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骨细胞外泌体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潜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京羿 陈家久 +1 位作者 李耀明 王洛夫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4-555,共12页
目的 研究成骨细胞外泌体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和潜在的机制。方法 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超速离心提取细胞培养基上清中的外泌体并鉴定。克隆形成试验分析成骨细胞外泌体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PCR芯... 目的 研究成骨细胞外泌体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和潜在的机制。方法 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超速离心提取细胞培养基上清中的外泌体并鉴定。克隆形成试验分析成骨细胞外泌体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PCR芯片分析外泌体处理后前列腺癌细胞中表达变化的miRNA。通过荧光标记实验证明成骨细胞和肿瘤细胞中存在miRNA传递。在细胞和动物水平研究关键miRNA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生信分析并实验验证关键miRNA的靶基因。结果 成功提取并鉴定了成骨细胞外泌体。相比于对照组,加入成骨细胞外泌体的前列腺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增强(P<0.05)。PCR芯片筛选发现miR-223可能是其中的关键分子。膜交换实验显示成骨细胞与前列腺癌细胞存在膜交换,FAM标记miRNA显示miR-223能够在细胞间传递。功能实验表明,过表达miR-223能够增强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抗凋亡和迁移侵袭能力(P<0.05)。生信分析提示WNT通路抑制蛋白APC可能是miR-223的靶基因,实验证实过表达miR-223能够降低前列腺癌细胞中APC的表达(P<0.05)。Rescue实验显示过表达APC能够逆转miR-223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促进作用。结论 成骨细胞外泌体是前列腺癌的促癌因子。外泌体中miR-223可能是其中的关键作用分子,其通过影响细胞中APC的表达发挥促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外泌体 miR-223 APC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及荧光原位杂交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富申 刘秋礼 +5 位作者 杨新 张军 张尧 兰卫华 王洛夫 江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736-1743,共8页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6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6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影像可疑UTUC患者246例,经组织病理确诊为UTUC 190例、非肿瘤病变43例、其他类型肿瘤13例;246例均有自然排尿标本的液基细胞学结果,其中178例有DNA倍体分析结果、167例有FISH结果,分别计算并比较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及FISH三者单独或联合对UTUC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及FISH诊断UTUC的敏感性分别为:44.7%、82.2%、57.9%,特异性分别为:97.7%、82.4%、92.3%,对高级别UTUC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48.1%、87.7%、60.7%,对低级别UTUC诊断敏感性分别为:25.0%、52.4%、37.5%。三者结合任一阳性时诊断敏感性提升为93.8%(与三者单独比较均P<0.05);当任意两者同时阳性作为诊断UTUC的标准时,其阳性预测值及特异性均为100%。结论尿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和FISH对UTUC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三者结合可有效提高诊断的敏感性或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细胞学 荧光原位杂交 DNA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常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疗效对比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启铭 陈剑 +6 位作者 刘秋礼 张尧 张军 舒泽华 王洛夫 兰卫华 江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424-2431,共8页
目的探究比较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与常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术后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泌尿外科2002年6月至2023年10月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719例(总队列),根据手术... 目的探究比较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与常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术后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泌尿外科2002年6月至2023年10月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719例(总队列),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组(机器人组,n=409)和普通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组(普通组,n=310)。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生化复发率,术后1、3、6、12个月尿控恢复率,术后6、12个月的性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总队列中生化复发、尿控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本中心机器人组患者分期更晚,高病理T分期占比高(≥pT3分期,P<0.01)、淋巴结阳性率更高(P<0.01);并且机器人组在淋巴结清扫个数显著高于普通组(P<0.01)。2组在病理Gleason评分、生化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个月(P=0.004)、3个月(P<0.01)、6个月(P=0.002)、12个月(P=0.004)的尿控恢复率方面,机器人组患者显著高于普通组。在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表-5(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5,IIEF-5)评分方面,机器人组患者性功能恢复与普通组无统计学差异。在总队列中,高病理T分期(≥pT3分期,P<0.01)、高病理Gleason评分(>7分,P=0.036)、淋巴结清扫个数少(≤10个,P<0.01)、淋巴结阳性(P=0.046)是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手术方式(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是术后12个月尿控恢复的影响因素(P=0.005)。结论与普通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相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患者的生化复发率,并且能够提高前列腺癌患者在术后1、3、6、12个月时的尿控恢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机器人 腹腔镜 前列腺癌根治术 术后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及其相关综合征的临床与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唐朋 兰卫华 +7 位作者 张尧 张军 舒泽华 李珂 黄灶明 黄义强 刘秋礼 江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7-383,共7页
目的 探讨不同遗传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paraganglioma, PCC/PGL)及其相关综合征的临床表型、遗传特征及其治疗随访策略。方法 共纳入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泌尿外科2000年1月至2022年8月临床确诊的44例PCC/PGL患者,收... 目的 探讨不同遗传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paraganglioma, PCC/PGL)及其相关综合征的临床表型、遗传特征及其治疗随访策略。方法 共纳入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泌尿外科2000年1月至2022年8月临床确诊的44例PCC/PGL患者,收集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信息,采用二代测序对43例患者进行遗传学检测,以及采用Sanger测序对先证者和家系成员进行突变验证。结果 共15例患者确诊为遗传性PCC/PGL,其中7例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3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2,MEN2),5例家族性副神经节瘤综合征。7个VHL综合征家系按照临床表现分别诊断为VHL2A(c.500G>A)、VHL2B(c.239G>T和c.444_457del)和VHL2C(c.293A>G)3种亚型,先证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2例复发性PCC及多发性肾癌患者还接受了舒尼替尼靶向治疗。3个MEN2家系分别携c.1901G>C、c.1832G>A和c.1901G>A错义突变,临床诊断均符合MEN2A,所有患者接受肾上腺及甲状腺切除手术,其中1例为预防性甲状腺切除。5个家族性副神经节瘤综合征家系中,共检测到4例SDHB突变患者,1例SDHD突变患者(SDHB:c.343C>T,c.541-2A>G,c.575G>A,c.268C>T;SDHD:c.337_340del),以散发性腹膜后PGL多见。结论 超过1/3的PCC/PGL患者可携带胚系基因突变,并具有明显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基因诊断技术在临床精准治疗及随访、遗传咨询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遗传综合征 临床特点 VHL R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白膜斑块电动磨削及移植物修补术治疗阴茎硬结症21例报告
5
作者 金大春 罗勇 +6 位作者 王鹏 张勇 毕罡 童大力 王议鹤 周婉怡 李彦锋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91-1297,共7页
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应用电动磨钻进行白膜斑块磨削后,应用睾丸鞘膜或牛心包进行修补治疗阴茎硬结症的手术技巧和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因阴茎硬结症导致阴茎严重弯曲并行显微镜下白膜... 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应用电动磨钻进行白膜斑块磨削后,应用睾丸鞘膜或牛心包进行修补治疗阴茎硬结症的手术技巧和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因阴茎硬结症导致阴茎严重弯曲并行显微镜下白膜斑块电动磨削及移植物修补术治疗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信息,观察其短期和中期疗效。结果本组21例患者中12例(57.1%)采用单侧鞘膜修补,3例(14.3%)采用双侧鞘膜修补,6例(28.6%)采用牛心包修补。手术时长(272±69)min,术后随访(12.1±7.2)个月。17例(81.0%)患者勃起时阴茎完全伸直,无弯曲,无缩窄,4例(19.0%)略有背侧弯曲,但弯曲度<10°,患者均对其阴茎勃起时形态满意。术后测量阴茎长度变化[+(1.1±0.5)]cm,9例(42.9%)诉术后早期存在阴茎头感觉麻木感,持续(3.2±1.9)个月后自行消失。患者均能够顺利完成性生活,阴茎勃起硬度评分为3.8分。手术后整体满意率为90.5%。结论显微镜下Buck’s筋膜的精细分离有利于可靠保护阴茎背侧神经血管;应用电动磨钻进行白膜斑块的磨削可更加充分而精准地松解白膜;应用睾丸鞘膜或牛心包进行白膜缺损修补治疗阴茎硬结症总体效果良好,患者综合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硬结症 阴茎畸形 显微技术 电动磨削 睾丸鞘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剑 陈启铭 +11 位作者 汪泽 肖海阳 冉强 刘秋礼 李耀明 舒泽华 张尧 张军 李珂 王洛夫 兰卫华 江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955-1964,共10页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根治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后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07年9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279例,收集并分析临床指标共21项。纳入时间...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根治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后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07年9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279例,收集并分析临床指标共21项。纳入时间因素,应用Lasso回归筛选指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判别能力。并基于危险因素建立生化复发的风险预测列线图,应用校正曲线评价预测的准确性,决策曲线分析其临床效益。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7.10(17.60,61.30)月,中位年龄68.00(65.00,72.00)岁,其中86例(30.8%)生化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共12个指标与RP术后生化复发密切相关(P<0.05),并应用Lasso回归筛选得到7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集:营养风险指数(nutritional risk index,NRI)、临床T分期、病理Gleason评分、病理T分期、切缘阳性、淋巴结侵犯、精囊侵犯。再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高分期(≥pT3期)(HR=1.895,95%CI:1.045~3.435,P=0.035)、切缘阳性(HR=1.808,95%CI:1.006~3.250,P=0.048)、淋巴结侵犯(HR=2.161,95%CI:1.118~4.175,P=0.022)、NRI≤106.9(HR=0.598,95%CI:0.378~0.946,P=0.028)是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其AUC为0.743(95%CI:0.677~0.810,P<0.001),敏感度为0.826,特异度为0.534。并建立预测列线图,C-index:0.741(95%CI:0.677~0.805;P<0.001),校正曲线表明一致性较好。临床决策曲线表明在阈值概率为15%~85%的区间可临床获益,临床效用较好。结论病理高分期(≥pT3期)、切缘阳性、淋巴结侵犯、NRI≤106.9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能进行有效判断,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生化复发 危险因素 营养风险指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肾移植术围手术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钟晓 兰卫华 +11 位作者 王洛夫 张尧 张军 聂志林 李珂 袁刚 舒泽华 童大力 李耀明 刘秋礼 王鹏 江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862-1866,共5页
目的 初步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移植术(robotic-assiste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RAKT)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3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泌尿外科行肾移植术的1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22~4... 目的 初步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移植术(robotic-assiste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RAKT)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3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泌尿外科行肾移植术的1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22~45岁。采用活体供肾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移植术4例(RAKT组),采用尸体供肾开放肾移植术(open kidney transplantation, OKT)10例(OKT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动静脉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血肌酐值、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RAKT组为(162.5±47.8)mL,明显低于OKT组的(245.1±68.5)mL(P<0.05);RAKT组动脉吻合时间为(32.5±6.5)min, OKT组为(24.3±5.3)min;RAKT组静脉吻合时间为(16.5±3.8)min, OKT组为(14.6±1.5)min;RAKT组术后7 d血肌酐(98.1±33.2)μmol/L,OKT组为(142.8±42.1)μmol/L;引流管留置时间OKT组为(10.0±1.2) d,明显长于RAKT组的(6.5±0.5) d (P<0.01);术后住院时间RAKT组为(13.0±2.5) d,明显短于OKT组的(16.3±2.1) d (P=0.01)。结论 初步证实RAKT围手术期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较OKT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肾移植 肾移植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T1A、CPT2表达水平在肾透明细胞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黄义强 彭松 +7 位作者 唐朋 汪泽 徐静 马强 钟鹏 张军 刘秋礼 江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3,共9页
目的探索脂肪酸降解相关基因肉碱棕榈酰转移酶I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A,CPT1A)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Ⅱ(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2,CPT2)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目的探索脂肪酸降解相关基因肉碱棕榈酰转移酶I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A,CPT1A)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Ⅱ(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2,CPT2)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的ccRCC数据中脂肪酸降解相关基因及代谢物。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分析脂肪酸降解关键基因CPT1A、CPT2蛋白表达水平。构建ccRCC组织芯片(n=103),通过CPT1A、CPT2免疫组化染色评分分析二者表达和预后的关系。构建并初步评价预后预测模型。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PT1A、CPT2是参与棕榈酰肉碱代谢、脂肪酸氧化及肾癌进展的关键基因。组织芯片和TCGA队列的结果显示:(1)ccRCC中CPT1A和CPT2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肾组织降低(P<0.05);(2)免疫组化评分显示CPT1A、CPT2的表达与病理分级(r=-0.243,P=0.013;r=-0.391,P<0.01)和TNM分期(r=-0.363,P<0.01;r=-0.430,P<0.01)负相关;(3)CPT1A、CPT2低表达与较低的无疾病生存率相关(P<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T2表达水平是ccRCC独立预后因素(P<0.01)。TNM-CPT1A、TNM-CPT2预后模型能显著提高TNM分期对预后的预测能力。结论与高表达患者相比,CPT1A、CPT2低表达预示ccRCC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脂质代谢重编程 CPT1A CPT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汪月明 马强 +5 位作者 刘高磊 钟晓 张尧 兰卫华 江军 舒泽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436-1440,共5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提高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2年3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泌尿外科经治的1例肾移植术后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提高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2年3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泌尿外科经治的1例肾移植术后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预后,并复习国内外文献,针对该病例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患者女性,年龄52岁,20年前接受肾移植,诊断为右侧原肾肾癌伴远处转移,后接受减瘤性肾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根据2022版WHO肾脏肿瘤分类的修正诊断)。术后予以靶向药物治疗后因血肌酐升高停药,病情进展。结论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进展快、预后差,诊断依赖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目前肾移植术后的肾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针对此类患者应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 肾移植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治性肾切除联合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机器人辅助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0
作者 严旭芝 王硕 +8 位作者 刘秋礼 兰卫华 张军 张尧 李珂 舒泽华 彭松 王洛夫 江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099-2105,共7页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RARN)联合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和开放根治性肾切除(open radical nephrectomy,ORN)联合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经验,比较两种术...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RARN)联合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和开放根治性肾切除(open radical nephrectomy,ORN)联合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经验,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方案,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例行根治性肾切除联合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的肾脏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开放手术12例(3例采用体外循环);机器人辅助下手术14例(2例中转开放)。对比分析2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腔静脉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转ICU率、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手术特征的差异。结果26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394±141)min。除3例体外循环外,术中阻断腔静脉时间(23.90±6.95)min。将12例机器人辅助下手术与9例开放手术纳入数据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原发肿瘤最大直径、肿瘤T分期和Mayo分级等无显著性差异。机器人辅助下手术的术中失血量中位值为600(50~1600)mL,明显少于开放手术术中失血量1100(600~38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机器人辅助下手术的手术时间为(323±102)min,开放手术时间为(401±95)min(P=0.089);机器人辅助下手术的术中腔静脉平均阻断时间为(26.10±7.03)min,开放手术的时间为(20.20±6.16)min(P=0.057);两组间术中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2 vs 8/9,P=0.338);机器人辅助下手术的术后转ICU率为3/12,开放手术的为6/9(P=0.087);机器人辅助下手术的术后住院时间中位值为7(4~14)d,开放手术为8(7~20)d(P=0.091)。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联合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安全、有效;较之开放手术术中出血明显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 根治性肾切除术 机器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解剖性显微再植术治疗4例阴茎完全离断伤
11
作者 王议鹤 王鹏 +9 位作者 罗勇 张勇 童大力 毕罡 金大春 周婉怡 冯庆兴 刘高磊 黄义强 李彦锋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430-1435,共6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我院4例阴茎完全离断伤行精细解剖性显微再植术患者的治疗经验,提高阴茎离断伤的早期处置水平,改善预后。方法收集本院泌尿外科自2018年3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阴茎完全离断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相关临床特征、显微手术... 目的分析和总结我院4例阴茎完全离断伤行精细解剖性显微再植术患者的治疗经验,提高阴茎离断伤的早期处置水平,改善预后。方法收集本院泌尿外科自2018年3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阴茎完全离断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相关临床特征、显微手术过程、术后处理及随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实施精细解剖性显微再植术。2例成功进行两侧阴茎背动脉吻合,2例仅行一侧阴茎背动脉吻合;患者均完成阴茎背深静脉的吻合;3例患者完成背浅静脉吻合;所有患者完成阴茎背部两侧4~6背神经吻合。手术时间6.5~7.5 h,平均6.9 h;热缺血时间1~4 h,平均1.9 h。随访结果显示:3例阴茎再植成功,但其中2例出现部分包皮坏死,于2~3个月后自行愈合。该3例患者术后排尿正常,术后3~6个月检测勃起功能显示患者勃起硬度评分达到3~4分,自述恢复满意。结论阴茎完全离断伤后离体阴茎热缺血时间短者,尽快行精细显微阴茎再植术可获得理想的阴茎外观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离断 阴茎损伤 显微外科 再植 血管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