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安都市圈生态空间结构特征与生态网络构建研究
1
作者
刘恺希
孙浩鑫
张沛
《园林》
2025年第1期23-32,共10页
面对西安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空间碎片化问题,生态功能完善的需求及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的发展目标,通过分析西安都市圈生态空间景观格局,提取其结构特征进而构建区域生态网络。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等方法提取西安都市圈生态空间结...
面对西安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空间碎片化问题,生态功能完善的需求及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的发展目标,通过分析西安都市圈生态空间景观格局,提取其结构特征进而构建区域生态网络。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等方法提取西安都市圈生态空间结构特征,通过植被覆盖演变分析并识别潜在的具有生态功能的用地,通过设计转化阻力指标体系获得区域生态网络的构建基础。提出网络整合、廊道桥接、网络织补、生态修复4种生态网络整合策略。通过分析生态空间结构发现都市圈的生态斑块、廊道等不同类型生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针对都市圈尺度提出多中心生态网络的规划模式,针对重要生态单元提出“核心—廊道—缓冲区”的规划模式,基于不同的整合策略调整生态用地布局及空间结构,以提高生态网络的连通性与稳定性,构建都市圈生态网络。聚焦生态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分析、生态网络构建技术路径及模式探索,提出西安都市圈的生态空间结构,为生态空间规划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这对于推动中国都市圈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都市圈
生态空间结构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生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木结构古建筑地震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
9
2
作者
陈平
谢晓宁
陈特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1,共6页
针对木结构古建筑的典型代表——西安钟楼,以PGA为地震动强度指标,层间位移角为结构响应指标,结合木结构抗震能力建立了该结构的易损性曲线;再根据木结构古建筑所在场地的地震危险性,结合古建筑地震损失相关研究,为木结构古建筑地震风...
针对木结构古建筑的典型代表——西安钟楼,以PGA为地震动强度指标,层间位移角为结构响应指标,结合木结构抗震能力建立了该结构的易损性曲线;再根据木结构古建筑所在场地的地震危险性,结合古建筑地震损失相关研究,为木结构古建筑地震风险评估提出了一种特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古建筑
风险评估
易损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疆软件园景观设计
3
作者
陈剑
《现代园艺》
2013年第14期102-102,104,共2页
新疆软件园位于开发区的"核心绿谷",总占地面积约为56000㎡,本案设计紧密结合新疆软件园总体规划方案及建筑设计方案,在总体布局、空间安排、交通流线组织、植物种植、景观用水及处理等各方面都进行了的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力...
新疆软件园位于开发区的"核心绿谷",总占地面积约为56000㎡,本案设计紧密结合新疆软件园总体规划方案及建筑设计方案,在总体布局、空间安排、交通流线组织、植物种植、景观用水及处理等各方面都进行了的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力求为该地域打造一处现代而又生态的景观空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软件园
景观设计
生态
现代
环境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校宿舍楼夜间蓄热通风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磊
杨柳
张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9-753,共5页
对某高校宿舍楼的室内热环境进行实验研究,根据相变材料的最佳温度区间选择质量比为65:35的混合石蜡作为本实验的相变材料.通过对室内外温度及壁面温度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采用蓄热通风技术的房间室内最高温度比无任何措施的房间低0...
对某高校宿舍楼的室内热环境进行实验研究,根据相变材料的最佳温度区间选择质量比为65:35的混合石蜡作为本实验的相变材料.通过对室内外温度及壁面温度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采用蓄热通风技术的房间室内最高温度比无任何措施的房间低0.65℃,平均温度低0.6℃,室内温度低于26℃的时间比例明显大于未采用任何技术的房间;随着室内相变材料的增加,室内最高温度逐渐下降,温度变化幅度逐渐缩小;采用蓄热通风技术的房间,相变材料表面温度大大低于室内壁面温度,相变材料对周围环境进行冷辐射;夜间通风及蓄热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减少室内温度波动,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通风
蓄热技术
相变材料
热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钢纤维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
16
5
作者
马恺泽
阙昂
刘超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6-79,83,共5页
在不同钢纤维体积掺量下,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抗压、抗折强度以及延性变化规律,分析钢纤维对RPC抗压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并探讨了RPC抗压强度在3种养护方式下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体积掺量在1.5%-2.5%变化时,抗压强...
在不同钢纤维体积掺量下,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抗压、抗折强度以及延性变化规律,分析钢纤维对RPC抗压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并探讨了RPC抗压强度在3种养护方式下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体积掺量在1.5%-2.5%变化时,抗压强度提升明显;在0.5%-1.5%和2.5%-3.5%变化时,抗折强度提升明显;钢纤维体积掺量超过2.5%后,对RPC延性影响不显著。钢纤维体积掺量越大,RPC抗压强度尺寸效应越不明显。标准养护7、28 d的RPC抗压强度比值在0.65左右,90℃蒸养1 d与标准养护28 d的抗压强度基本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
活性粉末混凝土
强度
尺寸效应
养护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塑性铰区采用FRC柱试验研究及正截面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秦玮琳
梁兴文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91,共8页
采用简化的纤维增强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根据截面变形的平截面假定和截面力的平衡方程,推导出塑性铰区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柱在不同极限状态时的曲率。根据各极限状态点曲率,求得截面上各分布力,对截面形心轴取距,到塑性铰区采用FRC柱的...
采用简化的纤维增强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根据截面变形的平截面假定和截面力的平衡方程,推导出塑性铰区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柱在不同极限状态时的曲率。根据各极限状态点曲率,求得截面上各分布力,对截面形心轴取距,到塑性铰区采用FRC柱的开裂、屈服、峰值和极限点的弯矩表达式。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柱
曲率
弯矩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安都市圈生态空间结构特征与生态网络构建研究
1
作者
刘恺希
孙浩鑫
张沛
机构
西安
建筑
科技大学
建筑
学院
陕西同济土木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出处
《园林》
2025年第1期23-32,共10页
基金
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蓝绿空间规划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化技术”(编号:2022YFC3802603)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关中城市群潜在绿地识别与绿色空间整合机制研究”(编号:2022JQ-396)
+1 种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西安都市圈生态空间多层级协同发展机制及规划策略研究”(编号:2023-JC-YB-30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和人居环境研究院新型城镇化专项研究“韧性导向下的关中城市群绿色空间布局模式研究”(编号:2022SCHZ08)。
文摘
面对西安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空间碎片化问题,生态功能完善的需求及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的发展目标,通过分析西安都市圈生态空间景观格局,提取其结构特征进而构建区域生态网络。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等方法提取西安都市圈生态空间结构特征,通过植被覆盖演变分析并识别潜在的具有生态功能的用地,通过设计转化阻力指标体系获得区域生态网络的构建基础。提出网络整合、廊道桥接、网络织补、生态修复4种生态网络整合策略。通过分析生态空间结构发现都市圈的生态斑块、廊道等不同类型生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针对都市圈尺度提出多中心生态网络的规划模式,针对重要生态单元提出“核心—廊道—缓冲区”的规划模式,基于不同的整合策略调整生态用地布局及空间结构,以提高生态网络的连通性与稳定性,构建都市圈生态网络。聚焦生态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分析、生态网络构建技术路径及模式探索,提出西安都市圈的生态空间结构,为生态空间规划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这对于推动中国都市圈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西安都市圈
生态空间结构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生态网络
Keywords
Xi'an metropolitan area
eco-spatial structure
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
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odel
eco-network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木结构古建筑地震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
9
2
作者
陈平
谢晓宁
陈特
机构
西安
建筑
科技大学
土木
工程学院
陕西同济土木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1,共6页
文摘
针对木结构古建筑的典型代表——西安钟楼,以PGA为地震动强度指标,层间位移角为结构响应指标,结合木结构抗震能力建立了该结构的易损性曲线;再根据木结构古建筑所在场地的地震危险性,结合古建筑地震损失相关研究,为木结构古建筑地震风险评估提出了一种特定的方法。
关键词
木结构古建筑
风险评估
易损性曲线
Keywords
timber-structure ancient architecture
risk assessment
vulnerability curve.
分类号
U442.5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疆软件园景观设计
3
作者
陈剑
机构
陕西同济土木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出处
《现代园艺》
2013年第14期102-102,104,共2页
文摘
新疆软件园位于开发区的"核心绿谷",总占地面积约为56000㎡,本案设计紧密结合新疆软件园总体规划方案及建筑设计方案,在总体布局、空间安排、交通流线组织、植物种植、景观用水及处理等各方面都进行了的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力求为该地域打造一处现代而又生态的景观空间环境。
关键词
新疆软件园
景观设计
生态
现代
环境空间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校宿舍楼夜间蓄热通风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磊
杨柳
张璞
机构
西安
建筑
科技大学
建筑
学院
陕西同济土木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绿色
建筑
咨询中心
出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9-753,共5页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325803)
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2KCT-11)
文摘
对某高校宿舍楼的室内热环境进行实验研究,根据相变材料的最佳温度区间选择质量比为65:35的混合石蜡作为本实验的相变材料.通过对室内外温度及壁面温度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采用蓄热通风技术的房间室内最高温度比无任何措施的房间低0.65℃,平均温度低0.6℃,室内温度低于26℃的时间比例明显大于未采用任何技术的房间;随着室内相变材料的增加,室内最高温度逐渐下降,温度变化幅度逐渐缩小;采用蓄热通风技术的房间,相变材料表面温度大大低于室内壁面温度,相变材料对周围环境进行冷辐射;夜间通风及蓄热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减少室内温度波动,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
关键词
夜间通风
蓄热技术
相变材料
热环境
Keywords
night ventilation
regenerative technology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thermal environment
分类号
TU119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钢纤维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
16
5
作者
马恺泽
阙昂
刘超
机构
长安大学
建筑
工程学院
重庆鲁能开发集团
有限公司
陕西同济土木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出处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6-79,8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8052)
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基础研究项目(2014G1281068)
文摘
在不同钢纤维体积掺量下,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抗压、抗折强度以及延性变化规律,分析钢纤维对RPC抗压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并探讨了RPC抗压强度在3种养护方式下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体积掺量在1.5%-2.5%变化时,抗压强度提升明显;在0.5%-1.5%和2.5%-3.5%变化时,抗折强度提升明显;钢纤维体积掺量超过2.5%后,对RPC延性影响不显著。钢纤维体积掺量越大,RPC抗压强度尺寸效应越不明显。标准养护7、28 d的RPC抗压强度比值在0.65左右,90℃蒸养1 d与标准养护28 d的抗压强度基本持平。
关键词
钢纤维
活性粉末混凝土
强度
尺寸效应
养护方式
Keywords
steel fiber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strength
size effect
maintenance mode
分类号
TU528.041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塑性铰区采用FRC柱试验研究及正截面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秦玮琳
梁兴文
机构
西安
建筑
科技大学
土木
工程学院
陕西同济土木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出处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9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402
51078305)~~
文摘
采用简化的纤维增强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根据截面变形的平截面假定和截面力的平衡方程,推导出塑性铰区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柱在不同极限状态时的曲率。根据各极限状态点曲率,求得截面上各分布力,对截面形心轴取距,到塑性铰区采用FRC柱的开裂、屈服、峰值和极限点的弯矩表达式。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关键词
纤维增强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柱
曲率
弯矩
拟静力试验
Keywords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curvature
bending moment
quasi static test
分类号
TU375.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安都市圈生态空间结构特征与生态网络构建研究
刘恺希
孙浩鑫
张沛
《园林》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木结构古建筑地震灾害风险评估
陈平
谢晓宁
陈特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疆软件园景观设计
陈剑
《现代园艺》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高校宿舍楼夜间蓄热通风性能实验研究
张磊
杨柳
张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钢纤维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分析
马恺泽
阙昂
刘超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塑性铰区采用FRC柱试验研究及正截面承载力分析
秦玮琳
梁兴文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