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及与气候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1
1
作者 仇宽彪 成军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56-260,共5页
水分利用效率是反映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重要变量。利用MODIS的总初级生产力以及蒸散发数据产品,结合气象数据,对2002—2012年陕西省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陕西省中部平原区年均WUE较高,北部年均WUE较低;在各植被类型中,耕地... 水分利用效率是反映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重要变量。利用MODIS的总初级生产力以及蒸散发数据产品,结合气象数据,对2002—2012年陕西省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陕西省中部平原区年均WUE较高,北部年均WUE较低;在各植被类型中,耕地的年均WUE最高,达1.59g/(m2·mm),而灌草地年均WUE则较低。在不同年降水量及年均温区域,WUE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有所差别:在年降水量低于627mm的地区,WUE随着降水量增加而增加;在年均温低于11℃的地区,WUE随着年均温的增加而增加。2002—2012年陕西省各植被类型WUE呈增加趋势,其中林地WUE增加趋势不显著。不同的植被类型,其WUE与气候因子关系也不同,其中降水量对WUE产生显著影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耕地和草地,而温度对WUE产生显著影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水分利用效率 植被类型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和美乡村分布及经济因素影响的空间分异研究
2
作者 仇宽彪 成军锋 章广明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88-93,共6页
[目的]研究江苏省和美乡村空间分布及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以江苏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对象,通过空间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经济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江苏省和美乡村整体上呈集聚分布,在苏南、苏中和苏北3个... [目的]研究江苏省和美乡村空间分布及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以江苏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对象,通过空间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经济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江苏省和美乡村整体上呈集聚分布,在苏南、苏中和苏北3个区域均表现为集聚分布特征,这种集聚分布主要呈沿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分布。进一步分析显示,江苏省和美乡村具有邻水、近路和环城的分布特点,随着到河流距离和到道路距离增大,和美乡村分布逐渐减少;而在到主城区14 km的地区,和美乡村的分布则较多。通过比较包括县级行政区GDP、一产比重、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林牧渔服务业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等经济因素与和美乡村分布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县级行政区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县级行政区和美乡村分布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和美乡村分布个数增多。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苏南地区,苏北地区和美乡村受到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更大。[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区域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美乡村 空间分布 经济因素 乡村人居环境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东部农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仇宽彪 成军锋 贾宝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3-109,共7页
为研究中国中东部地区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时空分布特征,该文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国家分省区农业统计数据,基于农作物种植结构所划分的地区,通过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2003-2012年10 a间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 为研究中国中东部地区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时空分布特征,该文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国家分省区农业统计数据,基于农作物种植结构所划分的地区,通过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2003-2012年10 a间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华北地区农田多年平均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高于南方水田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以及江苏沿海地区农田WUE最高,多年农田WUE均值高达2.0 g/kg,而东北平原及东南丘陵地区农田WUE多年均值则较低,平均在1.5 g/kg以下。中国中东部农田WUE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华北平原以及松嫩平原农田WUE增加趋势明显,最大年均增幅达0.02 g/(kg·a),而东南丘陵、江淮以及三江平原等地,农田WUE则呈减小趋势,最大年均降幅达-0.007 g/(kg·a)。整体上看,北方地区农田WUE的涨幅高于南方。考虑气候变化后,灌溉和施肥对中国中东部农田WUE的影响较小。气候变化则是影响中东部农田WUE的主要因素。在北方地区,对农田WUE变化有显著影响的因子为年降水量,而在南方地区,年均温的影响则更显著。相比于在中东部北方地区农田WUE年际变化主要受到年降水量对农田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的影响,在南方地区,农田WUE年际变化则主要受到年均温对农作物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的影响。该研究可为农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中东部农田生态环境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气候变化 作物 水分利用效率 农田 施肥 中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方法的北京市六环内城市林木树冠覆盖斑块动态特征
4
作者 仇宽彪 李晓婷 +1 位作者 成军锋 贾宝全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0,共10页
【目的】明晰北京市城区城市林木树冠覆盖(urban tree canopy,UTC)斑块总体形态特点,揭示城市化进程中UTC斑块形态特征变化的时、空演化特征,以期为今后城区的城市森林建设和现有城市林木保护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六环内为... 【目的】明晰北京市城区城市林木树冠覆盖(urban tree canopy,UTC)斑块总体形态特点,揭示城市化进程中UTC斑块形态特征变化的时、空演化特征,以期为今后城区的城市森林建设和现有城市林木保护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六环内为研究区,基于2002、2013和2019年3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UTC斑块,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分析近20年来北京城区UTC斑块形态特征组成状况,并结合转移矩阵与相对贡献度等方法指标,识别北京市城区UTC形态特征的主要转换类型及其空间分异特点。【结果】2002—2019年间,北京城区UTC从2002年的387.93 km^(2)增加到2019年的771.14 km^(2)。其中,2002—2013年间,北京市城区UTC增幅达282.92 km^(2),显著高于2013—2019年间的97.39 km^(2)。3期UTC斑块的形态特征组成却较为一致,孤岛、核心区与桥接区是UTC斑块主要的形态特征,三者总和均占各期UTC总面积的80%以上;而UTC的边缘、环道区、分支以及孔隙则是次要的形态特征。从时间变化来看,在2002—2013年和2013—2019年2个时段,UTC孤岛与其他地类之间的转换均为UTC变化的主要类型,其面积分别在UTC转换总面积中占30%和25%。但同时,两个时段内UTC形态特征转换仍存在一定差异。在2002—2013年间,与UTC核心区相关的转换类型面积占比较大,在同期UTC转换总面积中占比达23.12%;而在2013—2019年间,与UTC桥接区相关的转换类型面积占比则较大,在同期UTC转换总面积中占比达35.22%。相较于前一时段UTC核心区的动态变化较为明显,在后一时段北京市城区UTC形态特征转换则更多地表现为与桥接区相关的变化。从空间变化来看,北京市4环内区域主要以UTC孤岛变化为主要的转换类型,而四环外则以UTC核心区与桥接区变化为主。【结论】近20年来,北京市城区林木树冠覆盖大幅提升,城市绿化工程取得巨大成效,UTC孤岛、核心区和桥接区是北京市六环内UTC斑块的主要形态特征。随着城市发展,UTC斑块的形态特征主要转换类型逐渐从以核心区相关的转换变为与桥接区相关的转换。UTC斑块形态特征转换呈现城乡梯度分布特征,从市中心向外,UTC斑块形态特征的主要转换类型从与孤岛相关的转换变为与桥接区和核心区相关的转换。今后,城市森林建设需侧重于维持和提升城市森林斑块之间的连接度,并强化市中心残留林木斑块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林木树冠覆盖斑块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时空动态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宝鸡市花椒产业发展情况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欢 康龙 +2 位作者 孟超 成军锋 郭文娟 《花卉》 2017年第24期220-221,共2页
宝鸡是花椒的主产区,特别是凤县所产的大红袍花椒,其色艳,肉厚、味浓,被誉为“花椒之王”。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我市花椒的栽培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花椒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为了全面掌握我市花... 宝鸡是花椒的主产区,特别是凤县所产的大红袍花椒,其色艳,肉厚、味浓,被誉为“花椒之王”。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我市花椒的栽培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花椒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为了全面掌握我市花椒的生产潜力及存在问题等情况,我们通过走访调研,取得了我市花椒种植及经营现状的第一手详实资料,分析了宝鸡市花椒产业发展的优势、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调研报告 宝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