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陇东紫花苜蓿的栽培与田间管理技术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鑫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30-32,共3页
对陇东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播种地的选择与准备 ,科学的施肥措施和品种选择 ,最适播期与播种方式的确定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与耕作措施、最佳刈割期的选择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提出了规范的栽培与管理技术措施 ,对提高当地紫花苜... 对陇东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播种地的选择与准备 ,科学的施肥措施和品种选择 ,最适播期与播种方式的确定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与耕作措施、最佳刈割期的选择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提出了规范的栽培与管理技术措施 ,对提高当地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 ,充分利用土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地区 紫花苜蓿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地冬油菜栽培与管理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鑫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陇东旱地 冬油菜 栽培技术 整地 播种 田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地区秦艽高效栽培技术
3
作者 卢晶 宋展树 刘秀丽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7期98-100,共3页
秦艽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之一,拥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史,以干燥根入药,气特异,味辛、性平、微涩,具有治疗关节痛、结核病、祛风除湿、和血舒筋、清热利尿的功能。本文介绍了陇东地区秦艽栽培环境、种子处理、苗期管理、育苗移栽、病虫害... 秦艽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之一,拥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史,以干燥根入药,气特异,味辛、性平、微涩,具有治疗关节痛、结核病、祛风除湿、和血舒筋、清热利尿的功能。本文介绍了陇东地区秦艽栽培环境、种子处理、苗期管理、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高效栽培技术要点,缩短种植年限、提高秦艽产量,不断扩大人工种植规模,旨在为陇东地区秦艽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 高效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甾醇的提取纯化研究
4
作者 刘丽萍 张雪婷 +1 位作者 王凤琴 刘灵霞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为优化柴胡甾醇的提取纯化工艺,以柴胡为研究材料,甾醇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柴胡甾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柴胡甾醇提取工艺,并采用大孔树脂AB-8探索柴胡甾醇的纯化条件。结果表明,柴胡甾醇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为优化柴胡甾醇的提取纯化工艺,以柴胡为研究材料,甾醇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柴胡甾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柴胡甾醇提取工艺,并采用大孔树脂AB-8探索柴胡甾醇的纯化条件。结果表明,柴胡甾醇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60 min、酶浓度1%,在此条件下柴胡甾醇的提取率为2.84%。大孔树脂纯化甾醇的最佳条件是吸附剂用量为2 g,进样浓度为0.2 mg/mL,进样体积为4 mL,在此条件下柴胡甾醇的吸附率为72.27%,解吸率为80.02%,甾醇含量提高到了31.20%。此提取纯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柴胡甾醇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甾醇 提取工艺 大孔吸附树脂 饲料添加剂 超声波协同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金成 井明博 +4 位作者 肖朝霞 刘灵霞 王凤琴 张希彪 周天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5-151,共7页
为了认识和评价石油开采对陇东地区土壤环境的影响,采用平板培养和多元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石油污染程度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1)微生物3大类群的数量以距污染源30m的样地S1-3最高,200m的S7-9次之,1... 为了认识和评价石油开采对陇东地区土壤环境的影响,采用平板培养和多元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石油污染程度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1)微生物3大类群的数量以距污染源30m的样地S1-3最高,200m的S7-9次之,100m的S4-6最低;放线菌数量变化对Shannon—Wiener指数影响较大。(2)土壤有机质、含油量、含盐量、速效磷均为S1-3最高,S4-6次之,S7-9最低;土壤pH值、碱解氮及速效钾含量均以S7-9最高,S4-6次之,S1-3最低。(3)PCA结果显示TPHs含量在8种环境因子中作用最大,其含量的上升导致了土壤含盐率、有机质和速效磷的增加,进而影响到了土壤含水量、pH值、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及其他环境因子。研究表明,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开展生物修复石油污染时,应充分开发利用土壤细菌及放线菌资源,并外源投加N,K等营养元素,从而刺激土著石油降解菌的生长,进而提高石油烃的降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黄土高原 石油污染土壤 环境因子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质炭对陇东黄土高原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金成 井明博 +4 位作者 张绍鹏 刘光琇 陈拓 周天林 吴胜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65-2576,共12页
为了分析比较不同生物质炭对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以玉米秸秆(JYB),小麦秸秆(JXB)和苹果树枝条(JGB)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以适生植物金盏菊(Calendulaofficinalis)为供试植物(J),在甘肃省庆阳市长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 为了分析比较不同生物质炭对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以玉米秸秆(JYB),小麦秸秆(JXB)和苹果树枝条(JGB)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以适生植物金盏菊(Calendulaofficinalis)为供试植物(J),在甘肃省庆阳市长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实施了为期4个月的油污土壤场地修复试验.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土壤总石油烃(TPH)降解率、植物生长指标、土壤理化和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外源施用不同生物质炭的响应情况.结果显示:JYB和JGB处理组土壤TPH降解率相对较高(P<0.05),分别为(59.89±2.23)%和(58.17±1.89)%;外源施用3种生物质炭均可显著增加金盏菊株高、地上和地下部干重、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土壤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但与JXB处理组相比,JYB和JGB处理组的根长、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则分别增加了23.81%、18.89%,153.12%、80.13%和188.66%、117.45%(P<0.05);此外,JYB和JGB处理组的鞘氨醇单胞菌属、油螺旋菌属、志津氏菌属、Salinimicrobium属、不动杆菌属、红球菌属、食烷菌属和诺卡氏菌属等具备石油污染物降解功能的优势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综上,JYB和JGB处理组通过增加金盏菊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R^2=0.9786,P=0.001)和脱氢酶活性(R^2=0.9713,P=0.005)、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R^2=0.7311,P=0.036)、Chao1指数(R2=0.6361,P=0.041)和碱解氮含量(R^2=0.6112,P=0.046)的方式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进而提升了土壤TPH降解率.因此,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油污土壤植物生态修复时宜选用玉米秸秆(JYB)和苹果树枝条(JGB)生物质炭作为土壤调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污土壤 土壤环境因子 植物修复 生物质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烃污染对陇东黄土高原土壤生物学及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金成 井明博 +3 位作者 段春燕 王国锋 石国玺 周天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1期9-16,共8页
[目的]探索石油污染与土壤生物学及非生物学特性间相互关系,为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的综合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背景资料。[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甘肃省庆阳市5县,1区,8个采油区油污土壤化性质、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遗传多样性。... [目的]探索石油污染与土壤生物学及非生物学特性间相互关系,为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的综合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背景资料。[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甘肃省庆阳市5县,1区,8个采油区油污土壤化性质、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结果]土壤总石油烃含量(TPHs)与碱解氮、速效磷、pH值和脲酶呈负相关(p<0.01),与土壤多酚氧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呈正相关(p<0.01);样地土壤TPHs含量低的土壤微生物Shannon-Wiener指数明显高于TPHs含量高的样地;NMDS排序结果显示,石油污染对该地区土壤影响最大的因子为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其次为TPHs,pH值、脲酶、ShannonWiener指数及过氧化氢酶。[结论]陇东地区石油烃污染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包括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有效循环、土壤脲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均匀度和速效钾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黄土高原 石油烃污染 土壤理化因子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对陇东黄土高原油污土壤场地生态修复的综合响应 被引量:11
8
作者 宋曦 王金成 +4 位作者 井明博 刘光琇 陈拓 吴胜伟 周天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754-1764,共11页
为明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油污土壤场地生态修复过程中的响应情况,在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陇东油泥处理站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际场地修复试验,采用常规方法测定4种油污浓度对紫花苜蓿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为明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油污土壤场地生态修复过程中的响应情况,在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陇东油泥处理站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际场地修复试验,采用常规方法测定4种油污浓度对紫花苜蓿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株高、根长、地下生物量、石油降解菌数量和初始总石油烃(TPH)降解率随油污浓度增加而逐步降低(P<0.05);油污浓度在7%时对其生物富集系数(BCF)抑制程度最大,但在1%和4%浓度时其生物转移系数(TF)变化不显著(P>0.05);抗氧化酶体系随油污浓度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在油污浓度为5%时达到最高。综上所述,采用紫花苜蓿在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油污土壤场地修复时油污浓度不应超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修复 石油污染 紫花苜蓿 综合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耕地变化趋势及驱动力研究——以甘肃陇东地区为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希彪 周天林 +1 位作者 上官周平 杨建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1-735,共5页
利用GIS技术并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对黄土高原典型区近50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变化过程、耕地流向进行了分析。并应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近17年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49-2002年陇东地区耕地总... 利用GIS技术并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对黄土高原典型区近50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变化过程、耕地流向进行了分析。并应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近17年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49-2002年陇东地区耕地总量经历了缓慢增加-缓慢减少—急剧减少—缓慢减少的波动变化过程;耕地的主要流向是非农建设用地、林草地和果园等;耕地的增加主要是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开垦而成;干旱、降水不均及水土流失等是耕地变化的自然驱动力。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城市化水平及农业科技进步等是耕地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耕地变化过程与国家宏观政策背景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驱动力 黄土高原 陇东地区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石油污染状况及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国锋 王金成 井明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2期65-70,共6页
概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石油污染状况及近年来该区油污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分别对微生物、植物及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方法进行综述,强调生物强化技术在生物修复中的突出地位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方法的应用潜能。由于石油污染物的... 概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石油污染状况及近年来该区油污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分别对微生物、植物及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方法进行综述,强调生物强化技术在生物修复中的突出地位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方法的应用潜能。由于石油污染物的复杂性,现存技术在实际修复中效果并不明显,提出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酶功能基因、将代谢组研究融入油污土壤的修复、深入探究植物根际分泌物与微生物作用及菌根真菌生物降解机制的建议,旨在对黄土高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探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对促进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石油污染 生物修复 生物强化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菊对陇东地区油污土壤的生态修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金成 井明博 +3 位作者 周立辉 刘光琇 吴胜伟 周天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73-286,共14页
为评估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在陇东地区对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潜力,研究植物应对不同油污浓度胁迫的生长和根际土壤环境响应,本研究分析了非洲菊应对4种油污浓度(1%、3%、5%和7%)胁迫时的植物生长指标、土壤环境指标以及土壤总石... 为评估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在陇东地区对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潜力,研究植物应对不同油污浓度胁迫的生长和根际土壤环境响应,本研究分析了非洲菊应对4种油污浓度(1%、3%、5%和7%)胁迫时的植物生长指标、土壤环境指标以及土壤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TPH)、烷烃和芳烃的降解率和降解速率。结果显示:1)土壤TPH、烷烃和芳烃降解率随油污浓度的增加而逐步降低,但其降解速率在油污浓度为5%时最高;2)非洲菊株高、根长和出苗率均随油污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重度污染(7%)对其地上部生物量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而中度污染(3%和5%)对其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3)当油污浓度<5%时,非洲菊通过增加土壤脱氢酶、地下部及地上部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来提高土壤TPH降解率,且非度量多维尺度(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分析结果显示,植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特性的彼此间共同效应是决定土壤TPH降解率的主要环境因素,而重度污染对非洲菊植物体生物量的抑制作用是导致其土壤TPH降解率显著降低的关键因素。综上所述,5%油污浓度应设为非洲菊耐受力阈值浓度,且在该浓度下非洲菊可确定为具备油污土壤修复潜力的良好植物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黄土高原 石油污染土壤 非洲菊 场地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来绿色防控技术在我国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德来 刘长仲 张挺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5期29-32,共4页
自2006年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至2015年,近10年来我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就当前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污染危害、绿色防控的主要技术措施、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取得的成绩... 自2006年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至2015年,近10年来我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就当前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污染危害、绿色防控的主要技术措施、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构建植保法律体系,加强对农药化肥的管控;安全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预防或减轻环境污染;强化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防控 技术措施 化学农药 影响因素 植物保护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过程中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希彪 上官周平 +1 位作者 王金成 毛宁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3-208,共6页
以农牧交错带南部的甘肃省环县为研究对象,以1949—2009年16组自然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引起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因子与人为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在环县土地荒漠化发展过程中,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 以农牧交错带南部的甘肃省环县为研究对象,以1949—2009年16组自然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引起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因子与人为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在环县土地荒漠化发展过程中,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贡献率为49.64%,自然因素的贡献率为21.79%,人为因素的贡献率为10.89%。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的作用导致了环县荒漠化的发展,单独的人为因子和自然因素均处于较低水平;(2)在环县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类活动,气候条件对于荒漠化的发展只起影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其中自然因子的影响主要是气温持续升高,降雨量减少,空气相对湿度下降,蒸发量增大导致干旱和土壤干层的发育,抑制了植物的生长,降低了植被覆盖度及土壤的抗冲蚀能力,而较强的风力及暴雨量的增加加速了土壤侵蚀;人为因子的影响主要是人口急剧增长,农业人口过大,大面积垦殖导致土地利用不合理,超载放牧引起草场大面积退化直接导致了土地荒漠化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农牧交错带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希彪 上官周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7-169,共3页
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位于黄土高原陇东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找出了各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经济水平及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因此,在土地利用方面,对经济发达的塬原区,应防止农... 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位于黄土高原陇东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找出了各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经济水平及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因此,在土地利用方面,对经济发达的塬原区,应防止农业用地的流失;对经济落后的丘陵山地,应努力提高林业的多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数量结构 空间格局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耕地变化趋势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希彪 上官周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20,81,共6页
利用1986—2002年陇东地区耕地统计资料,对该区耕地资源利用与变化的基本特征、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空间差异、耕地流向以及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6 a来陇东地区耕地数量呈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经历... 利用1986—2002年陇东地区耕地统计资料,对该区耕地资源利用与变化的基本特征、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空间差异、耕地流向以及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6 a来陇东地区耕地数量呈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经历了缓慢减少—急剧减少—缓慢减少的变化过程。(2)耕地的主要流向是工矿用地、居民点和各类交通用地以及果园;耕地的增加主要是未利用土地的开垦。(3)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政策是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宏观驱动因子,耕地变化过程中的明显突变与国家宏观政策背景相关联,耕地快速减少在发生时间上与经济的快速增长基本同步,在空间分布上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水平的差异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驱动力 陇东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六盘地区首次发现中国大鲵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德来 周天林 +3 位作者 石国玺 史红全 韩亚鹏 许姝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58,共1页
2016年7月11日,在甘肃省庆阳市蒲河水域的巴家咀水库附近河道(107°50'49″E,35°37'42″N,1 153.4 m)和北石窟寺桥头附近河道(107°53'48″E,35°36'39″N,1 086.8 m)中发现4只疑似大鲵的生物。该生物体螈形,... 2016年7月11日,在甘肃省庆阳市蒲河水域的巴家咀水库附近河道(107°50'49″E,35°37'42″N,1 153.4 m)和北石窟寺桥头附近河道(107°53'48″E,35°36'39″N,1 086.8 m)中发现4只疑似大鲵的生物。该生物体螈形,但比螈大。体棕褐色,体表光滑无鳞,布满黏液,体背具不规则黑斑,腹面颜色浅淡。头部平扁而宽阔,躯干粗扁;尾侧扁,游离端圆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鲵 陇东 生物体 庆阳市 甘肃省 棕褐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子午岭林区野生有毒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富顺 郭小强 王根旺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7,共4页
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首次报道了子午岭野生有毒维管植物66科127属170种。其中乔木10科16属19种;灌木11科14属16种;木质藤本4科5属5种;多年生草本32科63属85种;一、二年生草本22科33属37科;草质藤本7科8属8种。并介绍了子午岭林区野生有... 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首次报道了子午岭野生有毒维管植物66科127属170种。其中乔木10科16属19种;灌木11科14属16种;木质藤本4科5属5种;多年生草本32科63属85种;一、二年生草本22科33属37科;草质藤本7科8属8种。并介绍了子午岭林区野生有毒植物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 野生有毒植物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子午岭天然草地野生有毒植物调查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富顺 郭小强 王根旺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59-62,共4页
经调查统计,陇东子午岭天然草地中野生有毒植物有65科127属171种。就陇东子午岭天然草地上对家畜有毒的植物种类分布及有毒成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 陇东子午岭 野生有毒植物 种类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希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3-147,158,共6页
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角度出发,利用RS和G IS技术,分析了20世纪最后15 a该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在数量、结构和类型上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得出以下结论:15 a间除建设用地和草地面积增加外,... 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角度出发,利用RS和G IS技术,分析了20世纪最后15 a该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在数量、结构和类型上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得出以下结论:15 a间除建设用地和草地面积增加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都呈现出不同程度减少。其中耕地减少了20 691hm2,主要转变为建设用地,且减少的耕地多为位置相对优越,产量较高的优质良田;林地减少了12 269 hm2,主要转变为草地、旱地和建设用地;草地的面积增加了33 488 hm2,主要源自于林地和耕地的变化;交通建设用地高速增长,15 a间增加了9 278.8 hm2。该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主要为自然因素、人口压力、经济因素及宏观政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GIS 驱动力 陇东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子花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范小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42-445,462,共5页
用生长健壮的一年生叶子花硬枝和当年生半木质化绿枝为插条。硬枝分别用ABT生根粉、IBA和NAA不同浓度、不同浸泡时间处理后,插入地面铺珍珠岩的塑料拱棚中,结果表明,使用生根剂处理,对插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100 mg/L IBA溶... 用生长健壮的一年生叶子花硬枝和当年生半木质化绿枝为插条。硬枝分别用ABT生根粉、IBA和NAA不同浓度、不同浸泡时间处理后,插入地面铺珍珠岩的塑料拱棚中,结果表明,使用生根剂处理,对插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100 mg/L IBA溶液浸泡12 h的处理生根株率最高为70 %;在50~150 mg/L的浓度下,随着ABT生根粉和NAA浓度的增加,插条生根率明显提高;绿枝用50 mg/L的ABT生根粉做不同时间处理,其平均生根率可达93.9 %,表明叶子花绿枝较硬枝易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子花 硬枝 绿枝 扦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