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醒汤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肝性脑病 被引量:12
1
作者 问莉娜 李淑芳 +2 位作者 郭珍 赵欢 许红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522-524,共3页
目的观察促醒汤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来源于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肝性脑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2组均采用降低血氨生成,祛除诱因,降低血氨,保护肝脏,禁止蛋白质摄入、出... 目的观察促醒汤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来源于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肝性脑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2组均采用降低血氨生成,祛除诱因,降低血氨,保护肝脏,禁止蛋白质摄入、出现脑水肿者采用甘露醇脱水、补充人血白蛋白、血浆和支链氨基酸,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静脉滴注醒脑静以及门冬氨酸鸟氨酸;观察组联合使用促醒汤,间隔12 h,早晚灌肠治疗。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扑翼样震颤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治疗前、治疗后3 d、5 d、7 d血氨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观察组扑翼样震颤消失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2组治疗后3 d、5 d、7 d患者血氨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促醒汤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肝性脑病,可有效促进血氨排出,加快恢复苏醒,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醒汤 保留灌肠 肝性脑病 血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窍活血汤联合丁苯酞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39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问莉娜 曹旸 毛莉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1450-1453,共4页
目的研究通窍活血汤联合丁苯酞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6年12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四科进行诊治的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一氧... 目的研究通窍活血汤联合丁苯酞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6年12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四科进行诊治的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联合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精神状态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的有效率为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两组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治疗后的精神状态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S100β和HIF-1α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治疗后S100β和HIF-1α的水平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血黏度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下降,而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于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通窍活血汤联合丁苯酞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丁苯酞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窍活血汤 丁苯酞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防治神经系统疾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悦 杨志宏 +2 位作者 郭珍 康钰 周开俊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57-165,共9页
神经系统疾病往往病因复杂,症状繁多,疾病难治。天麻钩藤饮作为平肝降逆之剂,被临床医家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中且取效确切。但由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且存在相互作用,故天麻钩藤饮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现有研... 神经系统疾病往往病因复杂,症状繁多,疾病难治。天麻钩藤饮作为平肝降逆之剂,被临床医家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中且取效确切。但由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且存在相互作用,故天麻钩藤饮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现有研究结果杂乱,因此本文拟整合近十年来关于天麻钩藤饮的基础性研究。研究发现天麻钩藤饮可通过抑制核因子κB/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抑制相关炎性因子表达从而抑制炎性反应;可激活Klotho/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通路、抑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增强线粒体融合蛋白2表达改善氧化应激损伤;可诱导脂质代谢、抑制神经炎症、调控自噬、防止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可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下调N-甲基-D-天冬氨酸2B受体表达、上调B淋巴细胞瘤-2蛋白、激活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通路来抑制细胞凋亡;以及调节5-羟色胺神经递质水平等机制发挥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本文通过综述天麻钩藤饮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后续本方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饮 神经系统疾病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脂柔脉颗粒对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血流变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志宏 许红 杨耀峰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9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调脂柔脉颗粒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血流变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调脂柔脉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及西药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15只。空白组、模型组分别灌胃给... 目的:探讨调脂柔脉颗粒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血流变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调脂柔脉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及西药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15只。空白组、模型组分别灌胃给予0.5%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12 m L/(kg·d);调脂柔脉颗粒小、中、大剂量组分别给予调脂柔脉颗粒提取浸膏干粉混悬液0.36、1.08、3.24 g/(kg·d);西药组给予辛伐他汀4 mg/(kg·d)。10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脂、血流变的变化情况。结果:调脂柔脉颗粒大、中剂量组的总胆固醇(TC)水平、甘油三酯(TG)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小剂量组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脂柔脉颗粒可降低大鼠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血脂 血流变 调脂柔脉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微细,但欲寐也”谈从少阴经论治老年性痴呆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昕 班璐 +1 位作者 杨志宏 许红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672-674,共3页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痴、呆、愚,以脏腑、气血津液辨证为主。本病病因繁杂,中医认为老年性痴呆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常责之风、血、痰、瘀、火等郁阻络脉,循行上扰脑窍或脏腑阳...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痴、呆、愚,以脏腑、气血津液辨证为主。本病病因繁杂,中医认为老年性痴呆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常责之风、血、痰、瘀、火等郁阻络脉,循行上扰脑窍或脏腑阳气亏虚,终致元神失养。《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并不常用,从少阴经的辨证思路作为探析老年性痴呆的切入点,从少阴经条文出发探析少阴经的中医生理病理内涵,再结合少阴心经和少阴肾经探析心肾两脏与老年性痴呆的关联趋同性。少阴病条文之主症"脉微细,但欲寐也"与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表现相似,"当温之"以温阳法调理少阴,激发阳气,为治疗老年性痴呆提供了方法,以《伤寒论》的少阴经脉为核心,脏腑为始源,参以《内经》论述,着重分析少阴经脉理论对老年性痴呆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辨证 少阴经脉 脉微细 但欲寐 脏腑论治 老年性痴呆 温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志宏教授治疗痰火扰心型失眠经验总结 被引量:4
6
作者 尉焕 杨志宏 +1 位作者 朱晓娜 管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4期152-155,共4页
本文旨在介绍杨志宏教授治疗痰火扰心型失眠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经验。杨志宏教授认为痰火扰心型失眠病位主要在心肝脾。临证多当属痰火之标实,实乃肝乘脾弱之本虚,其治疗不仅清心火、化痰浊以祛实邪,而且当以疏肝健脾养心为法而安其内... 本文旨在介绍杨志宏教授治疗痰火扰心型失眠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经验。杨志宏教授认为痰火扰心型失眠病位主要在心肝脾。临证多当属痰火之标实,实乃肝乘脾弱之本虚,其治疗不仅清心火、化痰浊以祛实邪,而且当以疏肝健脾养心为法而安其内,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常不忘振奋脾气以扶土培元,并善选用经典名方黄连温胆汤化裁。本文从失眠的定义、辨证、治疗及临床案例总结杨志宏教授治疗痰火扰心型失眠的经验,以期更好地将名中医经验与理论结合起来,为今后治疗失眠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火扰心 失眠 名人经验 杨志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柱傍针刺平衡区、头针运动区和足运感区联合平衡训练在中风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冯勇 王先永 《现代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天柱傍针刺平衡区、头针运动区和足运感区联合平衡训练在中风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天柱傍针刺平衡区、头针运动区和足运感区联合平衡训练在中风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以及平衡训练,乙组患者在甲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体针、头针运动区和足运感区治疗,丙组患者在乙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天柱傍针刺平衡区进行治疗。三组患者均每日治疗一次,每周治疗五次,以四周为一个治疗疗程,连续进行两个疗程的治疗。分别在各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以及治疗结束后进行站立平衡功能、Holden功能步行分级、10m步行时间、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以及Sheikh躯干评分、Berg平衡评分量表等测定。结果三组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丙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甲、乙组(均P<0.05)。三组治疗后Sheikh躯干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丙组Sheikh躯干评分显著高于甲、乙组(均P<0.05)。三组治疗后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丙组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显著高于甲、乙组(均P<0.05)。三组治疗后Holden步行能力评级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丙组Holden步行能力评级显著高于甲、乙组(均P<0.05)。三组治疗后10米步行时间均显著短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丙组10米步行时间显著短于甲、乙组(均P<0.05)。结论天柱傍针刺平衡区、头针运动区和足运感区联合平衡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中风后康复患者的步行能力,大大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站立平衡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针刺 平衡区 运动区 平衡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