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沥青基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小军 崔华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59-963,共5页
以AR(Aromatic Resin)沥青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出了高性能活性炭,通过N2吸附对其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进行了表征。此外,将所得活性炭作为电极组装成模拟电容器,利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模拟电容器的电化学... 以AR(Aromatic Resin)沥青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出了高性能活性炭,通过N2吸附对其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进行了表征。此外,将所得活性炭作为电极组装成模拟电容器,利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模拟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300次充放电循环后,模拟电容器平均充放电效率保持在90%以上,在50 mA/g充放电密度下,平均比电容为187.8 F/g;500 mA/g下的平均比电容为133.8 F/g;电容保持率为71.3%,电容量衰减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活化法 电极材料 活性炭 平均比电容 比表面积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纤维素键合螺噁嗪光致变色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宾宾 杨博 王明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38,56,共3页
通过接枝共聚方式,将螺噁嗪类光致变色基团引入硝化纤维素,得到了一种均相光致变色功能高分子材料。利用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发现,产物在丙酮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质,并且显色... 通过接枝共聚方式,将螺噁嗪类光致变色基团引入硝化纤维素,得到了一种均相光致变色功能高分子材料。利用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发现,产物在丙酮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质,并且显色体消色热稳定性显著增强。新材料良好的脂溶性和光致变色性使其更具实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纤维素 螺噁嗪 均相 脂溶性 光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酸/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永明 邹静 +1 位作者 苗宗成 赵阳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1-85,共5页
以硅酸钠为前驱体,制备得到硅溶胶,然后采用原位聚合法一步合成了聚硅酸/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通过红外光谱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透光率、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对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聚硅酸pH值、老化时间、... 以硅酸钠为前驱体,制备得到硅溶胶,然后采用原位聚合法一步合成了聚硅酸/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通过红外光谱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透光率、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对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聚硅酸pH值、老化时间、聚合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合成条件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酸钠浓度为0.5 mol/L、聚硅酸pH=5、老化时间为24 h、丙烯酰胺为5 g、引发剂用量为0.3 g,聚合反应温度为70℃、时间为90 min时,得到的聚硅酸/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聚硅酸 复合絮凝剂 石油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乳液聚合合成聚丙烯酰胺 被引量:6
4
作者 董灵光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029-1031,1034,共4页
以甲苯为介质,Span80/Span20为乳化剂,叔丁基过氧化氢/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了分子量高达9.4×106的聚丙烯酰胺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引发剂种类及用量、油水比、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对共聚... 以甲苯为介质,Span80/Span20为乳化剂,叔丁基过氧化氢/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了分子量高达9.4×106的聚丙烯酰胺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引发剂种类及用量、油水比、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对共聚物相对分子量、聚合转化率以及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其最佳聚合配方及工艺条件为:油水体积比为1.4,单体浓度30%,引发剂用量0.003%,乳化剂用量12%,聚合温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聚丙烯酰胺 反相乳液聚合 粘均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合成一维ZnO纳米线及其光学性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耀鹏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9期59-60,86,共3页
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合成了超长的一维ZnO纳米线。应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光谱(PL)对所得材料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表征分析;并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溶剂热合成 氧化锌 一维纳米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Nafion~/柱[5]芳烃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6
作者 张永明 邹静 +1 位作者 苗宗成 赵阳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75,共7页
制备了一种新型Nafion~/柱[5]芳烃复合阻醇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仪、核磁共振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等手段对柱[5]芳烃及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较高的吸水率和较... 制备了一种新型Nafion~/柱[5]芳烃复合阻醇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仪、核磁共振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等手段对柱[5]芳烃及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较高的吸水率和较低的溶胀度;且柱[5]芳烃能有效地阻碍甲醇的透过,室温下甲醇渗透系数从Nafion~115膜的8.1×10^(-7)cm^2/s降低到Nafion~/柱[5]芳烃膜的2.1×10^(-7)cm^2/s;电流密度为65 mA/cm^2条件下,Nafion~/柱[5]芳烃复合膜的电池功率最高达到15.6 mW/cm^2,可用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FION 芳烃 复合膜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甲醇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复配型驱油剂的性能评价
7
作者 杨艳丽 王征帆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2194-2195,2198,共3页
对复配型驱油剂进行表面张力、界面张力和耐盐性测定。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在较宽的碱浓度范围(0.2%~1.8%)内,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复配体系与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油样之间的界面张力在较宽的碱浓度范围(0.2%~1.8%)内,具有超低界面张力。... 对复配型驱油剂进行表面张力、界面张力和耐盐性测定。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在较宽的碱浓度范围(0.2%~1.8%)内,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复配体系与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油样之间的界面张力在较宽的碱浓度范围(0.2%~1.8%)内,具有超低界面张力。复配体系中加入NaCl和CaCl2后,采收率下降,表明复配体系的耐盐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剂 表面张力 界面张力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浆黑液复配制驱油剂
8
作者 杨艳丽 王征帆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850-1851,共2页
用正交设计法将混合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WPS)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混合碱(草浆黑液与NaOH)进行复配,测定原油/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质量比3∶1,表面活性剂浓度0.6%,黑液与NaOH质量比9∶1... 用正交设计法将混合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WPS)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混合碱(草浆黑液与NaOH)进行复配,测定原油/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质量比3∶1,表面活性剂浓度0.6%,黑液与NaOH质量比9∶1,混合碱浓度1.6%为较优方案,界面张力为36.5×10-3mN/m,原油采收率为8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黑液 驱油剂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