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的科学预防、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斌 王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5-395,共11页
我国胃癌防治工作面临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防控体系待完善等多重挑战,构建“预防-诊断-治疗”三位一体的精准防控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在疾病预防维度,基于循证医学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展现出显著优势;高危肠上皮化生的内镜诊断... 我国胃癌防治工作面临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防控体系待完善等多重挑战,构建“预防-诊断-治疗”三位一体的精准防控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在疾病预防维度,基于循证医学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展现出显著优势;高危肠上皮化生的内镜诊断新技术已启动临床转化,可精准识别高危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诊断技术创新方面,新近报道的内镜分子成像和液体活检等早期胃癌筛查新技术能显著提升检出率。治疗策略优化层面,免疫、靶向和放疗等综合治疗以及基于分子分型的个性化治疗新策略,为不同分子亚型的胃癌患者带来临床获益。当前,高通量多组学测序与人工智能技术紧密融合;未来,这些新兴技术有望加快解决胃癌防控领域的诸多关键科学问题,促进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跨越式发展,推动我国胃癌防治从经验医学、循证医学向精准医学的范式转变,最终实现发病率和病死率“双下降”的“健康中国”宏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预防 早期诊断 治疗 精准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H3K27me3修饰缺失上调弥漫型胃癌细胞中SLC7A11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原锋 刘文康 +8 位作者 储召乐 刘碧颖 侯永英 吴林育 李先锋 陈东风 王涛 王斌 杨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1,共11页
目的描绘弥漫型胃癌组织中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27me3)修饰的全基因组分布图谱,通过鉴定H3K27me3所调控的关键靶基因,初步探究H3K27me3修饰重编程可能调控弥漫型胃癌细胞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样本来源于2021-2023年... 目的描绘弥漫型胃癌组织中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27me3)修饰的全基因组分布图谱,通过鉴定H3K27me3所调控的关键靶基因,初步探究H3K27me3修饰重编程可能调控弥漫型胃癌细胞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样本来源于2021-2023年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内镜中心及手术室胃肠外科组接受检查或治疗的患者。共收集到正常组患者14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6岁;胃癌组患者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3岁。采用染色质靶向剪切及转座酶技术(cleavage under target and tagmentation,CUT&Tag)捕获基因组H3K27me3修饰区域,分析H3K27me3修饰重编程特征。整合转录组(RNA‐Seq)测序数据、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high‐throughput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Hi‐C)及已发表的公共单细胞数据,分析H3K27me3修饰重编程在弥漫型胃癌细胞中所调控靶基因。结果CUT&Tag和RNA测序数据质量符合下游分析标准,正常胃黏膜组织和弥漫型胃癌组织的组蛋白H3K27me3修饰均主要分布于远端基因间区和内含子区。相较于正常组织,胃癌组织的H3K27me3修饰存在显著的重编程特征,表现为H3K27me3总体信号强度明显降低。其中缺失的2912个H3K27me3信号峰可能导致822个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这些基因中上调最显著(信号值强度的差异倍数≥2,P<0.05)的56个基因主要富集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其中甲硫氨酸转运体SLC7A5和胱氨酸转运体SLC7A1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最高。单细胞数据提示,弥漫型胃癌组织中SLC7A11的异常高表达主要存在于肿瘤上皮细胞。利用公共数据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进一步验证SLC7A11在弥漫型胃癌中高表达,且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结论组蛋白H3K27me3修饰重编程是弥漫型胃癌的重要表观遗传学特征;组蛋白H3K27me3修饰缺失可能上调肿瘤细胞SLC7A11表达,进而促进肿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K27me3 组蛋白修饰 表观遗传 弥漫型胃癌 溶质载体家族7A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LCPL征象对胃黏膜高危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喜鹏 潘惠琳 +8 位作者 吴林育 侯永英 刘琴 马强 秦修远 刘凯军 王斌 陈东风 王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7-416,共10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亮蓝嵴(light blue crest,LBC)包绕的乳头状区域(LBC capsuling papillary lesion,LCPL)征象在高危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简称“肠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陆军特色医学... 目的探讨内镜下亮蓝嵴(light blue crest,LBC)包绕的乳头状区域(LBC capsuling papillary lesion,LCPL)征象在高危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简称“肠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接受内镜检查及活检的314例患者(共352块活检样本)。采用HE染色及高铁二胺-阿尔新蓝(high iron diamine-alcian blue,HID-AB)染色(诊断高危肠化的金标准)检查样本的组织学类型及肠化类型,并据此将样本分为慢性炎症组、低危肠化组、高危肠化组、高-中分化肠型胃癌组、低分化肠型胃癌组。结合活检部位内镜下图像,统计分析LCPL在各组中的阳性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CPL征象与高危肠化的关系,以及与LCPL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等指标,评价LCPL对高危肠化的诊断效能。结果LCPL征象在高危肠化组的阳性率达75.70%,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CPL与高危肠化密切相关(OR=30.286,95%CI:13.528~67.804,P<0.001)。LCPL征象诊断高危肠化的灵敏度为69.84%、特异度为93.75%、约登指数为0.636、曲线下面积为0.818(95%CI:0.773~0.857);除灵敏度指标外,上述各诊断效能参数均显著优于诊断肠化与否的传统内镜下征象LBC(P均<0.001)。并且,LCPL征象的判别不易受到患者年龄(OR=1.130,95%CI:0.709~1.800,P=0.607)、病变部位(胃角:OR=2.360,95%CI:0.732~7.613,P=0.151;胃窦:OR=2.257,95%CI:0.756~6.744,P=0.145)、是否合并消化性溃疡(OR=1.085,95%CI:0.208~5.652,P=0.923)等因素的影响;94.12%的阳性、66.94%的阴性LCPL征象可在3 s内被快速识别(OR=4.536,95%CI:1.372~14.997,P=0.013)。结论内镜下LCPL征象在诊断胃黏膜高危肠化中有较好效能,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上皮化生 胃癌 内镜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的增强子重塑及其对增殖相关基因CD2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薛锐 潘雨薇 +7 位作者 谭玉婷 储召乐 刘碧颖 李先锋 王涛 王斌 张璇 沈艾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6-434,共9页
目的通过绘制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组织中组蛋白H3K27ac修饰标记的增强子图谱,探究表观调控对HGIN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来自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的14例正... 目的通过绘制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组织中组蛋白H3K27ac修饰标记的增强子图谱,探究表观调控对HGIN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来自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的14例正常胃黏膜组织(Nor组)、31例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HGIN组)和17例胃癌(gastric cancer,GC)组织(GC组),利用染色质靶向捕获测序(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tagmentation,CUT&Tag)技术捕获组蛋白H3K27ac修饰的增强子区域;联合多组学分析筛选HGIN组织特异的活性增强子及其潜在调控的基因;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目的基因在不同类型临床样本中的表达差异,并通过CRISPR-dCas9基因编辑技术沉默活性增强子,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并验证潜在调控关系。结果表观多组学测序数据质量较好,3组样本组间H3K27ac修饰的全基因组分布特征无显著差异,但H3K27ac增强子在HGIN、GC组织中发生明显重塑(P<0.05)。联合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增强子重塑可能上调HGIN组织增殖相关靶基因CD24表达;抑制增强子活性,则CD2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24表达与Ki-67呈正相关(P<0.001)。结论H3K27ac标记的增强子重塑是HGIN的重要表观遗传学特征,H3K27ac标记的活性增强子上调CD24表达,可能促进HGIN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表观遗传 增强子 肿瘤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普通转录组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解析间质型胃癌复发风险相关的肿瘤细胞及微环境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潘雨薇 谭玉婷 +7 位作者 薛锐 储召乐 刘碧颖 李先锋 王涛 王斌 张璇 杨永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3-452,共10页
目的整合多组学数据解析间质型胃癌(mesenchymal-subtype gastric cancer,Mes-GC)临床特性,探究与间质型胃癌复发风险相关的肿瘤细胞及微环境特征。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就诊患者的组织样本,包括1... 目的整合多组学数据解析间质型胃癌(mesenchymal-subtype gastric cancer,Mes-GC)临床特性,探究与间质型胃癌复发风险相关的肿瘤细胞及微环境特征。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就诊患者的组织样本,包括19例弥漫型胃癌、22例肠型胃癌与23例混合型胃癌患者的组织,用于转录组和基因组测序;整合包括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GEO)以及国家基因组科学中心(National Genomics Data Center,NGDC)数据库资源,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间质型胃癌与非间质型胃癌在临床特性以及肿瘤微环境特征等方面的异同。结果相比非间质型胃癌,间质型胃癌临床分期较晚、肿瘤浸润程度深、淋巴结转移率高(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间质型胃癌生存期短、极易复发、临床预后差(P<0.05);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数据分析揭示了间质型胃癌肿瘤细胞高表达干性、转移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基因,肿瘤微环境中髓系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显著升高,其中成纤维细胞含量升高最为明显(P<0.05),且成纤维细胞含量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结论间质型胃癌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干性和EMT特征,肿瘤微环境中富集髓系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间质细胞,这些特征可能是导致间质型胃癌预后差、易复发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型胃癌 肿瘤微环境 生物信息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印戒细胞癌的H3K27me3沉默子重塑特征及转录调控功能
6
作者 杜艾贝 任原锋 +9 位作者 储召乐 刘碧颖 李先锋 向俊宇 陈东风 王涛 王斌 郭海英 张璇 李玉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7-425,共9页
目的通过表观遗传组学技术,解析胃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SRCC)的H3K27me3沉默子的全基因组特征及其对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以阐明SRCC恶性进展的表观调控机制。方法采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陆军特色... 目的通过表观遗传组学技术,解析胃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SRCC)的H3K27me3沉默子的全基因组特征及其对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以阐明SRCC恶性进展的表观调控机制。方法采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35例胃镜样本(正常胃窦/胃体15例,SRCC 20例)。采用以下多组学分析:染色质可及性测序(assay for transposase-accessible chromatin wit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ATAC-seq)检测染色质开放区域;染色质靶向捕获测序(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tagmentation,CUT&Tag)捕获H3K27me3沉默子区域;转录组测序(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分析转录组。测序于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完成(符合深度标准)。通过DESeq2筛选H3K27me3相关差异基因(|Log_(2)FC|>1,FDR<0.05),并通过基因本体论(Gene Onc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进行功能富集,Homer鉴定转录因子基序,Cytoscape构建调控网络,并使用免疫组化进行验证,探讨其调控机制。结果SRCC沉默子主要分布于基因组远端基因间区(占37.06%)。与正常组织相比,SRCC中H3K27me3沉默子信号显著降低(95%CI:1.34~2.30,P=0.007),共鉴定出6257个丢失位点(FDR<0.01)。CUT&Tag和RNA-seq整合分析显示,380个因沉默子丢失而上调的基因显著富集于免疫相关通路,如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OR=4.2,95%CI:2.8~6.3,P=0.002)。免疫组化验证表明,转录因子EHF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SRCC中存在H3K27me3沉默子重塑现象,转录因子EHF可能在SRCC恶性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印戒细胞癌 表观遗传 组蛋白修饰 沉默子 H3K27m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型胃癌的超级增强子重塑特征及上调迁移诱导蛋白CEMIP表达的作用研究
7
作者 彭仕银 谭玉婷 +6 位作者 薛锐 李先锋 王涛 储召乐 刘碧颖 陈东风 王斌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6-406,共11页
目的绘制肠型胃癌的超级增强子重塑图谱,揭示超级增强子的肿瘤生物学功能及可能激活的下游靶基因。方法收集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2022年1-12月收治行内镜检查、治疗的患者的31例正常胃黏膜组织、23例肠型胃癌组织及9例肠型胃癌类器... 目的绘制肠型胃癌的超级增强子重塑图谱,揭示超级增强子的肿瘤生物学功能及可能激活的下游靶基因。方法收集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2022年1-12月收治行内镜检查、治疗的患者的31例正常胃黏膜组织、23例肠型胃癌组织及9例肠型胃癌类器官进行靶向组蛋白H3K27ac修饰的染色质靶向捕获(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tagmentation,CUT&Tag)测序,基于生物信息学工具描绘肠型胃癌的超级增强子重塑特征并鉴定关键靶基因;利用CRISPRi技术干预超级增强子,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的表达,并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对照组细胞及干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结果肠型胃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超级增强子信号差异明显(P<0.05),癌组织中的活性超级增强子可能参与免疫系统的负向调节、细胞黏附等生物学过程;在肿瘤细胞中表达上调的细胞迁移诱导蛋白(cell migration-inducing protein,CEMIP)受到超级增强子的调控,干预超级增强子后肿瘤细胞CEMIP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细胞增殖率、相对迁移面积和相对侵袭面积也随之下降(P<0.05)。结论肠型胃癌发生了超级增强子重塑,其下游靶基因CEMIP可促进癌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型胃癌 组蛋白H3K27ac 超级增强子 细胞迁移诱导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型胃癌的增强子重塑特征及其上调GDF15表达促进恶病质的作用研究
8
作者 谭玉婷 吴林育 +8 位作者 潘雨薇 彭仕银 薛锐 李先锋 储召乐 刘碧颖 李科 张璇 王斌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65-1176,共12页
目的绘制弥漫型胃癌(diffuse-type gastric cancer,DGC)组织的H3K27ac标记的活性增强子图谱,揭示增强子调控DGC相关恶病质的表观遗传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来自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的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Normal组)、1... 目的绘制弥漫型胃癌(diffuse-type gastric cancer,DGC)组织的H3K27ac标记的活性增强子图谱,揭示增强子调控DGC相关恶病质的表观遗传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来自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的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Normal组)、10例来自并发恶病质的弥漫型胃癌组织(DGC组)以及10例弥漫型胃癌类器官(Organoid组),并进行H3K27ac染色质靶向捕获(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tagmentation,CUT&Tag)技术捕获基因组H3K27ac修饰区域,筛选DGC组织特异性增强子以及潜在调控的恶病质相关靶基因。通过CRISPR-dCas9基因编辑技术干预增强子,Western blot检验以及定量反转录PCR(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验证靶基因表达。采用16只6~8周龄雌性SPF级BALB/c Nude野生型小鼠(体质量18~21 g),并构建人源弥漫型胃癌MKN45细胞系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检测正常组(n=4)、沉默组(n=6)和对照组(n=6)小鼠的恶病质相关表型。结果DGC组与Normal组的H3K27ac信号在全基因组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前者的增强子数量(P<0.05)和信号强度均显著升高。整合分析转录组数据发现,特定活性增强子区域可能促进恶病质相关靶基因GDF15表达。利用CRISPR/dCas9-KRAB载体质粒技术沉默GDF15基因的活性增强子,显著下调GDF15 mRNA(P<0.05)和蛋白水平;以此细胞进行弥漫型胃癌原位移植瘤实验的结果表明,沉默GDF15基因相关活性增强子延缓荷瘤小鼠的恶病质表型(P<0.05)。结论弥漫型胃癌发生了组蛋白H3K27ac增强子重塑,特别是调控下游关键基因GDF15表达,从而促进恶病质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型胃癌 肿瘤恶病质 组蛋白H3K27ac修饰 增强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