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曾静 王茹 +3 位作者 李丹丹 赵弘轶 张微微 黄勇华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12期1097-1103,共7页
目的验证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12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 目的验证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12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SHAM)组(n=40)、MCAO组(n=40)以及MCAO+曲克芦丁治疗组(n=40)。MCAO+曲克芦丁治疗组于术后立即给予曲克芦丁3 ml/kg,1次/日腹腔注射3 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 NSS)分别评价栓塞后3 d、7 d、14 d大鼠的行为改变;栓塞后3 d,采用7.0 T高分辨率磁共振的T2及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ASL)序列评价梗死体积及梗死区血流变化;采用尼氏染色评价神经元存活率及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评价各组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紧密连接标记分子表达的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评价各组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变化。结果 MCAO后3 d,MCAO组与SHAM组相比,ASL序列显示梗死区域血流显著减少;尼氏染色结果显示神经元存活率降低,大量空泡形成,核固缩;免疫荧光显示内皮细胞及紧密连接标记分子减少而星形胶质细胞增多;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iNOS、3-NT、MMP-9增多。而MCAO+曲克芦丁治疗组与MCAO组相比,梗死区域血流显著增多,神经元存活率升高,内皮细胞、紧密连接标记分子增多,星形胶质细胞减少,iNOS、3-NT、MMP-9减少。结论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可以通过抑制iNOS和MMP-9的表达,减少3-NT的产生,从而对MCAO后大鼠神经血管单元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栓塞 神经血管单元 血脑屏障 曲克芦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母子分离对大鼠成年后认知功能及海马区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丹丹 马芮 +2 位作者 王少朋 赵弘轶 黄勇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62-667,共6页
目的研究早期母子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 MS)对雄性大鼠成年后认知功能与海马区神经型一氧化合酶(neur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nNOS)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生命早期应激(early life stress, ELS)对大鼠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健康SD孕... 目的研究早期母子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 MS)对雄性大鼠成年后认知功能与海马区神经型一氧化合酶(neur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nNOS)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生命早期应激(early life stress, ELS)对大鼠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健康SD孕鼠随机分为MS组和非母子分离(no maternal separation group, NMS)组,每组6只,MS组新生幼鼠在出生后第3~22 d,每天与母鼠分离3 h,NMS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饲养至10周龄时两组各取24只子代雄性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采用Neu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其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 DG)神经元数目及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区nNOS、eNOS、Bax/BCL2、caspase-3及P53的含量,Ki67/DCX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DG区神经元增殖、分化情况,TUNEL染色检测海马DG区神经元变性死亡情况。结果行为学测试提示MS组子代雄性大鼠相对于NMS组,逃逸潜伏期延长(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MS组子代雄性大鼠相对于NMS组,海马DG区正常及变性神经元的数目无明显变化(P>0.05),神经元增殖减少、分化减缓、凋亡增多(P<0.05),海马区nNOS、eNOS表达减低(P<0.05),Bax/BCL2表达增高(P<0.05),caspase-3、P53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母子分离能够减少子代大鼠成年后海马区nNOS含量,影响海马DG区神经元功能,可能对神经发育有长远影响,与成年后学习、记忆能力相关的认知功能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子分离 海马区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神经元增殖与分化 MORRIS水迷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微出血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永琴 陈飞 +1 位作者 张微微 黄勇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进而寻找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生物标记。方法回顾性分析脑梗死患者540例,其中首发脑梗死患者188例(首发脑梗死组),复发脑梗死患者352例(复发脑梗死...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进而寻找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生物标记。方法回顾性分析脑梗死患者540例,其中首发脑梗死患者188例(首发脑梗死组),复发脑梗死患者352例(复发脑梗死组)。依据影像学资料分为CMB患者146例(CMB组),非CMB患者394例(非CMB组)。比较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以及血清学指标与CMB、复发脑梗死的相关性,并对脑梗死进行不同年龄区分析。结果 CMB组高血压、收缩压、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非CMB组,TC明显低于非C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复发脑梗死组比较,首发脑梗死组年龄明显降低,吸烟、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TC、LD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为CMB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52,95%CI:1.134~3.026,P=0.014;OR=1.012,95%CI:1.001~1.023,P=0.037)。TC为CMB的保护因素(OR=0.827,95%CI:0.732~0.935,P=0.002)。年龄45~65岁患者差异最大,且更易出现首发脑梗死。结论 CMB可通过控制血压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调整TC等治疗达到预防的作用;同时可降低复发脑梗死,特别是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死 高半胱氨酸 高血压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与蛋白尿关系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永琴 陈飞 +2 位作者 王国强 张微微 黄勇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837-840,共4页
目的探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蛋白尿是否为脑微出血(CMB)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5年5月序列收住我院神经内科的、符合纳入标准的53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影像学改变分为CMB组138例和无CMB组393例。对2组资料进行单... 目的探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蛋白尿是否为脑微出血(CMB)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5年5月序列收住我院神经内科的、符合纳入标准的53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影像学改变分为CMB组138例和无CMB组393例。对2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2组体质量、同型半胱氨酸、LDL、尿酸、高血压、吸烟、饮酒、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尿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无CMB组蛋白尿比例(10.4%vs 30.4%)、肾小球滤过率水平[(88.54±22.69)mm/min vs(132.84±15.05)mm/min]和年龄[(61.3±15.66)岁vs(67.08±12.78)岁]低于C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肾小球滤过率和蛋白尿是CMB的危险因素。结论蛋白尿是CMB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出血 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电刺激对睡眠剥夺后脑局部一致性影响的fMRI表现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继元 蔡喜平 +1 位作者 周璐 邵永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5-339,343,共6页
目的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24h睡眠剥夺对脑局部一致性(ReHo)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经颅电刺激对睡眠剥夺后脑ReHo变化的干预作用。资料与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设计,16例健康受试者参加试验,并分别在清醒状态、睡眠剥夺后及给... 目的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24h睡眠剥夺对脑局部一致性(ReHo)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经颅电刺激对睡眠剥夺后脑ReHo变化的干预作用。资料与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设计,16例健康受试者参加试验,并分别在清醒状态、睡眠剥夺后及给予经颅电刺激(真刺激或假刺激)后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应用ReHo分析方法,计算全脑在不同状态下的ReHo值,并分析睡眠剥夺前后及睡眠剥夺后经颅电刺激(真、假刺激)组间的差异。结果与正常睡眠状态相比,睡眠剥夺后ReHo显著增加的脑区主要包括左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双侧颞叶及丘脑;下降的脑区主要包括右侧楔前叶、左侧枕上回、边缘叶及双侧角回、额上回、额中回。经颅电刺激作用于前额叶区域后,与假刺激组相比,真刺激组ReHo增加的脑区主要包括双侧楔前叶、角回以及右侧额、上中回;ReHo下降的脑区主要包括左侧额叶内侧面、右侧中央前回、海马旁回、黑质以及双侧颞叶、脑桥等。结论睡眠剥夺可引起大量脑区的ReHo发生改变。以经颅电刺激的方式刺激前额叶区域后,可使因睡眠剥夺引起ReHo降低的脑区得到改善,以双侧楔前叶/后扣带回皮质为主,表明经颅电刺激作用于前额叶区域能干预因睡眠剥夺引起的脑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磁共振成像 电刺激 静息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豨莶通栓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夏振西 尹延伟 +5 位作者 夏翠俏 张英谦 张微微 陈大伟 赵弘轶 黄勇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评价豨莶通栓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陆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和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共同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轻中度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9例(口服豨莶通栓胶囊3粒/次,3... 目的评价豨莶通栓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陆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和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共同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轻中度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9例(口服豨莶通栓胶囊3粒/次,3次/d),对照组59例(安慰剂),2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90d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14d 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3.47±0.21)分vs(7.50±0.34)分,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3.47±0.21)分vs(5.72±0.43)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90d预后良好48例(81.4%),预后不良11例(18.6%),对照组90d预后良好39例(66.1%),预后不良20例(33.9%)。2组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药物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豨莶通栓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轻中度患者,可提高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豨莶草 中成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功能障碍与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微梗死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微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37-339,共3页
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为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新近研究提示,诊断血管性痴呆患者时,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存在极大差异。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占40%,小血管病性混合型痴呆同样占40%,单纯血管性痴呆患者仅占10%,然而大血管病伴随... 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为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新近研究提示,诊断血管性痴呆患者时,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存在极大差异。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占40%,小血管病性混合型痴呆同样占40%,单纯血管性痴呆患者仅占10%,然而大血管病伴随血管性痴呆只占8%,其余2%为其他原因所致痴呆。临床诊断与病理学诊断存在60%的不匹配,提示神经内科专业医师对痴呆的认识仍有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脑梗死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血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云霞 相春霞 +2 位作者 黄勇华 张微微 王国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67-770,共4页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陆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9例序贯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复习文献,总结本病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陆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9例序贯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复习文献,总结本病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9例患者中,男3例,女6例,平均年龄39岁。其中5例有前驱非特异性感染;神经系统首发症状6例为精神行为异常(均为女性)、3例为癫痫(均为男性)。病程中9例患者均存在精神行为异常、7例癫痫、8例意识障碍、5例不自主运动、3例通气不足。9例患者的血与脑脊液抗NMDAR抗体均为阳性,均接受人血丙种球蛋白和激素冲击治疗,其中8例治愈或好转,1例无效;随访6个月,8例生活自理、预后良好,1例致残。结论前驱非特异性感染基础上突发精神行为异常合并癫痫,血与脑脊液抗NMDAR抗体阳性是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丙种球蛋白和激素冲击治疗有助于临床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脑炎 精神障碍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