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山阳庙梁金矿床黄铁矿矿物学研究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永康 梁婷 +6 位作者 丁亮 李尚 强亚琴 李聪 岑炬标 张三龙 王书勤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15-1231,共17页
为查明陕西山阳庙梁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与成矿机制,对该矿床的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了岩相学观察、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及S、Pb同位素分析。不同类型矿石及花岗岩体中黄铁矿的电子探针分析显示,黄铁矿的S/Fe、δFe和δS、Co... 为查明陕西山阳庙梁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与成矿机制,对该矿床的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了岩相学观察、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及S、Pb同位素分析。不同类型矿石及花岗岩体中黄铁矿的电子探针分析显示,黄铁矿的S/Fe、δFe和δS、Co/Ni、Au/Ag、Co-Ni及Co-Ni-As图解均表明庙梁金矿中的黄铁矿为岩浆热液成因;其Fe/(S+As)绝大多数值大于0.863,指示黄铁矿形成于中浅部。黄铁矿中的硫为深部幔源硫混染了部分地壳硫;铅来自地壳与地幔活动形成的造山带中,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对矿床的构造背景、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成岩时代、矿物学、同位素等特征的综合研究表明,庙梁金矿为受构造控制的中浅成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矿物学 S、Pb同位素 庙梁金矿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磁珠对环氧树脂聚合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壮 张晓民 +2 位作者 王亚超 刘佳倩 王小希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125,共8页
为了实现粉煤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从粉煤灰中分选出元素含量不同的磁珠(MSs),探究MSs添加量和MSs中Fe元素含量对环氧树脂(epoxy resin,EP)阻燃性能的影响。采用锥形量热仪(CC)、热重分析(TG)等测试手段对MSs/E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 为了实现粉煤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从粉煤灰中分选出元素含量不同的磁珠(MSs),探究MSs添加量和MSs中Fe元素含量对环氧树脂(epoxy resin,EP)阻燃性能的影响。采用锥形量热仪(CC)、热重分析(TG)等测试手段对MSs/E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粒径减小,磁珠中的Fe元素含量从55.73%升高至64.83%。当MSs添加量分别为2 wt%,4 wt%,6 wt%,8 wt%和10 wt%时,复合材料的耐火性能先升高后下降;当MSs中Fe元素含量分别为55.73%,57.06%,60.35%和64.83%时,复合材料的耐火性能单调升高。与纯EP相比,当MSs添加量为6 wt%,Fe元素含量为64.83%时,MSs/EP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降低39.6%,总热释放量THR降低30.7%,火灾性能指数FPI提高53.73%,阻燃指数FRI从1提高至3.118,火灾增长指数FGI降低51.96%,残炭率提高47.5%。MSs/EP良好的阻燃性能主要归因于MSs能够催化EP形成连续稳定的炭层,从而隔绝热量和氧气,降低复合材料的燃烧强度。研究结果可提高粉煤灰磁珠的高附加值利用,同时为低成本阻燃聚合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磁珠 环氧树脂 阻燃 添加量 Fe元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下三叠统江里沟组构造环境和物源特征——来自碎屑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的约束 被引量:5
3
作者 曾俊杰 李康宁 +3 位作者 严康 韦乐乐 火兴达 张健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83,共15页
甘肃省夏河—合作地区是西秦岭重要的金矿富集区之一,下三叠统江里沟组是区内主要的赋矿地层,主要岩性有长石砂岩、泥质板岩。砂板岩中SiO2=53.2%~69.34%,平均值62.36%;Al2O3=10.80%~17.46%,平均值14.20%;FeO=0.45%~4.85%,平均值3.31%;C... 甘肃省夏河—合作地区是西秦岭重要的金矿富集区之一,下三叠统江里沟组是区内主要的赋矿地层,主要岩性有长石砂岩、泥质板岩。砂板岩中SiO2=53.2%~69.34%,平均值62.36%;Al2O3=10.80%~17.46%,平均值14.20%;FeO=0.45%~4.85%,平均值3.31%;CaO=1.92%~7.66%,平均值3.59%。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117.97×10^-6~258.93×10^-6,平均=179.98×10^-6。经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明显右倾,富集轻稀土元素,δEu=0.55~0.77,平均值0.65,具有明显的负异常;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可见曲线近似平行略向右倾斜,δEu=0.85~1.18,平均值1.00,不具有异常。锆石的年龄范围为260~2594 Ma,主要集中在印支期—海西期(峰值276 Ma、391 Ma)、加里东期(峰值463 Ma)、古元古代—新太古代(峰值1866 Ma、2501 Ma)三个阶段。通过碎屑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判断,江里沟组源区的构造环境主要呈现出大陆岛弧、活动大陆边缘的特征,物源主要是来自上地壳的长英质火山岩,绝大多数来西秦岭及其邻区同期岩浆岩,部分来自北秦岭构造带、祁连造山带及华北板块南缘的变质基底。本次研究为西秦岭地区构造演化提供了沉积学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下三叠统 早三叠世 江里沟组 碎屑锆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舟曲峰迭和夏河桑日卡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范坎 郭安林 +4 位作者 康世磊 赵东宏 杨钟堂 王虎 刘养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0-839,共10页
对西秦岭疑似为燕山期花岗岩的舟曲峰迭和夏河桑日卡岩体进行岩相学研究和锆石U-Pb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获得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01.3±0.9Ma和232.6±2.2Ma,表明2个岩体均属早中生代印支期造山作用岩浆活动的产物,澄清了有关地... 对西秦岭疑似为燕山期花岗岩的舟曲峰迭和夏河桑日卡岩体进行岩相学研究和锆石U-Pb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获得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01.3±0.9Ma和232.6±2.2Ma,表明2个岩体均属早中生代印支期造山作用岩浆活动的产物,澄清了有关地质图(1∶25万陇东幅地质图和1∶25万临夏市幅建造构造图)中2个岩体的时代归属。通过研究认为,西秦岭内部无论南带或北带基本不存在燕山期花岗岩,其花岗岩主体为出露于北带的印支期花岗岩体。因此,西秦岭可以与东秦岭的南秦岭构造单元对比,在构造带的划分上相当于南秦岭的西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西秦岭与南秦岭花岗岩形成时代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看,两者的岩浆源区相似并具有扬子地块基底属性。西秦岭缺少燕山期花岗岩的原因归咎于它的构造位置与东秦岭尤其是燕山期花岗岩极发育的小秦岭完全不同,后者燕山期岩浆作用得以盛行,可能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破坏或与中生代中晚期华北地块向秦岭造山带的陆下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西秦岭构造带 燕山期花岗岩 印支期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岩心裂缝重定向 被引量:5
5
作者 韦乐乐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37,共5页
裂缝对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储层至关重要。为研究该盆地岩心裂缝展布,在古地磁岩心定向以及笔者曾提出的古地磁岩心裂缝重定向的基础上,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某油田延长组的岩心为研究对象,对采集的样品采用2种不同的加工方式,建立样品... 裂缝对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储层至关重要。为研究该盆地岩心裂缝展布,在古地磁岩心定向以及笔者曾提出的古地磁岩心裂缝重定向的基础上,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某油田延长组的岩心为研究对象,对采集的样品采用2种不同的加工方式,建立样品坐标系和反向样品坐标系,采用古地磁方法分别对其进行重定向。最终推导出各自测试结果所表达的裂缝方向的公式,得到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某油田6口井延长组岩心裂缝的方位,并对比验证了其计算结果,均比较可靠。研究表明对于类似鄂尔多斯盆地的裂缝系统,运用古地磁方法对2个相对坐标系加工的标样进行裂缝重定向是可靠的,且精度较高,可为同类盆地裂缝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岩心裂缝 加工方式 重定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甘肃夏河—合作地区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金铜多金属成矿系统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康宁 贾儒雅 +4 位作者 李鸿睿 汤磊 刘伯崇 严康 韦乐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91-1203,共13页
甘肃夏河—合作地区岩浆岩与矿产分布具有分带性:夏河-合作断裂以北侵入岩规模较大,以岩基、岩株为主,发育Cu、Au、W、Mo、Pb、Zn等以中高温元素为主的矿化,受岩体边缘接触带及断裂双重控制;夏河-合作断裂以南侵入岩规模较小,多以小岩... 甘肃夏河—合作地区岩浆岩与矿产分布具有分带性:夏河-合作断裂以北侵入岩规模较大,以岩基、岩株为主,发育Cu、Au、W、Mo、Pb、Zn等以中高温元素为主的矿化,受岩体边缘接触带及断裂双重控制;夏河-合作断裂以南侵入岩规模较小,多以小岩株、脉岩出现,发育Au、Hg、Sb等中低温矿化,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地球化学组成显示,该区侵入岩具有镁闪长岩、TTG岩套的双重特点,为“热壳”+“热幔”的壳幔结构,成矿条件极为有利。硫、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幔岩浆析出的热液,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参与。夏河—合作地区为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金铜等多金属矿成矿系统,在夏河-合作断裂以南,剥蚀较浅,可寻找远成低温热液型金、锑矿等,在其深部还应注意寻找斑岩型或矽卡岩型铜金矿床。而在剥蚀程度较高的北带,应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床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早子沟金矿 成矿系统 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海城地区老虎沟基性岩墙锆石U-Pb-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博 何艳红 +2 位作者 孟祥舒 务磊 徐可心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2期80-94,共15页
胶-辽-吉活动带是华北板块重要的古元古代造山带,与南北两侧的狼林地块和龙岗地块通过断层接触,共同构成了东部陆块。造山带内分布有大量的变沉积岩系,并在多期岩浆-变质事件的改造下,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其中,在辽宁海城—... 胶-辽-吉活动带是华北板块重要的古元古代造山带,与南北两侧的狼林地块和龙岗地块通过断层接触,共同构成了东部陆块。造山带内分布有大量的变沉积岩系,并在多期岩浆-变质事件的改造下,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其中,在辽宁海城—草河口地区分布着大量古元古代变质基性岩墙,分别为北东—南西走向的什司县基性岩墙群和北西—南东走向的老虎沟基性岩墙群。什司县基性岩墙与北辽河群中的浪子山岩组和里尔峪岩组呈互层状产出于胶-辽-吉带内,老虎沟基性岩墙高角度侵入到龙岗地块东南缘新太古宙片麻岩中。LA-ICPMS锆石U-Pb-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老虎沟基性岩经历(1 864±15)Ma的变质作用,锆石Hf同位素一阶段模式年龄(T_(DM1))为2 040~2 293Ma,代表了老虎沟基性岩从地幔中抽取出来的时间。以上测试结果与辽阳地区什司县基性岩年代学记录和Hf同位素数据一致。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亦表明,老虎沟基性岩墙与什司县基性岩墙的地化特征基本一致,均具有右倾型的稀土配分模式,选择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高场强元素,暗示两者形成于相似的构造环境。在Nb/Yb-Th/Yb图解中,老虎沟基性岩和什司县基性岩样品均具有Th的强烈富集,指示了俯冲作用的存在。但是老虎沟基性岩具有相对较高的Nb/Zr值,说明其源区经历过硅酸盐熔体的交代富集作用,而什司县基性岩低的Nb/Zr和变化较大的Th/Zr值指示其源区受到了流体的交代作用。综上分析,老虎沟基性岩和什司县基性岩形成于同一构造背景,二者源区分别受到了硅酸质熔浆和流体的交代作用,随后受1 930~1 850Ma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发生了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辽-吉构造带 老虎沟基性岩墙群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TTG质脉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康宁 李鸿睿 +3 位作者 刘伯崇 严康 贾儒雅 韦乐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2-62,共11页
选取西秦岭夏河-合作断裂以南广泛发育的中酸性脉岩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研究区脉岩具有低硅低镁(SiO_2占55.14%~68.42%,平均64.13%;MgO占0.101%~1.02%,平均0.633%);高钠低钾(Na_2O/K_2O=0.63~2.92>0.5);高铝高钛(Al... 选取西秦岭夏河-合作断裂以南广泛发育的中酸性脉岩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研究区脉岩具有低硅低镁(SiO_2占55.14%~68.42%,平均64.13%;MgO占0.101%~1.02%,平均0.633%);高钠低钾(Na_2O/K_2O=0.63~2.92>0.5);高铝高钛(Al_2O_3含量大于15%;TiO_2占0.462%~0.806%,平均0.566%)特征。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LREE为195.89×10^(-6)~223.95×10^(-6),平均215.85×10^(-6)),重稀土元素(HREE)严重亏损(HREE为10.45×10^(-6)~14.56×10^(-6),平均11.86×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弱的负铕异常(δ_(Eu))(δ_(Eu)=0.61~0.97,平均0.75);微量元素组成与埃达克岩类似,高Sr、低Y,高场强元素Th、U、Zr、Hf正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K、Ba、Sr负异常。脉岩具有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TTG)岩套的性质,脉岩产生于晚三叠世洋壳俯冲消减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脉岩与金矿化是同一构造-岩浆旋回内区域壳幔相互作用的系列产物,金成矿与脉岩不仅在时空上密切伴生,而且物质成分上具有相同的来源和继承演化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TTG 中酸性脉岩 金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天山地块尾亚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格架——来自野外地质和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海 陈亮 孙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69-1582,共14页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尾亚地区分布的主体为岛弧杂岩,被更晚的造山后花岗岩如钾长花岗岩等侵入改造。尾亚地区的岛弧杂岩受造山作用的改造,局部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质变形作用。这套变质岩分布局限,变质程度较低且主要为绿片岩相,劈理化强。...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尾亚地区分布的主体为岛弧杂岩,被更晚的造山后花岗岩如钾长花岗岩等侵入改造。尾亚地区的岛弧杂岩受造山作用的改造,局部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质变形作用。这套变质岩分布局限,变质程度较低且主要为绿片岩相,劈理化强。2个样品YM01、YM02分别为黑云斜长变粒岩、角闪斜长变粒岩,其原岩分别为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及闪长岩。2个样品的锆石年龄记录了中天山地块北侧的岛弧岩浆事件,表明古亚洲洋(北天山洋)从奥陶纪已经开始,一直持续到泥盆纪由北向南持续俯冲。俯冲过程在晚寒武世开始,暗示中天山地块北侧在当时已经发生了构造转换,作为一个微陆块由被动大陆边缘转变为主动大陆边缘。另外,岛弧杂岩体中没有前寒武纪年龄记录的特征,表明区域内的前寒武纪基底物质分布有限,而变质变形强烈的部分多为造山过程的产物,是在造山带后期改造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天山地块 岛弧岩浆增生作用 奥陶纪-泥盆纪 尾亚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白河碱性玄武岩地球化学及其源区性质探讨
10
作者 李瑞璐 赖绍聪 +1 位作者 崔源远 刘飞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0-468,共9页
运用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出露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甘肃礼县境内的白河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后可知,白河玄武岩具有低Si O2(38.94%~40.57%),极高Ti O2(4.66%~4.97%),高的K2O(1.46%~2.02%)和Na2... 运用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出露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甘肃礼县境内的白河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后可知,白河玄武岩具有低Si O2(38.94%~40.57%),极高Ti O2(4.66%~4.97%),高的K2O(1.46%~2.02%)和Na2O(2.08%~3.23%)含量,以及高Mg#(0.74~0.76)值等特征,具有富集地幔初始岩浆的性质,为典型的幔源钠质碱性玄武岩。微量和稀土元素具板内火山岩特征:Th,Rb,Sr,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a,Nb,Ti,HREE等高场强元素明显富集,NMORB标准化图解中没有Nb的负异常,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Sm/Yb)N=10.53~11.20。初始87Sr/86Sr(0.703 948~0.704 294)略高于现代大洋MORB(0.702 29~0.703 34),143Nd/144Nd(0.512 782~0.512 847)则低于现代大洋MORB(0.512 99~0.513 3),具有亏损的εNd(t)值(+3.1^+4.3),指示具有亏损地幔的信息;初始206Pb/204Pb(19.016 729~19.076 653),207Pb/204Pb(15.619 237~15.623 632)和208Pb/204Pb(38.488 124~39.593 763)比值均高于现代大洋亏损地幔的组分,指示富集地幔的信息。研究后认为,白河碱性玄武质岩浆来源于多元混合地幔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Sr-Nd-Pb同位素 碱性玄武岩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