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NKI数据库的土地工程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庆 胡一 孙沛 《南方农机》 2021年第11期75-77,共3页
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土地工程研究文献从数量、研究热点、期刊和机构等方面进行统计,并利用VOSviewer进行关键词和作者共现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工程的期刊文章发布量共计1939篇,近年来增长明显,所分布期刊较... 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土地工程研究文献从数量、研究热点、期刊和机构等方面进行统计,并利用VOSviewer进行关键词和作者共现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工程的期刊文章发布量共计1939篇,近年来增长明显,所分布期刊较广泛且质量较高,其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土地整治方面,需进一步扩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工程 文献计量 CNK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和马铃薯轮作的复配土的有机碳矿化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振 曹婷婷 +1 位作者 陈田庆 王欢元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8-713,共6页
以玉米和马铃薯轮作下的复配土为研究对象,设计砒砂岩与风沙土体积比为0∶1(CK)、1∶5(C1)、1∶2(C2)和1∶1(C3)的4种复配农田(复配土),采用碱液吸收法对复配土有机碳的矿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复配比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无统... 以玉米和马铃薯轮作下的复配土为研究对象,设计砒砂岩与风沙土体积比为0∶1(CK)、1∶5(C1)、1∶2(C2)和1∶1(C3)的4种复配农田(复配土),采用碱液吸收法对复配土有机碳的矿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复配比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季种植玉米和马铃薯的复配土有机碳含量较CK的分别提高了27.27%~46.59%、42.47%~70.57%,除种植玉米的C1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过程中,复配土有机碳矿化速率呈现急剧下降、缓慢下降、平稳的3个阶段,在培养结束时,均以C3的降幅最大;复配土有机碳累积矿化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指数形式上升,当季作物和复配比及互作效应均对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影响显著,种植玉米的C1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较大,种植马铃薯的则C3的较大;复配土有机碳累积矿化率在2种作物间的差异较大,种植玉米的C2和种植马铃薯的C1的有机碳累积矿化率较低;复配土有机碳矿化速率常数与半周转期变化趋势相反,种植玉米的C2和种植马铃薯的C1的有机碳矿化半周转期较大。可见,当季作物和复配比均对复配土有机碳矿化产生了影响,玉米和马铃薯轮作以砒砂岩与风沙土体积比1∶2较适,可作为一种生产实践助推毛乌素沙地的生态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马铃薯 风沙土 砒砂岩 复配土 土壤有机碳矿化 拟合参数 毛乌素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对盐渍土的调控作用及有机碳矿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振 张扬 +3 位作者 李娟 陈田庆 朱彦勋 卢垟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7-173,共7页
盐渍化土地作为中国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对其进行有效治理可以保障粮食安全和民生基础。为探明盐渍土的植物改良效应及盐离子对有机碳矿化过程的影响,以盐壳和黄土复配的重盐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种植盐角草、甘草、紫花苜蓿和草木樨,... 盐渍化土地作为中国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对其进行有效治理可以保障粮食安全和民生基础。为探明盐渍土的植物改良效应及盐离子对有机碳矿化过程的影响,以盐壳和黄土复配的重盐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种植盐角草、甘草、紫花苜蓿和草木樨,在生长后期取样进行理化性质、盐离子浓度和有机碳矿化研究,以揭示植物对盐渍土的生物调控作用。结果表明,4种植物种植下均可以降低盐分含量,降幅达87.71%~91.67%。pH、K^(+)、Ca^(2+)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性,Na^(+)、Cl^(-)和SO_(4)^(2-)以种植甘草的盐渍土最高,较盐角草处理依次显著增加了0.29、0.74和0.16 g/kg。其中,碳氮含量以盐角草种植下最高,紫花苜蓿其次,草木樨最低,全盐的电导率也以盐角草种植下的盐渍土最低。各处理的有机碳矿化速率规律一致,矿化强度由快至慢,培养结束时平均矿化速率为4.17 mg/(kg·d)。累积矿化量和潜在可矿化碳的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盐角草>紫花苜蓿>甘草>草木樨,而累积矿化率与其趋势相反。相关性表明,有机碳、全氮、pH、SO_(4)^(2-)与矿化过程均显著相关。研究表明,有机碳、全氮与有机碳矿化作用有协同关系,pH越高盐渍土固碳减排能力越强,盐角草对盐渍土的治理可作为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植物 理化性质 盐离子 有机碳矿化 盐渍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某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曹晓晖 赵宇通 蒋红丽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8期198-201,共4页
通过实验分析测定了在关中某铅锌冶炼厂周边采集的40个土样中8种重金属Cd、Cr、Cu、Pb、Hg、Zn、As和Ni的含量,初步掌握该冶炼厂区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情况,并对其进行了污染研究及评价。结果表明:关中某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中Cd、Cr... 通过实验分析测定了在关中某铅锌冶炼厂周边采集的40个土样中8种重金属Cd、Cr、Cu、Pb、Hg、Zn、As和Ni的含量,初步掌握该冶炼厂区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情况,并对其进行了污染研究及评价。结果表明:关中某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中Cd、Cr、Cu、Pb、Hg、Zn、As和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40、85、26.0、48、0.078、108、12.5、26 mg/kg,其中,除Ni外,Cd、Cr、Cu、Pb、Hg、Zn和As平均含量均高于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以及陕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尤其是Cd、Hg和Pb,含量分别是陕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的4.26、2.60和2.28倍,同时也是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的4.12、1.2和1.85倍。通过计算标准偏差以及变异系数得出,该冶炼厂周边土壤中Cd、Pb和Zn的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都较大,证明这3种重金属元素在该土壤中累积较明显。指出了关中某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主要受到以重金属Cd污染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复合交叉污染,该冶炼厂周边的大气沉降以及采矿场的扬尘等为主要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冶炼厂区 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氰化物和总氰化物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冯思敏 孙文 孙绪博 《南方农业》 2021年第34期74-78,共5页
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一体化加热蒸馏作为土壤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前处理方法,利用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测定这两种化合物的含量,探讨应用该测定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实验室方法验证,其线性关系中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分别为0.... 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一体化加热蒸馏作为土壤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前处理方法,利用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测定这两种化合物的含量,探讨应用该测定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实验室方法验证,其线性关系中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分别为0.007、0.008 mg·kg^(-1),检出下限分别为0.028、0.032 mg·kg^(-1);对于含量水平为0.17、0.18、2.48 mg·kg^(-1)的实际土壤样品进行氰化物测定精密度实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9%、4.2%、3.6%;对于含量水平为0.19、0.41、23.0 mg·kg^(-1)的实际土壤样品进行总氰化物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8.2%、3.9%;对氰化物含量为0.17、0.18 mg·kg^(-1)的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分析测定,加标量为4.0μg,氰化物的回收率为90.3%、94.7%,对总氰化物含量为0.19、0.41 mg·kg^(-1)的统一样品进行加标分析测定,加标量为8.0μg,氰化物的回收率为105%、94.2%。满足《土壤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HJ 745-2015》中线性关系、检出限、检出下限、精密度、准确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氰化物 总氰化物 异烟酸 巴比妥酸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废弃物好氧发酵过程中腐殖质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璐瑶 张璐璐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0期43-45,共3页
好氧发酵是目前处理有机废弃物的研究热点之一,具有绿色、经济及广阔应用前景等优点。好氧发酵的最终产物可作为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其中,HSs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腐殖质的形成机制,探明不同功能需求相对应的腐殖质功能群,有助于预测... 好氧发酵是目前处理有机废弃物的研究热点之一,具有绿色、经济及广阔应用前景等优点。好氧发酵的最终产物可作为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其中,HSs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腐殖质的形成机制,探明不同功能需求相对应的腐殖质功能群,有助于预测有机肥在农田中的施用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腐殖质的研究进展,包括腐殖质的形成机制、制备影响因素及功能,以期为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及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废物 腐殖酸 腐殖质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岐山县新增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蒋红丽 曹晓晖 赵博 《南方农机》 2021年第16期26-28,共3页
为了解岐山县新增耕地土壤养分现状,本研究对岐山县新增耕地的14个土壤样品进行了酸碱性、有机质、全氮含量等指标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岐山县新增耕地土壤质地为砂壤土,呈弱碱性。有机质含量最大值为57.5 g/kg,最小值为9.40 g/kg,平... 为了解岐山县新增耕地土壤养分现状,本研究对岐山县新增耕地的14个土壤样品进行了酸碱性、有机质、全氮含量等指标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岐山县新增耕地土壤质地为砂壤土,呈弱碱性。有机质含量最大值为57.5 g/kg,最小值为9.40 g/kg,平均值为25.6 g/kg,处于中高水平;全氮含量为0.27 g/kg~2.50 g/kg,平均1.23 g/kg;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4.6 mg/kg、275 mg/kg,其中低水平占比分别为50%、42.8%。2)土壤酸碱性偏碱性,均需通过浇施化学酸性肥料、生理酸性肥料或有机肥等改良土壤酸碱度以达到小麦、玉米等的种植适宜酸碱性;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中低水平区域,需通过增施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和种植豆科植物固氮、秸秆还田的途径提高土壤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岐山县 新增耕地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铅污染的评价、赋存状态研究及示踪方法
8
作者 赵博 赵宇通 蒋红丽 《农技服务》 2021年第10期67-73,共7页
铅及其化合物对环境、动植物体具有极大的隐形威胁,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治理铅污染必须了解铅在土壤中的污染状况、赋存状态和污染来源。为更好治理和预防土壤铅污染以及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系统介绍了土壤中评价... 铅及其化合物对环境、动植物体具有极大的隐形威胁,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治理铅污染必须了解铅在土壤中的污染状况、赋存状态和污染来源。为更好治理和预防土壤铅污染以及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系统介绍了土壤中评价铅污染状况、赋存状态和铅来源示踪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铅污染 污染评价 赋存状态 示踪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某地区土壤状况分析及整治措施探讨
9
作者 孙莎 张亚波 +1 位作者 曹晓晖 何婧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4期26-29,共4页
通过检测采自陕北地区的土壤样本的pH值,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粒度以及铬、铜、锌、砷、镉、铅的含量来了解陕北地区土壤状况。结果显示:土壤质地以中壤土为主,土壤样本的pH值范围在8.09~9.36之间;土壤的铬、铜、锌、砷、镉、铅... 通过检测采自陕北地区的土壤样本的pH值,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粒度以及铬、铜、锌、砷、镉、铅的含量来了解陕北地区土壤状况。结果显示:土壤质地以中壤土为主,土壤样本的pH值范围在8.09~9.36之间;土壤的铬、铜、锌、砷、镉、铅含量均显著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中规定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除速效钾之外,分别有约97%,84%,79%的土壤样本的全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处在我国土地质量分级标准的第五级和第六级,属于低或极低的水平。综合数据显示:供试的陕北土壤样本存在盐碱化程度高、养分贫瘠的问题。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和人为因素探讨了导致土壤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土壤状况提出了一些关于土壤整治的想法,以期为该地区土壤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化 养分贫瘠 整治措施 陕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生链格孢菌培养条件初探
10
作者 庄华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第8期31-33,共3页
采用含不同植物叶片汁液的培养基对一株银杏内生链格孢菌进行离体培养,并设定加糖和不加糖2组处理,对银杏内生链格孢菌离体培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加糖处理生长比不加糖处理生长得好;培养基以银杏叶片汁液培养基最佳,小麦、青稞... 采用含不同植物叶片汁液的培养基对一株银杏内生链格孢菌进行离体培养,并设定加糖和不加糖2组处理,对银杏内生链格孢菌离体培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加糖处理生长比不加糖处理生长得好;培养基以银杏叶片汁液培养基最佳,小麦、青稞等植物叶片汁液效果次之。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黑暗条件下,在pH值为5~9条件下生长和萌发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内生链格孢菌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