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系统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凯柏 高博 +4 位作者 高敏 余道杰 周晓东 宋燕燕 王越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29-2443,共15页
开展电子系统高功率微波(high-power microwave,HPM)效应研究对信息化战争意义重大。本文基于HPM技术发展历程,首先介绍了电子系统面临的HPM威胁。其次,阐述了电子系统HPM效应研究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解析法、数值法和试验法的研究现状。... 开展电子系统高功率微波(high-power microwave,HPM)效应研究对信息化战争意义重大。本文基于HPM技术发展历程,首先介绍了电子系统面临的HPM威胁。其次,阐述了电子系统HPM效应研究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解析法、数值法和试验法的研究现状。最后,探讨了效应研究的下一步发展趋势。当前,针对复杂电子系统开展HPM效应研究仍面临算法和模型优化、数据精确测量等现实问题。传统理论分析方法可与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合,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在大模型技术的驱动下,HPM效应评估技术将进一步发展,有效提升电子系统HPM防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系统 高功率微波 效应研究 人工智能 效应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捷联制导弹药应用及关键技术介绍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希彤 罗兴柏 +2 位作者 刘秋生 周文翠 王建平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61,共4页
介绍了捷联导引技术发展历程,阐述了基于捷联导引头的相关精确制导武器发展现状,总结了发展捷联制导武器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指明捷联制导武器必将在精确制导武器中取得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制导 捷联 交班 一体化 视线角速率 隔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弹药装药倒空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施洪杰 向红军 +2 位作者 吕庆敖 苑希超 乔志明 《兵工自动化》 2021年第12期33-37,共5页
针对目前废旧弹药销毁处理需求日益增长的现状,基于弹药的绿色处理要求,分析常见弹丸装药物理特性,依据装药特性对装药倒空方法进行归纳分类。对比分析7种装药倒空方法的原理、技术及特征,提出弹丸装药倒空方法评价体系,指出电磁感应加... 针对目前废旧弹药销毁处理需求日益增长的现状,基于弹药的绿色处理要求,分析常见弹丸装药物理特性,依据装药特性对装药倒空方法进行归纳分类。对比分析7种装药倒空方法的原理、技术及特征,提出弹丸装药倒空方法评价体系,指出电磁感应加热倒空法将成为未来装药倒空的主要发展方向。该分析工作对改善我国废旧弹药处理现状,实现安全、绿色、高效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药 废旧弹药 装药倒空 倒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CNTs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孟胜皓 杜仕国 +1 位作者 鲁彦玲 王建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0-65,共6页
目的制备一种TiO_2/CNTs复合粒子,并研究它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方法以钛酸丁酯为钛源、乙酰丙酮为稳定剂,在常温下制备了钛溶胶,之后又以浓酸处理后的碳纳米管为载体,在常压和80℃下,用溶胶回流法制备了TiO_2/CNTs纳米复合粒... 目的制备一种TiO_2/CNTs复合粒子,并研究它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方法以钛酸丁酯为钛源、乙酰丙酮为稳定剂,在常温下制备了钛溶胶,之后又以浓酸处理后的碳纳米管为载体,在常压和80℃下,用溶胶回流法制备了TiO_2/CNTs纳米复合粒子。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复合粒子的晶体组成,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复合粒子的表面形貌,采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复合粒子的表面官能团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热分析仪考察了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经浓酸处理后,碳纳米管表面增加了羟基、羧基等活性官能团,生成的TiO_2呈颗粒状包覆在碳纳米管表面,厚度约为2~4 nm,复合粒子中TiO_2晶型为锐钛矿和金红石的混晶。TiO_2/CNTs复合粒子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使高氯酸铵的高温分解峰温度降低了52.5℃,并由吸热状态转变为放热状态,低温分解峰几乎消失。结论制备的TiO_2/CNTs复合粒子能促进高氯酸铵的热分解,且其催化效果明显优于纳米TiO_2、CNTs以及二者的简单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二氧化钛 高氯酸铵 催化分解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脲弹性体微相分离研究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少杰 闫军 +2 位作者 杜仕国 鲁彦玲 蔡军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1205-21210,共6页
聚脲作为新型的弹性体材料,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在防水、防腐、耐磨、抗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喷涂施工技术的发展,聚脲也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国内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早期研究多注重于聚脲的... 聚脲作为新型的弹性体材料,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在防水、防腐、耐磨、抗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喷涂施工技术的发展,聚脲也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国内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早期研究多注重于聚脲的使用工艺,而现阶段的研究重点是加强对材料本身微观结构形态的研究,理清结构与相关性能的关系,从而获得性能更优的产品以及开发新型功能化材料。聚脲由异氰酸酯组分和氨基组分聚合生成,分子链由硬段和软段交替连接。玻璃化转变温度(T g)较低的软段柔顺性好,形成基体相;具有高T g、刚性大的硬段在强氢键作用下形成硬相,起到物理交联和作为增强填料的作用,可显著提高材料的理化性能,如热性能、力学性能等。相分离是聚脲典型的微观形态特征,也是其具有优异性能的重要原因。尽管聚脲的微相分离早已研究确认,但其微观组成、形态与相关性能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聚脲微相形态的影响因素众多,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1)软硬段组成,包括原料结构种类、化学配比、链段长度等;(2)氢键作用,即氢键对形态和性能的影响;(3)制备方法以及加工处理工艺。其中,软硬段组成和氢键作用对聚脲的微观形态和性能有决定性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先进的表征与分析技术逐渐被应用到聚脲的研究当中,尤其是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的发展应用,正成为研究聚脲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有力工具。本文主要综述了聚脲微相分离形态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从软硬段组成、氢键作用等微观角度阐述典型结构因素对形态和相关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在聚脲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指出了现阶段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脲弹性体 微相分离 氢键化程度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涂层对电磁轨道炮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雷彬 杜传通 +2 位作者 吕庆敖 张倩 邢彦昌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9-1935,共7页
石墨烯是具有诸多优良性能的新型碳纳米材料,且石墨烯涂层对提高电磁轨道炮电枢/轨道间的滑动电接触性能及发射性能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为此采用分组对比试验方法,对普通U型铝电枢和石墨烯涂层电枢进行了电枢/轨道接触界面滑动摩擦力... 石墨烯是具有诸多优良性能的新型碳纳米材料,且石墨烯涂层对提高电磁轨道炮电枢/轨道间的滑动电接触性能及发射性能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为此采用分组对比试验方法,对普通U型铝电枢和石墨烯涂层电枢进行了电枢/轨道接触界面滑动摩擦力、静态接触电阻等性能测试。并通过设定相同的条件,对比开展了低速发射试验研究,且还对电枢速度和电枢/轨道界面特性变化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分析表明:1)石墨烯涂层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可使电枢/轨道接触界面的滑动摩擦系数降低约25%;2)石墨烯涂层增大了电枢/轨道接触界面的静态接触电阻,幅度在5%~10%,但并不会严重影响电枢/轨道间良好的电传导;3)在文中低速度发射条件下,石墨烯涂层电枢较普通U型铝电枢能达到更高的发射速度,速度提升23%以上;4)石墨烯涂层能起到抗电弧烧蚀、减少沉积层中氧含量的作用,保证了良好的电枢/轨道滑动电接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炮 石墨烯 涂层 电枢 滑动电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匝串联并列轨道炮U形电枢接触界面熔蚀规律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邢彦昌 吕庆敖 +3 位作者 雷彬 向红军 陈建伟 苑希超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81-2091,共11页
针对一种多匝串联并列轨道炮U形电枢与轨道接触界面的熔蚀问题,通过电磁-结构-热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对不同电流峰值、不同过盈量的膛内电枢速度、界面接触压力、界面温度等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开展了相关验证试验,得到了接触界面熔蚀规律... 针对一种多匝串联并列轨道炮U形电枢与轨道接触界面的熔蚀问题,通过电磁-结构-热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对不同电流峰值、不同过盈量的膛内电枢速度、界面接触压力、界面温度等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开展了相关验证试验,得到了接触界面熔蚀规律。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发射过程中电枢与轨道间的接触压力随电流波动而变化;接触压力越大,摩擦热功率越大,而接触电阻的焦耳热功率越小;合理设计电枢过盈量参数,可进一步改善滑动接触界面的环境温度;由于滑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磨损,电枢接触面熔蚀区域从初始接触区域逐渐向尾部转移,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并列轨道炮 电磁发射 接触界面 熔蚀规律 接触压力 焦耳热 摩擦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失效数据下计算装置贮存寿命评估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晓东 穆希辉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2-278,共7页
针对信息化弹药部组件贮存寿命难以评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自然贮存试验数据与加速试验无失效数据的部组件贮存寿命评估方法。首先,根据部组件的自然贮存试验数据,通过保序回归解决数据中的倒挂问题,采用极小卡方估计法和拟合优度检... 针对信息化弹药部组件贮存寿命难以评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自然贮存试验数据与加速试验无失效数据的部组件贮存寿命评估方法。首先,根据部组件的自然贮存试验数据,通过保序回归解决数据中的倒挂问题,采用极小卡方估计法和拟合优度检验初步确定部组件的寿命分布函数。接着,通过最优置信限法,估计加速应力水平下的模型参数,并计算加速应力水平与常规应力水平间的加速因子,将加速试验中的无失效数据折算为常规应力水平下的定时截尾数据,单独依据该数据重新评估模型参数。而后,融合折算数据和原始自然贮存数据,再次评估部组件的贮存可靠性,综合对比评估结果确定其分布函数。最后,以某计算装置为例,综合对比分析自然贮存试验数据、加速试验无失效数据和融合贮存试验数据的评估结果,确定了该计算装置的寿命分布函数和给定可靠度下的贮存寿命,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以做工程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装置 无失效数据 自然贮存试验 贮存寿命 最优置信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度计贮存试验及寿命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晓东 穆希辉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7-1235,共9页
针对长期贮存后加速度计寿命难以评估的问题,提出一种综合利用加速试验数据与自然贮存试验数据的评估方法。采用极小卡方估计和拟合优度检验,处理加速度计的自然贮存数据,得到其可能服从的4种寿命分布函数,确定加速度计寿命分布形式为... 针对长期贮存后加速度计寿命难以评估的问题,提出一种综合利用加速试验数据与自然贮存试验数据的评估方法。采用极小卡方估计和拟合优度检验,处理加速度计的自然贮存数据,得到其可能服从的4种寿命分布函数,确定加速度计寿命分布形式为威布尔分布和Ⅰ型极大值分布;基于加速度计的先验信息,设计并开展加速度计的步进加速寿命试验,获得加速度计的加速失效数据;在威布尔分布和I型极大值分布假设下,依据加速失效数据估计加速度计寿命分布模型参数,采取加速因子变异系数的方法,选定Ⅰ型极大值分布为加速度计的寿命分布函数,得出常规应力水平下可靠度0.90和0.95的寿命分别为14.9176 a和10.0524 a.通过对比标准贮存环境中和寿命分布模型中加速度计的失效比率,验证了综合利用两种试验数据评估加速度计寿命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计 加速因子变异系数 贮存寿命 加速试验 自然贮存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频连续波引信高功率微波前门耦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凯柏 高敏 +1 位作者 周晓东 惠江海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1-889,共9页
针对调频连续波引信在高功率微波辐照下的前门耦合问题,对引信射频前端进行场路联合仿真实验。利用仿真软件建立引信射频前端模型,采用先辐照、后注入的实验方法对引信前门耦合效应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引信射频前端敏感元器件容易... 针对调频连续波引信在高功率微波辐照下的前门耦合问题,对引信射频前端进行场路联合仿真实验。利用仿真软件建立引信射频前端模型,采用先辐照、后注入的实验方法对引信前门耦合效应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引信射频前端敏感元器件容易被耦合进入的高功率微波毁伤,当脉冲信号上升时间较短时,毁伤效果更为明显;当高功率微波源与引信距离较远时,引信的正常测距功能会受到干扰,但脉冲信号的平顶宽度变化所造成的干扰效应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频连续波引信 高功率微波 前门耦合效应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碳材料及其复合物在推进剂催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孟胜皓 杜仕国 鲁彦玲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70,共4页
针对不同碳材料拥有的特殊结构及性能,碳材料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推进剂催化中;总结碳材料在推进剂燃烧催化中的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新型碳材料催化剂提供理论依据;以碳纳米管、石墨烯和氮化碳为新型碳材料代表,总结了新型碳材料及... 针对不同碳材料拥有的特殊结构及性能,碳材料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推进剂催化中;总结碳材料在推进剂燃烧催化中的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新型碳材料催化剂提供理论依据;以碳纳米管、石墨烯和氮化碳为新型碳材料代表,总结了新型碳材料及其复合物在推进剂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3种碳材料的结构性质特点及其复合物对推进剂组分热分解的不同催化效果;大量研究表明:碳材料及其复合物等均对推进剂含能组分的热分解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能有效改善推进剂的能量性能及燃烧性能;最后,总结了复合碳材料在催化领域的重要性,指出了今后碳材料在推进剂催化方面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材料 推进剂 碳纳米管 石墨烯 氮化碳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维纳过程的末制导炮弹控制舱光耦贮存寿命评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烜工 穆希辉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78,131,共5页
以光耦的漏电流参数为刻画对象,使用维纳过程对其进行描述。但使用维纳过程描述不同光耦漏电流退化的个体性差异,以及漏电流非线性数据的处理以及明确失效阈值的缺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线性维纳过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随机变量阿... 以光耦的漏电流参数为刻画对象,使用维纳过程对其进行描述。但使用维纳过程描述不同光耦漏电流退化的个体性差异,以及漏电流非线性数据的处理以及明确失效阈值的缺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线性维纳过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随机变量阿伦尼乌斯方程,以对漂移系数λ进行随机化处理,其次利用时间-尺度变换公式解决了非线性数据转变为线性数据的问题,最后使用两步极大似然估计对参数进行估计。针对缺乏明确失效阈值的问题,设立了游动阈值对可靠度进行了讨论。最终评定在长储环境下光耦的t_(0. 9)为25. 4年至27. 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耦合器 贮存可靠性 维纳过程 随机变量阿伦尼乌斯方程 时间-尺度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轨道炮锡合金涂层电枢/轨道温度场数值仿真 被引量:6
13
作者 吕庆敖 陈建伟 +1 位作者 张华翔 张倩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14,共5页
提出将锡合金应用于电枢/轨道滑动电接触界面,研究其对电枢/轨道滑动电接触性能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锡合金涂层电枢/轨道接触电阻,建立锡合金涂层电枢/轨道接触三维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对锡合金涂层电枢/轨道滑动电接触... 提出将锡合金应用于电枢/轨道滑动电接触界面,研究其对电枢/轨道滑动电接触性能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锡合金涂层电枢/轨道接触电阻,建立锡合金涂层电枢/轨道接触三维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对锡合金涂层电枢/轨道滑动电接触界面电流欧姆热与机械摩擦热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电流欧姆热作用下,锡合金涂层电枢与普通电枢表面最高温度相比,降低16. 9%~18. 2%;而摩擦热作用对电枢/轨道界面温升贡献较小,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锡合金 涂层 温度场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晶型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的催化分解 被引量:3
14
作者 孟胜皓 杜仕国 +2 位作者 鲁彦玲 俞卫博 李晨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73,共6页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乙酰丙酮为水解抑制剂,采用溶胶回流法在温和条件下制备了无定型纳米二氧化钛。在200~1000℃下分别煅烧得到六种不同的二氧化钛粉末。分别采用宏观拍照、X射线衍射法、比表面积分析对其进行物相表征,并研究了其对高氯...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乙酰丙酮为水解抑制剂,采用溶胶回流法在温和条件下制备了无定型纳米二氧化钛。在200~1000℃下分别煅烧得到六种不同的二氧化钛粉末。分别采用宏观拍照、X射线衍射法、比表面积分析对其进行物相表征,并研究了其对高氯酸铵的催化作用。结果发现,在400℃下煅烧的纳米二氧化钛为纯锐钛矿相,比表面积计算为89.89 m^2/g,其吸?脱附模型属于Ⅳ型介孔材料。在六种样品中,只有TiO2?400对高氯酸铵的分解催化效果最为明显,随着添加量的增多催化效果明显增强,并且高温分解峰有由吸热转向放热的趋势。分析认为,高氯酸铵在低温分解阶段因NH3逐渐附满其表面而使反应停止,而纳米TiO2对NH3有吸附效果,使得NH3有机会与HClO4及其产物发生氧化还原放热反应,对AP热分解产生了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纳米粒子 吸-脱附 高氯酸铵 热解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引信射频前端UWB-HPM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凯柏 周晓东 +1 位作者 高敏 范宇清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4-291,共8页
针对毫米波引信射频前端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易受干扰的问题,使用场路联合的方法对其前门耦合效应进行研究。通过电磁仿真软件模拟引信天线在超宽带高功率微波环境下天线的耦合效应,并对不同脉宽、不同距离下的耦合电压进行数值分析;通过... 针对毫米波引信射频前端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易受干扰的问题,使用场路联合的方法对其前门耦合效应进行研究。通过电磁仿真软件模拟引信天线在超宽带高功率微波环境下天线的耦合效应,并对不同脉宽、不同距离下的耦合电压进行数值分析;通过电路设计软件对RF前端电路进行注入实验,结合仿真数据分析RF前端损伤机理。结果表明,当辐照场强为100 kV/m、信号脉宽为0.05 ns时,耦合中频输出信号峰值电压可达1.8 V,对引信末端可靠性造成严重威胁。所得结论不仅完善了引信高功率微波效应理论,还为RF前端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引信 超宽带高功率微波 联合仿真 前门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形刻槽预制破片战斗部爆炸仿真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余志统 施冬梅 +2 位作者 尚春明 石永相 李文钊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9-162,共4页
利用SOLIDWORKS、ICEM建立预制破片战斗部有限元模型,通过AUTODUN对战斗部爆炸加载及破片飞散过程进行仿真研究,提出了V形刻槽预制破片槽口处有限元划分方法,获得了V形刻槽式预制破片的速度、飞散角等参数;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
关键词 预制破片战斗部 爆炸仿真 V形刻槽预制破片 AUTODY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频谱干扰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禹廷 张倩 +2 位作者 张开创 陈浩 王洪岩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5-118,共4页
针对传统冷烟幕剂比重大、易沉降、多频谱兼容性差等不足,采用干混法将碳气凝胶和碳纤维混合配药制备了新型多频谱干扰剂。利用烟箱动态系统研究了多频谱干扰剂对红外(1~3μm、3~5μm、8~14μm)、10. 6μm激光及毫米波(3 mm、8 mm)... 针对传统冷烟幕剂比重大、易沉降、多频谱兼容性差等不足,采用干混法将碳气凝胶和碳纤维混合配药制备了新型多频谱干扰剂。利用烟箱动态系统研究了多频谱干扰剂对红外(1~3μm、3~5μm、8~14μm)、10. 6μm激光及毫米波(3 mm、8 mm)的衰减性能。结果表明:多频谱干扰剂对红外(1~3μm、3~5μm、8~14μm)的透过率均小于5%,对10. 6μm激光的透过率小于6%,对3 mm波和8 mm波的最大衰减值分别为10. 73 dB和6. 89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对抗 烟幕干扰 碳气凝胶 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前编码的弹载相控阵探测器凝视高分辨成像
18
作者 程呈 高敏 +2 位作者 周晓东 纪永祥 宗竹林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1-1055,共15页
为实现前视高分辨成像,新型精确制导弹药需对其搭载的相控探测器成像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波前编码的凝视高分辨成像算法,结合自适应单脉冲响应曲线(MRC)实现前视高分辨探测。利用波前编码形成探测波束非平面波前,以增加瞬时回波... 为实现前视高分辨成像,新型精确制导弹药需对其搭载的相控探测器成像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波前编码的凝视高分辨成像算法,结合自适应单脉冲响应曲线(MRC)实现前视高分辨探测。利用波前编码形成探测波束非平面波前,以增加瞬时回波信号中所携带目标区域强散射点的有效信息;同时自适应MRC技术为载弹提供方位向的高分辨测角能力,直接利用回波信号动态优化MRC使测角剖面聚焦,并对影响成像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仿真实验和外场试验结果表明:非平面波前成像误差最大值为2.4 m左右,实际回波信号进行成像处理时方位向与距离向的误差均小于2.5 m,满足载弹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载相控阵探测器 波前编码 自适应单脉冲响应曲线 高分辨 凝视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履带柔性复合材料的本构模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子涵 穆希辉 杜峰坡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19-1726,共8页
橡胶履带性能是影响履带式行走装置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准确表征橡胶履带在服役条件下产生的大变形、非线性和各向异性等力学行为,开展不同帘线偏角下橡胶-帘线复合材料单轴拉伸试验研究,分析帘线偏角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 橡胶履带性能是影响履带式行走装置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准确表征橡胶履带在服役条件下产生的大变形、非线性和各向异性等力学行为,开展不同帘线偏角下橡胶-帘线复合材料单轴拉伸试验研究,分析帘线偏角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一种考虑橡胶与帘线相互作用的超弹性本构模型。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和牛顿迭代法,提出一种模型参数寻优拟合方法。依次根据帘线偏角为90°、0°和15°的单轴拉伸数据拟合得到模型参数,并对帘线偏角为45°和60°的单轴拉伸数据进行预测,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28和0.9829,预测效果较为理想。对不同帘线偏角的单轴拉伸试验工况进行数值仿真,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趋势基本一致,最大仿真误差约为10.86%,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正确性以及与有限元分析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履带 本构模型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各向异性 超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基非晶合金燃烧热测试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尚春明 施冬梅 +2 位作者 李文钊 石永相 徐雪涛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3-197,共5页
为了准确测量Zr基非晶合金的燃烧热,评估其化学潜能,采用氧弹量热法,研究了不同材质坩埚、助燃剂种类和添加量、充氧压力对Zr基非晶合金燃烧热测试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测试实验条件:钨坩埚铺垫酸洗石棉,方片60标准药助燃剂,质量比1... 为了准确测量Zr基非晶合金的燃烧热,评估其化学潜能,采用氧弹量热法,研究了不同材质坩埚、助燃剂种类和添加量、充氧压力对Zr基非晶合金燃烧热测试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测试实验条件:钨坩埚铺垫酸洗石棉,方片60标准药助燃剂,质量比1∶1,氧气压力2.0 MPa;XRD显示燃烧产物的成分主要为ZrO2,以及少量的CuO、Cu2O和Al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基非晶合金 燃烧热 氧弹量热仪 氧化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