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视域下的中医理论创新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屈可伸 邢玉瑞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62,共3页
中西医结合研究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对中医学术发展的价值至今争议不断,特别是一些持有中医特色发展论的学者,对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价值多持否定态度。但从当代中医理论创新的角度,分析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价值,可以发现中西医结合研究... 中西医结合研究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对中医学术发展的价值至今争议不断,特别是一些持有中医特色发展论的学者,对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价值多持否定态度。但从当代中医理论创新的角度,分析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价值,可以发现中西医结合研究贯穿于中医理论创新的全过程,涉及新事实的获取、提出假说和假说的验证而形成新理论的各个环节,可以说中西医结合研究为中医理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并且是以后中医学术创新发展的主要途径。中西医结合研究之所以能够促进中医理论的创新,是因为中西医学源于实践经验的理论之间具有可通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中医理论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学创新综合实验设计--低共熔溶剂中3,5-二芳基吡啶的合成
2
作者 闫浩 孙茁然 李小蓉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4-874,共11页
将低共熔溶剂应用于特殊的齐齐巴宾(Chichibabin)吡啶反应来合成3,5-二芳基吡啶,低共熔溶剂作为催化剂/溶剂,廉价易得,制备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将需要传统有机溶剂媒介改进为在绿色环保低共熔溶剂中进行反应,使得反应更加... 将低共熔溶剂应用于特殊的齐齐巴宾(Chichibabin)吡啶反应来合成3,5-二芳基吡啶,低共熔溶剂作为催化剂/溶剂,廉价易得,制备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将需要传统有机溶剂媒介改进为在绿色环保低共熔溶剂中进行反应,使得反应更加简便、环境友好。同时,对该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探究了不同取代基团对反应收率的影响,为齐齐巴宾吡啶合成3,5-二芳基吡啶提供了一种创新教学方案。该实验过程不仅涉及萃取、浓缩和柱层析等基本实验操作,还包含低共熔溶剂的制备、红外光谱表征、热稳定性测试、产物的熔点测定、核磁共振和质谱等结构表征环节,同时还渗透了绿色化学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齐齐巴宾吡啶合成 3 5-二芳基吡啶 创新综合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疫情下中医养生学教学中生命伦理内涵的彰显--中医养生学课程思政的探索 被引量:11
3
作者 辛宝 闫昱江 +2 位作者 李隽 杨景锋 刘海燕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第10期1291-1294,共4页
以生命伦理学体系为切入,结合其理论核心问题,联系教学实际和现实背景,对中医养生学课程内容中生命伦理学的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从生命观、寿命观、死亡观等角度探讨传统中医理论中生命伦理学思想的体现。旨在从中医养生与治未病学课程... 以生命伦理学体系为切入,结合其理论核心问题,联系教学实际和现实背景,对中医养生学课程内容中生命伦理学的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从生命观、寿命观、死亡观等角度探讨传统中医理论中生命伦理学思想的体现。旨在从中医养生与治未病学课程教学实践出发,立足疫情下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引入和设计,围绕生命为中心的递进性教学思维构建,从教学导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如何结合生命伦理学丰富中医养生及相关课程教学,体现思政教学改革。同时立足中医特色,以中医生命观为引入,发掘传统医学生命伦理内容特色,在其体系中进一步丰富医学特别是生命伦理学内容,为抗击疫情的实践提供建议意见,为后续开展专业教学,探讨疫情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不同人群伦理差异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伦理学 中医养生学 课程思政 医学人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段型食管闭锁磁力吻合治疗现状及展望
4
作者 权董文 田永仓 刘仕琪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87,共4页
长段型食管闭锁(long-gap esophageal atresia,LGEA)是小儿外科治疗难题之一,需分期手术。实现微创化治疗、缩短治疗周期并改善预后是临床医师和患儿家属的共同目标。近年来,通过磁吻合完成消化道无缝线吻合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并在复... 长段型食管闭锁(long-gap esophageal atresia,LGEA)是小儿外科治疗难题之一,需分期手术。实现微创化治疗、缩短治疗周期并改善预后是临床医师和患儿家属的共同目标。近年来,通过磁吻合完成消化道无缝线吻合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并在复杂消化道梗阻疾病中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国内外均有利用磁吻合技术成功救治LGEA的病例报道。磁吻合实现空腔器官腔内吻合的特点为LGEA患儿重建食管结构提供了一种全新、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对磁吻合技术的不断改良,尤其是电磁吻合(electromagnetic anastomosis,EA)技术的开发,有望突破传统磁吻合技术重建食管盲端距离≥3 cm的复杂LG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 磁力学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元元 黄启超 +2 位作者 许小君 王楠 高铭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07-1212,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表现为肝细胞内脂肪的异常堆积。其主要病因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近年来,NAFLD等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NAFLD的药物治疗虽然已取得一定进步,但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表现为肝细胞内脂肪的异常堆积。其主要病因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近年来,NAFLD等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NAFLD的药物治疗虽然已取得一定进步,但疗效有限且不良反应较多。运动疗法作为一种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手段,在NAFLD等代谢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如何克服患者运动依从性低的问题,寻求安全有效的相关药物靶点,仍面临挑战。本文探讨运动疗法在NAFLD等代谢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与应用前景,概述运动引起的能量消耗、代谢途径和组织器官间交流变化,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运动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F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6
作者 高娅娅 李妙雨 +6 位作者 孙文瑞 贾双双 田彪 肖婉婷 张春燕 冯娟 高广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5-525,共11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 (allograft inflammatory factor 1, AIF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免疫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AIF1在AML中的表达及其与AML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型...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 (allograft inflammatory factor 1, AIF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免疫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AIF1在AML中的表达及其与AML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分析发现AIF1可能是AML的潜在癌基因,进一步通过功能富集分析、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分析对AIF1进行功能分析。通过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IF1和AM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Cox回归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AIF1的表达与AML患者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qRT-PCR和免疫印迹在AML患者的骨髓样本中验证AIF1的表达。结果:AIF1在AML中高表达,且与不良预后相关。AIF1高表达组总生存期比AIF1低表达组缩短。结论:AIF1在AML中的高表达,其表达与AML患者总体生存相关。提示AIF1可能作为AML患者的潜在不良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F1 急性髓系白血病 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富集分析 疾病本体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化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现状
7
作者 张博兴 王树楷 +1 位作者 杨好(综述) 宋亮(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7-252,共6页
乳酸化是一种新颖的依赖乳酸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其可以通过将乳酰基与蛋白质赖氨酸残基共价耦联,改变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参与细胞代谢和生长过程。近期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的乳酸化能够通过调控细胞内信号转导、基... 乳酸化是一种新颖的依赖乳酸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其可以通过将乳酰基与蛋白质赖氨酸残基共价耦联,改变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参与细胞代谢和生长过程。近期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的乳酸化能够通过调控细胞内信号转导、基因表达和蛋白功能,进而影响肿瘤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乳酸化的发现过程及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化 肿瘤 翻译后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转换纳米材料的C反应蛋白(CRP)高灵敏度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8
作者 刘玉桃 朱钰璞 +6 位作者 宋朝君 王宇亮 胡锦伟 马政君 席佳越 崔敏萱 范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1-686,共6页
目的采用镧系元素掺杂的上转换纳米材料增强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利用特异性识别C反应蛋白(CRP)的单克隆抗体,开发出一种高灵敏度、高光稳定性和高特异性的免疫荧光检测方法。方法制备以NaGdF_(4):Yb/Tm/Er为核心,以NaLuF_(4)为外壳的核... 目的采用镧系元素掺杂的上转换纳米材料增强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利用特异性识别C反应蛋白(CRP)的单克隆抗体,开发出一种高灵敏度、高光稳定性和高特异性的免疫荧光检测方法。方法制备以NaGdF_(4):Yb/Tm/Er为核心,以NaLuF_(4)为外壳的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颗粒,通过表面配体交换以得到水溶性纳米颗粒,以共价方式偶联FMU-CRP1特异性检测抗体,构建上转换发光检测试剂。通过双抗体夹心法,建立基于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免疫荧光法。结果基于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免疫荧光法,在(0.015~1)ng/mL CRP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4),检测下限为0.015 ng/mL。与ELISA相比,本方法的检测灵敏度提高33倍,显著优于ELISA。结论基于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免疫荧光法兼具高灵敏度和高光稳定性特点,有望为临床应用提供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纳米材料 C反应蛋白(CRP) 免疫荧光法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酮对孕早期不良妊娠史妇女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预测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萍 贾小文 +1 位作者 严谨 许艳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915-3917,共3页
目的:观察补充孕酮对孕早期不良妊娠史妇女妊娠结局的影响,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孕酮水平对其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既往有早期不良妊娠史的早孕患者56例为研究组(据治疗情... 目的:观察补充孕酮对孕早期不良妊娠史妇女妊娠结局的影响,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孕酮水平对其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既往有早期不良妊娠史的早孕患者56例为研究组(据治疗情况分为治疗组40例和未治疗组16例),同期常规体检的正常早孕妇女183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并应用ROC曲线对孕酮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孕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孕酮水平判断早期不良妊娠史妇女妊娠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2,最佳临界值为19.74 ng/m L,此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88和0.762。结论:补充孕酮对早期不良妊娠史妇女的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首次测得孕酮水平可用于判断不良妊娠史妇女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酮 孕早期 妊娠结局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及评分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路宁 刘旭 +4 位作者 张佳 王绩钊 屈航英 柳霖 王健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7-301,共5页
目的分析胃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构建可视化评分系统。方法提取SEER数据库2004年至2012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进... 目的分析胃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构建可视化评分系统。方法提取SEER数据库2004年至2012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并用nomogram进行COX回归评分系统的可视化构建。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人种、是否多发、肿瘤分级、TNM分期、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是否手术是影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人种、是否多发、肿瘤分级、N分期、M分期、是否手术是影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3、5、10年的预测价值均明显高于第6版AJCC TNM分期系统的预后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年:Z=13.178,P<0.000 1;5年:Z=11.462,P<0.000 1;10年:Z=4.298,P<0.000 1)。结论影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较多;本研究绘制的可视化nomogram可根据患者的评分计算出患者的3、5、10年生存率,且预测价值明显优于TNM分期系统,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相关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淡漠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少朋 赵弘轶 +2 位作者 王诺 迟丽屹 黄勇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7-212,共6页
卒中患者经常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困扰和神经精神紊乱的影响。卒中后淡漠综合征可对患者机体恢复产生负面影响,并且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和加重护理负担。然而,当前卒中后淡漠综合征未被充分认识并且被严重低估。因此,作者就卒中后淡漠综合征... 卒中患者经常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困扰和神经精神紊乱的影响。卒中后淡漠综合征可对患者机体恢复产生负面影响,并且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和加重护理负担。然而,当前卒中后淡漠综合征未被充分认识并且被严重低估。因此,作者就卒中后淡漠综合征的概念、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管理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在卒中后淡漠综合征的诊治过程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漠综合征 神经精神症状 卒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卢铭 何春玲 +6 位作者 吴振天 吕垚 段晓晖 王冰璇 王世雄 王健红 梁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06-1713,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Baicalin)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DB增殖、焦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5、10、20、40μmol/L)的黄芩苷处理DB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焦亡形... 目的:探讨黄芩苷(Baicalin)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DB增殖、焦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5、10、20、40μmol/L)的黄芩苷处理DB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焦亡形态,LDH含量释放检测验证细胞膜完整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相关mRNA及蛋白(NLRP3、GSDMD、GSDME、N-GSDMD、N-GSDME)表达。为进一步阐明黄芩苷诱导DB细胞焦亡与ROS生成之间的关联,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黄芩苷组、NAC组及NAC联合黄芩苷组,NAC组用ROS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2 mmol/L预处理DB细胞2 h;联用组经预处理后加入黄芩苷,培养48 h,用DCFH-DA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的变化。结果:黄芩苷剂量依赖性抑制DB细胞的增殖活性(r=-0.99),作用48 h的IC50为20.56μmol/L,倒置显微镜观察到药物组DB细胞焦亡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相比,黄芩苷组细胞释放LDH明显升高(P<0.01),表明细胞膜完整性丧失;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黄芩苷剂量依赖的增加焦亡通路中NLRP3、N-GSDMD和N-GSDME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ROS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黄芩苷组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NAC组ROS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NAC组比较,NAC联合黄芩苷组ROS含量增加,提示黄芩苷显著减弱了NAC对ROS生成的抑制作用(P<0.05)。同样地,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黄芩苷组焦亡相关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NAC组抑制NLRP3表达并减少了N-GSDMD和N-GSDME的切割(P<0.05);与NAC组比较,NAC联合黄芩苷组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升高。表明,黄芩苷能有效诱导DB细胞焦亡,并逆转NAC对ROS生成的抑制作用。结论:黄芩苷能抑制DLBCL细胞株DB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ROS生成来影响焦亡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细胞焦亡 炎症小体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语言流畅性的网络图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少朋 迟丽屹 +3 位作者 马芮 赵弘轶 尹维民 黄勇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3-356,共4页
目的利用网络图分析老年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词语流畅性测验(VFT)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1~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就诊的老年脑白质损害患者30例(CSVD组),另选择年龄与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利用SpeechGraph... 目的利用网络图分析老年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词语流畅性测验(VFT)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1~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就诊的老年脑白质损害患者30例(CSVD组),另选择年龄与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利用SpeechGraphs软件分析VFT,同时收集人口学资料及认知功能测评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网络图参数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SVD组节点数、直径、平均最短路径(ASP)明显低于对照组,密度和平均总等级(AT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CSVD组选择反应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0.53±0.12)s vs (0.46±0.09)s,P=0.004],数字图形转换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70±3.42)分vs (22.60±4.45)分,P=0.000]。相关性分析显示,节点数与选择反应时间、受教育程度及数字图形转换相关;边数量与选择反应时间、受教育程度及数字图形转换相关(P<0.01)。直径、ASP与数字图形转换相关;密度与教育程度、选择反应时间和数字图形转换相关;ATD与教育程度和数字图形转换相关(P<0.01)。结论 VFT网络图分析发现老年CSVD患者在执行功能方面存在的损害,有助于老年CSVD患者的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脑梗死 计算机通信网络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脊电针刺激通过PKA/RhoA通路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孝敏 鱼丽萍 +1 位作者 李卓伦 丁天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95-302,共8页
目的:探究电针(EA)夹脊穴对脊髓损伤(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蛋白激酶A(PKA)/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通路表达的影响,并从PKA/RhoA通路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CI模型组(SCI)、电针干预组(S... 目的:探究电针(EA)夹脊穴对脊髓损伤(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蛋白激酶A(PKA)/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通路表达的影响,并从PKA/RhoA通路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CI模型组(SCI)、电针干预组(SCI+EA)。运用钳夹法建立SCI模型,SCI+EA组电针干预T_(9)和T_(11)两对夹脊穴。利用脊髓功能评分(BBB量表)检测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学改变,同时运用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及real time RT-PCR检测脊髓组织中蛋白激酶A(PKA)、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结果:SCI模型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发生严重障碍,脊髓组织结构紊乱,伴较多出血点,而电针刺激后SCI大鼠脊髓组织结构较完整,出血点减少,后肢运动功能也得到明显改善。此外,夹脊电针刺激可显著提高SCI大鼠脊髓组织中PKA mRNA表达,(P<0.05)。同时,夹脊电针刺激后SCI大鼠脊髓组织中PKA、GAP-43蛋白以及磷酸化蛋白p-RhoA(ser188)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夹脊电针能改善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减轻脊髓组织的病理学损伤;可能是通过调节PKA/RhoA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夹脊穴 电针 蛋白激酶A Ras同源基因家庭成员A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通过FOXO3/CCL22信号通路调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细胞生长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段晓晖 李宏 +7 位作者 吕垚 刘静 王世雄 吴振天 王冰璇 卢铭 王健红 梁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0-738,共9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细胞生长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培养正常NK细胞及人ENKTCL细胞株SNK-6和YTS,分别采用5、10、20μmol/L的黄芩苷处理SNK-6和YTS细胞并设置对照,EdU法检测细胞增殖,FCM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细胞生长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培养正常NK细胞及人ENKTCL细胞株SNK-6和YTS,分别采用5、10、20μmol/L的黄芩苷处理SNK-6和YTS细胞并设置对照,EdU法检测细胞增殖,FCM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FOXO3和CCL22蛋白的表达;设计并合成干扰质粒,采用PEI转染试剂对FOXO3 siRNA干扰质粒和CCL22 pcDNA过表达质粒进行转染,建立动物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对照组和5、10、20μmol/L黄芩苷处理组SNK-6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56.17±2.96)%、(51.92±4.63)%、(36.42±1.58)%、(14.60±2.81)%,各组YTS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58.85±2.98)%、(51.38±1.32)%、(34.75±1.09)%、(15.45±1.10)%,各组SNK-6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93±0.74)%、(11.78±0.34)%、(28.46±0.44)%、(32.40±0.37)%,各组YTS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7.93±0.69)%、(16.29±1.35)%、(33.91±1.56)%、(36.27±1.06)%。与对照组相比,SNK-6和YTS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01),仅在黄芩苷浓度为20μmol/L时SNK-6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而YTS细胞经不同浓度(5,10,20μmol/L)黄芩苷处理后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ENKTCL细胞系SNK-6、YTS细胞较人NK细胞中FOXO3蛋白表达降低,CCL22蛋白表达升高(P<0.001),经黄芩苷处理后细胞中FOXO3蛋白表达增高(P<0.01),CCL22蛋白表达下降(P<0.00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黄芩苷处理可抑制肿瘤的生长,经黄芩苷处理的裸鼠ENKTCL组织中CCL22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1),而FOXO3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上升(P<0.05)。此外,FOXO3沉默会导致FOXO3蛋白表达下降和CCL22蛋白表达增高(P<0.01,P<0.001)。结论:黄芩苷对ENKTCL细胞株SNK-6和YTS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可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且可通过FOXO3介导下调CCL22表达;动物实验发现黄芩苷可抑制肿瘤生长;黄芩苷可通过FOXO3/CCL22信号通路调控抑制ENKTCL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FOXO3 巨噬细胞来源的趋化因子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突变相关的脑小血管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白秋菊 迟丽屹 +3 位作者 亢恺雯 王少朋 孔韦杰 刘欣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4期376-381,共6页
随着人类基因组学的发展,遗传相关脑小血管病的基因研究近年备受关注。基因研究在发掘出更多基因突变形式和表型的同时,也为明确致病途径、寻找新治疗靶点开创了新的方向。本文对常见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相关基因及其突变形式、发病机制... 随着人类基因组学的发展,遗传相关脑小血管病的基因研究近年备受关注。基因研究在发掘出更多基因突变形式和表型的同时,也为明确致病途径、寻找新治疗靶点开创了新的方向。本文对常见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相关基因及其突变形式、发病机制和临床表型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遗传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在脊髓损伤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孝敏 王强 +1 位作者 李卓伦 鱼丽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6-280,共5页
脊髓损伤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除了致死致残外,常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后期生活质量。同时,肠道菌群作为一个复杂而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近年来,肠道菌群对脊髓损伤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 脊髓损伤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除了致死致残外,常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后期生活质量。同时,肠道菌群作为一个复杂而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近年来,肠道菌群对脊髓损伤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不仅可以作为脊髓损伤严重程度以及部分并发症的生物标志物,而且对于脊髓损伤的治疗肠道菌群也是一个潜在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与女性卒中血栓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庆丽 方天颖 张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61-866,共6页
女性卒中有其独特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筛查中,女性卒中患者的异常率较高。雌激素可通过血管组织、炎性反应、血栓形成等多种方式引起卒中,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探讨。该文从雌激素影响血管组织... 女性卒中有其独特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筛查中,女性卒中患者的异常率较高。雌激素可通过血管组织、炎性反应、血栓形成等多种方式引起卒中,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探讨。该文从雌激素影响血管组织、促进血管炎性反应、引起血栓形成等方面探讨女性卒中的独特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卒中 受体 雌激素 血栓形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母子分离对大鼠成年后认知功能及海马区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丹丹 马芮 +2 位作者 王少朋 赵弘轶 黄勇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62-667,共6页
目的研究早期母子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 MS)对雄性大鼠成年后认知功能与海马区神经型一氧化合酶(neur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nNOS)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生命早期应激(early life stress, ELS)对大鼠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健康SD孕... 目的研究早期母子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 MS)对雄性大鼠成年后认知功能与海马区神经型一氧化合酶(neur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nNOS)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生命早期应激(early life stress, ELS)对大鼠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健康SD孕鼠随机分为MS组和非母子分离(no maternal separation group, NMS)组,每组6只,MS组新生幼鼠在出生后第3~22 d,每天与母鼠分离3 h,NMS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饲养至10周龄时两组各取24只子代雄性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采用Neu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其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 DG)神经元数目及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区nNOS、eNOS、Bax/BCL2、caspase-3及P53的含量,Ki67/DCX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DG区神经元增殖、分化情况,TUNEL染色检测海马DG区神经元变性死亡情况。结果行为学测试提示MS组子代雄性大鼠相对于NMS组,逃逸潜伏期延长(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MS组子代雄性大鼠相对于NMS组,海马DG区正常及变性神经元的数目无明显变化(P>0.05),神经元增殖减少、分化减缓、凋亡增多(P<0.05),海马区nNOS、eNOS表达减低(P<0.05),Bax/BCL2表达增高(P<0.05),caspase-3、P53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母子分离能够减少子代大鼠成年后海马区nNOS含量,影响海马DG区神经元功能,可能对神经发育有长远影响,与成年后学习、记忆能力相关的认知功能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子分离 海马区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神经元增殖与分化 MORRIS水迷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调节CD8^(+)T细胞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华 赵颖倩 +3 位作者 郭婕 卢苑蓉 张改月 王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77-1184,共8页
目的:观察早期电针干预对CD8^(+)T细胞浸润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及CD8^(+)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早期电针对PD的神经元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 目的:观察早期电针干预对CD8^(+)T细胞浸润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及CD8^(+)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早期电针对PD的神经元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左旋多巴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构建P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电针组选取“足三里”“悬钟”进行干预14天,治疗结束后进行转棒、旷场测试,并观察黑质区TH表达及CD8^(+)T细胞表型标记物CD103^(+)T细胞、干扰素γ(IFNγ)蛋白及颗粒酶B(GzmB)蛋白的表达。结果: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小鼠毛色暗淡无光,精神萧瑟,活动减少,肌肉颤动,而电针组及左旋多巴组小鼠精神状态良好。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及左旋多巴组小鼠掉棒潜伏时间延长(P<0.01),运动总距离延长且经过区域中心的速度改善(P<0.01),黑质区TH阳性表达增加(P<0.01),CD8^(+)CD103^(+)T细胞共定位表达率降低(P<0.01),IFNγ含量下调(P<0.05,P<0.01),GzmB表达下降(P<0.05,P<0.01)。结论:早期电针干预可以提高PD模型小鼠的运动能力,增加黑质区TH表达并改善神经元损伤,其机制与电针减少黑质区CD8^(+)CD103^(+)T细胞浸润,进一步抑制IFNγ、GzmB分泌,最终降低细胞毒性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针 CD8^(+)T细胞 酪氨酸羟化酶 表型标记物CD103^(+)T细胞 干扰素γ 颗粒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