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马藏族池哥昼傩音乐要素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益琴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2年第3期84-87,共4页
池哥昼傩祭祀是我国远古傩文化的遗存,其中的傩音乐以它多变的速度、力度,固定节奏形态及特殊旋法和音乐结构等音乐手段,诠释着白马人特殊祭祀诉求和音乐个性,是白马藏族傩文化承传至今的重要构件。
关键词 白马藏族 池哥昼傩舞 音乐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角色定位与价值——以甘肃文县白马藏族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益琴 《艺术探索》 2010年第3期54-56,共3页
白马藏族女性在不同场域中的角色地位、性别地位、歌唱地位、文化传承地位以及祭祀角色表演地位一直都很高。而且,在民族文化的传播及传承过程中,白马女性的角色地位更是白马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原生性框架及社区文化互通不变的隐性力量... 白马藏族女性在不同场域中的角色地位、性别地位、歌唱地位、文化传承地位以及祭祀角色表演地位一直都很高。而且,在民族文化的传播及传承过程中,白马女性的角色地位更是白马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原生性框架及社区文化互通不变的隐性力量,这一力量直接透射着白马女性对本族音乐文化传承不可磨灭的作用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音乐文化传承 地位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藏族池哥昼傩祭祀音乐的地域文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益琴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28-31,共4页
池哥昼是白马藏族傩祭祀的遗存,其祭祀过程原始、古朴,仪式程式固定,祭祀依托"歌、舞、乐"音乐文化形式诉诸白马人对历史的共同记忆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祈求,伴随白马人特殊信仰体系被白马人重现、强化,形象地赋予了有别于其... 池哥昼是白马藏族傩祭祀的遗存,其祭祀过程原始、古朴,仪式程式固定,祭祀依托"歌、舞、乐"音乐文化形式诉诸白马人对历史的共同记忆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祈求,伴随白马人特殊信仰体系被白马人重现、强化,形象地赋予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白马藏族 池哥昼傩祭祀 音乐 文化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8
4
作者 周光远 《音乐时空》 2012年第A07期96-97,共2页
"合唱与指挥"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合唱与指挥"课程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阐述"合唱与指挥"课程在音乐教育专业中... "合唱与指挥"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合唱与指挥"课程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阐述"合唱与指挥"课程在音乐教育专业中的作用,在分析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了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 音乐教育专业 “合唱与指挥”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藏族“酒曲体”歌诗对人生境界的审美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益琴 蒲向明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3年第3期97-102,共6页
白马藏族通行自己的"白马语",没有文字,因而没有纯书面的诗歌(徒诗),目前学界对其诗歌研究还是一个空白。但白马藏族歌曲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包含大量成歌之诗(歌诗),它们和中国传统的歌诗有联系也有区别,显示了在历史长河中不... 白马藏族通行自己的"白马语",没有文字,因而没有纯书面的诗歌(徒诗),目前学界对其诗歌研究还是一个空白。但白马藏族歌曲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包含大量成歌之诗(歌诗),它们和中国传统的歌诗有联系也有区别,显示了在历史长河中不同于中原汉族歌诗的另一种形态,反映了白马藏族歌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和特有形态,故而也丰富了中国歌诗的样式和内涵,具有重要文学意义和价值。白马藏族歌诗有多种类型,其中"酒曲体"歌诗最具有代表性,体显了该族对人生诚境、仁境和乐境的综合性审美表达。探索白马藏族歌诗的文学规律,可以填补国内外关于该民族诗歌和韵文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酒曲体 歌诗 人生境界 审美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微课在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晓莉 《戏剧之家》 2015年第9期207-207,209,共2页
目前,钢琴能力是学生一项最基本的素质,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微课教学模式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但当前还是存在着教学模式不规范、方法不正确等问题,从而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利用微课的手段我们可以对... 目前,钢琴能力是学生一项最基本的素质,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微课教学模式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但当前还是存在着教学模式不规范、方法不正确等问题,从而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利用微课的手段我们可以对学习的进度、学习质量等情况进行良性把控,及时认识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总结教训与方法。努力实现学生们真正带着任务去学习,合作学习,以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本文首先介绍了微课的概念以及相应特点,然后引入了微课在钢琴教学中的一个应用实例,来对其进行分析,观察微课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总而言之,微课与钢琴教学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并能很好地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高职院校 钢琴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儿童钢琴学习动机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晓莉 《北方音乐》 2014年第13期86-86,106,共2页
文章探讨了影响儿童钢琴学习动机的因素,并就如何培养儿童钢琴学习动机提出了意见,指出儿童钢琴学习动机培养必须尊重儿童心理认知,综合各种资源,期望可以为改善儿童钢琴学习效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儿童钢琴学习 学习动机 心理认知 学习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起点大学生钢琴教学策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莉 《戏剧之家》 2015年第9期208-209,共2页
在大学生音乐教学中,钢琴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钢琴零起点的大学生而言,如何吸引他们的兴趣,提高钢琴学习的效果,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以兴趣为先导、以训练为根基、内容形式相结合——分析了零起点大... 在大学生音乐教学中,钢琴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钢琴零起点的大学生而言,如何吸引他们的兴趣,提高钢琴学习的效果,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以兴趣为先导、以训练为根基、内容形式相结合——分析了零起点大学生钢琴教学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起点 大学生 钢琴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美的歌唱”——美声唱法三题 被引量:2
9
作者 石国强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年第32期205-205,297,共2页
美声唱法的很多原则以其科学性而被广泛地运用于现代声乐教学中,成为行之有效的方法。良好的气息支持是基础,正确的打开喉咙是保障,充分的面罩共鸣是灵魂,三方面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结合本人的声乐教学经验,阐述... 美声唱法的很多原则以其科学性而被广泛地运用于现代声乐教学中,成为行之有效的方法。良好的气息支持是基础,正确的打开喉咙是保障,充分的面罩共鸣是灵魂,三方面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结合本人的声乐教学经验,阐述探讨了美声唱法的三个实践要素,力图达到科学地、系统地运用美声唱法进行歌唱训练,追求正确的歌唱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声唱法 气息 打开喉咙 面罩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键盘和声课教学问题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瑞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S1期79-81,共3页
本文阐明了高等师范院校开设键盘和声课的必要性,针对和声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将和声理论学习与键盘和声练习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对和声色彩、和弦结构、和声功能的感受力、想象力以及将和声理论自如运用于即兴伴奏的实... 本文阐明了高等师范院校开设键盘和声课的必要性,针对和声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将和声理论学习与键盘和声练习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对和声色彩、和弦结构、和声功能的感受力、想象力以及将和声理论自如运用于即兴伴奏的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键盘和声 和声听觉 即兴伴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生能力发展的高师和声课教学改革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瑞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1年第6期101-103,共3页
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实施,基础教育更注重人的创造性及综合能力发展,这就为高校和声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能仅限于学生多声部音乐写作及和声学理论应用能力,更应注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和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将抽... 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实施,基础教育更注重人的创造性及综合能力发展,这就为高校和声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能仅限于学生多声部音乐写作及和声学理论应用能力,更应注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和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将抽象和声理论知识运用于和声音响分析与演奏的综合实践能力等。然而,受传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影响,目前高师和声课教学现状、教学模式与学生未来发展、社会需求间却存在着诸多背离。只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整合和声与即兴伴奏课程横向资源,发展学生和声思维及实践应用能力,才能不断顺应社会及学生能力发展的最终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分析 能力发展 教学改革 和声课 高师 传统教学模式 实践应用能力 培养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和、礼县乞巧节乞巧仪式歌舞专题调查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芳 《音乐时空》 2014年第9期45-46,共2页
西和、礼县的乞巧节仪式至今仍以活态方式存在,其特点是仪式过程歌舞相伴。此次调查从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历时4年零30天,调查人员张芳。进入方式是在乞巧节活动存在区采取进点式调查。采访范围包括:西和县汉源镇、石堡乡、长道... 西和、礼县的乞巧节仪式至今仍以活态方式存在,其特点是仪式过程歌舞相伴。此次调查从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历时4年零30天,调查人员张芳。进入方式是在乞巧节活动存在区采取进点式调查。采访范围包括:西和县汉源镇、石堡乡、长道镇和礼县城关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包括礼县盐官镇、永兴乡等西片调查工作。以西和十里乡、赵五乡及相关东片地区。调查方法主要采取在节日期间定点跟踪调查法、参与观察法等。节后主要运用个案访谈和谱系调查方法,把调查对象的重点放在70~90岁的老太太身上。后期专访乞巧传承人20多次。本调查报告比较真实、全面地记录了西和、礼县境内的乞巧节的原貌和节日歌舞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乞巧节 歌舞演出 巫术歌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