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模型对比的甘肃庆阳地区滑坡易发性评价
1
作者 薛一凡 马鹏辉 +5 位作者 李泽坤 韩宁 陈立森 焦其宪 张永涛 王竟晔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0-617,共18页
甘肃庆阳地区董志塬覆盖着数十米厚的层状黄土,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滑坡灾害频繁发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实际调查和资料收集,获取庆阳地区滑坡的分布数据,构建滑坡的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选... 甘肃庆阳地区董志塬覆盖着数十米厚的层状黄土,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滑坡灾害频繁发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实际调查和资料收集,获取庆阳地区滑坡的分布数据,构建滑坡的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选取坡向、坡形、坡度、高程、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距道路的距离、距河流的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年均降雨量和地层岩性作为滑坡易发性的影响因子,运用信息量模型、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随机森林对庆阳地区黄土滑坡进行易发性评价与区划,分析各影响因子与滑坡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滑坡集中分布于高程1200~1400 m区域(滑坡数占比为47.08%)及年均降雨量540~590 mm区域(39.71%),滑坡极高易发区集中于董志塬地区,受地形起伏度、道路工程与降雨侵蚀协同驱动;(2)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68)与随机森林(AUC值为0.864)预测精度显著优于单一信息量模型(AUC值为0.843),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通过非线性校正量化因子权重差异,随机森林依托集成学习优势适应复杂非线性关系;(3)坡形、高程及距道路的距离是滑坡发育的核心驱动因子,凹形坡汇水侵蚀、道路工程扰动(距道路的距离近)与塬边高侵蚀带(高程1200~1400 m区域)交互作用加剧滑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评价 信息量模型 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 随机森林 模型对比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