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陆块北缘马元铅锌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7
1
作者 王晓虎 薛春纪 +2 位作者 李智明 李强 杨荣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48,共12页
马元铅锌矿床是近年在扬子陆块北缘铅锌找矿的新突破。矿床主要形成于边缘基底隆起翼部震旦系灯影组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角砾化白云岩层间构造带中,围岩蚀变很弱。矿石中硫化物以闪锌矿、方铅矿为主,矿物成分简单,中粗粒晶质结构... 马元铅锌矿床是近年在扬子陆块北缘铅锌找矿的新突破。矿床主要形成于边缘基底隆起翼部震旦系灯影组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角砾化白云岩层间构造带中,围岩蚀变很弱。矿石中硫化物以闪锌矿、方铅矿为主,矿物成分简单,中粗粒晶质结构,充填于白云岩角砾间。矿石中矿物流体包裹体记录的成矿流体温度为100~320℃,密度为0.850~1.068g/cm3,估算成矿流体压力为24.9~31.7MPa,相应成矿深度900~1198m。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V-CDT为12.94‰~19.4‰,且δ34S黄铁矿>δ34S闪锌矿>δ34S方铅矿;硫酸盐矿物的δ34S为32.2‰~33.48‰,H2S来自海相硫酸盐的还原。矿石硫化物206Pb/204Pb为17.62~18.02,207Pb/204Pb为15.49~15.63,208Pb/204Pb为37.57~38.35,成矿金属来源于震旦纪—寒武纪地层。矿石中热液脉石矿物的δ13CV-PDB为-3.2‰^-1.2‰,δ18OV-SMOW为19.4‰~21.4‰,成矿流体中CO2为震旦系碳酸盐岩的溶解成因。马元铅锌矿床成矿流体可能为起源于盖层沉积的中低温盆地卤水,伴随碑坝穹隆构造过程,成矿流体沿灯影组白云岩层间(滑脱或溶塌)构造从盖层沉积中心向隆起边部运动并发生热液充填成矿,在成因上为MVT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铅锌矿床 矿床地质 马元 扬子陆块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电弧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微量银 被引量:8
2
作者 胡跃波 石亚萍 +1 位作者 李蓓 杨志霞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14-1417,共4页
采用交流电弧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微量银。当样品中的锰含量大于0.3%时,锰对在谱线Ag 328.068nm处的测定干扰严重。试验中以Ge 303.910nm为内标,Ag 338.289nm为分析谱线。银的检出限(3s)为0.026μg·g-1。使用该方法测... 采用交流电弧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微量银。当样品中的锰含量大于0.3%时,锰对在谱线Ag 328.068nm处的测定干扰严重。试验中以Ge 303.910nm为内标,Ag 338.289nm为分析谱线。银的检出限(3s)为0.026μg·g-1。使用该方法测定标准物质,测定值与标示值的相对偏差在12%之内,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2)在3.7%~1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弧原子发射光谱法 地质样品 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北缘志留系新滩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新斌 陈剑祥 +1 位作者 郝云蛟 那正清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2期81-86,共6页
宁强县黄家坝一带下志留统新滩组上部发育了2层震积岩,其表现形式为震积岩中有微裂缝、微褶皱(液化砂岩卷曲构造)、半塑性角砾岩、碎块-液化均一层。为一个地震活跃期的2次地震事件,是区内首次发现,填补了区内震积岩的空白。该地震事件... 宁强县黄家坝一带下志留统新滩组上部发育了2层震积岩,其表现形式为震积岩中有微裂缝、微褶皱(液化砂岩卷曲构造)、半塑性角砾岩、碎块-液化均一层。为一个地震活跃期的2次地震事件,是区内首次发现,填补了区内震积岩的空白。该地震事件与板块的裂解有着直接的联系,是早古生代Rodinia超大陆再次发生大规模裂解引起地震活动的结果,是加里东构造运动的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北缘 下志留统新滩组 震积岩 变形构造 加里东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克兰河中游泥盆纪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8
4
作者 刘国仁 董连慧 +6 位作者 高福平 陈剑祥 赵华 王定胜 宋志勇 何立新 秦纪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9-531,共13页
克兰河中游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400±2.3Ma(MSDW=1.1)和401±3.3 Ma(MSDW=1.2), 表明岩体侵位于早泥盆世早期, 同时也暗示了岩体围岩康布铁堡组地层的形成时代早于401 Ma。所有花岗质岩... 克兰河中游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400±2.3Ma(MSDW=1.1)和401±3.3 Ma(MSDW=1.2), 表明岩体侵位于早泥盆世早期, 同时也暗示了岩体围岩康布铁堡组地层的形成时代早于401 Ma。所有花岗质岩石具有高的SiO2(67.80%~76.54%)和Al2O3(12.39%~16.07%)含量, 低P2O5 (0.02%~0.17%)和MgO+FeO(2.22%~5.12%)含量, 富碱(K2O+Na2O=5.58%~8.25%), 具有低的CaO/Na2O (〈0.3)比值和高的A/CNK值(0.96~1.39); 富集LREE和Th、U, 贫Ba、P、Sr、Ti、Nb, 呈现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22~0.73)。以上特征表明该岩体属钙碱性准铝质-过铝质岩类, 具有岛弧花岗岩的典型特征。结合阿尔泰南缘的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 推测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是在俯冲作用过程中由变泥质岩和变质杂砂岩脱水熔融的产物, 在部分熔融过程中有磷灰石、斜长石、钛铁矿等矿物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LA-ICP-MS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克兰河中游 阿尔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增生弧盆构造体系中的成矿系统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宗让 弓小平 +3 位作者 刘建朝 周义 张全喜 李彦林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5-490,共6页
目的探讨西天山板块构造和成矿作用。方法从板块构造和成矿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西天山造山带主体是在古生代由介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与塔里木两大板块之间的古天山洋向北俯冲在准噶尔板块北缘增生形成的弧、盆构造体系。早古生代... 目的探讨西天山板块构造和成矿作用。方法从板块构造和成矿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西天山造山带主体是在古生代由介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与塔里木两大板块之间的古天山洋向北俯冲在准噶尔板块北缘增生形成的弧、盆构造体系。早古生代时期为安第斯型陆缘,发育有与火山弧有关的斑岩型(肯登高尔铜钼矿床)成矿系统;晚古生代时期,陆缘转为西太平洋型,发育有伊犁边缘盆地,在盆地靠近弧的一侧有火山热泉型金矿(阿希金矿)成矿系统发育;在盆地中心早期发育大规模的热水沉积型(SEDEX)铅锌矿(昭苏铅锌矿)成矿系统,晚期则发育有大规模的VHMS型(阿吾拉勒铜矿床)成矿系统;在前陆盆地逆掩带中(萨瓦亚尔顿金矿)及胜利(冰)达坂后弧逆冲带中(望峰金矿)有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矿系统发育。结论西天山增生弧、盆构造体系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发育有6个重要的成矿系统:斑岩型(达巴特、肯登高尔铜钼矿)成矿系统,火山低温热泉型金矿(阿希金矿)成矿系,热水沉积型(SEDEX)成矿系统,铅锌矿(昭苏铅锌矿)成矿系统,VHMS型(阿吾拉勒铜矿床)成矿系统,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造山带 盆体系 成矿系统 VHMS型 SEDEX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松潘-甘孜弧前盆地的形成及演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宗让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3-59,共7页
地处柴南缘昆中蛇绿杂岩带与羌塘地块北缘可可西里 金沙江古缝合线之间的松潘 甘孜褶皱带 (包括东昆仑构造带 ) ,其主体应属古特提斯洋晚石炭世—晚三叠世时期向其北侧的柴达木古陆南缘俯冲过程中在活动陆缘弧 沟间隙之间增生形成的... 地处柴南缘昆中蛇绿杂岩带与羌塘地块北缘可可西里 金沙江古缝合线之间的松潘 甘孜褶皱带 (包括东昆仑构造带 ) ,其主体应属古特提斯洋晚石炭世—晚三叠世时期向其北侧的柴达木古陆南缘俯冲过程中在活动陆缘弧 沟间隙之间增生形成的一个大型弧前构造带。具有由弧前盆地沉积楔和基底增生杂岩构成的双重结构特点 ,其形成与冈瓦纳大陆北缘若尔盖“三角”地块的楔入及俯冲带向南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褶皱带 弧前盆地 古特提斯洋 活动陆缘 川西 三叠系复理石杂岩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各大陆块在寒武纪全球构造中的位置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宗让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1期90-97,共8页
笔者根据近年来所获的古地磁数据及板块构造的研究成果 ,对中国各大陆块在寒武纪全球构造中的位置进行了再造。笔者认为寒武纪全球存在三大洋、四大陆域。其中 ,中国大陆中的扬子、塔里木、柴达木等均属冈瓦纳大陆域 ,华北陆块则属介于... 笔者根据近年来所获的古地磁数据及板块构造的研究成果 ,对中国各大陆块在寒武纪全球构造中的位置进行了再造。笔者认为寒武纪全球存在三大洋、四大陆域。其中 ,中国大陆中的扬子、塔里木、柴达木等均属冈瓦纳大陆域 ,华北陆块则属介于冈瓦纳与劳亚两个大陆域之间的一个中间陆块。且当时华北与扬子两陆块的南、北位置与现在的位置正好相反。而介于二者之间的秦、祁古洋盆在当时是一个位于南半球赤道附近的径向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 中国大陆 大陆位置 全球构造 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钛磁铁矿中V_2O_5和TiO_2的连续测定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荣社 刘智鹏 +1 位作者 李智涛 谢媛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2-985,共4页
钒钛磁铁矿是一种富含多种有益伴生元素并可被综合利用的矿产资源,矿石中V2O5和TiO2的含量是综合评价钒钛磁铁矿床的重要指标.V2O5在钒钛磁铁矿中含量较低,普遍在0.50%以下,一级品的含量下限为0.42%,TiO2的含量则视产地的不同在4%~... 钒钛磁铁矿是一种富含多种有益伴生元素并可被综合利用的矿产资源,矿石中V2O5和TiO2的含量是综合评价钒钛磁铁矿床的重要指标.V2O5在钒钛磁铁矿中含量较低,普遍在0.50%以下,一级品的含量下限为0.42%,TiO2的含量则视产地的不同在4%~5%之间变化[1]. 通常用传统的化学法测定钒钛磁铁矿中的钒和钛,效果较好,但是手续繁琐.用硫-磷混合酸溶矿硫酸亚铁铵容量法测定,适用于含量在0.05% ~ 5%之间的V2 O5的测定,标准溶液的用量大多在0.50 mL以下,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很难保证[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V2O5 TIO2 连续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硅酸盐中主成分含量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智鹏 王荣社 +1 位作者 李智涛 袁小燕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3年第4期27-31,共5页
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分析硅酸盐类矿物样品组份,操作过程繁琐、分析周期长、劳动强度较大,分析结果受分析人员及各种试剂因素影响较大。采用国产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仪,以Li2B4O7和LiBO2作混合熔剂,NH4NO3为氧化剂,熔融制作玻璃熔片,... 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分析硅酸盐类矿物样品组份,操作过程繁琐、分析周期长、劳动强度较大,分析结果受分析人员及各种试剂因素影响较大。采用国产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仪,以Li2B4O7和LiBO2作混合熔剂,NH4NO3为氧化剂,熔融制作玻璃熔片,对硅酸盐中SiO2等10个主要成分含量进行同时分析,建立了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硅酸盐主成分含量的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达到了规范要求,得到了较为满意的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硅酸盐 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中部中晚元古宙复合“三叉”裂谷系及演化初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宗让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19-23,共5页
地处中国大陆中部的秦、祁造山带、华北地台南缘及扬子地台西北缘区,中、晚元古宙可能存在一个由两个三联点构成的复合“三叉”裂谷系。其中一个位于东秦岭以商南为三联点,其北东支为熊耳裂谷,西支和东南支分别为宽坪和红安裂谷。另... 地处中国大陆中部的秦、祁造山带、华北地台南缘及扬子地台西北缘区,中、晚元古宙可能存在一个由两个三联点构成的复合“三叉”裂谷系。其中一个位于东秦岭以商南为三联点,其北东支为熊耳裂谷,西支和东南支分别为宽坪和红安裂谷。另一个位于西秦岭以天水为三联点,其北西支为中、祁连地轴南缘朱龙关群分布一线,西南支为扬子西北缘盐边—碧口群分布一线;二者曾发育成洋盆。东支仍为宽坪裂谷,其与东秦岭“三叉”系之西支为复合臂。构成的构造格局很象大西洋与其东侧几内亚海湾附近贝努埃—楚马“三叉”系构成之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华北南缘 裂谷系 大陆 元古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仓山地层小区(西段)层序地层及沉积相分析
11
作者 吴新斌 李岩 毛友亮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8-134,共7页
研究区位于扬子陆块北缘,地层区划隶属米仓山地层小区。新元古代—三叠纪地层出露较全,以新元古代—古生代地层为主体,缺失中上志留统、泥盆系、石炭系。在研究区划分了11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新元古界—下古生界共划分7个层序,晚古生界... 研究区位于扬子陆块北缘,地层区划隶属米仓山地层小区。新元古代—三叠纪地层出露较全,以新元古代—古生代地层为主体,缺失中上志留统、泥盆系、石炭系。在研究区划分了11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新元古界—下古生界共划分7个层序,晚古生界划分出3个层序。经研究认为,克拉通盆地边缘沉积受构造相对活动期和平静期交替控制,在岩相上表现为滞流盆地相发展为陆棚相,最后发展为较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相的交替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相 米仓山地层小区 克拉通盆地边缘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天岭褶皱带及邻区晚前寒武纪板块构造初析
12
作者 杨宗让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15-23,共9页
摩天岭褶皱带位于扬子地台西北缘,主要由中、晚元古宇“碧口群”火山、沉积杂岩系组成。笔者认为:该套杂岩系在刘家坪—铜钱韧性剪切带以南,是一套构造混杂岩,属中晚元古宙“碧口”古洋盆消减、关闭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在该剪切带以北,碧... 摩天岭褶皱带位于扬子地台西北缘,主要由中、晚元古宇“碧口群”火山、沉积杂岩系组成。笔者认为:该套杂岩系在刘家坪—铜钱韧性剪切带以南,是一套构造混杂岩,属中晚元古宙“碧口”古洋盆消减、关闭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在该剪切带以北,碧口杂岩系则主要由一套弧前盆地杂砂岩系和一套钙碱性火山岩系组成,后者属喷发在以鱼洞子群为基底的南秦岭古陆南缘之上的岛弧火山岩系。晚元古宙末,由于介于南秦岭古陆与扬子古陆之间的碧口古洋盆关闭,最终形成了扬子古陆北缘晚元古宙碰撞型造山带。摩天岭褶皱带则属该碰撞造山带的超迭壳楔和碰撞混杂岩单元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前寒式纪 褶皱带 摩天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