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陇南不同品种油橄榄叶化学成分系统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强宏 邹诚 +2 位作者 王文亮 王惠明 瞿城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2,81,共9页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油橄榄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分析技术分别定性定量分析甘肃陇南不同品种油橄榄叶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从甘肃...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油橄榄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分析技术分别定性定量分析甘肃陇南不同品种油橄榄叶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从甘肃陇南油橄榄叶提取物中主要鉴定了73个化学成分,其中萜类38个、黄酮类16个、苯乙醇类7个、挥发油类5个、脂肪酸类2个、苯甲酸类1个、苯丙素类1个、其他类3个;不同品种27批油橄榄叶提取物中的11个化学成分总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陇南武都和礼县的油橄榄叶提取物中11个化学成分总含量分别为1601.19~2941.99μg/g和925.98~2617.04μg/g,其中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女贞苷、木犀草苷、野漆树苷含量较高。整体上,陇南礼县油橄榄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强于陇南武都,其中科拉蒂、阿尔波萨纳和陇育1号的抗氧化活性相对较优。综上,油橄榄叶中的化学成分以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为主,不同来源油橄榄叶11个化学成分总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陇南礼县油橄榄叶抗氧化活性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叶 化学成分 定性定量 黄酮类成分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市西汉水流域油橄榄引种表现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强宏 王贵德 王惠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2385-2389,共5页
本研究通过在陇南市西汉水流域成功建设油橄榄园,集成集约化建园技术,并对首次引种的20个油橄榄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生长、产量与抗寒性等情况进行测定分析,为陇南市西汉水流域不同海拔高度建设经济型和生态型油橄榄园提供现实依据和理... 本研究通过在陇南市西汉水流域成功建设油橄榄园,集成集约化建园技术,并对首次引种的20个油橄榄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生长、产量与抗寒性等情况进行测定分析,为陇南市西汉水流域不同海拔高度建设经济型和生态型油橄榄园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西汉水 集约化建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油橄榄出油率、多酚含量、脂肪酸组成及比例研究
3
作者 王文亮 梁芳 《中国林副特产》 2024年第5期23-24,共2页
通过对陇南市武都区大堡油橄榄基地的皮削利分成熟度0~5进行采样,用实验室MC2型榨油机榨油,得到不同成熟度的样品油样。在通过检测鲜果出油率、多酚含量、脂肪酸组成及比例等,结果表明鲜果出油率最高为第4成熟度达到最高14.8%;脂肪酸组... 通过对陇南市武都区大堡油橄榄基地的皮削利分成熟度0~5进行采样,用实验室MC2型榨油机榨油,得到不同成熟度的样品油样。在通过检测鲜果出油率、多酚含量、脂肪酸组成及比例等,结果表明鲜果出油率最高为第4成熟度达到最高14.8%;脂肪酸组成中油酸含量最高,为65.91%~75.47%,亚麻酸含量最低,为0.76%~1.07%,其次棕榈酸含量为12.97%~13.81%,棕榈一烯酸含量0.83%~1.33%,硬脂酸含量2.68%~4.82%,亚油酸含量3.61%~11.58%;多酚含量在第2成熟度达到最高108.94 mg/kg,之后逐步下降,第5成熟度达到最低73.29 mg/kg且多酚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会有一个先增加再减小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橄榄油 成熟度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旱地油橄榄细根纵向生长力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汪加魏 马履一 +5 位作者 施侃侃 张东升 包春南 邓煜 张燕 贾忠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62,共6页
以陇南市白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油橄榄作为对象,运用垂直剖面取土法,分析0~20、20~40cm与40~60cm土层的细根特征。结果表明:油橄榄细根(直径0~2mm)的长度、表面积、体积、细根生物量和细根活力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0~2... 以陇南市白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油橄榄作为对象,运用垂直剖面取土法,分析0~20、20~40cm与40~60cm土层的细根特征。结果表明:油橄榄细根(直径0~2mm)的长度、表面积、体积、细根生物量和细根活力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0~20cm中的各指标均占总数的50%左右;0~20cm土层是油橄榄水分和养分吸收的重要部分,在施肥和灌水时应考虑最佳深度在0~20cm以内,且灌水的最大渗透范围不应超过60cm。不同径阶的(0〈D≤0.2mm、0.2〈D≤0.5mm、0.5〈D≤1mm、1〈D≤2mm)细根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尖数量都随土层纵向深度的加深而显著减小,而直径为0.2~1mm的细根长度和表面积均占总长度和总表面积的80%左右,0.2~1mm的细根是油橄榄养分和水分吸收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细根 纵向生长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陇南油橄榄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邓煜 刘志峰 《甘肃林业科技》 2013年第4期11-19,共9页
施肥是影响油橄榄丰产稳产的关键性措施。通过不同施肥配方及施肥量对不同品种新梢生长量及鲜果产量的影响试验得出:施用有机肥+无机肥的混合肥,于11月份施5 kg的菜籽饼,1 kg过磷酸钙、0.5kg硫酸钾、200 g硼肥;于4月、6月、8月各施0.1 k... 施肥是影响油橄榄丰产稳产的关键性措施。通过不同施肥配方及施肥量对不同品种新梢生长量及鲜果产量的影响试验得出:施用有机肥+无机肥的混合肥,于11月份施5 kg的菜籽饼,1 kg过磷酸钙、0.5kg硫酸钾、200 g硼肥;于4月、6月、8月各施0.1 kg尿素,于每年的4月、7月、11月灌3次水,可使单株产量由2.4 kg提高到18.2 kg,净增产15.8 kg,增产增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配方施肥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橄榄的发展历程——以甘肃陇南市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高文兰 《现代园艺》 2018年第22期15-16,共2页
甘肃省陇南市是中国油橄榄发展的最佳适生区之一,发展油橄榄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为了更好地发展油橄榄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全力落实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和国务院参事室的调研精神,陇南市提出了"尊重规律、扩大规模、强化科技... 甘肃省陇南市是中国油橄榄发展的最佳适生区之一,发展油橄榄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为了更好地发展油橄榄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全力落实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和国务院参事室的调研精神,陇南市提出了"尊重规律、扩大规模、强化科技、健全市场、壮大龙头、打造品牌、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两山理论",以工业化理念发展油橄榄产业,以产业开发生态化、生态发展产业化拓展发展空间,将油橄榄产业打造成适生区脱贫攻坚、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产业发展 经济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单拷贝核基因遗传标记开发及应用
7
作者 谷秋微 雍巧宁 +6 位作者 王贵德 程葆昶 吕龙强 吕成华 邓煜 张建国 王兆山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套具有固定差异的单拷贝核基因遗传标记,在油橄榄育种过程中对每个个体的每条染色体进行尖叶木樨榄遗传成分追踪,为油橄榄育种提供可靠的遗传背景信息和理论基础,也为辅助林木育种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方法]利... [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套具有固定差异的单拷贝核基因遗传标记,在油橄榄育种过程中对每个个体的每条染色体进行尖叶木樨榄遗传成分追踪,为油橄榄育种提供可靠的遗传背景信息和理论基础,也为辅助林木育种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方法]利用46个含固定差异的单拷贝核基因标记(single-copy nuclear markers)对3个居群(YGL、JYM、BC1)共117个个体进行扩增与测序并计算相应的遗传多样性,计算YGL、JYM两个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最后对BC1居群的异交参数及遗传成分进行估算。[结果]比对后46个遗传标记长度在604~992 bp之间。YGL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大于JYM居群,BC1居群的遗传多样性(π=0.0074,θ_(w)=0.0050)约为YGL居群的2倍。YGL、JYM两个居群间的F_(st)为0.7916,N_(m)为0.0745。Structure结构分析表明YGL与JYM两个居群之间有明显的遗传分化,BC1居群的异交率(t_(m))为100%,JYM、YGL的遗传成分占比分别为25.97%、74.03%。[结论]开发的46个含有固定差异的单拷贝遗传标记稳定可靠,能够明确追踪每条染色体的JYM遗传成分,并且可以粗略估计每个BC1个体中JYM的遗传成分占比。青藏高原隆起使得特提斯海消失,北半球气候发生重大变化。之后YGL和JYM两个居群经历了长期的地理隔离,造成两亚种之间遗传分化越来越高。经过人工杂交、回交,成功将JYM遗传成分引入育种群体,为以后油橄榄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尖叶木樨榄 单拷贝核基因标记 遗传成分追踪 异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适生区高产品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汪加魏 邓煜 +2 位作者 张正武 王贵德 贾忠奎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59,共6页
油橄榄具有严格的适生范围,只有在最适栽培区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优越性状和特性。我国油橄榄在栽植过程中存在引种混乱、品种混杂、苗木质量低劣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油橄榄产量的提高,因此高产油橄榄品种的筛选和推广种植已... 油橄榄具有严格的适生范围,只有在最适栽培区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优越性状和特性。我国油橄榄在栽植过程中存在引种混乱、品种混杂、苗木质量低劣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油橄榄产量的提高,因此高产油橄榄品种的筛选和推广种植已经成为发展油橄榄产业化的紧迫性任务。通过对我国油橄榄适生区品种的适应性及抗性、果实产量及含油率、油品质等指标的对比研究和综合分析,形成一套可行的油橄榄高产品种筛选评价体系,为我国油橄榄适生区高产品种选植推广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品种筛选 评价体系 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油橄榄抗寒性分型
9
作者 海光辉 王茜 +3 位作者 张正武 王贵德 侯宝宏 侯洁茹 《中国林副特产》 2025年第1期7-10,共4页
为评价不同品种油橄榄的抗寒类型,筛选抗寒性强的油橄榄品种。以油橄榄5个品种为试材,测定自然低温下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活性等9项生理指标。通过聚类分析明确自然低温下5个品种的耐寒性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 为评价不同品种油橄榄的抗寒类型,筛选抗寒性强的油橄榄品种。以油橄榄5个品种为试材,测定自然低温下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活性等9项生理指标。通过聚类分析明确自然低温下5个品种的耐寒性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不同品种的抗寒类型。结果表明:聚类分析把5个品种聚成两大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评价自然低温下5个品种油橄榄的抗寒类型为:‘阿斯’为强抗寒品种,‘阿尔波萨纳’和‘莱星’为中抗寒品种,‘鄂植8号’和‘奇迹’为弱抗寒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抗寒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与E-Nose结合PCA和HCA用于陇南橄榄油品质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闫辉强 马君义 +5 位作者 吕孝飞 杨立华 孔维宝 王惠明 邓煜 金凤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49,58,共7页
以陇南大堡油橄榄品种示范园种植的20个油橄榄品种为试样,利用压榨法提取橄榄油,采用GC-MS与E-Nose对其脂肪酸组成及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个油橄榄品种鲜果... 以陇南大堡油橄榄品种示范园种植的20个油橄榄品种为试样,利用压榨法提取橄榄油,采用GC-MS与E-Nose对其脂肪酸组成及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个油橄榄品种鲜果出油率在1.30%~23.50%之间,平均出油率为11.91%;主要脂肪酸及其含量分别为油酸58.96%~74.86%、棕榈酸12.20%~21.04%、亚油酸4.06%~18.62%、硬脂酸1.61%~4.73%、亚麻酸未检出~1.48%及棕榈烯酸0.57%~3.14%。饱和脂肪酸(SFA)占16.54%~25.77%,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分别占60.95%~75.86%和4.54%~19.89%,MUFA/PUFA和C18∶∶1/C18∶2分别为3.10~16.71和3.21~18.44;从脂肪酸的PCA综合得分可知,20个品种中‘皮削利’的品质最好,‘法加’最差,HCA表明,20个品种共分为5个类群,同一类群中橄榄油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相似,不同类群之间存在差异。橄榄油风味物质E-Nose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的橄榄油有不同的风味特征,通过PCA可将20个品种分为7组,前4组之间能够明显区分,后3组之间分布较近,但均能较好地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品质分析 风味物质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夏季芽接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志峰 汪加魏 +2 位作者 邓世鑫 王贵德 贾忠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9-122,共4页
运用夏季芽接技术,采用L9(34)的正交试验设计,每个处理进行150次以上重复,依次调查分析芽接成活率、接穗穗高、穗基径。结果表明:Koroneiki作为接穗、佛奥作为砧木、采用方块芽接法的处理具有最高的芽接亲和力和成活率(93.58%),适宜在... 运用夏季芽接技术,采用L9(34)的正交试验设计,每个处理进行150次以上重复,依次调查分析芽接成活率、接穗穗高、穗基径。结果表明:Koroneiki作为接穗、佛奥作为砧木、采用方块芽接法的处理具有最高的芽接亲和力和成活率(93.58%),适宜在生产上推广使用;而Koroneiki作为接穗、鄂植8作为砧木、采用带木质芽接法的处理组合具有最高的生长量或生长势,芽穗高生长75.75cm·a-1,芽穗基茎生长6.93mm·a-1。为我国油橄榄新品种的嫁接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夏季芽接 新品种 苗木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最适采收期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贵德 邓煜 +3 位作者 张正武 张海平 赵强宏 刘婷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3,86,共4页
在油橄榄果实生长发育后期,每隔10天测定甘肃省陇南市6个油橄榄主栽品种果实生长量、单果重、成熟指数、果肉率、含水率、含油率,记录气温。2年测定结果表明,在陇南市武都白龙江河谷区,6个油橄榄品种果实的最佳采收期为:城固32在10月上... 在油橄榄果实生长发育后期,每隔10天测定甘肃省陇南市6个油橄榄主栽品种果实生长量、单果重、成熟指数、果肉率、含水率、含油率,记录气温。2年测定结果表明,在陇南市武都白龙江河谷区,6个油橄榄品种果实的最佳采收期为:城固32在10月上旬,莱星、阿斯、佛奥在11月上旬,皮削利、鄂植8在11月中旬,除城固32外,其余品种采收期比陇南市目前制定的榨季晚10~15天;在保证油品质量的前提下,上述时期采收含油率平均提高3.42%,陇南市每年可多产橄榄油205 t;采收期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榨期50天,解决了总产量和加工能力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采收期 含油率 成熟指数 甘肃 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油橄榄生产机械化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成秀 石林雄 +2 位作者 张中锋 刘鹏霞 邓煜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8-42,共5页
甘肃省陇南市是我国油橄榄特色产业主产区,大部分油橄榄种植在丘陵山地,运输、田间管理、采摘等关键环节“无机可用、无好机用”。为解决甘肃省油橄榄机械化生产技术难题,通过考察分析油橄榄主产区种植特点和果园地形条件,提出以山地单... 甘肃省陇南市是我国油橄榄特色产业主产区,大部分油橄榄种植在丘陵山地,运输、田间管理、采摘等关键环节“无机可用、无好机用”。为解决甘肃省油橄榄机械化生产技术难题,通过考察分析油橄榄主产区种植特点和果园地形条件,提出以山地单轨运输车、田园管理机、机械辅助采摘平台为配套机具的油橄榄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经过试验示范,山地单轨运输车运输能力为人工的11倍,节约运输成本50%,机械辅助采摘平台的采摘效率比纯人工采摘提高33%,实现油橄榄生产提质增效和农民节本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运输 田间管理 采摘 试验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用油橄榄果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煜 刘婷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1,共7页
餐用油橄榄果是广受欢迎的健康食品,近年来国外的研究方兴未艾,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使得这一传统食品焕发出新的活力,但是,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使得地中海口味的餐用油橄榄果很难登上中国人的餐桌。为了给油橄榄新产品的开发应用... 餐用油橄榄果是广受欢迎的健康食品,近年来国外的研究方兴未艾,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使得这一传统食品焕发出新的活力,但是,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使得地中海口味的餐用油橄榄果很难登上中国人的餐桌。为了给油橄榄新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从脱苦、脱涩、发酵、贮葳等工艺方面对国内外餐用油橄榄果加工工艺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国外餐用油橄榄果工艺研究的方向和新方法,分析了国内餐用油橄榄果加工工艺研究方面存在的局限性,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油橄榄种植区域增加、面积扩大和鲜果产量的快速增长,在国内餐用油橄榄果市场亟待开发的条件下,应立足国内市场开展"中式"餐用油橄榄果加工工艺研究,以研制出适合国人口味的餐用油橄榄果产品,这种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用油橄榄果 加工工艺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熟度油橄榄油品品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文亮 梁芳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558-563,共6页
为明确不同成熟度油橄榄油品品质的变化规律,建立不同品种的质量体系,让企业和种植户能够根据自己的侧重点选择需要种植的品种,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城固(Chenggu)、莱星(Leccino)、切姆拉尔(Chemlal de kabylie)0~7个成熟度的... 为明确不同成熟度油橄榄油品品质的变化规律,建立不同品种的质量体系,让企业和种植户能够根据自己的侧重点选择需要种植的品种,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城固(Chenggu)、莱星(Leccino)、切姆拉尔(Chemlal de kabylie)0~7个成熟度的油橄榄果实为试验材料,对3个品种的出油率、酸价、过氧化值、多酚含量、主要脂肪酸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第7成熟度切姆拉尔的出油率最高,为13.6%;第0成熟度城固的最低,为2.1%。脂肪酸组成中油酸含量最高,为53.31%~71.64%;棕榈酸含量为12.91%~16.53%,棕榈一烯酸含量为0.42%~2.09%,硬脂酸含量为1.25%~2.96%,亚油酸含量为7.48%~18.24%;亚麻酸含量最低,为0.63%~1.51%。多酚含量,第1成熟度以城固最多,为281.91 mg/kg;第2成熟度以切姆拉尔最低,为73.53 mg/kg。多酚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会有一个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酸价(最高为0.67 mg/g)、过氧化值(最高为0.71g/kg)远低于国标中对特级初榨橄榄油的限度。可见,3个油橄榄品种的油脂质量均比较高,其中切姆拉尔出油率较高,城固多酚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橄榄油 成熟度 油品品度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播种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贵德 雍巧宁 +2 位作者 刘婷 赵强宏 逯晓敏 《中国林副特产》 2023年第4期1-3,共3页
为了研究油橄种子播种最佳出苗率,对辐射育种和杂交育种提供参考经验,经冷藏和赤霉素处理后,采用种子与种仁播种,冬季与夏季播种的方法,对出苗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种仁播种平均出苗率44.65%,种子平均出苗率11.20%,种仁出苗高峰比... 为了研究油橄种子播种最佳出苗率,对辐射育种和杂交育种提供参考经验,经冷藏和赤霉素处理后,采用种子与种仁播种,冬季与夏季播种的方法,对出苗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种仁播种平均出苗率44.65%,种子平均出苗率11.20%,种仁出苗高峰比种子早90 d,种子发芽率与种仁饱满度(种仁质量/种子质量)占比越高,发芽率越高,呈正相关,树势强、生长旺盛的品种发芽率高,与生长势呈正相关。夏季种仁播种平均出苗率8.79%,出苗率较低。冬季种仁播种出苗率高,出苗高峰期早,出苗整齐,适宜在育种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播种育苗 种子 种仁 出苗率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油橄榄“皮瓜尔”果实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君义 后春静 +4 位作者 吕孝飞 杨立华 邓煜 孔维宝 闫辉强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2-109,共8页
探究了陇南油橄榄"皮瓜尔"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表型性状与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测定指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鲜果单重1.18~2.81 g,干果单重0.45~1.36 g,含水率39.72%~63.17%,纵径16.67~20.75 mm,横径11.08~14.97 mm,... 探究了陇南油橄榄"皮瓜尔"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表型性状与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测定指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鲜果单重1.18~2.81 g,干果单重0.45~1.36 g,含水率39.72%~63.17%,纵径16.67~20.75 mm,横径11.08~14.97 mm,果形指数1.29~1.50,含油率3.89%~43.20%,多酚2.64~6.93 mg/g,黄酮0.59~1.75 mg/g,油酸64.03%~75.35%,棕榈酸11.53%~17.34%,亚油酸3.76%~9.49%,饱和脂肪酸(SFA)11.19%~21.81%,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64.28%~76.38%,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4.40%~12.56%,MUFA/PUFA 5.30~17.02,C18∶1/C18∶2 6.75~19.68。各测定指标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鲜果单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果形指数的变化趋势与之恰好相反;干果单重及含油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含水率、多酚含量、黄酮含量、SFA及PUFA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UFA、MUFA、C18∶1/C18∶2及MUFA/PUFA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角度,建议"皮瓜尔"果实的最佳采收期为10月20日至11月30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皮瓜尔 表型性状 活性成分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C^(6+)辐照对不同品种油橄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海光辉 王茜 +8 位作者 王贵德 邓煜 张正武 王曙阳 许富强 邸多隆 黄新异 邵瑾 杨桂燕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9,53,共12页
【目的】为油橄榄辐照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皮削利’‘切姆拉尔’‘豆果’‘奇迹’‘阿尔波萨纳’5个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以5种剂量(0、50、100、150和250 Gy)的12C^(6+)辐照油橄榄种子,播种后统计不同处理下的发芽率... 【目的】为油橄榄辐照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皮削利’‘切姆拉尔’‘豆果’‘奇迹’‘阿尔波萨纳’5个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以5种剂量(0、50、100、150和250 Gy)的12C^(6+)辐照油橄榄种子,播种后统计不同处理下的发芽率、存活率、鲜质量、株高、总叶数量、根长和侧根数量等7项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辐照剂量对不同品种油橄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计算半致死辐照剂量。【结果】12C^(6+)辐照对不同品种油橄榄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存在差异。随着辐照剂量增加,‘皮削利’和‘切姆拉尔’种子发芽率先升高后降低,‘豆果’‘奇迹’‘阿尔波萨纳’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250 Gy辐照处理下发芽率分别降至11.46%、8.33%、14.58%、7.29%和11.46%。12C^(6+)辐照对各品种油橄榄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随着辐照剂量增加,鲜质量、株高、总叶数量、根长和侧根数量均逐渐下降,250 Gy辐照处理下均降至最低。12C^(6+)辐照对油橄榄幼苗具有一定的致死效应,且与辐照剂量紧密相关。与种子发芽后40 d时相比,发芽后90 d时各辐照处理下不同品种油橄榄幼苗的存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各辐照剂量按照5个品种的总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均为0、50、100、150、250 Gy,表明不同剂量辐照处理(50~250 Gy)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不同品种油橄榄幼苗的长势。5个油橄榄品种按照种子半致死剂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分别为‘豆果’(153.7 Gy)、‘皮削利’(143.5 Gy)、‘切姆拉尔’(129.9 Gy)、‘奇迹’(115.3 Gy)、‘阿尔波萨纳’(108.1 Gy)。【结论】12C^(6+)辐照对不同品种油橄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整体上有抑制作用,且辐照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综合考虑发芽率、存活率、幼苗生长等情况,油橄榄种子的适宜辐照剂量为100~150 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6+)辐照 油橄榄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和SSR标记的陇南油橄榄品种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悦 黄兰 +3 位作者 李金花 邓煜 张建国 曾艳飞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43,共11页
[目的]该研究对我国油橄榄主产区甘肃省陇南市现有品种进行了的准确鉴定和遗传多样性计算,为我国油橄榄种质资源引种和驯化、育种及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3个SSR标记对来自83个油橄榄品种的110棵单株进行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目的]该研究对我国油橄榄主产区甘肃省陇南市现有品种进行了的准确鉴定和遗传多样性计算,为我国油橄榄种质资源引种和驯化、育种及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3个SSR标记对来自83个油橄榄品种的110棵单株进行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其中属于68个品种的90棵单株进行叶片、果实和果核形态性状的测定和分析,最后开展了基于表型性状和SSR标记的单株聚类和结果比较。[结果]陇南油橄榄表型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83和0.79;SSR分析发现83个品种包括78个不同的基因型,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83和0.754;这些基因型可分为3大组,基因型所属分组与其起源地有一定相关性;我国选育品种的基因型大多与起源意大利的品种分组更近;与基于表型的聚类树相比,基于SSR基因型的聚类树更倾向于将同一品种的不同单株聚在同一支。[结论]陇南共有78种不同基因型的品种,SSR标记比表型鉴定品种更具准确性,且能反映亲缘关系。该地区油橄榄表型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较高,引种品种主要是来自地中海西部和中部国家,国内选育品种与意大利起源的品种相似;为更多样化可考虑引种或选育更多起源国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表型多样性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品种鉴定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油橄榄‘阿尔波萨纳’果实表型性状及主要功能成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后春静 周娅琼 +5 位作者 马君义 吕孝飞 杨立华 邓煜 孔维宝 闫辉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2-38,共7页
以甘肃省陇南市油橄榄研究所种质资源基因库种植的油橄榄品种‘阿尔波萨纳’(Arbosana)果实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其果实单重、纵横径、果形指数、含水率、干基含油率、多酚含量、黄酮含量以及果实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在生长发育过程(201... 以甘肃省陇南市油橄榄研究所种质资源基因库种植的油橄榄品种‘阿尔波萨纳’(Arbosana)果实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其果实单重、纵横径、果形指数、含水率、干基含油率、多酚含量、黄酮含量以及果实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在生长发育过程(2017年8月10日—2018年3月30日)中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单重、纵横径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后期稍有上升;含水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后期受降雨的影响稍有上升;干基含油率在2017年11月30日之前以较快的速度上升,12月30日之后稍有下降;多酚、黄酮含量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2017年9月30日—12月30日时间段处于较低水平;油酸含量在2017年10月10日之前呈下降趋势,之后呈上升状态,MUFA含量与油酸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亚油酸含量在2017年10月20日前呈上升趋势,之后开始下降,次年2月20日后又开始上升,SFA含量和PUFA含量在2017年11月10日之前呈下降趋势,之后基本趋于稳定。‘阿尔波萨纳’果实油脂中脂肪酸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油酸、棕榈酸、亚油酸、棕榈油酸、亚麻酸、十七碳烯酸、花生酸、十七酸对油脂品质的影响最大,在2017年9月10日—10月20日时间段,主成分得分较高,果实中油脂品质处于较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阿尔波萨纳’ 表型性状 功能成分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