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疫情防控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全媒体传播路径探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媛 欧阳静 王宇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4期459-464,共6页
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为人类健康作出重要贡献。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中医药文化实现全效传播提供了契机。在明晰全媒体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疫情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全媒体传播面临的困境... 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为人类健康作出重要贡献。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中医药文化实现全效传播提供了契机。在明晰全媒体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疫情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全媒体传播面临的困境,并从内容新生态、技术新体系、管理新模式、受众新定位四个方面探索中医药文化全媒体传播路径,以期提升中医药文化全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中医药文化 全媒体 传播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级运动皮质介导电针镇痛和抗焦虑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纪若馨 唐扬 +5 位作者 田志成 丁慧 杨新江 李祥辰 王菲 罗层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慢性疼痛及相关负性情绪的治疗作用,探讨初级运动皮质(M1)区谷氨酸能神经元在电针(EA)刺激后的活动改变。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单纯电针刺激组(EA)、神经损伤组(SNI)、电针治...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慢性疼痛及相关负性情绪的治疗作用,探讨初级运动皮质(M1)区谷氨酸能神经元在电针(EA)刺激后的活动改变。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单纯电针刺激组(EA)、神经损伤组(SNI)、电针治疗神经损伤组(SNI+EA)。在构建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模型第30 d后,在小鼠双侧足三里(ST36)给予EA刺激。采用von Frey纤维丝与Hargreaves热敏测试箱对小鼠进行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检测。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检测小鼠的焦虑样行为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技术观察M1区谷氨酸能神经元c-Fos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SNI组小鼠在造模30 d后双侧后足产生显著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P<0.01),并伴随明显的焦虑样行为(P<0.01)。SNI+EA组小鼠疼痛及焦虑样行为均得到显著缓解(P<0.01);SNI组小鼠M1区谷氨酸能神经元c-Fos表达显著降低;给予EA治疗后,与SNI组相比,SNI+EA组小鼠M1区谷氨酸能神经元c-Fos表达显著增多(P<0.01)。结论:EA治疗显著缓解了SNI诱致的慢性疼痛及相关焦虑样情绪,M1区谷氨酸能神经元可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慢性痛 初级运动皮质 谷氨酸能神经元 焦虑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徐瑞雪 王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27-3032,共6页
槲皮素广泛存在于许多植物的茎皮、花、叶、芽、种子、果实中,多以苷的形式存在,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黄酮醇类化合物。目前发现已有一百余种药用植物中均含有槲皮素。大量研究表明,槲皮素在肺癌、肝癌、宫颈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 槲皮素广泛存在于许多植物的茎皮、花、叶、芽、种子、果实中,多以苷的形式存在,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黄酮醇类化合物。目前发现已有一百余种药用植物中均含有槲皮素。大量研究表明,槲皮素在肺癌、肝癌、宫颈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的发展中均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以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等途径来发挥抗肿瘤作用。此外还发现槲皮素可协同部分化疗药物发挥更好的疗效,并降低其多药耐药性,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槲皮素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发挥抗肿瘤作用,在临床抗肿瘤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几年槲皮素在抗肿瘤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槲皮素的抗肿瘤作用研发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抗肿瘤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化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现状
4
作者 张博兴 王树楷 +1 位作者 杨好(综述) 宋亮(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7-252,共6页
乳酸化是一种新颖的依赖乳酸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其可以通过将乳酰基与蛋白质赖氨酸残基共价耦联,改变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参与细胞代谢和生长过程。近期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的乳酸化能够通过调控细胞内信号转导、基... 乳酸化是一种新颖的依赖乳酸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其可以通过将乳酰基与蛋白质赖氨酸残基共价耦联,改变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参与细胞代谢和生长过程。近期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的乳酸化能够通过调控细胞内信号转导、基因表达和蛋白功能,进而影响肿瘤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乳酸化的发现过程及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化 肿瘤 翻译后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调控肿瘤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
5
作者 徐瑞雪 王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83-1691,共9页
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胞外囊泡,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携带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多种物质,通过参与免疫调节、细胞间信号转导、蛋白质及核酸的传输等多种方式在生物体内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通过调控铁死亡介导肿瘤发展和肿瘤耐药等过程... 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胞外囊泡,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携带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多种物质,通过参与免疫调节、细胞间信号转导、蛋白质及核酸的传输等多种方式在生物体内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通过调控铁死亡介导肿瘤发展和肿瘤耐药等过程。利用外泌体运送载体的特性调控铁死亡为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铁死亡 肿瘤 肿瘤微环境 肿瘤耐药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芩承气汤通过抑制TLR4/NF-κB p65通路减轻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肝损伤 被引量:24
6
作者 党琳 宋亮 +2 位作者 张晓芹 许小凡 张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4-139,共6页
目的基于TLR4/NF-κB p65信号通路探讨柴芩承气汤(chaiqinchengqi decoction,CQCQD)对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肝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昆明小鼠36只,随机分为3组(n=12),即对照组(Control),重症急性胰腺... 目的基于TLR4/NF-κB p65信号通路探讨柴芩承气汤(chaiqinchengqi decoction,CQCQD)对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肝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昆明小鼠36只,随机分为3组(n=12),即对照组(Control),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SAP)和柴芩承气汤治疗组(SAP+CQCQD)。腹腔注射20%L-精氨酸(3.3 g·kg-1,2次,间隔1 h)建立SAP模型,治疗组给予柴芩承气汤灌胃(19 g·kg-1·d-1)。造模后72 h观察胰腺、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内毒素含量,肝组织TLR4、p-NF-κB p65蛋白表达,及肝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SAP组胰腺和肝脏可见明显的病理损伤,血清内毒素含量增多,肝组织TLR4、p-NF-κB p65表达增加,IL-6、TNF-α、MIP-1αmRNA水平升高。与SAP组相比,柴芩承气汤组胰腺和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内毒素含量降低,肝组织TLR4、p-NF-κB p65表达和IL-6、TNF-α、MIP-1α mRNA水平减少。 结论 柴芩承气汤可能通过抑制肝组织TLR4/NF-κB p65通路活化,降低促炎因子水平,从而减轻小鼠SAP并发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芩承气汤 内毒素 TLR4 NF-ΚB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池 段丽芳 +1 位作者 许小凡 张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0-505,共6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成为引发急性胰腺炎(AP)或导致AP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有研究指出HTG已成为继胆道疾病之后引起AP的第二大因素,提出了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的概念,并对其进...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成为引发急性胰腺炎(AP)或导致AP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有研究指出HTG已成为继胆道疾病之后引起AP的第二大因素,提出了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大量探索。至今高甘油三酯血症参与AP进展的机制尚未明确,导致临床治疗缺乏靶点。当前亟须认识HTG-AP的机制,以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HTG-AP的相关发病机制包括过多的游离脂肪酸(FFA)引起氧化应激、Ca^(2+)超载、内质网应激及微循环障碍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甘油三酯血症 急性胰腺炎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对L-精氨酸诱发的昆明小鼠慢性胰腺炎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范建伟 许小凡 +3 位作者 辛嘉萁 吴楠 段丽芳 张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8-334,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雌雄小鼠L-精氨酸诱发的慢性胰腺炎(CP)程度的差异,探讨性别对CP模型形成的影响。方法:健康昆明小鼠雌雄各42只,分为雌性对照组、雌性CP组、雄性对照组和雄性CP组(对照组n=18,每时点6只;CP组n=24,每时点8只)。CP模型组小... 目的:通过比较雌雄小鼠L-精氨酸诱发的慢性胰腺炎(CP)程度的差异,探讨性别对CP模型形成的影响。方法:健康昆明小鼠雌雄各42只,分为雌性对照组、雌性CP组、雄性对照组和雄性CP组(对照组n=18,每时点6只;CP组n=24,每时点8只)。CP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20%L-精氨酸(3 g/kg,每周1次,每次2轮,间隔1 h)诱发CP。分别于造模后第2、4、6周处死动物,取小鼠胰腺组织,HE及Masson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胰腺形态学改变及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胰腺组织F4/80的阳性染色率;real-time PCR检测胰腺组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组织α-SMA及FN蛋白的表达。结果:20%L-精氨酸腹腔注射后的第2、4和6周,HE及Masson染色显示雌雄CP组胰腺组织均可见病理损伤,但是同一时点雌雄小鼠胰腺损伤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雄性小鼠胰腺病变程度明显较重;胰腺F4/80染色显示雄性小鼠胰腺F4/80的表达水平在造模后各时点均明显高于同一时点的雌性小鼠;造模后第2和4周胰腺IL-6的mRNA表达在雌雄CP组均有所升高,但是雄性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雌性组(P<0.05)。造模后α-SMA和FN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可见高表达,但雄性小鼠表达时点更早,水平更高(P<0.05)。结论:采用腹腔注射20%L-精氨酸可成功复制小鼠CP模型,但复制的模型在雌雄小鼠存在病变程度差异。L-精氨酸诱导的CP模型在雄性小鼠成模更早、纤维化程度更明显,其原因可能与雄性小鼠对L-精氨酸更敏感,引发的炎症反应程度更明显有关。雄性小鼠更适合于复制CP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小鼠 慢性胰腺炎 性别差异 L-精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CA1及其剪接变异体与膀胱癌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宇 陈葳 李旭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2-646,共5页
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urothelial carcinoma antigen 1,UCA1)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BLZ-211中包含3个剪接变异体:UCA1、UCA1a和UCA1b.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UCA1、UCA1a均属于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它们之间具有一段... 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urothelial carcinoma antigen 1,UCA1)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BLZ-211中包含3个剪接变异体:UCA1、UCA1a和UCA1b.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UCA1、UCA1a均属于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它们之间具有一段长1 265 bp的共同序列.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组织表达模式,提示它们可能与胚胎发育和膀胱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异位表达UCA1基因、UCA1a基因均可以促进人膀胱癌细胞生长,增强细胞的恶性表型,使其体外增殖、迁移、侵袭、抗凋亡能力明显增加,裸鼠致瘤能力明显增强,表明它们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从基因结构、组织表达谱及机制功能等不同角度系统地阐述UCA1基因及其剪接变异体在膀胱癌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UCA1) 剪接变异体 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通过调控TGF-β1/TAK-NF-κB通路对胰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范建伟 许小凡 +7 位作者 辛嘉萁 段丽芳 熊慧敏 姜盛楠 杨娟 彭青侠 魏圆圆 张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8-275,共8页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慢性胰腺炎(CP)小鼠胰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GF-β活化激酶(TA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黄芩苷防治胰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5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P模型组和黄芩...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慢性胰腺炎(CP)小鼠胰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GF-β活化激酶(TA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黄芩苷防治胰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5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P模型组和黄芩苷治疗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小鼠均给予腹腔注射20%L-精氨酸诱发CP,治疗组于造模后2周开始腹腔注射黄芩苷(100 mg/kg,每天1次)。造模后2周、4周和6周分别处死动物,下腔静脉采血,摘取小鼠胰腺组织,HE及Masson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胰腺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纤维化程度;ELISA检测血清TGF-β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胰腺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和NF-κB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组织FN、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GF-βRⅠ)、磷酸化TAK1(p-TAK1)及NF-κB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胰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mRNA表达。结果:腹腔注射20%L-精氨酸2周、4周和6周后,HE及Masson染色显示胰腺组织有纤维沉积,FN表达升高;而黄芩苷治疗后小鼠的胰腺损伤及胶原纤维沉积程度明显减轻,FN表达减少(P<0.01)。CP模型组小鼠胰腺组织TGF-β1、TGF-βRⅠ、p-TAK1、NF-κB及TIMP-1的水平均升高,MMP-1表达降低;而黄芩苷治疗组TGF-β1、TGF-βRⅠ、p-TAK1、NF-κB及TIMP-1的水平降低,MMP-1表达升高(P<0.01)。结论:黄芩苷通过抑制TGF-β1/TAK-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调节MMP-1/TIMP-1的相对平衡,发挥抗CP小鼠胰腺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纤维化 黄芩苷 TGF-β1/TAK-NF-κB信号通路 基质金属蛋白酶1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在胰腺炎症及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娟 许小凡 +1 位作者 段丽芳 张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9-223,共5页
Notch信号家族是一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可调节细胞发育及分化的跨膜蛋白。Notch信号通路在胰腺早期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亦在胰腺炎和胰腺癌进展中表现出明显的活化。对Notch信号通路的合理调控有望为胰腺外分泌疾病的诊疗提供新... Notch信号家族是一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可调节细胞发育及分化的跨膜蛋白。Notch信号通路在胰腺早期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亦在胰腺炎和胰腺癌进展中表现出明显的活化。对Notch信号通路的合理调控有望为胰腺外分泌疾病的诊疗提供新见解。该文对Notch信号通路在胰腺炎症及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信号通路 胰腺炎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黄芩苷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2
作者 姜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34-1637,共4页
野黄芩苷是黄芩、灯盏花和半枝莲的有效活性成分。现代研究证明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可保护心、脑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炎、抗肿瘤、保护神经、抗肝纤维化、保护肝细胞损伤等。该文综合近几年的文献,对其药理作用及作... 野黄芩苷是黄芩、灯盏花和半枝莲的有效活性成分。现代研究证明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可保护心、脑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炎、抗肿瘤、保护神经、抗肝纤维化、保护肝细胞损伤等。该文综合近几年的文献,对其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展望野黄芩苷的开发及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黄芩苷 药理作用 机制 实验研究 肿瘤 心脑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UCA1和miRNAs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思宇 王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32-1238,共7页
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年来研究发现,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UCA1)是一种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胃癌、结直肠癌及食管癌等多种消化系统肿瘤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且可通过与miR... 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年来研究发现,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UCA1)是一种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胃癌、结直肠癌及食管癌等多种消化系统肿瘤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且可通过与miRNAs相互调控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上皮-间质转化、凋亡及耐药等过程。该文综述lncRNA UCA1与miRNAs在胃癌、结直肠癌及食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并展望lncRNA UCA1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 微RNA 消化系统肿瘤 胃癌 结直肠癌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胰腺及肝脏石蜡切片HE染色改进方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立 胡瑞斌 +2 位作者 李兆波 王冲 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22-1124,共3页
动物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是建立糖尿病模型的一种常用方法[1],被广泛用于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降糖药物效果评价。然而,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大鼠胰腺和肝脏组织HE染色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背景模糊、切片脱落、切片皲裂、细胞核和胞... 动物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是建立糖尿病模型的一种常用方法[1],被广泛用于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降糖药物效果评价。然而,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大鼠胰腺和肝脏组织HE染色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背景模糊、切片脱落、切片皲裂、细胞核和胞质着色不均等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染色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 胰腺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梗皂苷D在抗肿瘤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思宇 王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226-3234,共9页
桔梗皂苷D是一种从桔梗科植物桔梗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桔梗皂苷D在乳腺癌、肺癌、肝癌、前列腺癌及膀胱癌等多种肿瘤的生长、增殖、转移和凋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总结了近几年桔梗皂苷D对多种肿瘤抗癌机... 桔梗皂苷D是一种从桔梗科植物桔梗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桔梗皂苷D在乳腺癌、肺癌、肝癌、前列腺癌及膀胱癌等多种肿瘤的生长、增殖、转移和凋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总结了近几年桔梗皂苷D对多种肿瘤抗癌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桔梗皂苷D作为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皂苷D 肿瘤 作用机制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修饰体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丁健 宋亮 +1 位作者 阮柏 王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9-614,共6页
肝纤维化是由饮酒、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胆汁淤积肝脏疾病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肝损伤,上述因素对肝脏的共同影响是产生慢性炎症,导致异常的肝脏炎症、坏死、再生、修... 肝纤维化是由饮酒、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胆汁淤积肝脏疾病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肝损伤,上述因素对肝脏的共同影响是产生慢性炎症,导致异常的肝脏炎症、坏死、再生、修复过程。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能够植入靶组织并分泌多种因子,从而改变或改善受损组织的功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潜能分化及低免疫原性等优点,因此MSCs的分化潜力及旁分泌特性使其成为组织修复的重要选择。本文主要就MSCs及其修饰体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减弱醋酸去氧皮质酮盐型高血压大鼠的左心室重构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琪 谭颖颖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94-999,共6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 1-7,Ang 1-7)对醋酸去氧皮质酮(deoxycorticosterone acetate,DOCA)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的左心室肥厚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行左肾切除术后皮下注射DOCA,并饮用1%氯化钠溶液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 1-7,Ang 1-7)对醋酸去氧皮质酮(deoxycorticosterone acetate,DOCA)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的左心室肥厚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行左肾切除术后皮下注射DOCA,并饮用1%氯化钠溶液4周,建立DOCA-盐型高血压模型。在模型建立的同时,使用植入大鼠背部皮下的Alzet微渗透泵慢性灌流Ang1-7 4周,剂量为200 ng·kg-1·min-1。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测量大鼠的动脉血压和左心室功能,并在HE染色标本测量心肌细胞面积,在天狼星红染色标本测量心肌纤维化面积。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的心房利钠因子(ANF)和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心肌组织TGF-β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DOCA盐型大鼠在模型建立的第1周开始,出现动脉血压的明显增加,在第4周末达峰值;同时其左室收缩末期压(LVE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和心室收缩时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也发生明显变化。慢性灌流Ang 1-7后DOCA盐型大鼠的4周末的动脉血压、LVESP和LVEDP均明显降低,而+dp/dt明显增加(P<0.05,n=7)。Ang 1-7灌流可以明显降低DOCA盐型大鼠的心脏指数和心肌细胞面积,以及上调的ANF和β-MHC mRNA表达(P<0.05,n=7)。同时,Ang 1-7也可明显降低DOCA盐型大鼠的血管周围纤维化和间质纤维化面积,并明显抑制DOCA盐型大鼠增加的TGF-β1表达(P<0.05,n=7)。结论 Ang 1-7可以通过降低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的动脉血压和改善左心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而发挥心脏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去氧皮质酮盐敏感性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1-7 高血压 心室重构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心肌纤维化 ANGIOTENSIN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上调压力超负荷大鼠的脑内APJ受体表达
18
作者 张琪 谭颖颖 +1 位作者 刘东敏 赵小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0-635,共6页
目的观察高盐对压力超负荷大鼠的交感神经活性和脑内Apelin和APJ系统的影响。方法♂SD大鼠,在肾动脉分支上方部分结扎腹主动脉,建立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术后4周,分别给予含8%Na Cl的高盐饲料或含0.3%Na Cl的常规饲料,喂养1周后,记录各... 目的观察高盐对压力超负荷大鼠的交感神经活性和脑内Apelin和APJ系统的影响。方法♂SD大鼠,在肾动脉分支上方部分结扎腹主动脉,建立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术后4周,分别给予含8%Na Cl的高盐饲料或含0.3%Na Cl的常规饲料,喂养1周后,记录各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变化;ELISA分析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real-time RCR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室旁核Apelin和APJ的表达变化。另一组实验中,在给予高盐饲料的同时使用Alzet微渗透泵侧脑室灌流ML221或benzamil,观察24 h尿NE水平和心脏指数(HW/BW)变化。此外,在正常SD大鼠侧脑室灌流高钠脑脊液1周后,观察大鼠血压、24 h尿NE和APJ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压力超负荷大鼠给予高盐饮食1周后,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左室收缩末期压(LVESP)和24 h尿NE水平,以及室旁核的APJ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明显增加(P<0.05);而假手术组大鼠在进食高盐饲料后,血流动力学、24 h尿NE水平和APJ表达均未见明显改变。在侧脑室分别灌注APJ受体拮抗剂ML221或ENa C拮抗剂benzamil后,可以明显抑制高盐引发的压力超负荷大鼠24h尿NE水平和HW/BW比值变化(P<0.01)。在正常血压大鼠侧脑室灌注高Na+脑脊液1周后,也可出现脑内APJ表达上调以及MAP、HR和尿NE水平升高(P<0.01)。结论高盐可以增加压力超负荷大鼠模型的交感神经活性,而该效应与脑内的APJ受体表达上调和Na+敏感性增加密切相关。APJ受体可能是脑内盐敏感性形成的重要调控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LIN APJ受体 高血压 交感神经 主动脉缩窄 盐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单用和联用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思宇 王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3-850,共8页
青蒿琥酯是青蒿素的一种水溶性衍生物,具有抗疟、抗肿瘤、抗炎、抗菌、抗出血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青蒿琥酯的抗肿瘤作用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可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及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诱导细胞凋亡,促进细胞... 青蒿琥酯是青蒿素的一种水溶性衍生物,具有抗疟、抗肿瘤、抗炎、抗菌、抗出血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青蒿琥酯的抗肿瘤作用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可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及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诱导细胞凋亡,促进细胞铁死亡以及增敏化疗药物,进而在肝癌、肺癌、黑色素瘤、膀胱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治疗作用;同时在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青蒿琥酯的抗肿瘤作用显著增强。本文从青蒿琥酯单用和联合用药两个角度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作为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的发展前景,以期为青蒿琥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抗肿瘤 联合用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锦丹 王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1-175,共5页
中药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苦参碱作为苦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和提高免疫等途径发挥抗肝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作用。根据不... 中药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苦参碱作为苦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和提高免疫等途径发挥抗肝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作用。根据不同作用分类,综述苦参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为苦参碱临床新药的开发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恶性肿瘤 抗肿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