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对个人健康及社会存在显著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1990至2019年中国ADHD的疾病负担情况并进行预测,为国家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目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对个人健康及社会存在显著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1990至2019年中国ADHD的疾病负担情况并进行预测,为国家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GBD)数据库数据,描述1990至2019年中国ADHD的发病率、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使用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预测其2020至2029年的疾病负担情况。结果:1990至2019年ADHD的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均呈上升趋势,男性各标化率均远高于女性,5~9岁为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患病率和DALY率均在10~14岁达到高峰,之后随着年龄增加逐渐降低,成年后ADHD仍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疾病负担。预测结果提示中国2020至2029年ADHD标化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在2020至2025年缓慢上升,随后有所下降,2029年可能分别达到112.28/10万、2070.03/10万、25.41/10万。结论:ADHD是一种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疾病,但目前对成人ADHD的认知、诊断和治疗的重视程度依然不足。建议在现有疾病监测的基础上,关注成年ADHD的早诊断和早治疗,以减轻疾病对患者及社会造成的影响。展开更多
文摘人类患李斯特菌病的概率和单增李斯特菌进入宿主感染周期的剂量紧密相关,对不利环境的抗性影响了单增李斯特菌进入宿主感染周期的剂量。前期研究结果表明60%CO_(2)+20%O_(2)+20%N_(2)气调包装结合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处理(以下简称CO_(2)-LP)可以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但是对其抗性的影响尚待探究。该研究旨在探究CO_(2)-LP处理对单增李斯特菌抗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整个货架期内,研究CO_(2)-LP处理前后猪肉中单增李斯特菌对55℃(温和热处理)和65℃(中低温处理)热处理、唾液、胃液(强酸)和肠液(高渗透压)的耐受性。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压力调控基因sigB的相对表达量,研究单增李斯特菌抗性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13℃贮存3 d时,55℃和65℃热处理后,CO_(2)-LP处理组单增李斯特菌每分钟的减少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47倍和1.55倍;模拟胃液过程后,CO_(2)-LP组单增李斯特菌的减少量是对照组的3.31倍;模拟肠液过程后,对照组单增李斯特菌增加了0.09 lg CFU/g,而60%CO_(2)-LP组减少了0.84 lg CFU/g。在25℃贮存的整个货架期内,CO_(2)-LP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单增李斯特菌的热耐受性、胃酸耐受性和肠液耐受性,但是对唾液耐受性无显著(P≥0.05)影响。和对照组相比,在13℃贮存3 d,25℃贮存12 h和24 h时,sigB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说明CO_(2)-LP处理引起压力调控基因sigB下调是单增李斯特菌抗性降低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为CO_(2)联合益生菌处理应用到食品中降低单增李斯特菌危害、进而提高食品的微生物安全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文摘目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对个人健康及社会存在显著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1990至2019年中国ADHD的疾病负担情况并进行预测,为国家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GBD)数据库数据,描述1990至2019年中国ADHD的发病率、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使用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预测其2020至2029年的疾病负担情况。结果:1990至2019年ADHD的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均呈上升趋势,男性各标化率均远高于女性,5~9岁为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患病率和DALY率均在10~14岁达到高峰,之后随着年龄增加逐渐降低,成年后ADHD仍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疾病负担。预测结果提示中国2020至2029年ADHD标化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在2020至2025年缓慢上升,随后有所下降,2029年可能分别达到112.28/10万、2070.03/10万、25.41/10万。结论:ADHD是一种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疾病,但目前对成人ADHD的认知、诊断和治疗的重视程度依然不足。建议在现有疾病监测的基础上,关注成年ADHD的早诊断和早治疗,以减轻疾病对患者及社会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