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管护措施
1
作者 胡梅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2期170-172,共3页
作为地球上极为重要的资源类型,森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确保其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承担的功能得以持续、良好发挥,以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 作为地球上极为重要的资源类型,森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确保其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承担的功能得以持续、良好发挥,以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该保护区森林管护的现状,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总结提出森林管护措施,包括构建管理局、保护站两级管理体系,依托先进科技提升森林监测能力,开展森林虫害普查与防治,成立专家工作站进行树种繁育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管护 管理体系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问题及对策
2
作者 胡梅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0期212-214,共3页
受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多样、区内植物种类丰富而复杂等因素的影响,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病虫害发生风险较高,病虫害防治难度大。为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和效果,在介绍保护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存... 受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多样、区内植物种类丰富而复杂等因素的影响,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病虫害发生风险较高,病虫害防治难度大。为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和效果,在介绍保护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并提出病虫害防治问题的对策,包括提高病虫害监测能力,持续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以及注重病虫害的精准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病虫害防治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智慧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袁紫耀 金舟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6期122-125,共4页
当前自然保护区的科学化、信息化发展和管理是一个趋势,运用科技信息手段来管理自然保护区很有必要。本文概述了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智慧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相关技术要点,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和工作过程,结合保护区工... 当前自然保护区的科学化、信息化发展和管理是一个趋势,运用科技信息手段来管理自然保护区很有必要。本文概述了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智慧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相关技术要点,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和工作过程,结合保护区工作实际,阐述了该智慧视频监控系统在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以提高保护区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智慧视频监控系统 设计 功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少林 王卫东 +4 位作者 龙大学 马小春 李飏 宋要强 于晓平 《野生动物学报》 2014年第4期426-430,共5页
2010年4月~2011年5月,采用样线法及样点调查法对陕西化龙山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共分布有鸟类16目50科224种.按居留型划分,有留鸟123种,夏候鸟67种,旅鸟25种,冬候鸟8种,迷鸟1种.在区系组成方... 2010年4月~2011年5月,采用样线法及样点调查法对陕西化龙山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共分布有鸟类16目50科224种.按居留型划分,有留鸟123种,夏候鸟67种,旅鸟25种,冬候鸟8种,迷鸟1种.在区系组成方面,190种繁殖鸟种中,有东洋种100种(52.63%),古北种67种(35.26%),广布种23种(12.11%).4种生境中的鸟类物种多样性以落叶阔叶林最为丰富(多样性指数H'为3.49),以针叶林和高寒草甸为最低(多样性指数H'为2.52),针阔混交林(多样性指数H'为3.26)与河谷农田(多样性指数H'为3.15)居中.鸟类物种的均匀度以针阔混交林为最高,且与落叶阔叶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区系 物种多样性 鸟类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鳞翅目昆虫多样性与垂直分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德贤 施金铎 +1 位作者 李昊杰 王敦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7-182,266,共7页
对2017-2019年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鳞翅目昆虫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分析不同海拔对鳞翅目昆虫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化龙山有鳞翅目昆虫35科232属341种,其中尺蛾科、夜蛾科和蛱蝶科种类最为丰富。此外,鳞翅目昆虫在化龙山... 对2017-2019年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鳞翅目昆虫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分析不同海拔对鳞翅目昆虫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化龙山有鳞翅目昆虫35科232属341种,其中尺蛾科、夜蛾科和蛱蝶科种类最为丰富。此外,鳞翅目昆虫在化龙山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呈现“驼峰型”模式,即在中海拔(1500 m)的物种数量、标本数量、辛普森指数(D)以及香农-维纳指数(H′)都达为最大值,分别为189、2114、0.875和2.175,而在低海拔(1000 m)和高海拔(2000 m和2500 m)区域的物种丰富度则较低,分析认为这可能是植被分布、温度条件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昆虫 生物多样性 化龙山 海拔 物种丰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害虫普查初报 被引量:6
6
作者 凌小惠 吕建荣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7期186-188,共3页
采用踏查法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从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对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害虫进行了一次系统普查,结果表明:采集到的标本经鉴定有森林害虫277种,危害程度较大有1种,为华山松大小蠹,其余危害程度轻微。
关键词 化龙山保护区 林业害虫 普查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5
7
作者 凌小惠 吕建荣 《绿色科技》 2019年第20期44-45,共2页
对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的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保护区内设立重点监控点位和前端、增加布设红外相机,提升动态监测管理能力,以实现对鸟类资源更加高效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发展现状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独花兰及其栽培技术与利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戈 廖咸康 《现代园艺》 2020年第21期98-99,共2页
独花兰是我国特有的单属种植物,在兰科植物系统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学术意义和研究价值;是优良的野生花卉,也是宝贵的药用植物,有着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2018~2020年,通过对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独花兰个体组织迁移至上竹保... 独花兰是我国特有的单属种植物,在兰科植物系统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学术意义和研究价值;是优良的野生花卉,也是宝贵的药用植物,有着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2018~2020年,通过对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独花兰个体组织迁移至上竹保护站智能温棚内保育,结合查阅资料,整理出独花兰栽培方法,对独花兰保护利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龙山保护区 独花兰 栽培技术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龙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种质资源繁育与保护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戈 《现代园艺》 2020年第13期74-76,共3页
2018年10月~2020年4月,通过对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5属30种野生兰科植物个体采取迁移至上竹保护站智能温棚内保育的方法,结合前期化龙山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研究表明:化龙山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丰富且优... 2018年10月~2020年4月,通过对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5属30种野生兰科植物个体采取迁移至上竹保护站智能温棚内保育的方法,结合前期化龙山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研究表明:化龙山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丰富且优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成活率;通过对这30种兰科植物的驯化繁育,整理出部分野生兰科植物繁育和养护方法,筛选出适合在本地温室繁育属种;同时对化龙山保护区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龙山保护区 野生兰科植物 种质资源 繁育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龙山保护区兰科植物调查和保护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要强 蒲小龙 +2 位作者 袁海龙 刘平 蔡正旺 《陕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91-94,104,共5页
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采用样线法对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兰科植物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调查显示,化龙山共有兰科植物37属66种,1亚种,其中分布广泛的种有蕙兰、银兰、三棱虾脊兰等,分布种类较多的属有虾脊兰属、斑叶兰属等。从生... 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采用样线法对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兰科植物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调查显示,化龙山共有兰科植物37属66种,1亚种,其中分布广泛的种有蕙兰、银兰、三棱虾脊兰等,分布种类较多的属有虾脊兰属、斑叶兰属等。从生境上看,化龙山兰科植物主要分布生境较好的阔叶林下。分析提出了化龙山兰科植物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龙山自然保护区 兰科 植物调查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龙山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实现对策建议 被引量:2
11
作者 凌小惠 吕建荣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8期43-44,共2页
指出了从根本上化解保护区与社区间矛盾对立的关键是解决周边群众的替代性生计问题,为此,提出了保护区需要通过为社区提供物质和资金的保障及项目和技术的支持,提高社区自我发展能力,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以实现保护区与社区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社区共管 和谐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野外巡护工作探讨
12
作者 吕建荣 凌小惠 《绿色科技》 2012年第6期254-255,共2页
分析了自然保护区野外巡护工作的作用、目的及任务,从制度建设、思想认识、记录工具、巡护数据的保存等方面探讨了提高保护区野外巡护工作水平和效果的方法,以使野外巡护工作更加科学和规范,为保护区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野外巡护 强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在打破杜梨种子休眠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要强 屠荫华 惠伟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5期94-97,共4页
处于休眠状态的杜梨种子,经不同浓度硝普钠(SNP),2-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1-氧-3-氧化物(PTIO),钨酸钠(Na2WO4),zhi NG-氮-L-精氨酸-甲酯(L-NAME)浸泡处理24 h,在培养过程中统计杜梨种子的发芽率,以研究一氧化氮(NO)在杜梨种子休... 处于休眠状态的杜梨种子,经不同浓度硝普钠(SNP),2-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1-氧-3-氧化物(PTIO),钨酸钠(Na2WO4),zhi NG-氮-L-精氨酸-甲酯(L-NAME)浸泡处理24 h,在培养过程中统计杜梨种子的发芽率,以研究一氧化氮(NO)在杜梨种子休眠中的作用,以及杜梨种子解除休眠过程中NO的合成途径。结果表明:NO可以有效的打破杜梨种子休眠,其中10 m M SNP效果最好,经10 m M SNP处理后杜梨种子的萌发率达到56.7%,显著高于对照(20.0%);在打破杜梨种子休眠中,一氧化氮合酶(NOS)途径参与NO合成,而硝酸还原酶(NR)途径没有参与,经L-NAME处理杜梨种子萌发率为15.6%,显著低于对照,而经Na2WO处理对杜梨休眠影响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梨种子 休眠 NO 合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兰科植物新记录——风兰属及短距风兰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卫东 宋要强 +2 位作者 任毅 马玉龙 张沁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86-1287,共2页
该文报道了陕西省兰科植物新记录属风兰属和新记录种短距风兰,该种发现于陕西省镇坪县城关镇竹溪河,只有15株个体,生境为以栎类(Quercus spp.)为建群种的阔叶林间裸露的岩石上,其上生有大量的苔藓、地衣、瓦松和石韦等植物。
关键词 陕西省 新记录 风兰属 短距风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鸟类新纪录——小太平鸟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建荣 凌小惠 于晓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6-626,共1页
太平鸟科Bombycillidae是雀形目的一个小科,包括3种太平鸟——太平鸟Bombycillagarrulus、雪松太平鸟B.cedronum和小太平鸟B.japonica。其中太平鸟分布于北美、欧亚大陆、非洲北部、中南半岛、中国东南沿海;雪松太平鸟见于美洲;而... 太平鸟科Bombycillidae是雀形目的一个小科,包括3种太平鸟——太平鸟Bombycillagarrulus、雪松太平鸟B.cedronum和小太平鸟B.japonica。其中太平鸟分布于北美、欧亚大陆、非洲北部、中南半岛、中国东南沿海;雪松太平鸟见于美洲;而小太平鸟的分布仅限于东亚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鸟 鸟类 陕西 欧亚大陆 中南半岛 东南沿海 东亚地区 雀形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兽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勇 龚大洁 +2 位作者 荣海 宋要强 樊卫东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3-354,共12页
通过收集近20年的国内外研究资料,并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对陕西省兽类物种名录进行系统整理与修订。截至2022年9月底,陕西省共计兽类7目28科99属158种。较《陕西省脊椎动物名录》新增25种,存疑4种,移除14种,并对55种的种属关系、学名及中... 通过收集近20年的国内外研究资料,并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对陕西省兽类物种名录进行系统整理与修订。截至2022年9月底,陕西省共计兽类7目28科99属158种。较《陕西省脊椎动物名录》新增25种,存疑4种,移除14种,并对55种的种属关系、学名及中文名等作了修订。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兽类26种,省级11种,28种被CITES附录收录,被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受威胁物种28种。动物区划分析表明,古北种46种,东洋种79种,广布种33种;共有12种分布型,以东洋型、南中国型和古北型为主;秦岭南坡山地区物种数最多,秦岭北坡山地区次之,陕北荒漠区最少。在编目基础上,讨论了物种的区系特征、丰富度分布格局、不足与建议等,以期为后续物种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类 更新名录 物种多样性 分布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獐耳细辛属重瓣川鄂獐耳细辛在陕西省的新分布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子璇 刘平 +1 位作者 薛成 张小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19-1620,共2页
该文报道了獐耳细辛属植物重瓣川鄂獐耳细辛(Hepatica henryi f.pleniflora Xiao D.Li et J.Q.Li)的新分布区——陕西省岚皋县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及镇坪县化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将该种的分布区向西北扩展到了陕西省的巴山地区,丰富了陕西... 该文报道了獐耳细辛属植物重瓣川鄂獐耳细辛(Hepatica henryi f.pleniflora Xiao D.Li et J.Q.Li)的新分布区——陕西省岚皋县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及镇坪县化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将该种的分布区向西北扩展到了陕西省的巴山地区,丰富了陕西省新增植物分布记录,为巴山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茛科 獐耳细辛属 重瓣川鄂獐耳细辛 新分布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鸟类新纪录——褐灰雀 被引量:2
18
作者 龙大学 王卫东 +1 位作者 李飏 于晓平 《野生动物》 2010年第6期351-351,共1页
2010年5月1日,笔者在陕西省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调查时于上竹保护站八匹山保护点(31°57.102(?),109°30.386(?),海拔1 390 m)观察到7只褐灰雀(Pyrrhula nipalensis)在次生落叶阔叶林中下层活动。同年8月5... 2010年5月1日,笔者在陕西省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调查时于上竹保护站八匹山保护点(31°57.102(?),109°30.386(?),海拔1 390 m)观察到7只褐灰雀(Pyrrhula nipalensis)在次生落叶阔叶林中下层活动。同年8月5~11日分别在陕西省镇坪县牛头店镇红星村、上竹乡瞎马洞、八匹山和曾家镇红星村先后发现了数量4~13只不等的小群体,且以家族群觅食活动于海拔1 300~1 600 m间的落叶阔叶林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调查 陕西省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落叶阔叶林 觅食活动 化龙山 小群体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虾脊兰属(兰科)2个分布新记录种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立刚 王卫东 +2 位作者 刘平 宋要强 任毅 《湖北林业科技》 2016年第6期52-53,共2页
本文报道了兰科植物虾脊兰属陕西省分布新记录2种,分别是虾脊兰属的峨眉虾脊兰C.emeishanica K.Y.Lang et Z.H.Tsi和肾唇虾脊兰Calanthe brevicornu Lindl.,这2种兰科植物在陕西省只发现于镇坪县浪河和平利县天书峡(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 本文报道了兰科植物虾脊兰属陕西省分布新记录2种,分别是虾脊兰属的峨眉虾脊兰C.emeishanica K.Y.Lang et Z.H.Tsi和肾唇虾脊兰Calanthe brevicornu Lindl.,这2种兰科植物在陕西省只发现于镇坪县浪河和平利县天书峡(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新记录 峨眉虾脊兰 肾唇虾脊兰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兰科植物1个新记录属——蛤兰属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卫东 黄立刚 +2 位作者 刘平 汪斌 任毅 《湖北林业科技》 2017年第1期49-50,共2页
本文报道了属于陕西省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的1属——蛤兰属Conchidium Griffith,和陕西省分布新记录种高山蛤兰Conchidium japonicum(Maxim.)S.C.Chen et J.J.Wood,迄今为止,蛤兰属和高山蛤兰在陕西省只发现于大巴山地区的镇坪县。
关键词 分布新记录 蛤兰属 高山蛤兰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