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成像与核磁共振测井的古龙页岩油储层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14
1
作者 汤天知 李庆峰 +4 位作者 赵小青 由立志 王艳 闫学洪 徐洁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9-136,共8页
页岩油储层的块状、层状和纹层状沉积构造是古龙页岩油储层地质评价的主要参数,而层状和纹层状页岩是优势有效储层。大庆油田古龙页岩中层状和纹层状页岩的矿物类型分为钙质和长英质,是否都是甜点有待确定。因此,利用测井资料,尤其是成... 页岩油储层的块状、层状和纹层状沉积构造是古龙页岩油储层地质评价的主要参数,而层状和纹层状页岩是优势有效储层。大庆油田古龙页岩中层状和纹层状页岩的矿物类型分为钙质和长英质,是否都是甜点有待确定。因此,利用测井资料,尤其是成像测井资料进行古龙页岩油储层精细评价是当务之急。以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技术为基础,基于TechLog平台的成层性分析技术,实现古龙页岩层理面密度值定量计算及地层沉积构造判别,并结合核磁共振测井的细粒组分细化T 2谱反演技术,实现对页岩储层不同沉积构造的流体可动性精细评价,形成了基于电成像测井分析页岩沉积构造、基于核磁共振测井评价可动流体、基于岩性扫描测井分析矿物组分含量的古龙页岩储层有效性“三组合”成像测井评价技术,并确定了长英质、钙质型纹层和层状页岩储层有效性的优劣,进一步明确了页岩有效储层的沉积构造和矿物成分特征。该研究方法为古龙页岩储层新井部署、老井复查和储量计算等提供了测井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 核磁共振 古龙页岩 沉积构造 储层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煤岩孔隙结构表征及压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因素
2
作者 王梓麟 时婧玥 +3 位作者 杨英 徐栋 曾泉树 张益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076,共16页
压裂缝导流能力是决定深层煤层气储层压裂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综合利用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和Avizo可视化软件先进的数学算法构建了大宁区块深层煤岩储层的三维数字岩心,从多个维度开展了不同类别煤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表征研究。在此... 压裂缝导流能力是决定深层煤层气储层压裂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综合利用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和Avizo可视化软件先进的数学算法构建了大宁区块深层煤岩储层的三维数字岩心,从多个维度开展了不同类别煤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表征研究。在此基础上,辅以线性流裂缝导流能力实验装置开展煤岩压裂缝导流能力评价实验,系统研究了支撑剂粒径、铺砂浓度、不同支撑剂粒径组合、闭合压力、支撑剂嵌入和孔喉结构等对煤岩压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类别煤岩样品的孔隙结构特征差异显著,孔喉展布形态主要以连片状或孤立状为主,孔隙半径主要为5.23~34.85μm,喉道半径大多为1.31~12.27μm,孔喉配位数较小;随着渗透率降低,孔喉连通性变差,非均质性变强。大粒径支撑剂支撑下裂缝导流能力更强,但小粒径支撑剂支撑下裂缝导流能力更稳定;裂缝导流能力随铺砂强度增加而显著增大,而随闭合应力升高逐渐减小;支撑剂嵌入煤岩层时将导致裂缝中流体的流动空间被压缩堵塞,裂缝导流能力降低12.2%;在不同支撑剂粒径组合比例下,大粒径支撑剂占比越高时其导流能力越大。综合来看,该区煤岩压裂缝导流能力的主控因素为铺砂浓度、支撑剂粒径和裂缝闭合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孔隙结构 导流能力 支撑剂粒径 铺砂浓度 闭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对外来流体的敏感性 被引量:9
3
作者 魏建光 付兰清 +3 位作者 赵国忠 李斌会 赵小青 王安伦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0-129,共10页
古龙页岩油储层压裂过程中将注入大规模外来流体,不同类型外来流体对页岩储层孔隙造成的伤害或改善需要定量评价。针对以上问题,基于二维核磁测试技术实现了页岩不同尺寸孔隙内的流体精确识别;建立了页岩不同尺寸孔隙对外来流体敏感性... 古龙页岩油储层压裂过程中将注入大规模外来流体,不同类型外来流体对页岩储层孔隙造成的伤害或改善需要定量评价。针对以上问题,基于二维核磁测试技术实现了页岩不同尺寸孔隙内的流体精确识别;建立了页岩不同尺寸孔隙对外来流体敏感性的定量评价方法;开展了古龙页岩岩心饱和不同类型外来流体前后的孔隙结构测试,定量评价了古龙页岩不同尺寸孔隙对外来流体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酸液对古龙页岩总孔隙度具有弱改善作用,其中对微孔有强改善,对小孔造成弱伤害;碱液对古龙页岩总孔隙度造成弱伤害,且随碱液强度的增加伤害程度先升高后降低,碱液对微孔弱改善,对小孔造成弱伤害;古龙页岩与中性滑溜水作用后微孔、小孔、中孔、大孔的孔隙度基本不变,孔隙结构对中性流体不敏感。研究成果对古龙页岩油储层压裂液体系配方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 页岩孔隙结构 孔隙度测定 敏感性评价 核磁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积扇沉积机制研究进展及其成因分类方案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高崇龙 王剑 +5 位作者 靳军 纪友亮 罗正江 刘明 任影 张月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50-1675,共26页
冲积扇是盆地边缘一类重要的沉积体系类型。相较于其他沉积体系,冲积扇的研究程度仍相对较低,但研究热度不断增加。由于冲积扇极其复杂的沉积机制和演化过程使其研究目前在国际上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并且冲积扇的分类方案仍存在争议... 冲积扇是盆地边缘一类重要的沉积体系类型。相较于其他沉积体系,冲积扇的研究程度仍相对较低,但研究热度不断增加。由于冲积扇极其复杂的沉积机制和演化过程使其研究目前在国际上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并且冲积扇的分类方案仍存在争议。据此,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基础上,对冲积扇的沉积地貌要素、沉积作用类型、沉积机制、沉积模式、控制因素及相关概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并从成因机理出发提出新的冲积扇成因分类方案。研究认为冲积扇可划分为基岩型、阵发型、河流型及特殊型4大类。其中阵发型冲积扇可进一步区分出泥石流型、片流型、非限制性河泛洪流型、阵发性河道型及过渡型5亚类;河流型冲积扇可进一步划分为单体系河流型、多体系河流型冲积扇及末端扇3亚类。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冲积扇成因类型也将得到不断补充和完善。希望通过本文对冲积扇沉积机制研究进展的介绍和成因分类方案的探讨,能为冲积扇沉积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沉积机制 沉积模式 研究进展 分类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动态响应与吸能特性
5
作者 王彩华 高立斌 +3 位作者 刘晓燕 吴剑锋 刘帅 尚泽阳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7,共9页
为探究冲击荷载下空心玻璃微珠/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动态响应与破坏机制,本文采用落锤式冲击试验机对材料进行整体冲击实验,获得了不同冲击速度、不同微珠含量复合材料的破坏形态和冲击荷载-位移曲线,研究了峰值载荷、吸能量、比吸能及... 为探究冲击荷载下空心玻璃微珠/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动态响应与破坏机制,本文采用落锤式冲击试验机对材料进行整体冲击实验,获得了不同冲击速度、不同微珠含量复合材料的破坏形态和冲击荷载-位移曲线,研究了峰值载荷、吸能量、比吸能及能量吸收率的变化规律,并引入弹性能密度和耗散能密度来分析材料的内部能量演化分配和破坏机制。结果表明,材料的破坏程度、峰值荷载、吸能量及比吸能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当微珠含量在10%时,峰值载荷为95 kN,比吸能为28.21 J/g,能量吸收率达到90%,储能极限为6.46 kJ/m^(3),显示出优良的抗冲击承载能力和能量吸收能力。由能量密度曲线可知,输入能量在应力峰值前以弹性能储存为主,应力峰值后耗散能密度急增,其冲击能量主要通过试件内部裂纹萌生、扩展及微珠破裂脱粘等损伤形式进行耗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玻璃微珠 环氧树脂 冲击响应 吸能特性 破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堵塞器嘴后压力确定方法及其现场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国民 周晓峰 +1 位作者 尚德淼 张建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85,共6页
为实现多层系注水开发油藏配注参数的精细设计,基于预置电缆智能测调结果,提出了一种考虑吸水启动压力梯度的堵塞器嘴后压力确定方法。首先根据井组内储层物性参数和注水井及采油井生产动态数据,确定注水井各注采层段的配注压差;其次由... 为实现多层系注水开发油藏配注参数的精细设计,基于预置电缆智能测调结果,提出了一种考虑吸水启动压力梯度的堵塞器嘴后压力确定方法。首先根据井组内储层物性参数和注水井及采油井生产动态数据,确定注水井各注采层段的配注压差;其次由预置电缆智能测调系统测定的注水井各小层压力和流量数据计算各小层对应的吸水启动压力梯度;最后基于计算的配注压差和吸水启动压力梯度,确定注采井组内各小层堵塞器合理嘴后压力。基于这种方法,以大庆油田某试验区典型注采井组为例设计了分层定压注水堵塞器嘴后压力并进行了现场应用跟踪评价。结果表明:采油井平均产油量稳步提升(由1.56 t/d上升至1.93 t/d),含水率逐渐降低(由95.9%下降至93.2%),起到了良好的开发效果。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多层系定压注水配注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系油藏 定压注水 启动压力梯度 嘴后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