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陇南市武都区不同树龄大红袍花椒叶功能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刘锐 曹永红 +6 位作者 张春回 张晓玮 杜维波 王旭虎 张亚强 王润龙 周晓雷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4,共9页
【目的】探究大红袍花椒叶功能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提高大红袍花椒产量。【方法】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郭河乡范围内1、5、10、15、20、25年生大红袍花椒为研究对象,测定6个叶功能性状指标和6个产量性状指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探究... 【目的】探究大红袍花椒叶功能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提高大红袍花椒产量。【方法】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郭河乡范围内1、5、10、15、20、25年生大红袍花椒为研究对象,测定6个叶功能性状指标和6个产量性状指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探究花椒叶功能性状和产量性状随树龄的变化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以及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的方法探明花椒叶功能性状与产量性状的耦合关系。【结果】1)随着树龄增加,花椒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含水率均先增加后减少,叶干物质质量分数、叶组织密度先减少后增加,叶厚度逐渐增加。2)单株产量随树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20年生最高。3)单株产量主要由比叶面积和叶组织密度决定,其次由每果穗小果数和干果百粒质量决定;其中,比叶面积和每果穗小果数为正效应,叶组织密度和干果百粒质量为负效应。4)回归方程:Y=-10.558+0.69X_(1)-0.28X_(2)+0.007X_(3)+1.945X_(4)(方程拟合度为0.930);式中,Y、X_(1)、X_(2)、X_(3)、X_(4)分别代表单株产量、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每果穗小果数和干果百粒质量。【结论】大红袍花椒产量性状显著受叶功能性状的影响,因此在实践生产中可以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改善叶功能性状,从而提高花椒产量、增加经济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袍花椒 树龄 叶功能性状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陇南不同品种油橄榄叶化学成分系统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强宏 邹诚 +2 位作者 王文亮 王惠明 瞿城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2,81,共9页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油橄榄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分析技术分别定性定量分析甘肃陇南不同品种油橄榄叶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从甘肃...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油橄榄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分析技术分别定性定量分析甘肃陇南不同品种油橄榄叶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从甘肃陇南油橄榄叶提取物中主要鉴定了73个化学成分,其中萜类38个、黄酮类16个、苯乙醇类7个、挥发油类5个、脂肪酸类2个、苯甲酸类1个、苯丙素类1个、其他类3个;不同品种27批油橄榄叶提取物中的11个化学成分总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陇南武都和礼县的油橄榄叶提取物中11个化学成分总含量分别为1601.19~2941.99μg/g和925.98~2617.04μg/g,其中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女贞苷、木犀草苷、野漆树苷含量较高。整体上,陇南礼县油橄榄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强于陇南武都,其中科拉蒂、阿尔波萨纳和陇育1号的抗氧化活性相对较优。综上,油橄榄叶中的化学成分以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为主,不同来源油橄榄叶11个化学成分总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陇南礼县油橄榄叶抗氧化活性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叶 化学成分 定性定量 黄酮类成分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蓬粗提物对陇南花椒黑胫病病原菌抑制作用研究
3
作者 史梁 钱朝菊 +5 位作者 范兴科 燕霞 曹永红 张洪 陆欣 马小飞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6,共6页
为了明确病原菌,采用形态学和ITS测序的方法对陇南地区花椒黑胫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从多株陇南花椒的黑胫病病灶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3种不同菌落形态特征的菌株,经过寄主回接,科赫法则验证,首次明确陇南地区花椒黑胫病病原菌为一种极... 为了明确病原菌,采用形态学和ITS测序的方法对陇南地区花椒黑胫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从多株陇南花椒的黑胫病病灶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3种不同菌落形态特征的菌株,经过寄主回接,科赫法则验证,首次明确陇南地区花椒黑胫病病原菌为一种极细链格孢菌。通过梯度生长抑制测定法评估沙蓬粗提物对该极细链格孢菌的抑制效果,发现8 mg/mL的沙蓬粗提物对极细链格孢菌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达到70.18%。研究结果不仅说明花椒黑胫病产生的机制复杂多样,同时说明沙生药用植物沙蓬的粗提物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在重要经济林作物主要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具有广阔前景,拓展了沙蓬在我国特色生态农业中的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蓬粗提物 花椒黑胫病 病原菌 极细链格孢菌 植物源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市核桃产业现状调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任志勇 朱建朝 +7 位作者 汪海 李毅 李建红 巩芳娥 胡永辉 辛国 虎云青 张海燕 《现代园艺》 2024年第9期81-84,共4页
采用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和多点采样、产业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对陇南市5县1区核桃产业布局状况及74个村1520户、139个种植大户、23个龙头企业与合作社规模与效益进行调研,分析了陇南市核桃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陇南... 采用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和多点采样、产业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对陇南市5县1区核桃产业布局状况及74个村1520户、139个种植大户、23个龙头企业与合作社规模与效益进行调研,分析了陇南市核桃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陇南市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产业 调研 多点采样 规模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市不同产地大红袍花椒麻味物质含量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夏莲 曹永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6期124-126,131,共4页
以陇南市花椒品种大红袍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陇南市44个花椒产地的大红袍花椒麻味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陇南市大红袍花椒的麻味物质含量较高,平均值为43.09 mg/g,其中:郭河乡闹院子村种植的大红袍麻味物质含量最高... 以陇南市花椒品种大红袍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陇南市44个花椒产地的大红袍花椒麻味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陇南市大红袍花椒的麻味物质含量较高,平均值为43.09 mg/g,其中:郭河乡闹院子村种植的大红袍麻味物质含量最高,为55.49 mg/g;石峡镇土桥村种植的大红袍麻味物质含量最低,为39.64 mg/g。相同品种(大红袍)花椒麻味物质含量存在差异,可能是生长过程中水分、光照、土壤肥力、海拔等栽培管理条件不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大红袍 麻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甘肃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市西汉水流域油橄榄引种表现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强宏 王贵德 王惠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2385-2389,共5页
本研究通过在陇南市西汉水流域成功建设油橄榄园,集成集约化建园技术,并对首次引种的20个油橄榄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生长、产量与抗寒性等情况进行测定分析,为陇南市西汉水流域不同海拔高度建设经济型和生态型油橄榄园提供现实依据和理... 本研究通过在陇南市西汉水流域成功建设油橄榄园,集成集约化建园技术,并对首次引种的20个油橄榄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生长、产量与抗寒性等情况进行测定分析,为陇南市西汉水流域不同海拔高度建设经济型和生态型油橄榄园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西汉水 集约化建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市白龙江河谷区油橄榄最适采收期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三斤 王贵德 辛国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第6期23-25,共3页
为了提高橄榄油的品质和油橄榄鲜果的最佳出油率,制定科学合理的采收期,在油橄榄果实生长发育后期,每隔10d对甘肃陇南市6个油橄榄主栽品种单果质量、成熟指数、果肉率、含油率进行测定,分析各因素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油橄榄果实的最适... 为了提高橄榄油的品质和油橄榄鲜果的最佳出油率,制定科学合理的采收期,在油橄榄果实生长发育后期,每隔10d对甘肃陇南市6个油橄榄主栽品种单果质量、成熟指数、果肉率、含油率进行测定,分析各因素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油橄榄果实的最适采收期,城固32在10月上旬采收,阿斯、莱星、佛奥在11月上旬采收,鄂植8、皮削利在11月中旬采收,比该市目前制定的榨季晚10~15d(除城固32外),在保证油品质量的前提下,含油率平均提高3.42%,该市每年可多产橄榄油205t;采收期从10月上旬开始至11月下旬结束,榨期50d,解决了总产量和加工能力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采收期 含油率 成熟指数 陇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市油橄榄园低产原因及改造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万年 辛国 《中国林副特产》 2011年第3期64-66,共3页
在调查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陇南市油橄榄园的低产原因,并结合陇南市自然地理条件和经营条件,提出了高接换优、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改造措施,为干旱河谷油橄榄低产园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橄榄 低产园 改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陇南市油橄榄主栽区蛾类昆虫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任志勇 张正武 +3 位作者 王文永 林培录 岳永成 王洪建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1-33,共3页
2013—2014年,在甘肃陇南市油橄榄栽植区内采集蛾类标本436号,鉴定蛾类42种,隶属于13科35属。其中尺蛾科9种,灯蛾科9种,舟蛾科7种,夜蛾科5种,螟蛾科3种,木蠹蛾科2种,举肢蛾科、钩蛾科、鹿蛾科、大蚕蛾科、枯叶蛾科、天蛾科、刺蛾科各1种... 2013—2014年,在甘肃陇南市油橄榄栽植区内采集蛾类标本436号,鉴定蛾类42种,隶属于13科35属。其中尺蛾科9种,灯蛾科9种,舟蛾科7种,夜蛾科5种,螟蛾科3种,木蠹蛾科2种,举肢蛾科、钩蛾科、鹿蛾科、大蚕蛾科、枯叶蛾科、天蛾科、刺蛾科各1种。19种为甘肃省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蛾类 种类 调查 新纪录 甘肃 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经济林产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正武 《广西林业科学》 2012年第2期190-192,共3页
通过对陇南市自然状况及经济林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提出陇南经济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经济林产业 可持续发展 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市核桃害虫发生概况及综合防治策略 被引量:5
11
作者 康斌 任志勇 李林 《山西果树》 2011年第2期35-36,共2页
陇南市是甘肃省核桃主产区,也是我国核桃重点产区之一,核桃广泛分布在半高山、浅山丘陵、沟谷边缘及四旁,垂直分布在海拔600~2000m范围。
关键词 核桃害虫 综合防治策略 发生概况 陇南 垂直分布 主产区 甘肃省 丘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橄榄的发展历程——以甘肃陇南市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文兰 《现代园艺》 2018年第22期15-16,共2页
甘肃省陇南市是中国油橄榄发展的最佳适生区之一,发展油橄榄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为了更好地发展油橄榄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全力落实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和国务院参事室的调研精神,陇南市提出了"尊重规律、扩大规模、强化科技... 甘肃省陇南市是中国油橄榄发展的最佳适生区之一,发展油橄榄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为了更好地发展油橄榄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全力落实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和国务院参事室的调研精神,陇南市提出了"尊重规律、扩大规模、强化科技、健全市场、壮大龙头、打造品牌、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两山理论",以工业化理念发展油橄榄产业,以产业开发生态化、生态发展产业化拓展发展空间,将油橄榄产业打造成适生区脱贫攻坚、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产业发展 经济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市核桃枝干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控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辛国 汪海 +1 位作者 郑小平 沈永涛 《中国林副特产》 2019年第2期36-39,共4页
陇南市是甘肃核桃主产区,栽培面积大,病虫害种类多,核桃枝干病虫害尤为严重。对陇南市核桃腐烂病等4种病害和云斑天牛等8种害虫的危害特征、发生规律进行了调研,提出了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为当地核桃产业发展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技术... 陇南市是甘肃核桃主产区,栽培面积大,病虫害种类多,核桃枝干病虫害尤为严重。对陇南市核桃腐烂病等4种病害和云斑天牛等8种害虫的危害特征、发生规律进行了调研,提出了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为当地核桃产业发展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干病虫害 防控技术 核桃 陇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油橄榄出油率、多酚含量、脂肪酸组成及比例研究
14
作者 王文亮 梁芳 《中国林副特产》 2024年第5期23-24,共2页
通过对陇南市武都区大堡油橄榄基地的皮削利分成熟度0~5进行采样,用实验室MC2型榨油机榨油,得到不同成熟度的样品油样。在通过检测鲜果出油率、多酚含量、脂肪酸组成及比例等,结果表明鲜果出油率最高为第4成熟度达到最高14.8%;脂肪酸组... 通过对陇南市武都区大堡油橄榄基地的皮削利分成熟度0~5进行采样,用实验室MC2型榨油机榨油,得到不同成熟度的样品油样。在通过检测鲜果出油率、多酚含量、脂肪酸组成及比例等,结果表明鲜果出油率最高为第4成熟度达到最高14.8%;脂肪酸组成中油酸含量最高,为65.91%~75.47%,亚麻酸含量最低,为0.76%~1.07%,其次棕榈酸含量为12.97%~13.81%,棕榈一烯酸含量0.83%~1.33%,硬脂酸含量2.68%~4.82%,亚油酸含量3.61%~11.58%;多酚含量在第2成熟度达到最高108.94 mg/kg,之后逐步下降,第5成熟度达到最低73.29 mg/kg且多酚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会有一个先增加再减小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橄榄油 成熟度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陇南市核桃产业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巩芳娥 任志勇 +1 位作者 虎云青 贾星宏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19期158-160,共3页
陇南市核桃产业面积大,政府扶持力度大,但存在着良种率低、管理粗放、加工销售滞后等问题。为此,提出了核桃产业提质增效的多种举措,包括继续加强良种化建设、持续开展提质增效行动,加强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加强加工营销体系建设等... 陇南市核桃产业面积大,政府扶持力度大,但存在着良种率低、管理粗放、加工销售滞后等问题。为此,提出了核桃产业提质增效的多种举措,包括继续加强良种化建设、持续开展提质增效行动,加强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加强加工营销体系建设等措施。为陇南市核桃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 核桃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陇南市核桃星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小平 周鹏飞 汪海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第6期28-28,30,共2页
核桃星天牛幼虫是蛀食树干基部的害虫。经调查,陇南市核桃星天牛幼虫的危害率达50%,其影响树体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采取不同药剂,均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即对星天牛幼虫施用80%的敌敌畏乳油10倍液、40%的乐果10倍液、56%的磷化铝0.2~0.... 核桃星天牛幼虫是蛀食树干基部的害虫。经调查,陇南市核桃星天牛幼虫的危害率达50%,其影响树体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采取不同药剂,均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即对星天牛幼虫施用80%的敌敌畏乳油10倍液、40%的乐果10倍液、56%的磷化铝0.2~0.3g,防治效果分别为91.71%、90.20%、92.86%,均达到90%以上,防治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星天牛幼虫 不同药剂处理 防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17
作者 秦楷 张波 +3 位作者 单体江 陈诗琦 李冉 张正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77-284,共8页
为了探究油橄榄(Olea europaea L.)中内生真菌种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油橄榄枝条、叶片和根中的内生真菌,对得到的内生真菌扩增其ITS1和ITS4序列并进行测序鉴定;通过大米发酵和减压浓缩方法得到其次生代... 为了探究油橄榄(Olea europaea L.)中内生真菌种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油橄榄枝条、叶片和根中的内生真菌,对得到的内生真菌扩增其ITS1和ITS4序列并进行测序鉴定;通过大米发酵和减压浓缩方法得到其次生代谢产物;采用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测定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最后对其粗提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结果表明,从油橄榄中分离出13株内生真菌,分属于9个不同的属,分别为镰刀菌属(Fusarium)、顶孢霉属(Acrocalymma)、指状丛赤壳属(Dactylonectria)、卡纳霉属(Canariomyces)、间座壳属(Diaporthe)、链格孢属(Alternaria)、亚隔孢壳属(Didymella)、光黑壳属(Preussia)、壳格孢属(Camarosporium)。其次生代谢产物种类都较为丰富,主要以中大极性物质为主。9株内生真菌均可对桉树青枯菌产生抑制作用。菌株Oef-2和Oef-9对5种供试细菌表现出抑制活性,在R_f值为0.00~0.20和0.00~0.15时存在抑菌斑直径大于10 mm的抗青枯病菌成分。Oef-9对枯草芽孢杆菌和溶血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抑菌斑直径大于10 mm。本研究表明油橄榄内生真菌资源丰富,内生真菌Oef-9和Oef-2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内生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分离 鉴定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市核桃生产现状与嫁接技术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红霞 郭立新 李林 《甘肃林业科技》 2011年第3期62-64,72,共4页
通过对陇南市核桃良种现状和嫁接技术调查分析,提出核桃生产应走良种化之路。并对不同嫁接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了砧木大小、接后管理、嫁接时间对核桃嫁接成活率的影响,为陇南核桃良种化生产和嫁接改造提出技术依据。
关键词 核桃 陇南市 生产现状 良种 嫁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旱地油橄榄细根纵向生长力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加魏 马履一 +5 位作者 施侃侃 张东升 包春南 邓煜 张燕 贾忠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62,共6页
以陇南市白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油橄榄作为对象,运用垂直剖面取土法,分析0~20、20~40cm与40~60cm土层的细根特征。结果表明:油橄榄细根(直径0~2mm)的长度、表面积、体积、细根生物量和细根活力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0~2... 以陇南市白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油橄榄作为对象,运用垂直剖面取土法,分析0~20、20~40cm与40~60cm土层的细根特征。结果表明:油橄榄细根(直径0~2mm)的长度、表面积、体积、细根生物量和细根活力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0~20cm中的各指标均占总数的50%左右;0~20cm土层是油橄榄水分和养分吸收的重要部分,在施肥和灌水时应考虑最佳深度在0~20cm以内,且灌水的最大渗透范围不应超过60cm。不同径阶的(0〈D≤0.2mm、0.2〈D≤0.5mm、0.5〈D≤1mm、1〈D≤2mm)细根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尖数量都随土层纵向深度的加深而显著减小,而直径为0.2~1mm的细根长度和表面积均占总长度和总表面积的80%左右,0.2~1mm的细根是油橄榄养分和水分吸收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细根 纵向生长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与E-Nose结合PCA和HCA用于陇南橄榄油品质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闫辉强 马君义 +5 位作者 吕孝飞 杨立华 孔维宝 王惠明 邓煜 金凤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49,58,共7页
以陇南大堡油橄榄品种示范园种植的20个油橄榄品种为试样,利用压榨法提取橄榄油,采用GC-MS与E-Nose对其脂肪酸组成及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个油橄榄品种鲜果... 以陇南大堡油橄榄品种示范园种植的20个油橄榄品种为试样,利用压榨法提取橄榄油,采用GC-MS与E-Nose对其脂肪酸组成及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个油橄榄品种鲜果出油率在1.30%~23.50%之间,平均出油率为11.91%;主要脂肪酸及其含量分别为油酸58.96%~74.86%、棕榈酸12.20%~21.04%、亚油酸4.06%~18.62%、硬脂酸1.61%~4.73%、亚麻酸未检出~1.48%及棕榈烯酸0.57%~3.14%。饱和脂肪酸(SFA)占16.54%~25.77%,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分别占60.95%~75.86%和4.54%~19.89%,MUFA/PUFA和C18∶∶1/C18∶2分别为3.10~16.71和3.21~18.44;从脂肪酸的PCA综合得分可知,20个品种中‘皮削利’的品质最好,‘法加’最差,HCA表明,20个品种共分为5个类群,同一类群中橄榄油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相似,不同类群之间存在差异。橄榄油风味物质E-Nose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的橄榄油有不同的风味特征,通过PCA可将20个品种分为7组,前4组之间能够明显区分,后3组之间分布较近,但均能较好地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品质分析 风味物质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