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凤太铅锌-金多金属矿田热水沉积遗迹-改造成矿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阳 段立志 龚先洁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0-29,共10页
野外调研表明,凤太矿田铅锌矿床中发育有大量的硅质岩、硅质灰岩、硅质铁白云岩等热水沉积岩,根据其地质特征划分出热水沉积岩、热水沉积-交代岩、热水同生沉积岩及受后期改造热水岩4种微相。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热水成因的沉积岩... 野外调研表明,凤太矿田铅锌矿床中发育有大量的硅质岩、硅质灰岩、硅质铁白云岩等热水沉积岩,根据其地质特征划分出热水沉积岩、热水沉积-交代岩、热水同生沉积岩及受后期改造热水岩4种微相。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热水成因的沉积岩其A1/(Al+Fe+Mn)值均小于0.4,该值随陆源碎屑物质的加入而增大;纯生物成因沉积岩该值最大接近于0.6。MnO/TiO_2>0.5,(Fe+Mn)/Ti>20,高含量的Ba、As、Sb、B、Ag、Hg、U元素及较低含量的Zr元素反映出沉积物具有海相热水沉积的特点,局部受到陆源碎屑物质的影响。C-O同位素数据说明热水活动发育于浅海体制下相对滞留的裂陷槽中,H-O同位素数据表明沉积物沉积的主体为地层水,在后期的热循环过程中与灰岩发生了O同位素交换而发生了漂移。铅锌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喷流-沉积期、构造热液期和表生期3个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沉积岩 主量元素 C-O同位素 H-O同位素 凤太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渭河流域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德耀 张满社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2-45,共4页
渭河流域在历史时期水环境尚好,主要由于人类的过度活动,渭河水环境目前已严重恶化,主要表现为洪涝灾害愈来愈频繁、地表径流大幅减少、水体污染、地下水危害和河流泥沙淤积严重。据此提出了应大力推行节水、蓄水、引水和水土保持等生... 渭河流域在历史时期水环境尚好,主要由于人类的过度活动,渭河水环境目前已严重恶化,主要表现为洪涝灾害愈来愈频繁、地表径流大幅减少、水体污染、地下水危害和河流泥沙淤积严重。据此提出了应大力推行节水、蓄水、引水和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措施,加强污水防治,走污水处理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路子,最终实现污水资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污水处理 水体污染 污水资源化 渭河流域 推行 生态建设 河流泥沙 淤积 引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民丰县硝尔库勒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占武 闫磊 +1 位作者 吴亚恒 张雷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B12期173-176,共4页
硝尔库勒锑矿床位于昆仑山西段,距民丰县城260km。矿区面积12,8km。,海拔5400m,为高寒缺氧无人区。该韧是陕西省地矿局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于2009年“.亥区开展1:5万矿调工作时发现的。现已圈定了20多个矿体,333+334类资源量达12... 硝尔库勒锑矿床位于昆仑山西段,距民丰县城260km。矿区面积12,8km。,海拔5400m,为高寒缺氧无人区。该韧是陕西省地矿局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于2009年“.亥区开展1:5万矿调工作时发现的。现已圈定了20多个矿体,333+334类资源量达12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锑矿 民丰县 新疆 昆仑山西段 高寒缺氧 地质矿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园子6号铜矿区地质特征及远景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新录 冯晓强 +1 位作者 张占武 杨风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B12期183-185,共3页
桑树园子6号铜矿区位于新疆托克逊县城南,距桑树园子10km左右。属于博罗科努金、铜、铅、锌成矿带、可可乃克铜、金多金属成矿亚带。2008年其为陕西省地矿局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在桑树园子一带开展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时发现(李维... 桑树园子6号铜矿区位于新疆托克逊县城南,距桑树园子10km左右。属于博罗科努金、铜、铅、锌成矿带、可可乃克铜、金多金属成矿亚带。2008年其为陕西省地矿局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在桑树园子一带开展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时发现(李维军等,2008),2009~2010年进行了预查工作。经大比例尺草测和地表工程揭露共圈定了5个矿体,其中3个铜矿体,实现了该区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突破(张练练等,2010;刘德权等,1996;张良臣,2006)(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地质特征 铜矿体 桑树 远景预测 地质矿产调查 多金属 成矿亚带 大比例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园子南磁铁矿、钨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晓强 王新录 +2 位作者 张占武 杨风 鱼静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B12期151-154,共4页
桑树园子南磁铁矿、钨矿为2003~2005年圈定的化探异常(新疆物化探大队,2005年),2010年进行矿产预查(张练练等,2010),2012年进行矿产普查评价工作(张练练等,2012年)。经大比例尺草测、地表工程揭露圈定了8个矿(化)体,其... 桑树园子南磁铁矿、钨矿为2003~2005年圈定的化探异常(新疆物化探大队,2005年),2010年进行矿产预查(张练练等,2010),2012年进行矿产普查评价工作(张练练等,2012年)。经大比例尺草测、地表工程揭露圈定了8个矿(化)体,其中磁铁矿(化)体4个,钨矿(化)体4个(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成矿地质特征 找矿意义 钨矿 桑树 化探异常 矿产预查 评价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巴山构造带东段秭归盆地侏罗纪沉积充填过程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29
6
作者 渠洪杰 胡健民 +4 位作者 崔建军 武国利 田蜜 施炜 赵陕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55-1268,共14页
位于大巴山构造带东段秭归盆地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侏罗纪地层,其沉积和构造演化过程可划分两个不同阶段,即早侏罗世受西北缘断裂走滑控制的伸展阶段和中、晚侏罗世受东部黄陵地区抬升挤压消亡的阶段。下侏罗统香溪组底部砾岩表明侏罗纪盆... 位于大巴山构造带东段秭归盆地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侏罗纪地层,其沉积和构造演化过程可划分两个不同阶段,即早侏罗世受西北缘断裂走滑控制的伸展阶段和中、晚侏罗世受东部黄陵地区抬升挤压消亡的阶段。下侏罗统香溪组底部砾岩表明侏罗纪盆地开始形成。盆地北缘的砾岩较厚,主要形成于冲积扇和辫状河体系,并在其砾石中发现化石砾石,显示距离物源区较近。盆地东南部和南部砾岩较薄,形成于曲流河沉积环境。古水流和碎屑物源分析表明,盆地早期沉积物主要来自于盆地北部神农架地区。中侏罗统泄滩组和陈家湾组以湖泊相沉积为主。上沙溪庙组和下沙溪庙组为较成熟的曲流河沉积,沉积砾岩中无灰岩和燧石,几乎全部为泥岩砾石。上侏罗统遂宁组和蓬莱镇组虽然也为曲流河沉积,但其河床砂岩底部再次出现了灰岩、燧石等砾石。另外,中侏罗统上部和上侏罗统古水流方向为自东向西,指示物源区变为盆地东部的黄陵背斜地区。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和盆地西北缘具左行走滑运动的高桥断裂,以及北部南倾的多条逆断层表明断层对盆地形成的主控作用。黄陵背斜地区后期的不断抬升对秭归盆地有重大影响,持续的抬升可能导致盆地消亡。秭归盆地的沉积充填和演化过程,是对大巴山构造带东段"燕山运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沉积作用 物源分析 黄陵背斜 秭归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勉略构造带高压基性麻粒岩变质作用及其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20
7
作者 梁莎 刘良 +4 位作者 张成立 杨永成 杨文强 康磊 曹玉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57-1674,共18页
勉县-略阳地区是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代表区段,本文在勉县北部徐家坪地区确定了主要矿物为Grt+Cpx+Pl和具有典型"白眼圈"反应结构的两类高压基性麻粒岩,分别对其进行细致的岩相学研究,并利用THERMOCALC3.33程序进行P-T视... 勉县-略阳地区是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代表区段,本文在勉县北部徐家坪地区确定了主要矿物为Grt+Cpx+Pl和具有典型"白眼圈"反应结构的两类高压基性麻粒岩,分别对其进行细致的岩相学研究,并利用THERMOCALC3.33程序进行P-T视剖面图计算。一类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峰期矿物组合为Grt1+Cpx+Pl1+Qz,对应温压条件为T=800~860℃,P=12.4~14.6kbar,晚期退变质矿物组合为Grt2+Hbl+Pl2+Qz。另一类是具有典型"白眼圈"反应结构的高压基性麻粒岩,"白眼圈"结构中斜长石为富Na的钠-更长石,以此推断该高压基性麻粒岩早期矿物组合中含绿辉石,因此其变质峰期矿物组合可能为Grt1+Omp(?)+Qz或Grt1+Cpx(?)+Pl+Qz,对应温压条件分别为T=775~900℃,P>19.2kbar和T=750~850℃,P=16.5~19.8kbar;该岩石后期经历了以矿物组合Grt2+Opx+Hbl1+Pl1+Qz为代表的麻粒岩相及以Grt3+Hbl2+Pl2+Qz为代表的角闪岩相两期退变质作用。造成这两种高压基性麻粒岩峰期变质矿物组合及其温压条件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岩石原始成分的不同。对高压基性麻粒岩及其中的浅色脉体分别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得到高压基性麻粒岩214±11Ma的变质年龄及脉体215±5Ma的结晶时代,并结合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分析,认为214±11Ma的年龄值代表该高压基性麻粒岩角闪岩相的退变质时代,同时获得该高压基性麻粒岩原岩形成时代可能为477Ma。综合两件高压基性麻粒岩的P-T演化轨迹及变质时代,建立高压基性麻粒岩的P-T-t演化轨迹,据此反映秦岭造山带在印支期沿勉略构造带发生俯冲-碰撞造山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基性麻粒岩 THERMOCALC 3 33程序 LA-ICP-MS锆石U-PB年龄 P-T-t演化轨迹 勉略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造山带新生代花岗岩中两类石榴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地壳深熔作用中的意义 被引量:36
8
作者 高利娥 曾令森 +3 位作者 石卫刚 陈振宇 胡明月 孙东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963-2980,共18页
在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中,石榴石是变泥质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也是花岗岩或淡色体的重要副矿物,保存了有关地壳深熔作用的关键信息,是揭示大型碰撞造山带中-下地壳物质的物理和化学行为的重要载体。在喜马拉雅造山带内,新生代花岗质岩石(... 在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中,石榴石是变泥质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也是花岗岩或淡色体的重要副矿物,保存了有关地壳深熔作用的关键信息,是揭示大型碰撞造山带中-下地壳物质的物理和化学行为的重要载体。在喜马拉雅造山带内,新生代花岗质岩石(淡色花岗岩和混合岩中的淡色体)含两类石榴石,大多数为岩浆型石榴石,自形-半自形,不含包裹体,但淡色体中含有港湾状的混合型石榴石。岩浆型石榴石具有以下地球化学特征:(1)从核部到边部,显示了典型的"振荡型"生长环带;(2)富集HREE,亏损LREE,从核部到边部,Hf、Y和HREE含量降低;(3)显著的Eu负异常;(4)相对于源岩中变质石榴石,Mn和Zn的含量显著增高。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都表明:变泥质岩熔融形成的熔体(淡色体)捕获了源岩的变质石榴石,熔体与石榴石反应导致大部分元素的特征被改变,只在核部保留了源岩的部分信息。同时,在花岗质熔体结晶过程中,形成少量的岩浆型石榴石。这些石榴石摄取了熔体中大量的Zn,浓度显著升高,在斜长石和锆石同步分离结晶作用的共同影响下,石榴石中Eu为明显负异常,Hf、Y和HREE浓度从核部到边部逐渐降低。上述数据和结果表明,花岗岩中石榴石的矿物化学特征记录了精细的有关花岗岩岩浆演化的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花岗岩 石榴石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地壳深熔作用 喜马拉雅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小庙基性岩脉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24
9
作者 任军虎 柳益群 +4 位作者 周鼎武 冯乔 张琨 董忠良 秦萍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9-868,共10页
东昆仑小庙辉绿岩脉侵位于前寒武纪金水口群变质基底中,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是以低TiO2和较低的MgO,Nb、Ta亏损和Th富集为特征,贫P2O5,Na2O>K2O,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Sr和LREE,高场强元素分异明显,地壳源区对辉绿... 东昆仑小庙辉绿岩脉侵位于前寒武纪金水口群变质基底中,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是以低TiO2和较低的MgO,Nb、Ta亏损和Th富集为特征,贫P2O5,Na2O>K2O,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Sr和LREE,高场强元素分异明显,地壳源区对辉绿岩的影响很大,形成于大陆拉张带或裂谷初期环境。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1996~2428Ma年龄可能代表岩浆捕获锆石年龄,形成于太古宙至古元古代的区域性构造热事件;3个较一致点的加权平均年龄(733.6±6.6)Ma(MSWD=0.038)为辉绿岩结晶年龄,可能代表了新元古代东昆仑地区裂解的时间,这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基性岩脉 构造环境 小庙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凤太矿集区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0
10
作者 任鹏 梁婷 +3 位作者 刘扩龙 牛亮 鲁麟 张文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37-149,共13页
凤太矿集区位于秦岭泥盆系铅锌等多金属成矿带的中段,铅锌矿床主要产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和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之间的硅质岩中。对区内三个典型铅锌矿床中S、Pb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铅硐山、八方山、银母寺3个铅锌矿床金属硫化物的δ34S... 凤太矿集区位于秦岭泥盆系铅锌等多金属成矿带的中段,铅锌矿床主要产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和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之间的硅质岩中。对区内三个典型铅锌矿床中S、Pb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铅硐山、八方山、银母寺3个铅锌矿床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较小,均不超过10‰。区内硫化物的δ34S值总体变化于4.3‰-13.2‰,指示S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的还原作用。3个矿床矿石矿物的Pb同位素中206Pb/204Pb变化于17.775-18.180,207Pb/204Pb变化于15.457-15.805,208Pb/204Pb变化于37.977-38.670。各个矿床之间Pb同位素组成均有较大的重叠,暗示3个铅锌矿床具有相似的铅源。通过Pb同位素构造模式图解以及Δβ-Δγ分类图解分析表明,矿石铅来源于早古生代中期到末期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以及晚古生代扬子板块、秦岭微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的历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同位素 PB同位素 铅锌矿床 凤太矿集区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含煤地层水动力条件及其控气作用 被引量:24
11
作者 田文广 汤达祯 +2 位作者 孙斌 赵素平 温军会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3-437,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南北跨度大,含煤地层水动力区域分布规律不明。基于含煤地层含水层分布及孔渗条件、煤层气井产水量、产出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煤层甲烷浓度等的分析,探讨了区内煤层气生成和富集的水动力条件控制作用。结果显示,砂岩...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南北跨度大,含煤地层水动力区域分布规律不明。基于含煤地层含水层分布及孔渗条件、煤层气井产水量、产出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煤层甲烷浓度等的分析,探讨了区内煤层气生成和富集的水动力条件控制作用。结果显示,砂岩含水层北部较南部发育,北部孔渗条件好于南部;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在三交—吉县地区最为发育,导致山西组煤层含气量高于太原组;煤层气井产水量及产出水钙、镁离子含量北部高于南部,煤层含气量与矿化度呈正相关关系。分析认为,该区含煤地层水动力条件在北部较南部活跃,北部地区的山西组水动力强于太原组,三交—吉县地区太原组水动力强于山西组;在保德以南的中-高煤阶区,地下水弱径流-滞留带有利于煤层气富集;在保德及其以北的中-低煤阶区,较活跃的水动力条件和良好的封盖条件为次生生物气的生成和富集提供了关键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煤层气 水动力 控气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块寒武系-奥陶系的重新厘定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青 李海平 +3 位作者 董云鹏 冯乔 何登峰 陈浩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25-835,共11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剖面测量,根据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地层接触关系及新发现的生物化石特征,对分布于该地区的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岩石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对比和重新厘定:①欧龙布鲁克群只发...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剖面测量,根据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地层接触关系及新发现的生物化石特征,对分布于该地区的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岩石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对比和重新厘定:①欧龙布鲁克群只发育寒武系的第三统和顶部的芙蓉统,缺失底部的纽芬兰统和第二统;②多泉山组为下奥陶统,石灰沟组属于中奥陶统;③原划分的中奥陶统大头羊沟组属于构造改造的断片,不符合建组原则,应弃用;④通过柴达木盆地周缘分布的早古生界地层的区域对比,认为欧龙布鲁克地块之上出露的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与滩间山群、祁慢塔格群和纳赤台群(中基性火山岩建造)分别代表了不同构造背景-沉积环境的产物。本研究工作一方面为建立该地区合理和行之有效的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系统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柴达木盆地北缘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及油气资源潜力评价等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同时也为深化塔里木东南缘陆块群的构造演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寒武-奥陶纪 欧龙布鲁克群 多泉山组 石灰沟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22
13
作者 马龙 吴敬禄 +2 位作者 温军会 刘文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6-652,共7页
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在对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粒度的分析基础上,结合黄河以及河套地区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乌梁素海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演变过程。乌梁素海沉积物中黏土(<4μm)平均含量28.7%、细粉砂(4~16μm)平均含量34.4... 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在对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粒度的分析基础上,结合黄河以及河套地区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乌梁素海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演变过程。乌梁素海沉积物中黏土(<4μm)平均含量28.7%、细粉砂(4~16μm)平均含量34.4%、中粉砂(16~32μm)平均含量17.3%、粗粉砂(32~64μm)组分平均含量14.1%、砂质组分(>64μm)含量整体较低,平均含量为5.5%。沉积物不同粒级范围颗粒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1965年左右(岩芯深度20 cm)乌梁素海沉积物组分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基于此,结合前期对湖泊沉积物中元素含量特征的分析,利用粒径-标准偏差方法,通过对比黄河泥沙以及流域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研究了约1965年前后两个时段的沉积物来源。尽管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携带的泥沙以及河套平原灌溉退水携带的大量流域表土侵蚀物质,但同一物源组分在1965年前后这两个不同的演化阶段具有不同的粒级特征。1965年之前,<19.95μm的粒级组分反映了河套平原灌溉退水携带的流域表层侵蚀物质组分特征,而19.95~181.97μm的粗颗粒组分反映了黄河径流携带的泥沙,后者决定了乌梁素海沉积物的粒级特征。1965年以来,这两种不同来源组分的粒级变细,灌溉退水携带的流域表土侵蚀物质(<5.71μm组分)控制了湖泊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并与总排干入乌梁素海的水量变化、围湖建堤以及扬水站的修建等人类活动强度密切相关。总体来看,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受人类施加的影响已经超越了自然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沉积物 粒度 环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南缘晚三叠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洪美 李海平 +2 位作者 冯乔 焦鑫 薛成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5-22,共8页
柴达木盆地东南缘晚三叠世鄂拉山组火山岩主要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组合,以流纹岩、英安岩为主,其次为安山岩。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其样品的里特曼指数δ小于4,属钙碱性岩石系列;SiO2的平均值为71.95%,大部分... 柴达木盆地东南缘晚三叠世鄂拉山组火山岩主要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组合,以流纹岩、英安岩为主,其次为安山岩。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其样品的里特曼指数δ小于4,属钙碱性岩石系列;SiO2的平均值为71.95%,大部分样品具低铝特征,且碱质含量较高,属于亚碱性火山岩。轻重稀土比值较大且负铕异常明显,具典型的岩浆分异晚期稀土分馏特征。从总体上说,样品显示为具有轻稀土富集特征。构造环境判别图显示鄂拉山火山岩的构造环境为岛弧带-板内造山带火山岩区。这种特征可能正是反映了该期火山活动是在西秦岭造山带向柴达木区块俯冲的构造环境下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鄂拉山组火山岩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纪-二叠纪盆地重矿物的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高潮 李玉宏 +2 位作者 史冀忠 李金超 赵陕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62-971,共10页
为了确定巴丹吉林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盆山构造格局和物源体系,分析了巴丹吉林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剖面碎屑岩中重矿物的含量和组合特征。结果显示:石炭系红石山-黑鹰山坳陷重矿物组合为锆石+磷灰石,红柳大泉坳陷为锆石+金红石+磷灰石+电... 为了确定巴丹吉林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盆山构造格局和物源体系,分析了巴丹吉林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剖面碎屑岩中重矿物的含量和组合特征。结果显示:石炭系红石山-黑鹰山坳陷重矿物组合为锆石+磷灰石,红柳大泉坳陷为锆石+金红石+磷灰石+电气石,锡林浩特坳陷为锆石+金红石+磷灰石+电气石+石榴子石,珠斯棱凹陷为锆石+金红石+磷灰石+电气石;二叠系红石山-黑鹰山坳陷重矿物组合为锆石+磷灰石+石榴子石,红柳大泉坳陷锆石+金红石+磷灰石+电气石+石榴子石,锡林浩特坳陷为锆石+石榴子石+电气石,珠斯棱凹陷为锆石+金红石+磷灰石+电气石+石榴子石。巴丹吉林盆地存在阿拉善-狼山古陆和马鬃山-切刀古隆起2个物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巴丹吉林盆地 盆山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晚三叠世胭脂坝岩体的磁组构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陶威 梁文天 张国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75-1586,共12页
胭脂坝岩体是秦岭造山带内具典型代表性意义的晚三叠世花岗岩,已有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岩体的侵位机制有着不同的认识。采用磁组构方法研究了该岩体的内部组构特征,并结合区域构造探讨了岩体的侵位机制。结果显示,胭脂坝岩体51个... 胭脂坝岩体是秦岭造山带内具典型代表性意义的晚三叠世花岗岩,已有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岩体的侵位机制有着不同的认识。采用磁组构方法研究了该岩体的内部组构特征,并结合区域构造探讨了岩体的侵位机制。结果显示,胭脂坝岩体51个采点、348个样品的平均体积磁化率(Km)值普遍小于100μSI,总体较低。磁滞回线和热磁曲线特征表明,岩体磁组构主要由顺磁性矿物控制。大部分样品的校正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J)值小于1.10,平均为1.06,表现出低各向异性度的总体特征。样品磁化率椭球形态参数(T)值多大于0,磁化率椭球体以压扁椭球为主。综合分析认为,岩体的磁组构是典型的岩浆组构,记录了岩浆侵位的流动构造。岩体磁组构以东西向中低角度倾伏的磁线理和南北向倾伏的磁面理为总体特征,磁线、面理轨迹揭示出岩浆自西向东的侵位流动。这样的岩浆侵位过程应与中、浅部地壳的走滑挤压构造相关,岩体侵位时造山带处于同碰撞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 花岗岩 侵位机制 胭脂坝 宁陕断裂 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新近纪古流向与物源分布对隆升的响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永锋 张克信 +6 位作者 徐亚东 宋博文 张楗钰 骆满生 季军良 陈奋宁 陈锐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7-813,共17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11个新近纪沉积盆地的沉积相演化、古流向和物源演变的详细对比研究,揭示了研究区新近纪4次沉积演变与构造隆升的响应。①中新世早期(23~19.5Ma):阿牙克库木湖、柴达木、德令哈和酒泉盆地的古流向和物源分析表明...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11个新近纪沉积盆地的沉积相演化、古流向和物源演变的详细对比研究,揭示了研究区新近纪4次沉积演变与构造隆升的响应。①中新世早期(23~19.5Ma):阿牙克库木湖、柴达木、德令哈和酒泉盆地的古流向和物源分析表明东昆仑和阿尔金已经抬升成剥蚀区。循化、贵德和临夏等盆地物源和古流向指示西秦岭和拉脊山也已成为隆起区。区域上整体地势差异不显著。②中新世早中期(17.5~15Ma):区域湖盆面积扩大,阿牙克库木湖、索尔库里、柴达木和酒泉盆地的资料反映东昆仑、阿尔金和祁连山已经全面隆升,贵德-循化、临夏盆地的古流向反映为盆地周缘型,指示西秦岭和拉脊山明显抬升,区域差异隆升造成盆地凹陷扩张进入湖泛期。③中新世中晚期(10~7Ma):阿牙克库木湖、索尔库里、柴达木和酒泉盆地沉积物的粒径和沉积速率增大,与热年代学证据一致,揭示出阿尔金山和祁连山进一步快速隆升。贵德、循化和临夏盆地古流向和物源反映为显著的多源性,除西秦岭和拉脊山外,位于循化和临夏两盆地间的积石山也开始隆起。④上新世(5.3Ma以来):索尔库里、柴达木和酒泉盆地古流向没有明显变化,沉积速率和粒径继续增大,阿尔金和祁连山加速隆升为高海拔地貌。贵德盆地主物源区是拉脊山。区域上,地势差异加强,湖盆被肢解后逐步萎缩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近纪 古流向 物源分布 隆升 青藏高原东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
18
作者 骆满生 张克信 +6 位作者 徐亚东 王国灿 陈锐明 陈奋宁 宋博文 张楗钰 杨永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43,共13页
系统分析青藏高原新生代中新世50余个沉积盆地的类型、构造背景、岩石地层序列,对青藏高原中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中新世,青藏高原海相沉积已经全面退出,全部转为陆相沉积,约23Ma时高原及周边不整合面广布,标志... 系统分析青藏高原新生代中新世50余个沉积盆地的类型、构造背景、岩石地层序列,对青藏高原中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中新世,青藏高原海相沉积已经全面退出,全部转为陆相沉积,约23Ma时高原及周边不整合面广布,标志高原整体隆升。塔里木、柴达木及西宁-兰州、羌塘、可可西里等地区主体表现为大面积的构造压陷湖盆沉积。约17.2Ma左右,阿尔金山显著隆升,使柴达木盆地西叉沟一带再无生物礁灰岩出现,且在盆地西部出现了短暂的沉积间断。这一时期,柴达木盆地西部开始进入湖退期,而东南部则快速湖进;同时,大约17.7Ma索尔库里山间盆地初始凹陷形成。另外,高原腹地五道梁-沱沱河盆地受南部唐古拉山的挤压抬升,在16Ma左右结束了五道梁组的沉积,在可可西里—唢呐湖一带则再次凹陷接受唢呐湖组沉积,形成高原腹地的大型压陷湖盆。13~10Ma期间,藏南南北向断陷盆地的形成,是高原隆升到足够高度开始垮塌的标志;约8Ma以来,高原东北部几乎所有湖盆均进入湖退期,普遍出现冲积扇、辫状河和水下扇砂砾岩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相古地理 演化 沉积盆地 中新世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上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
19
作者 季军良 江尚松 +4 位作者 张克信 陈奋宁 王国灿 杨永锋 骆满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30,共12页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划分出青藏高原及邻区上新世残留盆地共95个,探讨了青藏高原及邻区上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青藏高原上新世总体构造地貌格局主要受控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碰撞及持续挤压,影响着青藏高...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划分出青藏高原及邻区上新世残留盆地共95个,探讨了青藏高原及邻区上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青藏高原上新世总体构造地貌格局主要受控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碰撞及持续挤压,影响着青藏高原广大范围内的构造抬升。东北部昆仑山、祁连山地区是两大构造隆起蚀源区,两大山系夹持的柴达木盆地是高原东北部最大的陆内盆地,祁连山以北和以东地区则以盆山相间的格局接受周围山系的剥蚀物质,直到晚上新世(青藏运动"A"幕)高原东北部进一步强烈隆升,山间盆地抬升成为剥蚀区。新疆塔里木和青藏高原东部羌塘、可可西里地区主体表现为大面积的构造压陷湖盆-冲泛平原沉积区。高原东南部为一系列走滑拉分断裂运动形成的拉分盆地,上新世早期堆积洪冲积相砾岩,中期为湖泊、三角洲沉积,晚期随着山体的进一步抬升,盆地又接受冲洪积扇相砾岩堆积,并被河流侵蚀剥露。高原南部上新世多分布一些近南北向盆地,是响应高原隆升到一定程度垮塌而成的断陷盆地,同东南部拉分盆地类似,上新世沉积相也由早至晚分为3个阶段。恒河地区上新世由于喜马拉雅山的快速抬升,沉积以粗碎屑为主,形成狭长的西瓦利克群堆积。上新世青藏高原总体地势继承了中新世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地貌特征,但地势高差明显较中新世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上新世 构造岩相古地理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铅锌矿中银的分布规律探讨
20
作者 叶永钦 陈友良 王海波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860-861,共2页
西藏自治区银主要以共、伴生银矿产出,与铅锌、铜金矿共伴生,铅锌矿床中的银具有较大的综合利用价值。笔者主要就西藏地区铅锌矿中银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西藏地区铅锌银矿的综合找矿提供一些参考意见。1铅锌银矿成矿地质特征西... 西藏自治区银主要以共、伴生银矿产出,与铅锌、铜金矿共伴生,铅锌矿床中的银具有较大的综合利用价值。笔者主要就西藏地区铅锌矿中银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西藏地区铅锌银矿的综合找矿提供一些参考意见。1铅锌银矿成矿地质特征西藏自治区的铅锌银矿主要形成于喜山期和燕山期,品位较高,控制的资源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规律 锌矿 铅锌银矿 铅锌矿床 成矿地质特征 矿床规模 铜金矿 资源量 品位变化 矿床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