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下地下滴灌管埋深与耕作方式适配性研究
1
作者 张俊 慕飞 张琳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1,共9页
为确定适宜的地下滴灌毛管埋深与配套耕作方式,以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不同毛管埋深(0、10、20、30、40 cm)和2种耕作方式(旋耕和免耕),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地表滴灌... 为确定适宜的地下滴灌毛管埋深与配套耕作方式,以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不同毛管埋深(0、10、20、30、40 cm)和2种耕作方式(旋耕和免耕),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地表滴灌相比,地下滴灌促进了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形成。毛管埋深40 cm处理减缓了冬小麦-夏玉米前期株高和叶面积生长(2.42%~21.03%),显著降低了夏玉米干物质积累(8.47%)。与地表滴灌相比,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增幅分别为3.55%~7.68%和2.53%~5.16%。毛管埋深为30 cm和40 cm时,不同耕作方式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考虑田间生产实践,免耕与毛管埋深30 cm地下滴灌组合可作为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较为适宜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地下滴灌 毛管埋深 旋耕 免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村庄规划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鹏辉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3期11-13,17,共4页
本文在分析塔什库尔干县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结合新疆正在开展的村庄规划项目,对塔什库尔干县村庄规划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一是通过“三变”改革,让更多的脱贫人口享受旅游发展的成果;二是发挥区位优势,发展外贸为主导的轻工业体系;... 本文在分析塔什库尔干县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结合新疆正在开展的村庄规划项目,对塔什库尔干县村庄规划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一是通过“三变”改革,让更多的脱贫人口享受旅游发展的成果;二是发挥区位优势,发展外贸为主导的轻工业体系;三是发挥自然优势,增加牦牛养殖业等的收益;四是加大职业教育的力度,进行劳务输出,实现多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规划 塔什库尔干县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塬区新增耕地质量和粮食产能影响因素分析——以占补平衡项目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何振嘉 贺伟 +2 位作者 李刘荣 张俊 李河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51-1158,1166,共9页
为揭示渭北旱塬区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对粮食产能的影响,以冬小麦和春玉米为量化标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典型的渭北旱塬区千阳县2017年占补平衡项目新增耕地粮食产能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同时,对项目实施前后新增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为揭示渭北旱塬区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对粮食产能的影响,以冬小麦和春玉米为量化标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典型的渭北旱塬区千阳县2017年占补平衡项目新增耕地粮食产能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同时,对项目实施前后新增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占补平衡项目实施使新增耕地等别提升了1~2个等级,且新增耕地中水浇地面积占比越大,新增耕地等别越高,单位面积上水浇地较旱地的粮食产能提高率增加25%.随着项目实施年限增加,土壤理化性质不断得到改善,总孔隙度、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均显著变大(P<0.05),土壤结构破坏率显著减小(P<0.05),抗侵蚀能力显著提高(P<0.05).土壤有机质质量比显著提高(P<0.05),土壤养分状况不断改善.新增耕地的面积、等别、基础设施、单位面积投资、年限等因素均与粮食产能之间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各因素对新增耕地粮食产能影响程度,按因素排序由大到小表现为等别,面积,基础设施,年限,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新增耕地 占补平衡项目 土壤理化性质 粮食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对人工复配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
4
作者 张瑞庆 何振嘉 孙增慧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71-1178,共8页
为深入分析水质对人工复配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分析了天然积水和地下水2种不同化学性质的供水情况下,水质对砒砂岩与沙土7种不同体积比下(1∶0,5∶1,2∶1,1∶1,1∶2,1∶5,0∶1)复配后人工复配土壤入渗特征的影响.... 为深入分析水质对人工复配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分析了天然积水和地下水2种不同化学性质的供水情况下,水质对砒砂岩与沙土7种不同体积比下(1∶0,5∶1,2∶1,1∶1,1∶2,1∶5,0∶1)复配后人工复配土壤入渗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人工复配土壤质地为粉壤土和砂壤土时(砒砂岩与沙复配比例为1∶0,5∶1,2∶1,1∶1,1∶2),天然积水的入渗时间显著高于地下水的入渗时间;在人工复配土壤质地为壤砂土和砂土时(砒砂岩与沙复配比例为1∶5,0∶1),天然积水和地下水的入渗时间无明显差异;相同水质情况下,不同复配土的入渗时间由长到短按复配比排序为1∶0,5∶1,2∶1,1∶1,1∶2,1∶5,0∶1;同一砒砂岩与沙复配比例下,天然积水处理下的累积入渗量大于地下水处理,且在砒砂岩与沙比例为2∶1处理中,水质间的累积入渗量差异最大,累积入渗量与时间的拟合关系符合对数入渗模型;湿润锋推进距离变化规律与累积入渗量的变化规律一致.结果显示,水质显著影响复配土壤入渗性能,影响的程度与复配土壤质地类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人工复配土壤 砒砂岩 入渗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提质改造对凤翔区北斗坊村耕地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梁飞 《南方农机》 2022年第22期53-55,共3页
耕地提质改造是指对于当前等级低且恶劣的耕地,对其排灌及土壤等农业生产条件进行改善,从而使耕地质量得到提升,或是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改造,把旱地改造为水浇地或水田的整治过程。笔者以宝鸡市凤翔区北斗坊村耕地提质改造为例,对凤翔... 耕地提质改造是指对于当前等级低且恶劣的耕地,对其排灌及土壤等农业生产条件进行改善,从而使耕地质量得到提升,或是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改造,把旱地改造为水浇地或水田的整治过程。笔者以宝鸡市凤翔区北斗坊村耕地提质改造为例,对凤翔区柳林镇提质改造项目区基本情况和建设条件进行说明,并详细分析了该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和产生的效益。结果表明,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强了耕地质量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力度,增加了灌溉面积,促进了地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提质改造 耕地质量 凤翔区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