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化传递成像及多回波Dixon技术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 被引量:8
1
作者 谭辉 杨震 +6 位作者 樊秋菊 于楠 杨创勃 曹丽娜 于勇 李娜 王少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94-1698,共5页
目的 观察磁化传递成像(MTI)及多回波Dixon技术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6例接受L2~L4定量CT(QCT)及MR(MTI及多回波Dixon定量技术)检查患者,根据QCT所测骨密度(BMD)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BMD<80 mg/cm^(3))、骨量... 目的 观察磁化传递成像(MTI)及多回波Dixon技术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6例接受L2~L4定量CT(QCT)及MR(MTI及多回波Dixon定量技术)检查患者,根据QCT所测骨密度(BMD)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BMD<80 mg/cm^(3))、骨量减低组(BMD 80~120 mg/cm^(3))及骨量正常组(BMD>120 mg/cm^(3)),比较3组一般资料、L2~L4椎体磁化传递率(MTR)及脂肪分数(FF)。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骨质疏松的效能。结果 QCT诊断骨质疏松64例、骨量减低72例、骨量正常70例,3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BMD、FF及MT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于多回波Dixon的回归方程为Logist(P_(FF))=0.15×年龄+0.58×BMI+0.04×FF-27.09,基于MTI的回归方程为Logist(P_(MTR))=0.14×年龄+0.63×BMI-0.44×MTR-23.31,联合方程为Logist(P_(FF+MTR))=0.15×年龄+0.63×BMI-0.04×FF-0.52×MTR-20.59,其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96及0.98,Logist(P_(FF+MTR))的AUC大于Logist(P_(FF))及Logist(P_(FF))(Z=4.234、P<0.001,Z=1.252,P=0.041)。结论 MTI及多回波Dxion技术均可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联合应用二者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 骨密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反转时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定量分析高血压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2
作者 谭辉 樊秋菊 +6 位作者 任革 杨祺 贺太平 史琳娜 王少彧 李悦 薛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51-1455,共5页
目的观察多反转时间动脉自旋标记(mTI-ASL)技术定量分析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采集55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颅脑常规MRI及mTI-ASL图像。将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1级(n=20)、高血压2... 目的观察多反转时间动脉自旋标记(mTI-ASL)技术定量分析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采集55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颅脑常规MRI及mTI-ASL图像。将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1级(n=20)、高血压2级(n=20)及高血压3级(n=15)共3个亚组,分析mTI-ASL图像中各亚组及对照组灰质(额叶、颞叶、枕叶)、脑白质(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前角及后角旁白质、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基底核、丘脑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动脉通过时间(ATT),比较rCBF及ATT值差异。结果高血压1级亚组除脑灰质外各脑区rCBF、ATT值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压2级亚组与高血压1级亚组间半卵圆中心及胼胝体rCBF和半卵圆中心AT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脑区rCBF、AT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侧脑室前、后角旁白质外,高血压3级亚组与高血压2级亚组间各脑区rCBF、AT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组间不同脑区rCBF值及AT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TI-ASL成像可定量分析高血压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高血压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流动力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IM-DWI联合MRS鉴别诊断骨质疏松与转移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32
3
作者 樊秋菊 谭辉 +5 位作者 于楠 杨祺 王少彧 贺太平 于勇 薛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7-301,共5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联合MRS鉴别骨质疏松与骨转移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价值。方法收集因椎体压缩性骨折接受CT扫描并难以诊断的患者共70例,基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和转移组。对所有患者均行常规...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联合MRS鉴别骨质疏松与骨转移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价值。方法收集因椎体压缩性骨折接受CT扫描并难以诊断的患者共70例,基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和转移组。对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矢状位T1W、T2W、STIR序列和IVIM-DWI、1 H-MRS扫描。测定4.7ppm处水信号和1.3ppm处脂质的相对峰下面积,评估IVIM-DWI参数[真弥散系数(D)、假弥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和MRS参数[脂水比(LWR)和脂肪分数(FF)],通过ROC曲线评估MRS、IVIM-DWI及两者联合对转移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效能,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转移组的f值、D值和FF显著低于骨质疏松组,D*值明显高于骨质疏松组(P均<0.05)。MRS、IVIM-DWI及二者联合诊断骨质疏松和转移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7.50%(28/32)、57.89(22/38)、71.43%(50/70),78.13%(25/32)、89.47%(34/38)、84.28%(59/70)及90.63%(29/32)、97.37(37/38)、94.29%(66/70)。MRS、IVIM-DWI及二者联合的AUC分别为0.73、0.88和0.94(P均<0.05)。结论 IVIMDWI联合MRS可提高鉴别诊断骨质疏松与转移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肿瘤转移 扩散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化传递成像评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谭辉 杨震 +5 位作者 樊秋菊 于楠 杨创勃 于勇 王少彧 李悦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磁化传递成像(MTI)定量评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行腰椎MR检查患者的资料,根据定量CT(QCT)结果分成骨质疏松组、骨量减低组和骨量正常组3组。测量腰2~4椎体磁化传递率(MTR)。比较组间MTR值的差异... 目的:探讨磁化传递成像(MTI)定量评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行腰椎MR检查患者的资料,根据定量CT(QCT)结果分成骨质疏松组、骨量减低组和骨量正常组3组。测量腰2~4椎体磁化传递率(MTR)。比较组间MTR值的差异,绘制ROC曲线以分析MTR对骨质疏松及骨量减低的诊断效能。结果:随着骨密度的降低,椎体MTR值也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TR值诊断骨量减低与骨质疏松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5、0.944,MTR阈值分别为10.45、5.95,其诊断骨量减低、骨质疏松的灵敏度分别为78.90%、86.41%,特异度分别为86.84%、89.83%(P<0.001)。结论:MTI技术可以早期、灵敏地检测骨量变化,MTR值可作为骨质疏松症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传递成像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