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改良钛系表面调整剂 被引量:4
1
作者 陈贻炽 马晓旺 +3 位作者 陈梅 朱立群 胡伟 王新洲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42-543,555,共3页
金属表面的活化状态对磷化作用的好坏影响很大,表面调整是一种在磷化前对金属表面进行活化处理的有效方法。钛系表面调整剂是金属表面处理应用最广泛的表面调整剂,通过在制备表面调整剂时添加偏硅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极大地改善了胶... 金属表面的活化状态对磷化作用的好坏影响很大,表面调整是一种在磷化前对金属表面进行活化处理的有效方法。钛系表面调整剂是金属表面处理应用最广泛的表面调整剂,通过在制备表面调整剂时添加偏硅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极大地改善了胶体钛盐的贮存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钛盐 表面调整 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地热水中碳钢和镀锌钢管的腐蚀结垢规律 被引量:18
2
作者 蔡培培 李卫平 +2 位作者 陈贻炽 朱立群 胡伟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54-458,共5页
针对地热能源利用过程中钢管材料出现的腐蚀结垢问题,模拟中部平原地热水的环境条件,探讨了地热水的结垢趋势以及20#钢、镀锌钢在80℃、65℃、50℃下的腐蚀和结垢规律。结果表明,在模拟地热水中,65℃、50℃试验条件下,20#钢表面形成的... 针对地热能源利用过程中钢管材料出现的腐蚀结垢问题,模拟中部平原地热水的环境条件,探讨了地热水的结垢趋势以及20#钢、镀锌钢在80℃、65℃、50℃下的腐蚀和结垢规律。结果表明,在模拟地热水中,65℃、50℃试验条件下,20#钢表面形成的腐蚀结垢产物疏松,导致其腐蚀速率较快;而镀锌钢表面的锈垢混合物致密,有效减缓了镀锌钢的腐蚀速率。在80℃试验条件下,镀锌钢在模拟地热水中的表面电位较正,镀锌层失去阴极保护作用,从而加速了钢铁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 碳钢 镀锌钢 腐蚀 结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胶接修复受损结构力学建模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邱求元 房琳 +1 位作者 彭朝勇 范海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3-116,共4页
复合材料胶接修复结构是一个包含损伤母板、聚合物胶粘剂层及复合材料补片的多层复杂体系,其力学模型主要有2种,即解析模型与数值模型。详细阐述了2种力学模型研究的发展过程及现状,介绍了国内外对该项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补片 胶接修复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的设计评估仿真 被引量:1
4
作者 尹乐 周进 +3 位作者 缪万波 孙明波 杨乐 吴建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9-424,共6页
运用磁流体动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MHD)的方法,对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推力室工作过程开展三维双温MHD数值仿真,并对推力室的工作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该模型计算得到的推进剂烧蚀质量和原冲量与实验结果相符,同时对不同初始电... 运用磁流体动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MHD)的方法,对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推力室工作过程开展三维双温MHD数值仿真,并对推力室的工作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该模型计算得到的推进剂烧蚀质量和原冲量与实验结果相符,同时对不同初始电压、电容、电极长度及推进剂高宽比下的情况进行了评估,为推力器设计提供指导依据。结果显示,高放电能量、长电极长度及大高宽比对推力器的性能都有一定提升,但这种提升是有限的,在进行推力器设计时,这些因素应进行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体动力学 三维双温MHD模型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洞试验的非定常空气动力模型识别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勐 黄达 吴根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在某飞机模型大振幅风洞试验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单自由度叠加模型、动导数模型、混合模型和非定常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单自由度叠加模型、动导数模型和混合模型在小攻角时均是可用的,在大攻角时都不能正确反映飞机的非定常迟滞特性... 在某飞机模型大振幅风洞试验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单自由度叠加模型、动导数模型、混合模型和非定常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单自由度叠加模型、动导数模型和混合模型在小攻角时均是可用的,在大攻角时都不能正确反映飞机的非定常迟滞特性;但与前两种模型相比,混合模型在中等攻角时仍然适用。对于非定常模型,无论在小攻角还是大攻角时,均能较好地反映耦合运动的非定常气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定常气动力 大攻角 大振幅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羽流回流影响分析
6
作者 尹乐 周进 +2 位作者 缪万波 杨乐 李自然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0-666,共7页
将三维MHD双温入口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为入口条件,运用DSMC(Direct Simulation Monte-Carlo)/PIC(Particle in Cell)流体混合算法,模拟实验室PPT样机羽流。验证计算显示,该模型具有模拟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羽流的能力。对不同初始电压和电... 将三维MHD双温入口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为入口条件,运用DSMC(Direct Simulation Monte-Carlo)/PIC(Particle in Cell)流体混合算法,模拟实验室PPT样机羽流。验证计算显示,该模型具有模拟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羽流的能力。对不同初始电压和电容下的羽流场进行了模拟,给出了出口平面返流质量流率的变化情况和20μs羽流中离子和CEX离子的分布情况。计算结果显示,高能量状态对应高质量流率,高质量流率对应高动量,高动量离子和中性粒子对航天器撞击会造成更强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 三维MHD双温入口模型 DSMC/PIC流体混合算法 羽流 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机器人改进人工势场的路径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杨凯 龙佳 +1 位作者 马雪燕 余中政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1-145,共5页
针对传统人工势场法进行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过程中常出现目标不可达、局部极小值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人工势场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新方法。将移动机器人和目标点之间的欧氏距离融入到斥力函数中,并将障碍物产生的斥力分解为两个不同方... 针对传统人工势场法进行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过程中常出现目标不可达、局部极小值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人工势场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新方法。将移动机器人和目标点之间的欧氏距离融入到斥力函数中,并将障碍物产生的斥力分解为两个不同方向的斥力分量,引导移动机器人到达目标点;根据移动机器人的位置、障碍物的最大影响距离以及移动机器人与目标点之间的欧氏距离建立数学关系,寻找虚拟目标点,以解决移动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出现的局部极小值问题。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改进人工势场算法能够使移动机器人顺利绕过障碍物到达目标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改进人工势场算法 斥力函数 局部极小值 虚拟目标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