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陇西县柴胡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海 周锐锋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6期85-87,共3页
从选地整地、选用良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方面总结了陇西县柴胡栽培技术。
关键词 柴胡 种苗繁育 丰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产研结合推动中药材种业快速发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杜弢 杨福红 +4 位作者 蔺海明 王国祥 王富胜 贠文俊 周海 《中国种业》 2020年第12期14-17,共4页
通过综合分析当前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优势,提出开展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和繁育技术规程的制定、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和构建市场流通体系等产业化发展建议。
关键词 政产研结合 中药材 种子种苗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阴湿区黄芪新品种西芪1号露头栽培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润萍 曹占凤 +5 位作者 郎建军 黄小霞 武永陶 李振谋 王丽慧 潘飞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3期92-94,共3页
从选地、整地施肥、种苗选择、露头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种子、适时采挖等环节介绍了高寒阴湿区黄芪露头栽培技术。
关键词 黄芪 栽培方式 露头栽培 高寒阴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花后打顶及水肥管理措施对西芪1号黄芪种子产量及硬实率的影响
4
作者 武永陶 刘润萍 +5 位作者 张玉云 李振谋 王丽慧 曹占凤 潘飞 黄小霞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3期22-25,共4页
研究了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西芪1号种子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花后打顶、鼓粒期小水勤灌和根外追肥等栽培措施后,黄芪种子折合产量可达1735~1950 kg/hm^(2),较对照普通繁种田增产18.43%~33.10%。以开花后打顶+鼓粒期灌水3次(间隔7 d... 研究了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西芪1号种子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花后打顶、鼓粒期小水勤灌和根外追肥等栽培措施后,黄芪种子折合产量可达1735~1950 kg/hm^(2),较对照普通繁种田增产18.43%~33.10%。以开花后打顶+鼓粒期灌水3次(间隔7 d灌水1次),每次灌水225 m3/hm^(2)+7月份叶面喷施2 g/kg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处理的种子折合产量最高,为1950 kg/hm^(2),较对照增产33.10%;种子硬实率为40.0%~47.8%,较对照普通繁种田降低3.5~11.3百分点。其中以开花后打顶+鼓粒期灌水3次(间隔7d灌水1次),每次灌水225 m3/hm^(2)+7月份叶面喷施2 g/kg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处理的黄芪种子硬实率最低,为40.0%,比对照降低11.3百分点。可以认为,采用开花后打顶+鼓粒期灌水3次(间隔7 d灌水1次),每次灌水225 m3/hm^(2)+7月份叶面喷施2 g/kg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的栽培措施可在陇西县及同类条件地区黄芪繁种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新品种 西芪1号 种子产量 种子硬实率 栽培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新品系JX06-1-6选育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崔红艳 方子森 +2 位作者 周海 周锐峰 聂战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7期1727-1729,共3页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柴胡新品系。方法:从野生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群体中筛选优良单株,采用株系选育法选育优良品种。以产量和品质性状为主要指标,考察历代选育材料,开展了品系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结果:选育的柴胡新品系JX06-...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柴胡新品系。方法:从野生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群体中筛选优良单株,采用株系选育法选育优良品种。以产量和品质性状为主要指标,考察历代选育材料,开展了品系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结果:选育的柴胡新品系JX06-1-6种子长椭圆形,主茎呈特明显"之"字形曲折,平均单株根重2.13 g。干燥根总灰分4.6%,酸不溶性灰分1.4%,浸出物22.8%,柴胡皂苷0.92%,品质优于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标准。2009—2011年品系比较试验增产显著(P<0.05),单产达到1377.5 kg·hm-2,较红柴胡(对照)增产30.29%,较红柴胡(对照)显著增产30.29%;是适于西北地区种植的目前较好的柴胡高产优质新品系。结论:选育的柴胡新品系JX06-1-6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药用价值等优点,达到了选育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品系 单株选育法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新品系JX08-5-1育苗移栽技术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海 崔红艳 方子森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第1期67-68,共2页
黄芪是豆科黄芪属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 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 branaceus)的干燥根,是一种传统的中药,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具益气补中的作用,主要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黄芪是豆科黄芪属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 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 branaceus)的干燥根,是一种传统的中药,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具益气补中的作用,主要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1]。黄芪新品系JX08-5-1为陇西稷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采用株系选育法从当地蒙古黄芪变异群体中选育而成,该品系植株较矮,开展度25-45 cm,主茎黄绿色,茎上白色伏毛较密,平均单株分茎数5个(3-9个),分枝长度平均10.6 cm。叶小,叶数多,叶色深绿被白色蜡质状物,外观白绿色或浅绿色。花序和有效荚果数少。种子千粒重7.76 g。喜冷凉气候条件,有较强的耐寒性和耐旱性,适宜在西北地区种植。为充分挖掘该品系的潜力,我们研究了配套栽培技术。现将其育苗移栽技术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苗移栽技术 蒙古黄芪 新品系 甘肃农业大学 配套栽培技术 种子千粒重 膜荚黄芪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黄芪变异类型的主要性状及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锐峰 方子森 +5 位作者 周海 李振谋 王丽慧 刘润萍 曹占凤 潘飞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3期32-35,共4页
研究了蒙古黄芪3种变异类型一年生、二年生的主要性状及品质。结果表明。高个大叶型和中间型的地上茎、叶性状及生长势均较矮个小叶型蒙古黄芪有较大的优势,矮个小叶型有一定的抗倒伏性优势。3种蒙古黄芪的甲苷含量均表现为二年生显著... 研究了蒙古黄芪3种变异类型一年生、二年生的主要性状及品质。结果表明。高个大叶型和中间型的地上茎、叶性状及生长势均较矮个小叶型蒙古黄芪有较大的优势,矮个小叶型有一定的抗倒伏性优势。3种蒙古黄芪的甲苷含量均表现为二年生显著高于一年生,且均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标准。其中二年生矮个小叶型的甲苷含量最高,为1.74 g/kg,是药典标准的4.35倍。综合分析,高个大叶型和矮个小叶型可在选育黄芪优良品种时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变异 类型 性状 有效成分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8
8
作者 周海 周瑞峰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5期67-70,共4页
通过对甘肃省种子种苗市场现状的调研,分析了全省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品种选育,淘汰伪品药材;制定种子标准,保证种源质量;建立中药材种子贮备制度;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现代化生产;建立专业市场,加大市场监管等发展... 通过对甘肃省种子种苗市场现状的调研,分析了全省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品种选育,淘汰伪品药材;制定种子标准,保证种源质量;建立中药材种子贮备制度;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现代化生产;建立专业市场,加大市场监管等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中药材种子种苗 市场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