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机场高速公路桥梁减震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国辉 刘健新 +1 位作者 陈长海 李震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0-53,共4页
按照新颁布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相关规定,对西安机场高速公路桥梁进行减隔震系统的设计与分析。采用板式橡胶支座和铅销橡胶支座2种方案替代传统的盆式支座,来延长结构的固有周期并分散桥墩的水平地震力。弹性反应谱分析表明2种... 按照新颁布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相关规定,对西安机场高速公路桥梁进行减隔震系统的设计与分析。采用板式橡胶支座和铅销橡胶支座2种方案替代传统的盆式支座,来延长结构的固有周期并分散桥墩的水平地震力。弹性反应谱分析表明2种替代方案都能使结构在中震激励下保持弹性;在大震激励下板式橡胶支座方案中支座的变位、桥墩的塑性变形都接近极限要求,而铅销橡胶支座方案中支座处于正常的工作范围,桥墩基本保持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防标准 连续梁 弹塑性 时程分析 铅销橡胶支座 连梁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方案优化设计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晓 杨少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6-151,共6页
通过分析现有道路交通组织方式的特点,基于郑漯高速公路交通现状,介绍交通组织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对郑漯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交通组织方案进行设计和优选.在保证交通安全和道路畅通的前提下,提出郑漯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的交通组织实施... 通过分析现有道路交通组织方式的特点,基于郑漯高速公路交通现状,介绍交通组织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对郑漯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交通组织方案进行设计和优选.在保证交通安全和道路畅通的前提下,提出郑漯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的交通组织实施方案及改扩建期间的紧急事件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改扩建工程 交通组织 方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高速公路高陡边坡绿化技术 被引量:13
3
作者 安登奎 王玉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52,共4页
从陕西省黄土区高速公路高陡边坡土壤干旱、瘠薄、陡峭的生态环境条件出发,提出采用雨水叠加利用和易地利用模式来提高平台土壤水分含量;铺设一维网垫草皮和土工格室;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地力;选择适生乡土树草种等技术措施,以提高高陡边... 从陕西省黄土区高速公路高陡边坡土壤干旱、瘠薄、陡峭的生态环境条件出发,提出采用雨水叠加利用和易地利用模式来提高平台土壤水分含量;铺设一维网垫草皮和土工格室;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地力;选择适生乡土树草种等技术措施,以提高高陡边坡绿化植物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技术 黄土高原地区 培肥地力 土壤水分含量 垫草 土壤干旱 生态环境条件 高陡边坡 高速公路 土工格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方法--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卢斌莹 陈正江 +2 位作者 白延平 魏清 戴文晗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6-950,共5页
提出一套适合公路工程特点的遥感图像处理方法(如多光谱图像信息增强和彩色合成、清晰度处理和数据加密放大),并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和野外调查成果进行公路地质灾害调查,充分发挥了遥感技术速度快、质量高、效益显著的优势。采用TM或ETM... 提出一套适合公路工程特点的遥感图像处理方法(如多光谱图像信息增强和彩色合成、清晰度处理和数据加密放大),并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和野外调查成果进行公路地质灾害调查,充分发挥了遥感技术速度快、质量高、效益显著的优势。采用TM或ETM图像为数据源,以陕西省三大自然分异区秦巴山区、关中平原、黄土高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符合生产实际,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高速公路 地质灾害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高速公路不良地质分布规律遥感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卢斌莹 陈正江 +2 位作者 叶蓁 魏清 戴文晗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研究陕西省高速公路设计带不良地质分布规律,为公路可行性研究提供选线依据。方法将TM图像按照TM7-TM4-TM2波段顺序合成处理,结合现有地质资料和野外调查成果,对陕西省高速公路设计带不良地质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发现断层和滑... 目的研究陕西省高速公路设计带不良地质分布规律,为公路可行性研究提供选线依据。方法将TM图像按照TM7-TM4-TM2波段顺序合成处理,结合现有地质资料和野外调查成果,对陕西省高速公路设计带不良地质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发现断层和滑坡(滑塌)、崩塌在陕西省整个区域均有分布,是影响高速公路建设的主要不良地质现象,秦巴山地不良地质密度最大,毛乌素沙漠区密度最小。结论遥感技术在分析和评价高速公路不良地质分布规律方面具有速度快、质量高、效益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高速公路 不良地质 分布规律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户-洋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8
6
作者 黄建榕 《灾害学》 CSCD 2003年第3期39-45,共7页
对陕西户(县)-洋(县)高速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考察研究;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区塌陷等地质灾害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证;对未来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估预测。
关键词 户-洋高速公路 地质灾害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塌陷 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关联度法在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7
作者 刘海松 范敏 +1 位作者 倪万魁 张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34,共3页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GZ40高速公路某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根据线路地质灾害种类多、制约因素复杂的特征,将全段分为多个评价单元,选取地形特征(坡度)、岩土类型、岩(土)体结构类型、地下水、植被覆盖率、灾害线密度(个km)...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GZ40高速公路某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根据线路地质灾害种类多、制约因素复杂的特征,将全段分为多个评价单元,选取地形特征(坡度)、岩土类型、岩(土)体结构类型、地下水、植被覆盖率、灾害线密度(个km)、工程可能诱发灾害程度等7个指标作为评价因素,把野外调研得出的地质灾害综合评价平均分值作为评价参考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将全段划分为3个安全等级,客观地反映了该段线路的地质灾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 地质灾害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计算的公路生态环境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晓 牛玉欣 李杨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8-172,共5页
利用GIS的分析功能和熵权理论,研究公路生态环境质量问题.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模型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公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利用熵理论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建立公路生态环境质量评... 利用GIS的分析功能和熵权理论,研究公路生态环境质量问题.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模型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公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利用熵理论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建立公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在RS和GIS支持下,分析青海省A公路生态环境现状,借用MATLAB工具计算出各指标的熵值和熵权,并利用公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对该公路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GIS 熵权 生态环境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GZ40禹门口~阎良段高速公路工程地质调绘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叶蓁 魏清 白延平 《遥感信息》 CSCD 2003年第3期38-41,T002,共5页
应用遥感技术对阎良—禹门口段高速公路进行工程地质调绘 ,采用航天、航空遥感图像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查明了路线带的工程地质环境 ,重点分析了构造断裂带和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对公路设计的危害 。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工程地质 遥感 野外调查 地质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面波法在公路软基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渊 丘斌煌 王赞文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9,共5页
对公路建设中时常遇见的砂土类软弱路基问题,采用瞬态面波法并结合少量钻孔测试信息,建立面波速度和砂土力学参数的关系模型,可预测勘查区的砂土力学参数的纵横向展布特征和规律。经实践检验,预测结果与实际砂土介质的变化规律基本吻合... 对公路建设中时常遇见的砂土类软弱路基问题,采用瞬态面波法并结合少量钻孔测试信息,建立面波速度和砂土力学参数的关系模型,可预测勘查区的砂土力学参数的纵横向展布特征和规律。经实践检验,预测结果与实际砂土介质的变化规律基本吻合,表明所建立的关系数学模型基本正确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结果为公路砂土路基分类评价以及软弱路基的勘查提供了一个经济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散 速度 标准贯入击数(N63.5) 承载力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桥梁后压浆桩基础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保林 陈长海 +2 位作者 杨海花 李春轩 姚迪明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27,共2页
对某工点桩基在不同工况下的静载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后压浆技术后,桩顶沉降速度减缓,沉降量减少,桩侧阻力、端阻力均大幅度提高,桩基承载力提高45%以上;采用后压浆技术更能确保桩基承载力。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后压浆 承载力 静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CAD在结构构件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雷自学 郑雅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2期196-198,共3页
以实例讨论了数学CAD在结构构件设计中的一些应用,旨在使广大设计人员从大量的日常计算中解脱出来,以从事更有创造性的工作.
关键词 数学CAD 结构构件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遥感多媒体数据管理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清 《遥感信息》 CSCD 2000年第1期26-28,共3页
介绍了公路遥感多媒体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开发过程及其运用情况 ,特别是结合现代面向对象多媒体数据库 ,对该系统的数据库结构进行了一定的展开 ,同时还介绍了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法及主要功能。
关键词 多煤体数据库 公路 遥感 关系数据库 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于“V”型峡谷桥址的连续刚构桥风冲击模型与抗风设计
14
作者 郭琦 田巨峰 +1 位作者 李青宁 尹海军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9-232,共4页
风荷载作用效应的精确分析是对"V"型峡谷桥址处平衡悬臂工法施工的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结构安全性的重要保证。以1座最高主墩153 m,跨径组合85 m+4×160 m+85 m的连续刚构桥为例,依据其桥址处的风环境确定了上、下部结... 风荷载作用效应的精确分析是对"V"型峡谷桥址处平衡悬臂工法施工的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结构安全性的重要保证。以1座最高主墩153 m,跨径组合85 m+4×160 m+85 m的连续刚构桥为例,依据其桥址处的风环境确定了上、下部结构的风冲击模型,并在最大悬臂工况下与静风荷载进行对比分析后对桥的抗风构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高墩的位移与应力,构造的动风载模型效应比静力风载的大3倍以上;增加的风撑横系梁构造可最大减小墩顶的应力与位移的73.9%;墩顶在最大悬臂阶段出现侧向最大位移11.9 cm,桥墩墩底截面拉应力1.65 MPa,虽未超过容许值,但应考虑采取适当的抗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悬臂施工 风冲击模型 风撑横系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综合评价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袁素凤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2期57-60,共4页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的确定是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之综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关部门土地审批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部门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依据之一。目前综合评估常用的方法是定性评价,在定性评价的过程中过分关心致灾...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的确定是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之综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关部门土地审批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部门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依据之一。目前综合评估常用的方法是定性评价,在定性评价的过程中过分关心致灾因素的极限值并突出某一因素的主导作用,往往忽视一次地质灾害事件常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为了客观、科学反映建设工程地质灾害综合评估结果,以高速公路线型工程为例,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其结果真实、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 高速公路 建设工程 地质灾害 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冲突技术互通式立交最小净距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杨少伟 王晓 +2 位作者 冯玉荣 赵一飞 潘兵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3-138,共6页
选择冲突数与交织区交通需求总量、交织区长度的比值即冲突率f作为交织区交通安全的评价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交织区的安全水平进行分级,采用模糊评价的办法将分级的安全水平进行量化,根据相邻互通式立交交织区构型和连接方式计算不同交... 选择冲突数与交织区交通需求总量、交织区长度的比值即冲突率f作为交织区交通安全的评价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交织区的安全水平进行分级,采用模糊评价的办法将分级的安全水平进行量化,根据相邻互通式立交交织区构型和连接方式计算不同交织区长度下安全等级,在满足互通式立交区域目标安全等级的前提下,计算出近距离相邻的互通式立交最小合理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通式立交 最小间距 交织区 交通冲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因素作用下沥青老化化学机理分析 被引量:29
17
作者 张倩 赵洁 +1 位作者 史梦琪 童申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4年第4期457-459,493,共4页
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探讨了沥青在热、光、氧、臭氧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可能发生的老化化学反应,指出在通常的自然条件下,沥青中各组分会自行发生热氧化老化、光氧老化、臭氧老化等老化反应,分析提出了这一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从化学反... 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探讨了沥青在热、光、氧、臭氧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可能发生的老化化学反应,指出在通常的自然条件下,沥青中各组分会自行发生热氧化老化、光氧老化、臭氧老化等老化反应,分析提出了这一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从化学反应角度揭示了沥青老化的化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老化 化学反应 机理 自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梁桥纵桥向防落梁装置结构模式对比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黄小国 李建中 张哲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46-1152,共7页
目前国内所采用的防落梁装置一般是作为构造措施,没有经过计算和设计,在地震作用下很难起到真正的防落梁效果.对于防落梁装置的结构模式,日本经常采用直接连接梁体的连梁装置,而美国则采用墩梁连接的限位装置.通过非线性时程方法对连续... 目前国内所采用的防落梁装置一般是作为构造措施,没有经过计算和设计,在地震作用下很难起到真正的防落梁效果.对于防落梁装置的结构模式,日本经常采用直接连接梁体的连梁装置,而美国则采用墩梁连接的限位装置.通过非线性时程方法对连续梁桥防落梁装置的两种结构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两联连续梁桥不同周期比和碰撞对连续梁桥防落梁装置结构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梁桥应采用墩梁连接的限位装置模式来设计防落梁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落梁装置 限位装置 落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杆抗滑桩内力计算的初参数法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英朴 门玉明 +1 位作者 蔺兴淼 邓军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60,共4页
将锚索抗滑桩看作由锚索和抗滑桩共同组成的支挡结构系统,同时,将其中的抗滑桩视为搁置在弹性地基上的梁,并将锚索拉力作为集中力加在抗滑桩上;应用初参数法分别建立了滑面上下基床参数为同一常数和滑面上下基床参数为不同常数时的计算... 将锚索抗滑桩看作由锚索和抗滑桩共同组成的支挡结构系统,同时,将其中的抗滑桩视为搁置在弹性地基上的梁,并将锚索拉力作为集中力加在抗滑桩上;应用初参数法分别建立了滑面上下基床参数为同一常数和滑面上下基床参数为不同常数时的计算锚索抗滑桩弯矩、剪力、挠度和转角的初参数公式。以某滑坡治理工程中采用的锚索抗滑桩为例,对其内力进行了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索抗滑桩 初参数 支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阶梯状黄土边坡稳定性试验 被引量:12
20
作者 胡晋川 谢永利 王文生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89,共7页
为揭示黄土公路阶梯状高路堑边坡在降雨条件下的稳定性状,依托陕西某高速公路黄土路堑边坡工程,进行了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并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阶梯状黄土高路堑边坡在降雨条件下的变形发展过程、坡面降雨入渗规律、涵水与护坡作... 为揭示黄土公路阶梯状高路堑边坡在降雨条件下的稳定性状,依托陕西某高速公路黄土路堑边坡工程,进行了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并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阶梯状黄土高路堑边坡在降雨条件下的变形发展过程、坡面降雨入渗规律、涵水与护坡作用以及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黄土阶梯状多级矮坡在降雨条件下,边坡的变形存在先垂直、后水平的特点,发生破坏前,会发生明显的侧向变形,在坡内很短距离无水平应变;一般降雨不会影响对阶梯状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阶梯状路堑边坡能充分利用黄土的直立特性,来消除降雨对坡面的冲刷,最大限度地减少坡面产流,增加坡面的降雨入渗量;阶梯状路堑边坡还具有边坡防护、水分涵养与景观美化等功能,具有良好的工程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边坡 阶梯状多级矮坡 稳定性试验 离心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