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都市圈生态空间结构特征与生态网络构建研究
1
作者 刘恺希 孙浩鑫 张沛 《园林》 2025年第1期23-32,共10页
面对西安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空间碎片化问题,生态功能完善的需求及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的发展目标,通过分析西安都市圈生态空间景观格局,提取其结构特征进而构建区域生态网络。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等方法提取西安都市圈生态空间结... 面对西安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空间碎片化问题,生态功能完善的需求及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的发展目标,通过分析西安都市圈生态空间景观格局,提取其结构特征进而构建区域生态网络。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等方法提取西安都市圈生态空间结构特征,通过植被覆盖演变分析并识别潜在的具有生态功能的用地,通过设计转化阻力指标体系获得区域生态网络的构建基础。提出网络整合、廊道桥接、网络织补、生态修复4种生态网络整合策略。通过分析生态空间结构发现都市圈的生态斑块、廊道等不同类型生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针对都市圈尺度提出多中心生态网络的规划模式,针对重要生态单元提出“核心—廊道—缓冲区”的规划模式,基于不同的整合策略调整生态用地布局及空间结构,以提高生态网络的连通性与稳定性,构建都市圈生态网络。聚焦生态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分析、生态网络构建技术路径及模式探索,提出西安都市圈的生态空间结构,为生态空间规划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这对于推动中国都市圈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都市圈 生态空间结构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生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结构古建筑地震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平 谢晓宁 陈特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1,共6页
针对木结构古建筑的典型代表——西安钟楼,以PGA为地震动强度指标,层间位移角为结构响应指标,结合木结构抗震能力建立了该结构的易损性曲线;再根据木结构古建筑所在场地的地震危险性,结合古建筑地震损失相关研究,为木结构古建筑地震风... 针对木结构古建筑的典型代表——西安钟楼,以PGA为地震动强度指标,层间位移角为结构响应指标,结合木结构抗震能力建立了该结构的易损性曲线;再根据木结构古建筑所在场地的地震危险性,结合古建筑地震损失相关研究,为木结构古建筑地震风险评估提出了一种特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古建筑 风险评估 易损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软件园景观设计
3
作者 陈剑 《现代园艺》 2013年第14期102-102,104,共2页
新疆软件园位于开发区的"核心绿谷",总占地面积约为56000㎡,本案设计紧密结合新疆软件园总体规划方案及建筑设计方案,在总体布局、空间安排、交通流线组织、植物种植、景观用水及处理等各方面都进行了的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力... 新疆软件园位于开发区的"核心绿谷",总占地面积约为56000㎡,本案设计紧密结合新疆软件园总体规划方案及建筑设计方案,在总体布局、空间安排、交通流线组织、植物种植、景观用水及处理等各方面都进行了的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力求为该地域打造一处现代而又生态的景观空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软件园 景观设计 生态 现代 环境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宿舍楼夜间蓄热通风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磊 杨柳 张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9-753,共5页
对某高校宿舍楼的室内热环境进行实验研究,根据相变材料的最佳温度区间选择质量比为65:35的混合石蜡作为本实验的相变材料.通过对室内外温度及壁面温度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采用蓄热通风技术的房间室内最高温度比无任何措施的房间低0... 对某高校宿舍楼的室内热环境进行实验研究,根据相变材料的最佳温度区间选择质量比为65:35的混合石蜡作为本实验的相变材料.通过对室内外温度及壁面温度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采用蓄热通风技术的房间室内最高温度比无任何措施的房间低0.65℃,平均温度低0.6℃,室内温度低于26℃的时间比例明显大于未采用任何技术的房间;随着室内相变材料的增加,室内最高温度逐渐下降,温度变化幅度逐渐缩小;采用蓄热通风技术的房间,相变材料表面温度大大低于室内壁面温度,相变材料对周围环境进行冷辐射;夜间通风及蓄热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减少室内温度波动,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通风 蓄热技术 相变材料 热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马恺泽 阙昂 刘超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6-79,83,共5页
在不同钢纤维体积掺量下,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抗压、抗折强度以及延性变化规律,分析钢纤维对RPC抗压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并探讨了RPC抗压强度在3种养护方式下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体积掺量在1.5%-2.5%变化时,抗压强... 在不同钢纤维体积掺量下,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抗压、抗折强度以及延性变化规律,分析钢纤维对RPC抗压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并探讨了RPC抗压强度在3种养护方式下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体积掺量在1.5%-2.5%变化时,抗压强度提升明显;在0.5%-1.5%和2.5%-3.5%变化时,抗折强度提升明显;钢纤维体积掺量超过2.5%后,对RPC延性影响不显著。钢纤维体积掺量越大,RPC抗压强度尺寸效应越不明显。标准养护7、28 d的RPC抗压强度比值在0.65左右,90℃蒸养1 d与标准养护28 d的抗压强度基本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 活性粉末混凝土 强度 尺寸效应 养护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性铰区采用FRC柱试验研究及正截面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秦玮琳 梁兴文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91,共8页
采用简化的纤维增强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根据截面变形的平截面假定和截面力的平衡方程,推导出塑性铰区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柱在不同极限状态时的曲率。根据各极限状态点曲率,求得截面上各分布力,对截面形心轴取距,到塑性铰区采用FRC柱的... 采用简化的纤维增强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根据截面变形的平截面假定和截面力的平衡方程,推导出塑性铰区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柱在不同极限状态时的曲率。根据各极限状态点曲率,求得截面上各分布力,对截面形心轴取距,到塑性铰区采用FRC柱的开裂、屈服、峰值和极限点的弯矩表达式。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柱 曲率 弯矩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