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环境下煤矿综掘工作面安全掘进技术研究
1
作者 刘琪 《中国高新科技》 2025年第4期42-44,共3页
近年来,煤矿开采环境复杂化,综掘工作面面临地质条件、地应力和煤层构造等多重挑战,影响煤矿安全掘进。文章探讨了提高煤矿综掘工作面安全掘进与支护技术的方法。分析了复杂环境下的地质构造和地应力分布,并建立了数学模型;设计了包括... 近年来,煤矿开采环境复杂化,综掘工作面面临地质条件、地应力和煤层构造等多重挑战,影响煤矿安全掘进。文章探讨了提高煤矿综掘工作面安全掘进与支护技术的方法。分析了复杂环境下的地质构造和地应力分布,并建立了数学模型;设计了包括锚杆、锚索和联合支护技术在内的安全掘进支护方案;提出了煤矿安全掘进冲击破碎技术;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这些技术的效果。结果表明,所提技术显著提升了复杂环境下的掘进效率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环境 煤矿综掘工作面 安全掘进技术 支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固碳效果多因素评价方法研究
2
作者 胡俭 姚海飞 +6 位作者 王航 毛小娃 操康波 王瑞 曹乃夫 杨尚学 徐明伟 《能源与环保》 2025年第2期160-164,共5页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能源消耗增加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日益加剧。粉煤灰作为我国最大的工业固废,大量露天堆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通过粉煤灰固碳技术,可以降低CO 2排放量,实现资源化利用。通过综合评估模型,分析了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能源消耗增加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日益加剧。粉煤灰作为我国最大的工业固废,大量露天堆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通过粉煤灰固碳技术,可以降低CO 2排放量,实现资源化利用。通过综合评估模型,分析了影响粉煤灰固碳效率的关键因素,将群组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确定了各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研究表明,反应温度是影响固碳效率的首要因素,权重达41.62%;其次为反应压力(26.18%)、反应时间(16.11%)、粉煤灰中氧化钙含量(9.86%)和固液比(6.24%)。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和压力,延长反应时间,增加粉煤灰中CaO含量,有助于提高固碳效率。通过优化这些参数,可以为粉煤灰固碳工艺的设计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固碳技术 群组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煤浆技术在张家峁矿业公司的应用
3
作者 赵鹏 方刚 方世剑 《陕西煤炭》 2012年第4期112-114,共3页
通过对张家峁矿业公司水煤浆项目的设计、建设与应用的介绍,充分展现水煤浆产品的高效利用性、环保节能性等特点,对于水煤浆技术的发展和水煤浆产品的推广应用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水煤浆 技术 产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神府矿区含水层富水特征及保水采煤途径 被引量:46
4
作者 侯恩科 车晓阳 +3 位作者 冯洁 段中会 高利军 李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2-819,共8页
榆神府矿区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的接壤地带,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区内各主要含水层分布与富水性不均,含水层富水性及矿井涌水对煤矿生产影响差异较大,因此矿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含水层的有效保护对煤矿生产与地区生态建设意... 榆神府矿区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的接壤地带,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区内各主要含水层分布与富水性不均,含水层富水性及矿井涌水对煤矿生产影响差异较大,因此矿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含水层的有效保护对煤矿生产与地区生态建设意义重大。通过分析萨拉乌苏组、烧变岩、风化基岩层等各主要含水层的形成、分布及富水特征,结合矿井首采煤层上覆基岩厚度与矿井目前涌水量情况,将区内生产矿井及待规划区域从"水资源保护与矿井水利用"角度划分为水量贫乏型、水量较丰富型、水量丰富型及地表水体型4种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区。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水资源保护与矿井水利用类型,分别提出了采空区存储净化、工业利用、农业灌溉、湿地建设和人工湖泊等具体的水资源保护与矿井水利用途径和措施。讨论了"保水采煤"的科学内涵,认为"保水采煤"的基本措施应当包括保护浅部主要含水层和矿井水资源利用两部分,即将"保水"与"用水"相结合,拓展了"保水采煤"的科学含义;建议在矿井规划时,应综合考虑开采损害影响与环境自身修复能力,在满足能源开采经济利益的同时,保证生态环境不发生质的破坏;提出了利用经济效益"反哺"当地生态和"绿色经济"建设的一点猜想,为矿区未来的规划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神府矿区 含水层 保水采煤 水资源保护 矿井水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地区石煤矸石中主要伴生元素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卫国 杨帆 +3 位作者 张池 王凯玲 李明超 赵志成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石煤是特殊的煤,因其伴生多种元素而被重视。陕南地区石煤资源丰富,石煤矸石中伴生有多种有害元素。为查明石煤中有害元素向周边环境的迁移能力及规律,通过测试石煤及其矸石中钒、铬、钼、磷元素的含量,发现陕南石煤样品中钒、铬、钼、... 石煤是特殊的煤,因其伴生多种元素而被重视。陕南地区石煤资源丰富,石煤矸石中伴生有多种有害元素。为查明石煤中有害元素向周边环境的迁移能力及规律,通过测试石煤及其矸石中钒、铬、钼、磷元素的含量,发现陕南石煤样品中钒、铬、钼、磷元素含量较高,普遍高于中国煤中元素含量均值,钼元素富集特征明显。矸石样品中也普遍富集钒、铬、钼、磷元素。利用浸泡试验模拟4种条件下石煤矸石中钒、铬、钼、磷元素的浸出(迁移)过程,试验周期长12个月,计算了浸泡条件下矸石样品中4种元素的浸出率,结果显示:酸性环境更有利于钒元素迁移,偏酸、偏碱条件都能增大铬元素的迁移性能;石煤矸石样品钼元素在4种类型溶液中迁移能力总体较弱,酸性环境更有利于磷元素迁移,而碱性环境能抑制磷元素的迁出;石煤矸石中钒、铬、磷元素在酸性溶液具有较高的浸出率,不同样品中钒、铬、磷元素浸出率变化趋势相似,石煤矸石中钒、铬、钼、磷元素在碱性溶液的浸出效率总体较低,碱性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矸石中钼和磷的迁出存在抑制现象。石煤矸石中钒、铬、钼、磷元素在矿井水溶液的浸出效率总体不高,矿区周边水环境有利于铬和磷元素的迁移,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 矸石 迁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石煤及煤灰中磷元素的迁移规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卫国 侯恩科 +3 位作者 李军 刘晓玉 左鑫 冯馨月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6-322,共7页
陕南是驰名中外的石煤赋存区,石煤中伴生有多种元素。通过测试石煤中磷元素的含量,发现陕南石煤样品中磷元素含量普遍较高(139.1~2946.8μg/g),远高于中国煤中磷均值,富集磷元素特征明显,并且石煤灰样普遍高于对应原石煤样中磷元素含量... 陕南是驰名中外的石煤赋存区,石煤中伴生有多种元素。通过测试石煤中磷元素的含量,发现陕南石煤样品中磷元素含量普遍较高(139.1~2946.8μg/g),远高于中国煤中磷均值,富集磷元素特征明显,并且石煤灰样普遍高于对应原石煤样中磷元素含量。利用浸泡实验模拟了四种条件下(超纯水、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矿井水)石煤及煤灰中磷元素的浸出(迁移)过程,实验周期长达12个月,计算了不同类型样品和浸泡条件下的磷元素浸出率。结果显示:酸性溶液对于石煤样品中磷元素有较高的浸出率,普遍高于其他三种类型溶液,矿井水溶液的磷浸出率次之,超纯水和碱性溶液的磷浸出率微弱,指示碱性条件有抑制石煤样中磷元素浸出的趋势。石煤灰样品在不同类型溶液条件下磷元素的浸出率特征也是在酸性溶液中比较高,矿井水溶液次之。与不同溶液石煤样磷元素浸出率相比,石煤灰样在碱性溶液和矿井水溶液中略有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 迁移规律 浸泡实验 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府矿区大型水库周边浅埋煤层开采水害防治技术 被引量:21
7
作者 耿耀强 王苏健 +4 位作者 邓增社 王碧清 黄克军 冯洁 苗彦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99-2006,共8页
以神府矿区大型水库常家沟水库为例,运用水文地质勘探、钻孔实测、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等手段,查明了常家沟水库周边水文地质条件,拟合得出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开展了大型水库周边浅埋煤层开采水害问题防治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以神府矿区大型水库常家沟水库为例,运用水文地质勘探、钻孔实测、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等手段,查明了常家沟水库周边水文地质条件,拟合得出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开展了大型水库周边浅埋煤层开采水害问题防治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库周边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预计发育高度约为72.8 m,常家沟水库周边煤层开采存在的水害主要包括烧变岩涌(突)水问题、萨拉乌苏组突水溃沙问题、常家沟水库倒灌水害等问题,针对常家沟水库浅埋煤层开采不同水害问题,提出了留设保护煤柱、帷幕注浆与井下探放水疏放、井下探放水与地面抽排联合疏放、上覆煤层采空区积水探查与疏放、沟道裂缝填埋等水害防治技术。水库周边15207工作面回采时,在留设保护煤柱的基础上,采取帷幕注浆625 m,施工疏放4-2煤烧变岩积水钻孔28个,累计放水量33 523 m3,保障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府矿区 大型水库 水害防治 导水裂隙带 保护煤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m坚硬薄煤层智能化开采关键技术及装备——以陕北侏罗纪煤田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侯刚 王国法 +8 位作者 张建安 王彪谋 薛忠新 高彬 李军 张金虎 南海云 张德生 杨斐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4-231,共8页
针对陕北侏罗纪煤田埋深浅、普氏系数达到3左右、煤层平均厚度在1.1 m左右、工作空间狭小、大功率设备布置及智能化实施难度高等开采难题,研究了煤层赋存情况与支护成套技术,提出了工作面设备高能积比时空协同及巷道端头大落差柔性系统... 针对陕北侏罗纪煤田埋深浅、普氏系数达到3左右、煤层平均厚度在1.1 m左右、工作空间狭小、大功率设备布置及智能化实施难度高等开采难题,研究了煤层赋存情况与支护成套技术,提出了工作面设备高能积比时空协同及巷道端头大落差柔性系统配套方式、工艺及成套技术。构建了端头大落差柔性系统模型,能积比达到402,满足巷道与工作面1.4 m以上大落差需求,实现了1.1~1.3 m坚硬薄煤层的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研发了1.1~1.3 m坚硬薄煤层智能化成套设备,采煤机采用半悬机身、全悬截割矮机身结构,机身高度759 mm,装机功率1 050 kW,最大牵引速度14.5 m/min;研发了高刚度抗动载液压支架,工作阻力达到9 000 kN,采用防冲击大伸缩比立柱、高强度薄板结构;研发了大运力、矮机身、重叠侧卸的刮板输送机,装机功率达到3×400 kW;研发了薄煤层精小化、智能化相关装置。开发了适用于薄煤层的记忆截割、自动精准找直、智能负荷控制、有线无线双网通信、多数据融合联动、设备远程故诊断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薄煤层智能化监控系统,实现了工作面内无人操作的常态化开采模式。通过构建1.1~1.3 m坚硬薄煤层综采智能化开采核心技术体系,形成了陕北侏罗纪煤田1.1~1.3 m(特别是1.1 m)坚硬薄煤层智能化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该研究成果已在张家峁煤矿和凉水井煤矿应用,设备及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达到了年产煤炭1.3 Mt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 薄煤层 大落差 柔性 成套技术与装备 智能化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南矿区张家峁煤矿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池 许进鹏 +1 位作者 姬中奎 保文鹏 《陕西煤炭》 2023年第2期100-105,共6页
根据对张家峁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利用GIS多源数据融合方法,采用“三图—双预测法”进行煤层顶板水害危险性预测评价。首先以“富水性结构指数法”对煤层顶板基岩裂隙含水层进行富水性分区评价,然后针对煤矿正在开采的煤... 根据对张家峁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利用GIS多源数据融合方法,采用“三图—双预测法”进行煤层顶板水害危险性预测评价。首先以“富水性结构指数法”对煤层顶板基岩裂隙含水层进行富水性分区评价,然后针对煤矿正在开采的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研究分析,最终将之前得到的富水性分区图与冒落带分区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顶板含水层突水危险性分区图,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研究表明,由于导水裂隙带均发育到其顶板含水层,故涌突水条件主要取决于其含水层的富水性,对于基岩裂隙含水层来说,总体上中部、西南部和西北部突水危险性较高,东部突水危险性较弱,由东至西突水危险性逐渐增大,相关研究在22202工作面涌水量观测结果中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顶板 水害防治 涌(突)水 导水裂隙带 危险性评价 多源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张家峁矿井长焰煤的可选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碧清 李军 张喜军 《煤炭技术》 CAS 2019年第10期144-146,共3页
对陕北张家峁矿井长焰煤进行了筛分和浮沉试验分析,绘制了可选性曲线,并利用δ±0.1含量法对原煤进行了可选性分析研究,得到了块原煤(300~13 mm)和末原煤(13~0.5 mm)在理论分选密度分别为1.3、1.4 g/cm^3和大于1.5 g/cm^3时的可选... 对陕北张家峁矿井长焰煤进行了筛分和浮沉试验分析,绘制了可选性曲线,并利用δ±0.1含量法对原煤进行了可选性分析研究,得到了块原煤(300~13 mm)和末原煤(13~0.5 mm)在理论分选密度分别为1.3、1.4 g/cm^3和大于1.5 g/cm^3时的可选性等级。这些研究结果为该矿区煤炭的加工利用、洗选工艺设计和煤炭产品的智能化定制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焰煤 筛分试验 浮沉试验 可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侏罗纪煤田浅埋近距离煤层煤自燃预测预报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军 张宇轩 +2 位作者 高彬 惠博 毛小娃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8-142,共5页
为了更好地掌握浅埋近距离煤层煤样的自然发火在不同阶段所显现的特征,并以此为根据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加以防范,运用程序升温系统测试了2种不同煤层煤样的耗氧速率,结合CO浓度确定了临界温度点。对不同氧化阶段的气体产物进行了研究,并... 为了更好地掌握浅埋近距离煤层煤样的自然发火在不同阶段所显现的特征,并以此为根据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加以防范,运用程序升温系统测试了2种不同煤层煤样的耗氧速率,结合CO浓度确定了临界温度点。对不同氧化阶段的气体产物进行了研究,并从诸多气体产物中选取了指标气体,结合多参数指标方法,最终建立了多煤层煤自燃预测预报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均可计算临界温度和干裂温度,其中2种煤样的临界温度为70℃~80℃,干裂温度为110℃~120℃。在氧化初期耗氧速率和Graham指数变化较小。预测两煤层煤自燃的主要指标为φ(C_(2)H_(4))/φ(CH_(4));φ(CO),φ(C_(2)H_(4)),φ(CO)/φ(CO_(2)),Graham指数,耗氧速率可作为辅助气体指标。由此建立的煤自燃预测预报体系可以精准地判断煤层自燃所处阶段,为多煤层煤自燃预报及救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煤自燃 程序升温试验 多参数预报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侏罗纪煤田浅埋煤层区巷道掘进突水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池 胡俭 +5 位作者 文强 杨帆 姬中奎 李军 马留柱 贺晓忠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8-212,共5页
以榆神矿区张家峁井田为例,开展了浅埋煤层区井下巷道掘进突水危险性分析研究。在井下巷道掘进突水条件分析基础上,分别对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围岩扰动带范围及煤水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得到风化基岩含水层富水性预测图和井下巷道掘进围岩... 以榆神矿区张家峁井田为例,开展了浅埋煤层区井下巷道掘进突水危险性分析研究。在井下巷道掘进突水条件分析基础上,分别对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围岩扰动带范围及煤水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得到风化基岩含水层富水性预测图和井下巷道掘进围岩安全性分区预测图,基于GIS平台通过空间叠加功能,得到张家峁井田4-2煤巷道掘进突水危险性分区预测图,经与井下实际突水资料对比分析,预测效果较好,表明所建模型适用于浅埋煤层区井下巷道掘进突水危险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掘进 突水危险性 风化基岩 围岩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张家峁某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的絮凝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文俊 程志伟 《煤炭技术》 CAS 2019年第10期139-141,共3页
煤泥水处理是选煤厂实现洗煤水闭路循环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整个选煤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分别进行了凝聚剂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聚丙烯酰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对煤泥水处理的絮凝试验,探索了凝聚剂和絮凝剂复配的使用方... 煤泥水处理是选煤厂实现洗煤水闭路循环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整个选煤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分别进行了凝聚剂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聚丙烯酰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对煤泥水处理的絮凝试验,探索了凝聚剂和絮凝剂复配的使用方法、使用剂量和加料顺序对煤泥水絮凝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复配工艺,研究了凝聚剂和絮凝剂复配在煤泥水处理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水 凝聚剂 絮凝剂 絮凝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多煤层下行重复采动覆岩变形与裂隙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金贵 姬中奎 +4 位作者 呼少平 王海 胡俭 韩强 杨帆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163,共12页
随着地壳浅部易采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多煤层开采将成为新常态。由于多煤层开采对上覆岩体造成极大的重复扰动,导致覆岩的垮落、移动与裂隙演化规律相较于单一煤层开采更加复杂。为了研究多煤层下行重复采动条件下覆岩... 随着地壳浅部易采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多煤层开采将成为新常态。由于多煤层开采对上覆岩体造成极大的重复扰动,导致覆岩的垮落、移动与裂隙演化规律相较于单一煤层开采更加复杂。为了研究多煤层下行重复采动条件下覆岩变形与裂隙演化特征,本文以陕北神府矿区张家峁煤矿4^(-2)煤层、4^(-3)煤层、4^(-4)煤层、5^(-2)煤层开采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几何相似比1∶100的相似模型试验和UDEC数值模拟研究。张家峁煤矿四层煤层下行重复采动物理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周期来压步距随下行开采呈逐渐减小的规律,冒落带高度与煤层厚度正相关,4^(-2)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贯穿至地表,4^(-3)煤层、4^(-4)煤层、5^(-2)煤层开采结束后,导水裂隙带均贯穿层间覆岩。顶板围岩在反复拉伸、挤压作用下,破碎程度逐渐增大,且多为未闭合裂隙。研究结果可以为多煤层开采条件下的顶板管理和开采设计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煤层 重复采动 关键层 导水裂隙带 相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多煤层群协调绿色开采关键技术研发与实践
15
作者 吴群英 胡俭 +3 位作者 刘凯 李杨 谢晓深 张德生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30,共12页
西部矿区多煤层赋存条件导致了“采面布局矛盾、覆岩结构多变、地表运移叠加”的突出性、普遍性问题,探索适应多煤层高强度开采的协调绿色开采技术成为西部矿区多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针对浅埋厚煤层群高强度开采面临的主要技术难... 西部矿区多煤层赋存条件导致了“采面布局矛盾、覆岩结构多变、地表运移叠加”的突出性、普遍性问题,探索适应多煤层高强度开采的协调绿色开采技术成为西部矿区多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针对浅埋厚煤层群高强度开采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从多煤层开采时空布局、工作面岩层稳定性控制、重复扰动下的地表沉陷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浅埋多煤层群协调绿色开采的几项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如下:(1)揭示了西部多煤层高强度开采层间相互作用机理,构建了多煤层重复开采扰动定量判据与评价方法,创新提出了以层间最小扰动为目标的“薄、中、厚”煤层交错分布协调开采技术;(2)提出了多煤层工作面岩层稳定控制技术,建立了全覆岩结构破断模型,揭示了全覆岩结构破断条件下的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多煤层开采工作面支护在不同的位置需要采用不同支护策略的需求,研发了工作面支架抗冲双伸缩立柱和超前巷道支护状态监测系统,实现工作面多区域安全高效稳定支护;(3)通过揭示浅埋多煤层斜交叠置开采下地表动态移动特征和地表裂缝发育规律,给出地表下沉系数的确定方法,研发了塌陷区裂缝“土壤重构–原位充填–微地形改造”组合的治理关键技术,有效防治黄土沟壑区的采煤地表塌陷。上述核心技术在张家峁、柠条塔、红柳林等20余个大型煤矿成功应用,为我国西部矿区高质量、可持续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多煤层 高强度开采 层间扰动 智能化装备 地表沉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建安 绳军锋 +2 位作者 刘晓飞 高军 王丹丹 《陕西煤炭》 2022年第2期191-194,共4页
为了解陕西省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对陕西省内23家中大型煤矿企业进行了职业卫生管理现场调查。调查发现,职业卫生管理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职业卫生档案建立、个体防护用品等方面存在... 为了解陕西省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对陕西省内23家中大型煤矿企业进行了职业卫生管理现场调查。调查发现,职业卫生管理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职业卫生档案建立、个体防护用品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详细分析各方面具体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能够为完善陕西省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企业 职业卫生管理 职业病 现场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电石渣协同CO_(2)矿化及资源化利用研究
17
作者 胡俭 孙万明 +3 位作者 范生军 毛小娃 纪龙 郑天斌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198,共7页
为验证CO_(2)矿化处理多源固废的技术可行性,选取陕北地区典型的工业固废粉煤灰和电石渣为研究对象,探究两者的CO_(2)矿化特性和反应前后的理化特性,探讨了两者混合固碳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粉煤灰的CO_(2)去除率(~50%)和固碳量(~5... 为验证CO_(2)矿化处理多源固废的技术可行性,选取陕北地区典型的工业固废粉煤灰和电石渣为研究对象,探究两者的CO_(2)矿化特性和反应前后的理化特性,探讨了两者混合固碳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粉煤灰的CO_(2)去除率(~50%)和固碳量(~5.0 g/kg)极为有限。电石渣中CaO含量高达96.97%,相比粉煤灰表现出较高的CO_(2)去除率(~90%)和固碳量(~320 g/kg)。然而,在CO_(2)矿化过程中,电石渣颗粒表面CO_(2)矿化反应十分剧烈,导致快速生成的CaCO_(3)将未反应电石渣颗粒包裹,从而降低了固碳量。采用粉煤灰-电石渣协同矿化CO_(2),粉煤灰颗粒不仅为方解石提供沉淀结晶位点,同时分散电石渣颗粒,避免新生方解石包裹未反应电石渣颗粒,促进电石渣中活性矿物相反应更为完全,进而提升粉煤灰-电石渣混合物的固碳量。采用煤炭开采产生的粉煤灰,与电石渣及矿井水配制成浆液,对烟气中CO_(2)进行矿化封存,矿化后浆液通过管道回填矿井,不仅有助于降低CO_(2)排放,还可降低浆液中颗粒团聚板结,对煤电联营模式下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煤炭采空区空间利用、矿井水利用以及电厂碳排放降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电石渣 CO_(2)矿化 碳固定 方解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水平对传统能源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煤炭行业的实验证据
18
作者 杨哲 薛小荣 +1 位作者 李艳 武晓明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02-110,共9页
文章依据“支撑—能力—产出”理论框架,选取煤炭上市公司2012—2022年面板数据,利用智能化投入数据构建指标,测度我国煤炭企业智能化水平,发现智能化水平对传统能源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管理层能力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 文章依据“支撑—能力—产出”理论框架,选取煤炭上市公司2012—2022年面板数据,利用智能化投入数据构建指标,测度我国煤炭企业智能化水平,发现智能化水平对传统能源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管理层能力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规模较大、现金流充裕的企业,智能化水平的效果更显著。文章不仅丰富了智能化水平与传统能源企业财务绩效的研究内容,而且对强化管理层能力在传统能源企业智能化建设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水平 传统能源企业 财务绩效 管理层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峁选煤厂智能重介分选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宇鹏 杨喜圆 +2 位作者 李永军 彭涛 高瑞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8期18-20,共3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煤炭洗选加工的清洁化和智能化显得尤为重要。重介浅槽分选工艺作为我国绝大多数动力煤选煤厂的洗选工艺,其智能化改造是提高分选效率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张家峁选煤厂重介分选系统的智能化建设进行分析,重点介...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煤炭洗选加工的清洁化和智能化显得尤为重要。重介浅槽分选工艺作为我国绝大多数动力煤选煤厂的洗选工艺,其智能化改造是提高分选效率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张家峁选煤厂重介分选系统的智能化建设进行分析,重点介绍了分选模型和加介控制对重介分选系统模块的智能化建设方案。改造方案有利于提高全厂经济效益,也可为同类选煤厂提供新的思路,起到了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重介洗选 生产工艺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数据治理特点及发展路径分析展望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培强 冯智愚 +2 位作者 王海 徐永刚 李仁飞 《智能矿山》 2024年第4期9-15,共7页
煤矿行业数据管理的现状2020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五大要素领域,即“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是同等地位的社会发展要素,由此可见数据在现代国民经济中的重要... 煤矿行业数据管理的现状2020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五大要素领域,即“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是同等地位的社会发展要素,由此可见数据在现代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要完成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概念是数据到信息、再到数据资产的转变过程,核心步骤是实现传统的“数据资源管理”到“数据资产利用”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数据 数据资源管理 煤炭企业 数据资产 数字化转型 数据治理 要素市场化 同等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