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OSviewer软件的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贺楠 强霞 +2 位作者 刘嫣然 郭新荣 王卫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4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VOSviewer软件的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收集199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有关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相关文献,通过VOSviewer软件,对发文量、发文期刊、主要研究者、主... 目的探讨基于VOSviewer软件的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收集199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有关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相关文献,通过VOSviewer软件,对发文量、发文期刊、主要研究者、主要穴位及施术方式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23篇,年度发文量在1995年达到51篇,之后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发文量最多的期刊《针灸临床杂志》共发文65篇,核心作者吴耀持共发表7篇文章。主要穴位中“后溪穴”出现频数最高,为100次,施术方式频数最多的是“推拿”,为51次。结论运用新的干预方法刺激穴位或多学科联合进行急性腰扭伤的研究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Sviewer 急性腰扭伤 可视化分析 穴位规律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智斌教授运用“嗅三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经验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斌 袁海光 +2 位作者 王卫刚 王渊 冯卫星 《现代中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8-9,共2页
根据国外文献报道嗅觉缺失早于阿尔茨海默病(AD)典型症状的出现时间,故认为AD与嗅觉系统关系密切。刘智斌教授发现三个改善嗅觉作用明显穴位,命名为"嗅三针",基于此将"嗅三针"的应用扩展至AD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 根据国外文献报道嗅觉缺失早于阿尔茨海默病(AD)典型症状的出现时间,故认为AD与嗅觉系统关系密切。刘智斌教授发现三个改善嗅觉作用明显穴位,命名为"嗅三针",基于此将"嗅三针"的应用扩展至AD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并获初步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刘智斌 嗅三针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AS评分评价点揉缺盆、天宗、肩贞治疗臂丛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1
3
作者 赵盼盼 刘智斌 王斌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494-497,共4页
目的用VAS评分评价点揉缺盆、天宗、肩贞治疗臂丛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71例臂丛神经痛的患者病例,按就诊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点揉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治疗组37例,常规推拿后于缺盆、天宗、肩贞上行点揉手法治疗... 目的用VAS评分评价点揉缺盆、天宗、肩贞治疗臂丛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71例臂丛神经痛的患者病例,按就诊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点揉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治疗组37例,常规推拿后于缺盆、天宗、肩贞上行点揉手法治疗;对照组34例,常规推拿后行传统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1周为1个疗程,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以VAS评分作为观察指标,以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作为疗效观察节点;同时对2组在治疗前、第3个疗程结束后分阶段评分,统计各段的人数并对比。结果 2组的治疗结果均有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有效率为85.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观测周期内,2组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的评分下降明显,表明其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电话随访统计表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后6周,对照组VAS评分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治疗组远期疗效较好,复发可能性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分阶段评分表明,治疗组治疗后的分阶段评分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对比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点揉缺盆、天宗、肩贞可有效缓解臂丛神经痛,近、远期疗效均优于传统针刺治疗,复发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痛 VAS评分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选穴规律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嫣然 强霞 +2 位作者 贺楠 郭新荣 王卫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5期130-134,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11年11月至2021年11月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相关文献。运用SPSS Modeler 18.0 Aprior...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11年11月至2021年11月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相关文献。运用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复杂网络图,采用SPSS Statistics 25.0对腧穴进行聚类法绘制树状图。结果最终纳入51篇文献,得出51首处方,涉及74个穴位,频次较多的穴位为三阴交、神门、心俞,排在前3位的经脉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任脉。涉及特殊穴的有37个腧穴,使用频次排在前3位依次为背俞穴、原穴、输穴。使用频次前20位的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8条腧穴强关联规则。腧穴配伍主要为5组。结论围绝经期失眠症的治疗应重视全身脏腑功能的调节,并且根据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特点调理冲任督,再根据失眠的病理状态进行调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失眠症 针刺 选穴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