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的途径 被引量:5
1
作者 韩艳慧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2-214,共3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这些途径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有效的宣传,另一方面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推进这一工作提供了路径参考,为我们今天探索多渠道、多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这些途径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有效的宣传,另一方面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推进这一工作提供了路径参考,为我们今天探索多渠道、多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宣传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甘肃省哲学学会2015年年会述评 被引量:1
2
作者 鲁西龙 王振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7-190,共4页
甘肃省哲学学会2015年年会暨"哲学视野下的核心价值观研究"理论研讨会在陇东学院召开,会议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培育,进行了积极的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这次会议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国哲学... 甘肃省哲学学会2015年年会暨"哲学视野下的核心价值观研究"理论研讨会在陇东学院召开,会议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培育,进行了积极的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这次会议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等视域着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研究的宗旨、方向、角度,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意义及培育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升了核心价值观研究的高度、深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实践意义 路径探索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合作医疗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温金童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医药资源丰富,并不存在绝对的缺医少药现象,为实施合作医疗提供了物质上的可能。不断演进的保健药社是构建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路径;"私医入社"堪称合作医疗的伟大创举,即透露出陕甘宁边区西医药资...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医药资源丰富,并不存在绝对的缺医少药现象,为实施合作医疗提供了物质上的可能。不断演进的保健药社是构建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路径;"私医入社"堪称合作医疗的伟大创举,即透露出陕甘宁边区西医药资源稀缺的窘境,同时折射了中国共产党海纳百川的胸怀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卫生合作社的诞生标志着边区的合作医疗发展的新阶段。陕甘宁边区的合作医疗,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对营造良好的乡村氛围,构建和谐的农村发展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陕甘宁边区 合作医疗 医药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刘兰香被拐骗贩卖案”指导意见与判决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曹建章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93,共9页
“刘兰香被拐骗贩卖案”是马锡五审判方式推广期间发生于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的案件,马锡五签署的《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高等分庭命令》确认刘兰香与梁保娃的婚姻合法,依据常情常理推断该婚姻应当继续,坚信运用调解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刘兰香被拐骗贩卖案”是马锡五审判方式推广期间发生于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的案件,马锡五签署的《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高等分庭命令》确认刘兰香与梁保娃的婚姻合法,依据常情常理推断该婚姻应当继续,坚信运用调解能够实现这一目标。陇东高等分庭设身处地、用心良苦地主张维持婚姻,目的在于通过婚姻存续解决当事人、特别是女方的困难,体现了马锡五审判方式“司法为民”的基本精神。庆阳县司法处依法先行调解未果,以判决撤销婚姻结案。陇东高等分庭继续婚姻关系的理想丰满、司法处判决婚姻撤销的现实骨感,形成这一反差的主要原因是陇东高等分庭据以判断案件的事实有限,依常情常理推断形成的结论不具有确定性,夸大了调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兰香被拐骗贩卖案 陕甘宁边区 马锡五审判方式 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高等分庭命令 常情常理 司法处判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考工记》的科学文化哲学思想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点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20,共4页
《考工记》凝结着浓浓的科学文化哲学思想。概而言之,即"科学、文化、生活、生命"和谐统一的理想愿景;"生物、富国、养民、功用"融会贯通的价值追求;"艺术、理性、精致、标准"珠联璧合的审美创造;"... 《考工记》凝结着浓浓的科学文化哲学思想。概而言之,即"科学、文化、生活、生命"和谐统一的理想愿景;"生物、富国、养民、功用"融会贯通的价值追求;"艺术、理性、精致、标准"珠联璧合的审美创造;"致知、求真、尚智、务实"精益求精的觉慧笃行等等思想,其创新之处正在于它把自然、科学、文化、生活、生命真正有机地贯通了起来,实现了科学生活的人文复归,避免了西方式的"主客二分"模式而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进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后果。挖掘、研究《考工记》所蕴涵的丰富的科学文化哲学思想,对于现今以及未来科技、科学的发明、发展和应用方向必有悠远、宏博、重要的导航作用;对于医治当前已经局部凸显的"科技、科学异化"之疾也有妙手除病之功、良医回春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科学文化哲学 人文关怀 思想 启发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为仁由己”到“良知见在”——兼论儒家体用一元的思维模式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奋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25-128,共4页
孔子思想的终极指向是践仁以成圣,这一终极追求必然包括成圣之何以可能的内在根据与实践途径两个基本方面;前者是本体论,后者是功夫论。本文以《论语》为基本文献来阐述本体依据和功夫路径之间体用一元的内在关系,由此展开,宋明理学中... 孔子思想的终极指向是践仁以成圣,这一终极追求必然包括成圣之何以可能的内在根据与实践途径两个基本方面;前者是本体论,后者是功夫论。本文以《论语》为基本文献来阐述本体依据和功夫路径之间体用一元的内在关系,由此展开,宋明理学中的一元论思维模式是对其继承和发展,而王龙溪的"良知见在"正是这一思维模式的典范和大成,将体用一元推向了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知见在 一元论 孔子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孔子儒家学说的易学根源
7
作者 高新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92-96,共5页
《周易》的文化精神深刻启迪和影响了孔子儒家学说的产生和形成。《周易》的文化精神是孔子儒家学说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思想文化背景。孔子"忠恕""仁爱"为本的民本思想与《周易》是一脉相承的。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深深... 《周易》的文化精神深刻启迪和影响了孔子儒家学说的产生和形成。《周易》的文化精神是孔子儒家学说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思想文化背景。孔子"忠恕""仁爱"为本的民本思想与《周易》是一脉相承的。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深深根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原典《周易》,它是《周易》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孔子 儒家学说 忠恕 易学 仁爱 民本思想 文化精神 中国古代文化 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公共视域下的分配公正价值及公共性问题
8
作者 余慧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0-11,共2页
社会转型期分配不公的问题日益凸显,个体的公共性瓦解、公共生活的衰落,社会缺乏一种理性精神的追求,公共生活缺失理性和理想的支撑。社会缺乏合理公共决策价值观的指导,人们陷入异化带来的压迫感和失落感,导致信仰危机,道德滑坡。影响... 社会转型期分配不公的问题日益凸显,个体的公共性瓦解、公共生活的衰落,社会缺乏一种理性精神的追求,公共生活缺失理性和理想的支撑。社会缺乏合理公共决策价值观的指导,人们陷入异化带来的压迫感和失落感,导致信仰危机,道德滑坡。影响社会经济的效率与人的全面发展。解决分配不公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制度建设对公正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公正 公共性 制度建设 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