,采用生态系统类型法、PAS2050规范碳排放测算方法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碳盈亏平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一次性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后,固碳总量减少1 050.380 8 t,投入减少0.088 42 t/万元,园林地施工转化至耕地固碳总量减少52.120 9 t/hm^(2);8大单项工程(伐树及清表工程、田块整治工程、灌溉及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农田信息化工程与其他工程)中灌溉及排水工程的碳排放总量最高,为375.078 3 t,占比46.87%;单项工程中机械使用碳排放量主要集中于表土剥离和土地平整过程中,碳排放均值分别为0.168 0 t/hm^(2)和0.081 0 t/hm^(2);从农业现代化角度看,管护行为中机械使用量下降3 866.843 4 k W/hm^(2),人工投入量减少53.833 9工日/hm^(2),在碳平衡过程中创造0.707 8 t/hm^(2)的碳排放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补平衡项目
一次性高标准农田建设
PAS2050
碳盈亏平衡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形势下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及新模式思考
1
作者
李刘荣
吴小峰
何振嘉
张少军
韩磊
贺娟妮
机构
陕西
地矿
自然资源
投资
建设
有限公司
陕西地矿投资有限公司
陕西
地矿
集团
有限公司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1-239,共9页
基金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21SF-440,2023-ZDLSF-61,2024NC2-GJHX-24)
陕西地矿集团有限公司重点研发项目(KY202403)。
文摘
为提升粮食生产潜能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适应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面对传统方式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这一实践问题,亟待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及新模式提出更高要求。针对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分析目前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存在建设标准不一、建设体系不完善,农业固碳增汇理念不强,农业综合生产效能低以及建设模式与产业融合发展相矛盾等问题,明确构建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需围绕“提高设计标准,优化建设体系“”深化固碳理念,提升耕地增汇水平”以及“加快耕地质量提升建设,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效能”等方面开展,并提出以产业需求导入为目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思考。为新时代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模式和项目布局提供参考方向,持续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关键词
陕西省
高标准农田
耕地质量
建设条件
产业需求
建设模式
Keywords
Shaanxi Province
high standard farmland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industrial demand
construction mode
分类号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次性高标准农田建设碳盈亏平衡研究:基于PAS2050项目定额测算视角
2
作者
焦伟
李刘荣
胡永忠
刘天成
何振嘉
文小勇
高瑞敏
机构
陕西
地矿
自然资源
投资
建设
有限公司
出处
《农技服务》
2025年第9期80-86,共7页
基金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4NC2-GJHX-24)
陕西地矿集团科技基金项目“关中地区新增耕地地力与产能协同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KY202403)。
文摘
基于陕西省三原县新增耕地一次性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实践,构建项目建设前后生态固碳、工程排碳以及管护排碳盈亏平衡分析体系,采用生态系统类型法、PAS2050规范碳排放测算方法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碳盈亏平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一次性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后,固碳总量减少1 050.380 8 t,投入减少0.088 42 t/万元,园林地施工转化至耕地固碳总量减少52.120 9 t/hm^(2);8大单项工程(伐树及清表工程、田块整治工程、灌溉及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农田信息化工程与其他工程)中灌溉及排水工程的碳排放总量最高,为375.078 3 t,占比46.87%;单项工程中机械使用碳排放量主要集中于表土剥离和土地平整过程中,碳排放均值分别为0.168 0 t/hm^(2)和0.081 0 t/hm^(2);从农业现代化角度看,管护行为中机械使用量下降3 866.843 4 k W/hm^(2),人工投入量减少53.833 9工日/hm^(2),在碳平衡过程中创造0.707 8 t/hm^(2)的碳排放空间。
关键词
占补平衡项目
一次性高标准农田建设
PAS2050
碳盈亏平衡
农业现代化
分类号
F301.2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形势下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及新模式思考
李刘荣
吴小峰
何振嘉
张少军
韩磊
贺娟妮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次性高标准农田建设碳盈亏平衡研究:基于PAS2050项目定额测算视角
焦伟
李刘荣
胡永忠
刘天成
何振嘉
文小勇
高瑞敏
《农技服务》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