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寒环境暴露后大鼠不同强度肠道冲击伤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岳永超 章利彬 +4 位作者 周文奇 王俊仁 吴鹏飞 吴广延 马海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071-2078,共8页
目的对高寒环境暴露后大鼠的不同强度肠道冲击伤进行比较,并对其损伤特点进行初步探究。方法选取体质量为200~250 g的2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6组(n=10):空白对照组、低温对照组、5.0 MPa冲击对照组、低温+4.0... 目的对高寒环境暴露后大鼠的不同强度肠道冲击伤进行比较,并对其损伤特点进行初步探究。方法选取体质量为200~250 g的2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6组(n=10):空白对照组、低温对照组、5.0 MPa冲击对照组、低温+4.0 MPa冲击组、低温+4.5 MPa冲击组和低温+5.0 MPa冲击组。低温+冲击组在-10℃低温环境预处理30 min后,立即采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以不同驱动压冲击大鼠腹部致肠道损伤。检测致伤后3、8、24 h大鼠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并记录大鼠24 h存活情况。实验24 h后,麻醉处死大鼠并解剖,观察肠道损伤特点并行病理学检测。通过比较各组差异,研究高寒环境暴露后大鼠不同强度肠道冲击伤特点。结果较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肠道损伤,且低温+冲击伤组大鼠肠道更易出现水肿及损伤,低温+5.0 MPa冲击组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病理学及血清学研究发现,低温+冲击组大鼠肠黏膜在高寒环境和冲击伤双重作用下,表现出肠黏膜出血、水肿、黏膜固有层崩解等;肠黏膜损伤指标及肠道炎症因子也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冲击强度增加,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暴露叠加腹部冲击波损伤后,大鼠死亡率明显增加,肠道损伤表现为血清学指标及肠道炎症因子升高,不同程度的肠壁水肿、黏膜下出血等,且损伤严重程度与冲击强度相关,随冲击强度增加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暴露 肠道损伤 冲击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