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黄河及南四湖流域重点河湖水生态健康综合评价
1
作者 吕铃钥 梁金辉 +5 位作者 宋伟 李艺 姚小燕 王静静 王运涛 姚逸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2-360,共9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显著增强,但这也导致了部分水域水生态系统的退化现象.因此,对河湖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已成为当前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聚焦山东省的黄河和南四湖两大流域,对河湖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显著增强,但这也导致了部分水域水生态系统的退化现象.因此,对河湖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已成为当前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聚焦山东省的黄河和南四湖两大流域,对河湖物理形态、水文水资源、水环境质量及水生生物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熵值法、AHP层次分析等方法,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山东省实际情况的水生态健康综合评价体系,并针对12个典型的河湖水体系统进行全面的水生态健康评价.研究表明,黄河流域山东段整体上维持健康状态,但部分入黄支流因生态流量不足、河道闸坝建设、底栖动物及大型水生植物多样性受损,呈现亚健康状态.同时,南四湖流域整体健康状况良好,但洙赵新河、新万福河、洸府河和白马河等区域,因自然岸线破坏、底泥污染、大型底栖动物和着生藻类多样性下降等问题,亦处于亚健康状态.针对上述发现,本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水生态保护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河流岸线管理、完善生态流量保障机制及局部区域内源污染的有效控制等,旨在提升山东省相关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本研究不仅为区域水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构建高效、科学的水生态监测、评价与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健康 水生态调查 指标体系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河流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生物量特征及生态质量评价
2
作者 钟雪菲 李艺 +5 位作者 吕铃钥 王静静 鲍思敏 熊浩 沈建忠 王军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6-348,共13页
摄食方式是反映物种对环境条件适宜性的典型属性。流水生态系统中功能摄食类群的分布及其生物量可以反映生物对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人类活动干扰下水生生态系统的过程。本研究以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干扰的烟台市主要河流为研究区域,探讨城... 摄食方式是反映物种对环境条件适宜性的典型属性。流水生态系统中功能摄食类群的分布及其生物量可以反映生物对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人类活动干扰下水生生态系统的过程。本研究以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干扰的烟台市主要河流为研究区域,探讨城市化影响下河流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及其生物量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并对河流生态质量状况进行评价。于2023年4月、7月、9月对烟台市主要的7条河流(五龙河、蚬河、富水河、夹河、辛安河、黄水河、界河)共19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140个分类单元。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中收集者生物量最大(占比45.67%),其次是刮食者(30.44%)、滤食者(12.96%)、杂食者(6.84%)、捕食者(3.09%)、撕食者(0.99%)和寄生者(0.0054%)。功能摄食类群组成和生物量在不同样点和季节存在显著差异(P<0.05)。RDA分析表明,水温、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与大型底栖动物摄食类群变异显著相关(P<0.05)。应用基于生物量的功能摄食类群均匀度指数(b_(jFD))评价烟台市河流的生态质量状况,结果表明烟台市河流总体为中等污染水平,4月(样点平均b_(jFD)值为0.5378)>9月(平均b_(jFD)值为0.4661)>7月(平均b_(jFD)值为0.3812)。研究结果可为烟台市及其他城市河流健康状况评估及河流水生态健康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烟台 健康评价 摄食均匀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一维二维水环境耦合模型系统算法设计与应用
3
作者 李鹏飞 李艺 +3 位作者 李爱华 李爽 李占杰 姚晓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68,共5页
构建一维二维水环境模型进行水质模拟是湖泊型流域开展陆源污染与断面水质响应关系研究的重要手段。针对现有一维二维水环境耦合模型建模过程中数据格式多样化、数据尺度难匹配、预处理过程复杂、参数众多难率定、运算时间长且无法快速... 构建一维二维水环境模型进行水质模拟是湖泊型流域开展陆源污染与断面水质响应关系研究的重要手段。针对现有一维二维水环境耦合模型建模过程中数据格式多样化、数据尺度难匹配、预处理过程复杂、参数众多难率定、运算时间长且无法快速响应超标断面水质调控等问题,设计并开发了流域一维二维水环境耦合模型系统,面向水环境管理业务需求,构建湖泊型流域水环境模型并模拟水环境变化过程,支持水质超标断面污染溯源、污染治理措施效果评价、污染防治与决策等业务开展,对支撑湖泊型流域水环境精细化管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该模型系统以陆源污染负荷入河量作为河流污染边界条件,建立河流一维稳态水环境模拟模型,再以入湖河流作为边界条件,在二维正交网格基础上建立湖泊二维稳态水环境模型,从而建立陆源污染源排放与全流域水体断面水质响应关系。在南四湖流域的应用表明,该模型系统具有较高的水质模拟精度,其模拟速率和分析展示功能满足水环境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研究需求和业务需求,可为水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环境模拟 一维二维耦合模型 断面污染溯源 模型系统设计 湖泊型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政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敏 徐茂蓉 +1 位作者 阳攀登 王丙晖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38-1542,共5页
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已进入落地实施、体系完善阶段的大背景下,构建一套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政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于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评估和监管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区域环境绩效评估的理论框架与方法论,兼顾科学性、... 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已进入落地实施、体系完善阶段的大背景下,构建一套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政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于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评估和监管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区域环境绩效评估的理论框架与方法论,兼顾科学性、系统性、可量化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创新构建了一个包含生态环境系统改善、资源效率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4个维度15项具体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某沿海城市为案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反映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政策实施后的主要成效,评价结果可信。研究结果为地市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政策绩效评估指标的体系构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绩效评估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洪管理模型应用关键问题探析
5
作者 张传兴 王占金 +2 位作者 孙彤 李占杰 鱼京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0-376,共7页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快速推进,城市水文循环经历了显著变化,导致降雨径流特性复杂化、内涝事件频发,以及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作为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工具之一,雨洪管理模型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凭借其强大的模拟功能和灵活性...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快速推进,城市水文循环经历了显著变化,导致降雨径流特性复杂化、内涝事件频发,以及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作为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工具之一,雨洪管理模型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凭借其强大的模拟功能和灵活性,在城市降雨径流模拟、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与管理、城市非点源污染模拟、LID设施效果分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在总结SWMM概况的基础上,系统梳理SWMM的应用领域及存在的不足,对模型应用中关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对SWMM在功能完善和实践应用方面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 城市雨洪 排水系统 污染模拟 应用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占金 李玲玲 +5 位作者 张文静 王丙晖 李鹏飞 张启超 杨雪娜 纪金龙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2,共9页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口海域的生态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有直接影响。于2019—2023年间每年夏季(8月)在黄河口海域采集水环境数据和浮游植物样品,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演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口海域的生态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有直接影响。于2019—2023年间每年夏季(8月)在黄河口海域采集水环境数据和浮游植物样品,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演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口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广温性近岸种、温带近岸种和广布种。受水温和营养盐结构影响,浮游植物的演替率较高,未发现2019—2023年持续存在的优势种。2019、2021年出现甲藻优势种,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从硅藻为主的单一优势状态向硅藻-甲藻联合优势状态转变,这与黄河口海域高氮磷比和磷限制的营养结构密切相关。另外,黄河口海域出现了暖温性近岸种大洋角管藻(Cerataulina pelagica)为优势种的情况,这可能与海水水温和无机氮较高有关。在气候变化的持续影响下,近岸海域出现暖温性种类优势地位的情况可能会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海域 浮游植物 优势种 演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2年山东省臭氧污染事件发生规律研究
7
作者 龚安保 于阳春 +8 位作者 李皎 杜雨飞 沈楠驰 张坤 解欢 陈姝芮 吴彤 管旭 李莉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97,I0005,I0006,共9页
基于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臭氧(O_(3))浓度及气象观测数据,构建了2020—2022年山东省O_(3)污染案例库,结合后向轨迹和潜在源分析等方法解析了气象条件、气团来源等因素对O_(3)污染事件的影响,获得了山东省O_(3)污染案例形成过程的规律性... 基于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臭氧(O_(3))浓度及气象观测数据,构建了2020—2022年山东省O_(3)污染案例库,结合后向轨迹和潜在源分析等方法解析了气象条件、气团来源等因素对O_(3)污染事件的影响,获得了山东省O_(3)污染案例形成过程的规律性认识。结果表明:(1)2020—2022年山东省O_(3)浓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山东省O_(3)浓度呈现鲁西>鲁中>鲁东的分布特征;(2)2020—2022年山东省共经历24次O_(3)污染案例,主要受局地光化学与区域传输共同影响;(3)高温、低湿、静稳的气象条件有利于O_(3)污染案例的发生;(4)O_(3)污染最严重的鲁西(济南)地区,O_(3)潜在来源主要分布在聊城、济宁、菏泽及邻省河南北部,应该加强省内相关重点城市O_(3)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管控,并进一步加强与上风向城市的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 后向轨迹 山东省 潜在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内涵、政策困境与完善路径研究
8
作者 徐毅 宋杰 +2 位作者 崔文慧 金翠萍 王丙晖 《绿色中国》 2025年第9期157-159,共3页
减污降碳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当前,在政策理念、政策工具及政策主体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效果。为突破政策困境,应从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着手,合理落实相应措施,加强生... 减污降碳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当前,在政策理念、政策工具及政策主体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效果。为突破政策困境,应从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着手,合理落实相应措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内涵及政策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协同增效 政策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沿海城市水环境氮输入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爽 杨雪娜 +5 位作者 鱼京善 郑越馨 韩飞飞 姚晓磊 王纤阳 李占杰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65-2675,共11页
人类活动导致氮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大量聚集,进而加剧近岸海域的氮污染,氮污染治理面临挑战。选取作为国家发展重要引擎与对外交流窗口的山东沿海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物质流分析构建山东沿海城市水环境氮负荷模型,量化沿海城市水环境氮输... 人类活动导致氮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大量聚集,进而加剧近岸海域的氮污染,氮污染治理面临挑战。选取作为国家发展重要引擎与对外交流窗口的山东沿海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物质流分析构建山东沿海城市水环境氮负荷模型,量化沿海城市水环境氮输入特征及贡献率。利用氮代谢效率指标揭示各城市氮减排潜力和差异,进而识别各城市水环境氮输入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2-2021年山东沿海各城市中威海、青岛、潍坊以及滨州的水环境氮输入强度(NEI)较高,超过山东沿海各城市平均水平(35 kg/hm^(2))。各城市的NEI相对于各自年均值的偏离程度变化趋势呈现出显著差异,展现出氮污染控制的不稳定性。②从排放结构来看,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及水产养殖业为主要排放源,且居民消费与废物处理子系统亦贡献显著。工业制造水环境氮输入得到控制,大气氮沉降趋势加剧。③畜禽养殖子系统氮环境损失率较高,具有显著的减排潜力。各城市水环境氮输入受到多种因素的差异化影响,但各城市的NEI均与单位农田面积施氮量呈正相关。研究显示,山东沿海城市水环境氮输入时空分布特征明显,我国的相关管理措施对其氮污染控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城市应针对关键子系统制定有效策略,实现氮素的有效减排,促进水环境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沿海城市 水环境氮负荷 时空分布 氮代谢效率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水沙尺度传递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爽 张秋芬 +3 位作者 郑越馨 鱼京善 姚晓磊 韩飞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目的]探究坡面水沙运动过程中的尺度效应,阐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沙运动尺度效应影响机制,进而为水沙传递机理研究及黄河流域水沙综合治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黄河子洲径流试验站4个径流场径流泥沙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次降雨事件... [目的]探究坡面水沙运动过程中的尺度效应,阐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沙运动尺度效应影响机制,进而为水沙传递机理研究及黄河流域水沙综合治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黄河子洲径流试验站4个径流场径流泥沙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次降雨事件下不同坡长产流产沙过程,揭示了坡面产流产沙的尺度传递效应。提出尺度传递效率概念,用来表征上下层级间水沙传递关系,进而探究了径流泥沙传递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1)不同降雨类型特征因素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不同,降雨历时主要影响坡面产流产沙能力,平均雨强主要影响坡面产流产沙起始时间;(2)次降雨事件下,不同坡长的径流传递是较为理想的平衡传递机制,且随坡长增加,径流的传递能力呈减小趋势。而在40~60 m坡长条件下,泥沙的传递表现为非平衡传递过程,随坡长增加,泥沙的传递能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3)不同尺度坡面水沙传递效率的影响因素不同,径流深、平均雨强及雨后表层土壤含水率是影响水沙尺度效率传递的主要因素。[结论]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产流产沙能力受降雨特性及坡长的影响,水沙沿程传递存在明显的折损或增益的尺度效应,水沙传递效率受雨强、径流及土壤湿度等多重因素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尺度效应 尺度传递效率 产流输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山东省区域臭氧污染事件中气象条件和排放贡献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龚安保 解欢 +7 位作者 于阳春 沈楠驰 杜雨飞 张坤 陈姝芮 吴彤 管旭 李莉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3-501,共9页
山东省作为我国东部的工业大省,近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臭氧(O_(3))污染;在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下,发生过多次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O_(3)污染事件.因此,如何基于地面观测数据剥离气象条件及排放的影响,成为O_(3)污... 山东省作为我国东部的工业大省,近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臭氧(O_(3))污染;在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下,发生过多次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O_(3)污染事件.因此,如何基于地面观测数据剥离气象条件及排放的影响,成为O_(3)污染防控政策评估和政策制定中的重要问题.为此,本研究基于2020−2022年山东省地面国控监测站点O_(3)浓度逐时观测数据及对应气象数据,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对气象条件和排放的贡献进行了剥离;基于沙普利加和模型,定量分析了各气象因子对O_(3)污染的影响;此外,研究中定义了区域O_(3)污染事件,并对事件期间气象条件及排放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20−2022年山东省3个亚区域O_(3)前体物排放影响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变化速率分别为3.3%(鲁西)、7.8%(鲁中)和4.4%(鲁东),2020年和2021年气象条件有利于高浓度O_(3)的消减,导致O_(3)年均浓度下降2.27~8.26μg/m^(3),属于“天帮忙”;而2022年气象条件相对不利,气象条件贡献了O_(3)年均浓度的5.16~10.69μg/m^(3).排放对O_(3)浓度的相对贡献在24个O_(3)区域污染期间与非污染期间较为一致,不利的气象条件是O_(3)污染形成的主要诱因.在各气象因子中,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O_(3)浓度最主要的气象因素,其中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对O_(3)小时浓度的贡献为33.36~89.61μg/m^(3).研究显示,2020−2022年山东省O_(3)前体物排放贡献的年际变化差异不显著,不利气象条件则是造成O_(3)污染的重要因素,后续应更加重视在高温低湿条件下的O_(3)污染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沙普利加和 山东省 臭氧 排放贡献 气象条件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照市中小河流健康状况鱼类完整性指数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静静 李艺 +2 位作者 吕铃钥 梁金辉 姚小燕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3-130,共8页
中小河流是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况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很大。文章根据日照市潮白河、傅疃河、绣针河等3条中小河流的鱼类多样性数据,筛选出了鱼类总物种数、杂食性鱼类个体数占比、敏感性鱼类个体数占比、黏性卵鱼类个... 中小河流是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况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很大。文章根据日照市潮白河、傅疃河、绣针河等3条中小河流的鱼类多样性数据,筛选出了鱼类总物种数、杂食性鱼类个体数占比、敏感性鱼类个体数占比、黏性卵鱼类个体数占比、特殊产卵方式鱼类个体数占比、单位努力捕捞量等6个核心指标,构建了鱼类完整性指数(F-IBI)评价体系,提出了日照市中小河流鱼类完整性指数评价标准。结果表明,多数水域处于“亚健康”和“一般”状态,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损;潮白河和绣针河中游健康状况优于下游和上游,傅疃河健康状况由上游向下游呈现降低趋势;各样点F-IBI分值与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判别能力分析和非参数检验表明,该评价体系代表性较强、区分度较好,可以作为该区域中小河流健康状况的评价标准和管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河流健康评价 生物完整性指数 鱼类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台县老万福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翠平 康蒙 +2 位作者 孟凡伟 王倩 韩子叻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4期124-126,共3页
基于现场调查和统计分析,采用排污系数法估算了鱼台县老万福河流域2022年农业种植、规模以下畜禽养殖与淡水水产养殖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排放量,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OD、TN和TP排放量分别为830.78、213.45 t/a... 基于现场调查和统计分析,采用排污系数法估算了鱼台县老万福河流域2022年农业种植、规模以下畜禽养殖与淡水水产养殖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排放量,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OD、TN和TP排放量分别为830.78、213.45 t/a和14.61 t/a,COD排放量较大。从排放源看,农业种植是TN的主要来源,占比51.80%;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是COD、TP的主要来源,占比分别为52.22%、39.29%;淡水水产养殖COD、TN和TP排放占比均较高,分别为47.78%、37.69%和43.66%。分析发现,氮肥施用量大和水稻种植退水是造成种植业TN排放量大的原因,生猪养殖是造成规模以下畜禽养殖COD排放量高的主要原因,鱼台县作为水产养殖大县,要优化水产养殖种类和养殖模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可见,研究结果为鱼台县老万福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评价提供了参考,对下一步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 老万福河流域 排污系数法 污染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表层海水中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李雨辰 付龙文 +2 位作者 孙泽宇 孙溶 田崇国 《地球化学》 2025年第5期862-872,共11页
随着“渤海碧海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渤海水环境治理行动的实施,渤海水环境质量整体得到明显改善,但局部海域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为了解现阶段渤海水质的总体状况,本研究选择渤海表层海水营养盐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并测定2021~2... 随着“渤海碧海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渤海水环境治理行动的实施,渤海水环境质量整体得到明显改善,但局部海域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为了解现阶段渤海水质的总体状况,本研究选择渤海表层海水营养盐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并测定2021~2022年渤海4个季节船舶走航调查的硝酸盐(NO_(3)^(-)-N)、亚硝酸盐(NO_(2)^(-)-N)、铵盐(NH_(4)^(+)-N)、磷酸盐(PO_(4)^(3-)-P)、硅酸盐(SiO_(3)^(2-)-Si)等5种营养盐,分析探讨它们的浓度和组成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个航次的溶解无机氮(DIN,DIN=NO_(3)^(-)-N+NO_(2)^(-)-N+NH_(4)^(+)-N)、PO_(4)^(3-)-P和SiO_(3)^(2-)-Si平均浓度分别为10.0±9.41μmol/L、0.266±0.478μmol/L和7.88±8.53μmol/L。NO_(3)^(-)-N是DIN的主要成分,占83.2%;其次是NO_(2)^(-)-N,占10.0%;NH_(4)^(+)-N占比最低,为6.8%。DIN、PO_(4)^(3-)-P和SiO_(3)^(2-)-Si的季节浓度分别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秋季高、夏季低,秋季高、春季低的特征。4个航次样品的DIN/PO_(4)^(3-)-P、SiO_(3)^(2-)-Si/DIN和SiO_(3)^(2-)-Si/PO_(4)^(3-)-P平均值分别为58.6±72.7、3.58±10.1和29.7±29.4,表明渤海营养盐总体表现为P限制特征。秋、冬、春、夏季依次表现为N、P、Si和P限制的特征。不同季节,营养盐浓度和结构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主要受陆源输入和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利用条件推理树进一步评估海水温度、盐度、pH值、浊度、密度以及叶绿素a、溶解氧等参数对渤海表层海水中DIN、PO_(4)^(3-)-P和SiO_(3)^(2-)-Si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是DIN和SiO_(3)^(2-)-Si浓度时空变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浊度是PO_(4)^(3-)-P浓度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表层海水 营养盐 浓度 结构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水环境承载力时空演化规律及驱动因素
15
作者 李爱华 李艺 +4 位作者 吕铃钥 李鹏飞 张鸽 薛家聪 姚逸斐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2025年第4期830-838,共9页
构建涵盖承载力大小、承载状态及开发利用潜力3个维度的动态评价体系,分析2017−2021年山东省水环境承载力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水环境承载潜力与承载力大小及状态变化趋势高度一致,整体呈波动式缓慢提升,年际波动较小... 构建涵盖承载力大小、承载状态及开发利用潜力3个维度的动态评价体系,分析2017−2021年山东省水环境承载力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水环境承载潜力与承载力大小及状态变化趋势高度一致,整体呈波动式缓慢提升,年际波动较小;空间上,沿海城市的承载力在各方面均略逊于内陆城市;水资源天然条件与环境污染状况是近年来影响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且水污染对承载状态和潜力的影响在减弱,而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指标作用日益显著。基于此,提出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配、加大环境治理投入、在水资源丰富区加强保护、在农业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在经济稳健区优化产业结构等建议,为山东省水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价与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力 指标体系 熵权法 CRITIC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