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血管疾病的神经影像诊断和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唐春花 张莉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09-812,共4页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首位致死致残类疾病,对患者进行精确的影像学评估是制定救治方案并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这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尤为关键。神经影像学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各项新技术的涌现有助于临床医生...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首位致死致残类疾病,对患者进行精确的影像学评估是制定救治方案并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这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尤为关键。神经影像学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各项新技术的涌现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缺血卒中患者的梗死面积、缺血半暗带区域及责任血管病变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有益的信息。本文简要总结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在脑血管疾病诊疗方面的新技术和应用进展,以期对临床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唐春花 张莉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8-514,共7页
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第一位病因。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卒中最常见的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其防治是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AIS的发病机制复杂,治疗上应基于对患者的整体... 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第一位病因。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卒中最常见的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其防治是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AIS的发病机制复杂,治疗上应基于对患者的整体评估进行综合决策,并遵循规范的诊治流程。目前针对AIS急性期的治疗策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恢复脑组织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二是多靶点抑制缺血性病理生理级联反应,保护脑细胞。近年来,AIS在溶栓、抗血小板以及细胞保护各领域的药物治疗发展迅速,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对AIS急性期药物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为更多有效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药物治疗 溶栓 抗血小板 脑保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淀素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以及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廖旗荣 杨红岩 +4 位作者 卢静 刘雅婷 马琳秋 侯明亮 周华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467-2474,共8页
目的探讨胰淀素[也称为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对APP/PS1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APP/PS1小鼠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 目的探讨胰淀素[也称为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对APP/PS1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APP/PS1小鼠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组、IAPP组,每组10只。IAPP组小鼠腹腔内注射0.5μmol/L的IAPP,每日1次,AD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PBS。2组小鼠干预时间均为10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小鼠脑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生化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剂盒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以及Aβ42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AD组相比,IAPP组小鼠平台潜伏期减少(P<0.01),穿越平台次数和探索隐藏平台时间均增加(P<0.01),小鼠游泳速度无明显差异。HE染色结果显示与AD组相比,IAPP组小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数目较多,排列整齐(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AD组相比,IAPP组小鼠海马组织Aβ蛋白降低(P<0.01)。与AD组相比,IAPP组小鼠海马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因子水平降低(P<0.01)。与AD组相比,IAPP组小鼠超微结构观察到神经元线粒体结构较为清晰、空泡化减少,微管、微丝排列较为整齐。与AD组相比,IAPP组小鼠p-PI3K/PI3K、p-Akt/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1)。结论胰淀素能够减少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改善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并且促进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胰淀素 PI3K/AKT通路 氧化应激 炎症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许亚宁 张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6,共8页
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患者在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围手术期进行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明确。现有研究表明,在EVT术前使用抗凝药物并不会增加患者出血或不良预后的风险。而EVT术中抗凝... 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患者在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围手术期进行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明确。现有研究表明,在EVT术前使用抗凝药物并不会增加患者出血或不良预后的风险。而EVT术中抗凝虽然无法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但对于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可能有积极作用。此外,EVT术后抗凝可以预防颅内动脉再闭塞的发生,并可能有改善脑部微循环的作用。因此,对于抗凝指征更加明确的、伴有心房颤动的AIS患者是否可以尽早开始抗凝值得进一步探索,今后仍需开展更多临床研究来评估AIS患者EVT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管内治疗 围手术期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P、WBC计数和NLR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测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艺心 皮燕 +6 位作者 王永红 彭鑫 梁伯平 梁露 李茹靖 冉涛 潘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03-909,共7页
目的:探讨血浆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tic index of plasma,AI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风险预... 目的:探讨血浆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tic index of plasma,AI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风险预测和冠脉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首次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n=288)和非ACS组(n=93)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评估AIP、WBC计数和NLR对ACS的预测价值及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CS组AIP、WBC计数和NLR高于非ACS组(t/Z=3.623、6.697、-6.16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IP、WBC计数和NLR 3个指标均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排除混杂因素后,AIP、WBC、NLR每增加一个单位,ACS发生风险分别增加6.739倍(95%CI=2.829~21.169,P<0.001)、0.260倍(95%CI=1.113~1.426,P<0.001)和0.145倍(95%CI=1.036~1.265,P=0.008)。AIP、WBC计数和NLR预测ACS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627(95%CI=0.563~0.692,P<0.001)、0.696(95%CI=0.638~0.755,P<0.001)和0.713(95%CI=0.652~0.773,P<0.001),三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756(95%CI=0.700~0.813,P<0.001)。高AIP、高WBC、高NLR组发生完全闭塞、左主干/多支病变的比例和Gensini评分均高于低值组(均P<0.05),三者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88、0.313、0.332,均P<0.001)。结论:AIP、WBC计数和NLR是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对ACS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显著正相关,有望成为ACS风险预测及病情评估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浆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 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全面解读(下) 被引量:16
6
作者 (编译)董漪(编译) 桂莉(编译) +10 位作者 郑华光(编译) 李玮(编译) 王秦润琪(编译) 程忻(编译) 高远(编译) 刘慧慧(编译) 丁红(编译) 窦鑫(编译) 谭泽锋(编译) 李淑娟(编译) David Wang(编译)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期63-74,共12页
3一般急诊监测及急诊治疗3.1气道、呼吸及血氧管1对于伴有意识水平下降或有延髓性麻痹从而影响气道功能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以给予气道支持和辅助通气。2吸氧以保障血氧饱和度>94%。
关键词 科学声明 重症监护 疾病管理 急救医疗服务 二级预防 卒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 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全面解读(上) 被引量:12
7
作者 董漪(编译) 桂莉(编译) +10 位作者 郑华光(编译) 李玮(编译) 王秦润琪(编译) 程忻(编译) 高远(编译) 刘慧慧(编译) 丁红(编译) 窦鑫(编译) 谭泽锋(编译) 李淑娟(编译) David Wang(编译)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12期1263-1269,共7页
美国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2019更新版(下文简称"2019更新版")在各种质疑声中,终于得以在Stroke上发表了。虽然,字面上是2018年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下文简称"2018版指南")的更新,但仔... 美国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2019更新版(下文简称"2019更新版")在各种质疑声中,终于得以在Stroke上发表了。虽然,字面上是2018年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下文简称"2018版指南")的更新,但仔细阅读起来,几乎是升级迭代的全新内容。2018版指南刚一公布,就遭到了业界同行的诸多质疑,后在其正式出版时,很多条目就已经被删减了。所以,目前行业内认为2018版指南给出的推荐意见是存在不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声明 重症监护 疾病管理 急救医疗服务 二级预防 卒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现状及与护生的评价比较 被引量:14
8
作者 徐霞 田晓翠 +3 位作者 徐铭 吴美慧 廖显春 梁泽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8-61,共4页
目的调查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问卷、学习动机量表对重庆市11所三级医院的749名临床护理教师及458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自评均分为4.38... 目的调查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问卷、学习动机量表对重庆市11所三级医院的749名临床护理教师及458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自评均分为4.38±0.49,护生评价均分为4.12±0.65,护生评价总分及6个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教师自评(均P<0.01);护龄、职务和学习动机是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处于较好水平,但护生评价低于教师自评;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进一步培养和提升临床护理教师的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临床教师 护生 临床教学 胜任力 学习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医大学护士长心理压力与情感衰竭、生活满意度及情绪调节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徐霞 王亚玲 +3 位作者 徐铭 田晓翠 鲁芳 袁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433-2438,共6页
目的研究军医大学护士长心理压力状况及其与情感衰竭、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情绪调节方式在其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采用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 surv... 目的研究军医大学护士长心理压力状况及其与情感衰竭、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情绪调节方式在其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采用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 survey,MBI-HSS)的情感衰竭维度(emotional exhaustion,EE)、情绪调节量表(emotion regulation scale,ERS)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于2020年1月对3所军医大学8家附属医院的142名护士长的压力、情感衰竭、情绪调节水平和生活满意度进行方便抽样调查。结果(1)军医大学护士长心理压力总分为(24.49±6.88)分,以CPSS得分26分为临界值,存在健康危险性压力的占比为47.18%。(2)不同年龄、婚姻状况、职称、学历和护龄的护士长的心理压力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理压力水平与情感衰竭呈显著正相关(r=0.45,P<0.01),与情绪调节方式的认知重评、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35、-0.43,P<0.01)。(4)表达抑制在心理压力水平对情感衰竭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结论军医大学护士长心理压力水平较高,与情感衰竭、情绪调节方式、生活满意度密切相关,合理的情绪调节策略有助于缓解护士长情感衰竭水平,提高生活满意度,促进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压力 情感衰竭 情绪调节方式 生活满意度 护士长 军医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支架半释放保护技术治疗急性颈内动脉串联闭塞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书翰 刘承春 +4 位作者 李小树 吴娅 梁春荣 李玮 张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3-233,共11页
目的探讨使用Solitaire支架半释放保护(SHARP)技术逆行处理串联闭塞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1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颈内动脉串联闭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且... 目的探讨使用Solitaire支架半释放保护(SHARP)技术逆行处理串联闭塞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1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颈内动脉串联闭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且均使用SHARP技术。采用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血管病变型、其他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先将导引导管及中间导管挤过近端闭塞处进行颅内血管闭塞段支架取栓,然后使用SHARP技术,将SolitaireAB支架半释放至颈内动脉,起到类似于远端栓塞保护装置的作用,再将导管退至颈总动脉,经血管造影确认是否存在远端栓塞,同时根据造影评估结果选择近端取栓或支架置入。若造影显示前向血流无法维持或残余狭窄过重,则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成功再通定义为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达2b级或3级。术后即刻及术后(24±6)h复查头部平扫CT评估不良事件,包括术中并发症(血管痉挛、远端栓塞事件)、与SHARP技术相关并发症[支架半释放后和(或)导引导管后退至颈内动脉狭窄近端时,经DSA证实出现了远端栓塞事件]、出血转化(出血性梗死Ⅰ型、出血性梗死Ⅱ型、脑实质出血Ⅰ型、脑实质出血Ⅱ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7 d或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入院时至少降低4分为神经功能改善。以90 d随访记录评价临床预后,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为神经功能独立,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结果14例串联闭塞患者均为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有8例合并颈内动脉终末闭塞(C7段闭塞),6例合并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病因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9例,心源性栓塞型3例,动脉夹层2例。14例患者均成功再通,达TICI分级2b级或3级;穿刺至再通的平均时间为(63±6)min;4例患者再通后因前向血流无法维持而行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3例,动脉夹层1例)。未发生SHARP技术相关并发症(远端栓塞事件)。1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脑实质出血1例、出血性梗死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无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90 d随访,1例因神经功能恶化死亡,10例患者达神经功能独立(mRS评分≤2分),3例预后不良。结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串联闭塞患者使用SHARP技术逆行处理的初步分析显示,该技术可减少操作步骤,使手术时间缩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急性期支架置入。但该项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串联闭塞 血管内治疗 远端栓塞保护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子君 李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APCLVO)虽仅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1%,却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选取合适的治疗手段以改善APCLVO患者的预后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评估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基于影像学评估的血管再通策略的优化,越... 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APCLVO)虽仅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1%,却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选取合适的治疗手段以改善APCLVO患者的预后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评估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基于影像学评估的血管再通策略的优化,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通过精准影像学评估筛选后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开展积极的血管内治疗,可以使患者显著获益。该文就近年APCLVO的影像学评估技术及治疗方式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对APCLVO的早期诊断和基于神经影像学评估的最优治疗策略等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影像评估 再通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痛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超阳 唐春花 +4 位作者 李琼 郭露 黄梅 闵焯 张莉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02-607,共6页
原发性头痛(primary headaches,PH)大都是环境和遗传因素联合作用所致。家系和双胞胎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偏头痛(migraine)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证实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familial hemiplegic migraine,FHM)有三种突变基因,它们都... 原发性头痛(primary headaches,PH)大都是环境和遗传因素联合作用所致。家系和双胞胎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偏头痛(migraine)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证实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familial hemiplegic migraine,FHM)有三种突变基因,它们都参与离子通道转运。此外,关于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学的其他分子认识也部分来自于单基因遗传综合征(包括CADASIL、RVCL和FASPS等)。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对偏头痛易感性基因识别的有力工具,目前已确认了多个易感基因位点。紧张性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s,CH)及继发性头痛中的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overuse headache,MOH)也有不同程度的遗传因素参与。本文回顾了头痛的遗传学研究现状,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紧张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穿支动脉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现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娅 李玮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9期942-946,共5页
穿支动脉梗死是脑梗死的特殊类型,其临床表现因受累血管部位及病理机制不同而多样化。部分患者症状轻微,可不进行溶栓治疗,而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具有症状易反复和波动的临床特点,对单纯溶栓治疗反应不佳,但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也相对较低... 穿支动脉梗死是脑梗死的特殊类型,其临床表现因受累血管部位及病理机制不同而多样化。部分患者症状轻微,可不进行溶栓治疗,而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具有症状易反复和波动的临床特点,对单纯溶栓治疗反应不佳,但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也相对较低。本文对穿支动脉梗死溶栓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综述,评价穿支动脉梗死静脉溶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探索优化急性穿支动脉梗死溶栓治疗方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动脉梗死 静脉溶栓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淀素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组织中circRNA和mRNA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明亮 马琳秋 +6 位作者 李金平 李小雄 马晶晶 黄洁 廖旗荣 杨红岩 周华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018-2028,共11页
目的研究胰淀素(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腹腔注射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和野生型(wild-type,WT)小鼠脑组织中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和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选取10月龄... 目的研究胰淀素(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腹腔注射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和野生型(wild-type,WT)小鼠脑组织中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和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选取10月龄20~30 g雄性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鼠和C57 WT小鼠各6只,把6只AD小鼠和WT小鼠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3只。腹腔注射IAPP的AD小鼠(AD+IAPP)作为实验组,腹腔注射IAPP的WT小鼠(WT+IAPP)作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的AD小鼠(AD+PBS)和WT小鼠(WT+PBS)作为空白对照组。干预结束后,提取4组小鼠脑组织总RNA,进行基因芯片测序,筛选出AD+IAPP与WT+IAPP相比差异表达的circRNA和mRNA,以及AD+PBS与WT+PBS相比差异表达的circRNA和mRNA。在AD+IAPP与WT+IAPP相比筛选出来的差异circRNA中,选取6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进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的可靠性。对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随后构建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_45921的ceRNA(competitive endogenous RNA)网络。结果AD+IAPP与WT+IAPP比较,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共有237个,其中157个上调,80个下调;显著差异表达mRNA共有663个,其中348个上调,315个下调。qRT-PCR结果显示6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基因芯片测序结果可靠。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上调的mRNA在核苷磷酸结合、细胞器、含磷酸盐化合物代谢过程等GO条目显著富集;差异表达下调的mRNA在跨膜信号受体活性、超分子纤维、组织发育等GO条目显著富集。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上调的mRNA主要富集于胰岛素分泌、氧化磷酸化、帕金森病等信号通路;差异表达下调的mRNA主要富集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酪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等信号通路。CeRNA网络显示circRNA_45921/miR-34c-5p/Eef2k调控网络可能在IAPP功能发挥中具有作用。结论腹腔注射IAPP改变AD小鼠和WT小鼠脑组织中circRNA和mRNA的表达谱。差异表达的Paip2、Cdon、Ttr和circRNA_45921/miR-34c-5p/Eef2k调控网络可能在IAPP调节AD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胰淀素 环状RNA 信使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外周途径清除脑内病理性tau蛋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俊 王延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5-466,共2页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脑内的主要病理特征为β-淀粉样蛋白(Aβ)在胞外沉积形成的神经炎性斑及过磷酸化的tau蛋白在胞内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病理性tau蛋白与神经损害、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脑内病理性tau蛋白的清除是AD...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脑内的主要病理特征为β-淀粉样蛋白(Aβ)在胞外沉积形成的神经炎性斑及过磷酸化的tau蛋白在胞内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病理性tau蛋白与神经损害、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脑内病理性tau蛋白的清除是AD防治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tau蛋白可从脑内流向外周血液,但其流入外周血后如何被清除尚不清除。本研究旨在探讨脑内tau蛋白的生理性外周清除机制,以及生理性外周清除机制在清除脑内病理性tau蛋白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增强tau蛋白的外周清除能力对脑内病理性tau蛋白清除的影响。方法 (1)首先向野生型(WT)小鼠的小脑延髓池或尾静脉注射放射性同位素131I标记的重组人tau蛋白(131I-tau),在注射后的15,30 min,1,4和8 h分别检测小鼠脑组织及外周各组织脏器的131I放射性,计算tau蛋白在脑内及外周血的清除半衰期。然后纳入20例因患有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而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术的患者,同时从股动脉和下腔静脉(肝静脉开口近端)采集血液,ELISA方法检测血浆总tau(t-tau)浓度。(2)首先在两只年龄和性别匹配的WT小鼠间建立WT-WT并联共生模型,向其中一只并联小鼠的小脑延髓池注射131I-tau,在注射后15 min,1和4 h分别检测注射侧并联小鼠和未并联的单只WT小鼠脑组织和外周脏器的131I放射性。然后建立携带P301L突变的人tau转基因小鼠(p R5小鼠)和性别匹配的同窝WT小鼠的长期并联共生模型,并联3个月后,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免疫印迹及ELISA方法检测并联组p R5小鼠和对照组p R5小鼠脑内病理性tau蛋白的水平,计算外周系统对清除脑内病理性tau蛋白的贡献。然后通过ELISA、免疫荧光双染、免疫印迹和电生理膜片钳技术等方法,观察并联共生对脑内病理性tau介导的神经炎症、神经变性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3)首先纳入23例因患有慢性肾病(CKD)而首次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采集透析前及透析4 h后的静脉血,ELISA方法检测透析前后血浆病理性tau蛋白(p T181-Tau)的水平。其次给p R5小鼠进行腹膜透析2 h,利用微透析方法收集腹膜透析前及透析后第1,2,3,4,5,6,7和8 h的微透析液样本及同时间点的尾静脉血,ELISA方法检测血液和微透析液中病理性tau蛋白的水平。结果 (1)脑内tau蛋白的生理性外周清除机制:(1)脑脊液tau蛋白的清除速率:WT小鼠经小脑延髓池注射131I-tau后,脑组织的131I放射性在1 h内迅速下降,其代谢半衰期约为3 h,提示注射的tau蛋白被清除。在注射后的15 min,血液内已可检测到较强的131I放射性,提示脑内tau蛋白可迅速转移至外周循环。(2) tau蛋白的外周途径清除:WT小鼠经尾静脉注射131I-tau后,血液的131I放射性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其代谢半衰期为3.4 h。提示外周系统具有清除tau蛋白的功能。(3) tau蛋白外周清除的组织定位:131I-tau经小脑延髓池或尾静脉注射后,在外周系统,血液和肾脏的131I放射性最高,其次是肝脏,且血液及肾脏的131I放射性随时间延长而减弱,提示血液、肾脏和肝脏是tau蛋白外周清除的主要部位。(4)人体tau蛋白的外周清除能力:人体动脉血tau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下腔静脉血,说明动脉血内tau蛋白经过体循环后,被所流经的外周脏器和组织清除,提示生理条件下,人体外周系统具有清除tau蛋白的功能。(2)生理性tau蛋白外周清除在清除脑内病理性tau蛋白中的作用:(1)并联共生模型增加脑内tau蛋白的清除速度:WT小鼠小脑延髓池注射131I-tau后,与未并联的WT小鼠相比,并联组注射侧小鼠脑组织131I放射性的下降速率更快,提示增加一套外周系统,可加速脑内tau蛋白的清除。(2)并联共生对脑内病理性tau蛋白的清除作用:并联组p R5小鼠脑内皮质、海马和杏仁核区域的病理性tau蛋白均较对照组p R5小鼠降低;且tau蛋白的Ser404,Thr231,Ser199和Thr181几个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ELISA结果显示,并联p R5小鼠脑组织TBS提取物中(TBS可溶)和SDS提取物中(TBS不可溶)的tau蛋白Thr231和Thr18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根据ELISA检测的Thr231结果,我们推算出脑内约19%的病理性tau蛋白通过外周途径清除。(3)并联共生对脑内tau蛋白相关病理的影响:并联共生可降低p R5小鼠脑内的促炎因子TNF-α和IFN-γ水平,提示并联共生可减轻p R5小鼠脑内的炎症反应。与对照组p R5相比,并联p R5小鼠脑内Map-2阳性染色面积增加,胱天蛋白酶3染色面积减少,提示并联共生减轻p R5小鼠脑内神经轴突结构的破坏,减少神经元凋亡;突触后膜结构蛋白PSD-95和PSD-93,囊泡相关蛋白synaptophysin,SNAP-25和VAMP-1,在并联p R5组较p R5对照组增多,提示并联共生减轻p R5小鼠脑内突触结构及功能的破坏。以上结果提示并联共生可改善脑内神经变性。但是对照组p R5小鼠和并联组p R5小鼠海马区的LTP并无显著差异。(3)增强tau蛋白外周清除降低脑内病理性tau蛋白水平:(1)腹膜透析对血液tau蛋白的清除作用:CKD患者腹膜透析后血液p T181-tau水平较透析前降低,提示腹膜透析可有效清除血液病理性tau蛋白。(2)腹膜透析促进脑内病理性tau蛋白的清除:腹膜透析开始后,p R5小鼠血浆t-tau水平显著降低,提示腹膜透析可有效清除血液内tau蛋白。ISF中t-tau与p-tau水平在腹膜透析后亦明显下降,其变化趋势与血浆tau基本一致,提示腹膜透析可以通过降低血液中的tau蛋白水平,进一步降低脑内病理性tau蛋白。结论本研究首次证明机体存在tau蛋白的生理性外周清除机制,即生理条件下,tau蛋白可从脑内转移至外周系统,并被外周系统清除;并联共生研究表明脑内约19%的病理性tau蛋白经外周清除机制代谢,提示生理性外周清除在脑内病理性tau蛋白的清除中发挥重要作用;增强tau蛋白外周清除可促进脑内病理性tau蛋白的清除,是AD及其他tau蛋白病的潜在防治途径。本研究揭示了外周系统对脑内病理性tau蛋白的生理性清除功能,并为通过增强tau的外周清除能力治疗AD及其他tau蛋白病提供了概念验证性证据,同时为通过系统途径理解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治疗策略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U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舱医院奥密克戎感染无症状及轻症病人核酸转阴时间的营养及其他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艳艳 张巧 +4 位作者 候幸赟 熊金萍 肖何 蒋莉 陈川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对上海国展中心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感染病人进行营养评估,并初步分析影响病人核酸转阴天数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连续定点抽样方法,测量上海国展中心方舱医院新入病人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上臂... 目的:对上海国展中心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感染病人进行营养评估,并初步分析影响病人核酸转阴天数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连续定点抽样方法,测量上海国展中心方舱医院新入病人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上臂围、腰围、小腿围、起坐时间,使用简易营养评定简表(MNA-SF)对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研病人有无新冠相关症状、合并基础疾病以及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影响病毒RNA转阴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入组274例新冠病人,其中7 d内快速转阴、7~14 d转阴和大于14 d延迟转阴病人分别有67(24.45%)、137(50.00%)和70(25.55%)例。单因素结果分析表明,在三组不同转阴时间中,有无基础疾病是唯一表现出差异性(P=0.009)的指标。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影响快速转阴(≤7 d)中变量,有基础疾病的新冠病人快速转阴的概率比没有基础疾病的病人降低约73%(OR=0.283,95%CI:0.093~0.706,P值=0.013);影响延迟转阴(≥14d)的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有基础疾病的新冠病人延迟转阴的概率是没有基础疾病的病人的2.100倍(OR=2.100,95%CI:1.008~4.375,P值=0.047)。有无基础疾病是病人快速转阴(≤7d)或延迟转阴(≥14d)的唯一独立预测因素。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中,营养相关变量包括体质量、BMI、上臂围、腰围、小腿围、起坐时间、MNA-SF评分等均与核酸转阴时间长短无相关性。结论:基础疾病是快速转阴和延迟不转阴的唯一独立预测因素。控制好基础疾病是减少重症发生的重要防治环节。营养风险筛查对于全面评估病人的机能状态、及早识别潜在高风险病人的意义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方舱医院 简易营养评定简表 病毒核糖核酸转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α与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刘河 龙艳 +3 位作者 胡洁 刘娟 高霞 邓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3-71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α(sAPPα)与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3例(病例组),另选择同期我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α(sAPPα)与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3例(病例组),另选择同期我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血清sAPPα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判断血清sAPPα识别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结果病例组高血压比例、血清sAPP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sAPPα与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R=3.296,95%CI:1.051~10.336,P=0.041;OR=1.661,95%CI:1.309~2.106,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APPα识别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临界值为6.57μg/L,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77%,曲线下面积为0.841(95%CI:0.753~0.928,P=0.000)。结论血清sAPPα水平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升高,血清sAPPα>6.57μg/L对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蛋白 淀粉样Β蛋白前体 卒中 高血压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