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系统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凯柏 高博 +4 位作者 高敏 余道杰 周晓东 宋燕燕 王越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29-2443,共15页
开展电子系统高功率微波(high-power microwave,HPM)效应研究对信息化战争意义重大。本文基于HPM技术发展历程,首先介绍了电子系统面临的HPM威胁。其次,阐述了电子系统HPM效应研究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解析法、数值法和试验法的研究现状。... 开展电子系统高功率微波(high-power microwave,HPM)效应研究对信息化战争意义重大。本文基于HPM技术发展历程,首先介绍了电子系统面临的HPM威胁。其次,阐述了电子系统HPM效应研究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解析法、数值法和试验法的研究现状。最后,探讨了效应研究的下一步发展趋势。当前,针对复杂电子系统开展HPM效应研究仍面临算法和模型优化、数据精确测量等现实问题。传统理论分析方法可与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合,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在大模型技术的驱动下,HPM效应评估技术将进一步发展,有效提升电子系统HPM防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系统 高功率微波 效应研究 人工智能 效应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弹体旋转情况下的四元红外探测系统仿真
2
作者 王成 王卫国 +3 位作者 孟晨 李青 成悦 孔子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18-2227,共10页
为了准确分析四元红外探测系统跟踪电路的输出信号,为导弹导引头的跟踪和抗干扰算法提供准确的计算依据,分析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在考虑弹体旋转的情况下仿真四元红外探测系统与圆锥扫描相结合产生的目标图像轨迹。以某型便携式防空导弹为... 为了准确分析四元红外探测系统跟踪电路的输出信号,为导弹导引头的跟踪和抗干扰算法提供准确的计算依据,分析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在考虑弹体旋转的情况下仿真四元红外探测系统与圆锥扫描相结合产生的目标图像轨迹。以某型便携式防空导弹为例,分析四元红外探测系统在有干扰和无干扰两种情况下的信息信号和目标捕获信号,在此基础上完成脉冲模拟跟踪和数字跟踪电路的信号仿真,开发四元红外探测系统的仿真软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弹体旋转、直接仿真四元探测系统输出信号,则四元红外探测系统输出信号仿真结果会导致后期的跟踪电路输出信号仿真结果出现误差;当四元红外探测系统视场中只有目标像斑时,探测器输出可以准确地捕捉目标并计算其方位信息,当有干扰像斑时目标捕获信号输出异常;脉冲模拟跟踪电路和数字跟踪电路都可以计算目标的方位信息,但脉冲模拟跟踪的实现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防空导弹 四元红外探测器 圆锥扫描 脉冲模拟跟踪 数字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MS加速度传感器的振动加速度测量系统设计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磊 房立清 +1 位作者 齐子元 李旭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21,25,共5页
以MEMS加速度传感器为主体器件,设计了一种振动加速度实时测量和存储系统,利用串口显示助手读取显示测量系统的存储测量数据,通过振动试验台试验检验系统测量性能和抗过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可完成振动加速度的实时测量,并... 以MEMS加速度传感器为主体器件,设计了一种振动加速度实时测量和存储系统,利用串口显示助手读取显示测量系统的存储测量数据,通过振动试验台试验检验系统测量性能和抗过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可完成振动加速度的实时测量,并可承受至少100g的过载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加速度传感器 测量系统设计 振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MS加速度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被引量:8
4
作者 徐磊 房立清 +3 位作者 李旭 霍瑞坤 齐子元 郭德卿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3-76,95,共5页
为了准确测量振动物体的振动加速度,为判断机械故障以及物体的工作状态提供可靠的参考指标,利用MEMS加速度传感器设计一款振动加速度测量采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加速度测量模块、加速度采集模块以及加速度读取模块,MEMS技术的运用大大... 为了准确测量振动物体的振动加速度,为判断机械故障以及物体的工作状态提供可靠的参考指标,利用MEMS加速度传感器设计一款振动加速度测量采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加速度测量模块、加速度采集模块以及加速度读取模块,MEMS技术的运用大大减小了测量采集系统的体积,数字式的输出提高了测量系统的精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振动加速度测量采集系统可以较为准确地实现振动加速度的测量和采集,可以承受至少100 g的过载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加速度 加速度测量采集 MEMS加速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合算法的失效相关多部件系统维修策略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姚运志 孟晨 +1 位作者 王成 李宝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82-488,共7页
针对多部件系统维修策略优化问题,在考虑失效相关和经济相关的基础上,从建模和求解算法两方面展开了研究。建立了多部件系统折扣准则模型,得到了维修费率的最优方程,并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采用聚合算法减小线性规划问题的规模,并利用... 针对多部件系统维修策略优化问题,在考虑失效相关和经济相关的基础上,从建模和求解算法两方面展开了研究。建立了多部件系统折扣准则模型,得到了维修费率的最优方程,并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采用聚合算法减小线性规划问题的规模,并利用迭代算法求得其最优解。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失效相关程度对折扣总成本以及最优维修策略的影响,探究了模型中成本参数对维修策略的影响。算法对比的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聚合迭代算法可以有效提高运算速度,降低内存占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部件系统 维修策略 失效相关 聚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扫描亚成像系统仿真研究
6
作者 王成 孟晨 李青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6-151,共6页
玫瑰扫描红外寻的技术是一种常见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红外自寻的技术,对玫瑰扫描系统进行了介绍,之后通过对玫瑰扫描系统工作原理的分析,建立了玫瑰扫描坐标的映射关系,并根据映射关系实现了二维数据的生成和显示,完成了玫瑰扫描亚成像技... 玫瑰扫描红外寻的技术是一种常见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红外自寻的技术,对玫瑰扫描系统进行了介绍,之后通过对玫瑰扫描系统工作原理的分析,建立了玫瑰扫描坐标的映射关系,并根据映射关系实现了二维数据的生成和显示,完成了玫瑰扫描亚成像技术的仿真实验,并提出了基于图像连通区域的聚类算法,实现了亚成像图像的整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扫描 亚成像 聚类算法 图像整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本尺度熵与GG模糊聚类的轴承性能退化状态识别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冰 胡雄 +1 位作者 李洪儒 孙德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0-197,221,共9页
针对轴承性能退化状态的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基本尺度熵与GG聚类的退化状态识别方法。首先分析轴承性能退化过程中的基本尺度熵演化规律,并分析该参数的单调性与敏感性。考虑到轴承退化状态在时间尺度的连续性,构建基本尺度熵、有效... 针对轴承性能退化状态的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基本尺度熵与GG聚类的退化状态识别方法。首先分析轴承性能退化过程中的基本尺度熵演化规律,并分析该参数的单调性与敏感性。考虑到轴承退化状态在时间尺度的连续性,构建基本尺度熵、有效值以及退化时间的三维退化特征向量,并采用GG模糊聚类方法对轴承性能退化状态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实现对性能退化状态的识别。采用来自IEEE PHM 2012的轴承全寿命试验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并与FCM、GK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聚类效果更优,同一退化状态内的时间聚集度更高,能够为轴承性能退化状态的识别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尺度熵 特征提取 GG模糊聚类 滚动轴承 状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蝶形天线增强的InP基室温HEMT太赫兹探测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金伦 崔少辉(指导) +4 位作者 张静 张振伟 张博文 倪海桥 牛智川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2-138,共7页
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制备了InP基HEMT样片,室温下样片迁移率达10 289 cm2/(V·s)。通过光刻、腐蚀、磁控溅射、点焊等工艺技术制备出了蝶形天线耦合的太赫兹探测器件。器件采用的蝶形天线经HFSS软件仿真优化后,天线S11参数为-40 d B... 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制备了InP基HEMT样片,室温下样片迁移率达10 289 cm2/(V·s)。通过光刻、腐蚀、磁控溅射、点焊等工艺技术制备出了蝶形天线耦合的太赫兹探测器件。器件采用的蝶形天线经HFSS软件仿真优化后,天线S11参数为-40 d B,电压驻波比(VSWR)为1.15,增益可达6 dB,并与二维电子气沟道实现阻抗匹配。在VDI公司0.3 THz肖特基二极管太赫兹源辐照下进行器件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室温下器件噪声等效功率(NEP)为40 nW/Hz1/2,探测响应度46 V/W,器件响应时间优于330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探测器 高电子迁移率场效应晶体管 磷化铟 蝶形天线 分子束外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元多尺度熵的滚动轴承退化趋势预测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洪儒 于贺 +1 位作者 田再克 李宝晨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420-2425,2433,共7页
针对轴承振动信号随机噪声干扰大、多尺度熵表征轴承退化趋势偏差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元多尺度熵的滚动轴承退化趋势预测方法。首先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进行局部特征尺度分解,采用多元多尺度熵理论对二阶信号进行计算,提取了二元... 针对轴承振动信号随机噪声干扰大、多尺度熵表征轴承退化趋势偏差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元多尺度熵的滚动轴承退化趋势预测方法。首先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进行局部特征尺度分解,采用多元多尺度熵理论对二阶信号进行计算,提取了二元多尺度熵特征。然后采用互信息法和假近邻法对算法中的嵌入维数和延迟向量等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采用极限学习机预测模型对二元多尺度熵退化趋势曲线进行预测,并对比了不同激活函数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多尺度熵,二元多尺度熵偏差较小;激活函数为sigmoid时极限学习机模型预测精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多尺度熵 参数优化 退化趋势预测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自适应超螺旋算法的制导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畅 杨锁昌 +1 位作者 汪连栋 张宽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88-1397,共10页
针对地空导弹攻击机动目标的制导律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有限时间稳定的新型二阶滑模制导律。在弹目相对运动模型的基础上,将制导问题转化为一阶系统的控制问题。在超螺旋(ST)算法中引入线性项和一种新的参数自适应律,提出了一种快速自... 针对地空导弹攻击机动目标的制导律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有限时间稳定的新型二阶滑模制导律。在弹目相对运动模型的基础上,将制导问题转化为一阶系统的控制问题。在超螺旋(ST)算法中引入线性项和一种新的参数自适应律,提出了一种快速自适应超螺旋(FAST)算法,该算法不需要已知系统不确定性的边界且收敛速度较快。利用类二次型Lyapunov函数证明了系统有限时间稳定性,给出了收敛时间估计公式。通过与自适应滑模制导律、ST制导律和光滑二阶滑模制导律的仿真对比,验证了所设计的制导律在保证制导精度的同时,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提高滑模变量的收敛速度,并且避免了参数选择困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阶滑模 超螺旋(ST)算法 制导律 有限时间稳定 自适应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探测的战场目标快速识别 被引量:9
11
作者 程呈 高敏 +2 位作者 程旭德 方丹 陈一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1-165,共5页
基于光谱探测的目标识别技术,因其能够对抗伪装目标、抗干扰性强等优势,已经逐步应用于军事领域,为战场目标识别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该方法的重点在于光谱识别的准确性、数据处理技术等等,目前对于该方法的研究、改进以及创新多基于上述... 基于光谱探测的目标识别技术,因其能够对抗伪装目标、抗干扰性强等优势,已经逐步应用于军事领域,为战场目标识别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该方法的重点在于光谱识别的准确性、数据处理技术等等,目前对于该方法的研究、改进以及创新多基于上述重点进行的。现代战争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可预见性越来越低,所以对于战场机会的把握成为了能否打赢现代战争的关键,因此对于应用于战场的目标识别方法的实时性要求将越来越苛刻。故重点集中在基于光谱识别的目标识别方法的实时性,目的是为了实现快速的目标识别,使得该方法能够适应现代战争的作战特点,增强其实用性。首先对该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以偏振干涉成像光谱仪为例,说明该工作的改进之处并对提高目标的实时性进行原理分析;最后对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以及应用领域进行分析,简述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探测 目标识别 实时性 快速识别 特征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无线定位算法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3
12
作者 史云飞 郝永生 +1 位作者 刘德亮 王波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30-1236,共7页
随着无线定位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室内定位需求的上升,室内环境的定位技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考虑到室内定位的关键技术包含了许多方面,首先概述了目前室内定位主要的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室内定位误差的主要来源;针对如何减少定... 随着无线定位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室内定位需求的上升,室内环境的定位技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考虑到室内定位的关键技术包含了许多方面,首先概述了目前室内定位主要的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室内定位误差的主要来源;针对如何减少定位误差,将室内定位理论主要分为信道建模以及定位算法两个部分进行分析介绍;最后总结了现有的研究,指出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定位 信道建模 定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信自旋式微电机旋转机架抗高过载结构设计 被引量:6
13
作者 惠江海 高敏 李鑫鹏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91-999,共9页
针对炮弹发射过程中的瞬时高过载造成弹道修正引信自旋式微电机旋转机架失效,导致引信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结合当前弹载器件抗过载的主要方法与思路,考虑电机旋转机架的工作特点,根据旋转机架动力学模型和轴承在缓冲设计条件下的吸能原... 针对炮弹发射过程中的瞬时高过载造成弹道修正引信自旋式微电机旋转机架失效,导致引信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结合当前弹载器件抗过载的主要方法与思路,考虑电机旋转机架的工作特点,根据旋转机架动力学模型和轴承在缓冲设计条件下的吸能原理,基于弹-炮-引信耦合有限元动力学仿真获取了旋转机架轴承的过载特性,结果表明了轴承主要承受轴向过载条件下的惯性力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轴承处添加铜制缓冲垫片和改变外转子机架的轴肩与底螺尺寸两种抗过载设计方案,并通过弹-炮-引信耦合有限元动力学仿真分别获取了两种方案下球轴承最大应力值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铜制缓冲垫片无法将球轴承的最大应力降低到轴承钢屈服极限以下,而通过改变外转子机架轴肩与底螺尺寸能成功将球轴承的最大应力值降低至轴承钢屈服极限以下,结合推力轴承形变量判定,该方案满足旋转机架的抗过载设计需求,保证了修正引信在炮弹发射后的正常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修正引信 旋转机架 抗过载 弹-炮-引信耦合有限元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频连续波引信高功率微波前门耦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凯柏 高敏 +1 位作者 周晓东 惠江海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1-889,共9页
针对调频连续波引信在高功率微波辐照下的前门耦合问题,对引信射频前端进行场路联合仿真实验。利用仿真软件建立引信射频前端模型,采用先辐照、后注入的实验方法对引信前门耦合效应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引信射频前端敏感元器件容易... 针对调频连续波引信在高功率微波辐照下的前门耦合问题,对引信射频前端进行场路联合仿真实验。利用仿真软件建立引信射频前端模型,采用先辐照、后注入的实验方法对引信前门耦合效应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引信射频前端敏感元器件容易被耦合进入的高功率微波毁伤,当脉冲信号上升时间较短时,毁伤效果更为明显;当高功率微波源与引信距离较远时,引信的正常测距功能会受到干扰,但脉冲信号的平顶宽度变化所造成的干扰效应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频连续波引信 高功率微波 前门耦合效应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型罩锥角对聚能杆式侵彻体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崔魁文 米双山 高敏 《兵工自动化》 2018年第11期67-71,共5页
为研究药型罩锥角对聚能杆式侵彻体的影响,运用AUTODYN软件建立聚能装药模型,对90?~130?大锥角药型罩形成的聚能杆式侵彻体进行数值模拟。建立装药结构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锥角药型罩形成的聚能杆式侵彻体在同一时刻、同一炸高下的成型... 为研究药型罩锥角对聚能杆式侵彻体的影响,运用AUTODYN软件建立聚能装药模型,对90?~130?大锥角药型罩形成的聚能杆式侵彻体进行数值模拟。建立装药结构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锥角药型罩形成的聚能杆式侵彻体在同一时刻、同一炸高下的成型情况,分析在5倍装药口径炸高条件下聚能杆式侵彻体对均质靶板的侵彻情况,得到在装药口径和高度一定的前提条件下,药型罩锥角对聚能杆式侵彻体成型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药性罩锥角在100?~110?时,形成的聚能杆式侵彻体具有较好的连续性、稳定性与侵彻性能,可为聚能杆式侵彻体战斗部的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杆式侵彻体 药型罩 锥角 数值模拟 侵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As基InAs/AlSb二维电子气结构的生长优化(英文)
16
作者 崔晓然 吕红亮 +3 位作者 李金伦 苏向斌 徐应强 牛智川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5-388,共4页
采用分子束外延设备(MBE),外延生长了InAs/AlSb二维电子气结构样品.样品制备过程中,通过优化AlGaSb缓冲层厚度和InAs/AlSb界面厚度、改变AlSb隔离层厚度,分别对比了材料二维电子气特性的变化,并在隔离层厚度为5nm时,获得了室温电子迁移... 采用分子束外延设备(MBE),外延生长了InAs/AlSb二维电子气结构样品.样品制备过程中,通过优化AlGaSb缓冲层厚度和InAs/AlSb界面厚度、改变AlSb隔离层厚度,分别对比了材料二维电子气特性的变化,并在隔离层厚度为5nm时,获得了室温电子迁移率为20500cm^2/V·s,面电荷密度为2.0×1012/cm^2的InAs/AlSb二维电子气结构样品,为InAs/AlSb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研究和制备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电子气 迁移率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 分子束外延(MB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TOA和RSS混合的室内定位算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超超 陈建辉 +1 位作者 刘德亮 方正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1-55,共5页
针对在室内复杂环境中采用单一参数比如信号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或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RSS)等定位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TOA/RSS混合定位算法。TOA定位精度高,但对信号带宽和信道条件比较敏感;而RSS对可... 针对在室内复杂环境中采用单一参数比如信号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或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RSS)等定位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TOA/RSS混合定位算法。TOA定位精度高,但对信号带宽和信道条件比较敏感;而RSS对可用带宽的敏感性较低,并且已包含室内环境信息,结合两种参数定位时的特点提出了TOA/RSS混合定位算法,通过约束条件和二步最小二乘法将定位区域进一步缩小,估计出移动终端的位置。仿真结果表明,在不提高算法复杂度的前提下,本文所提出的算法比单独使用TOA或者RSS定位具有更好的精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定位 TOA(到达时间) RSS(接收信号强度) 混合定位 最小二乘法 克拉美罗下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地图维护的视觉里程计改进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彬彬 刘鹏远 张峻宁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76-2081,共6页
针对帧到帧模型里程计中特征点的冗余、耗费计算资源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特征提取与匹配的视觉里程计算法。对局部地图特征区域分块,在已有特征区域分块的基础上,基于稀疏化保留冗余特征区域中的高效特征点;针对特征区域中特征匹配点... 针对帧到帧模型里程计中特征点的冗余、耗费计算资源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特征提取与匹配的视觉里程计算法。对局部地图特征区域分块,在已有特征区域分块的基础上,基于稀疏化保留冗余特征区域中的高效特征点;针对特征区域中特征匹配点不足的情形,从局部地图中补充方向性和尺度性良好的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特征点,利用补充的特征点二次匹配;结合PnP(perspective-n-point)估计姿态,实现SLAM的前端视觉里程计。采用TUM(Technische Universit t München)通用数据集验证,并与其它算法在前端时间、特征点数量、轨迹绝对误差等方面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了改进算法在上述特征效果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视觉里程计 局部地图点 特征区域稀疏 特征区域扩张 特征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引信射频前端UWB-HPM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凯柏 周晓东 +1 位作者 高敏 范宇清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4-291,共8页
针对毫米波引信射频前端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易受干扰的问题,使用场路联合的方法对其前门耦合效应进行研究。通过电磁仿真软件模拟引信天线在超宽带高功率微波环境下天线的耦合效应,并对不同脉宽、不同距离下的耦合电压进行数值分析;通过... 针对毫米波引信射频前端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易受干扰的问题,使用场路联合的方法对其前门耦合效应进行研究。通过电磁仿真软件模拟引信天线在超宽带高功率微波环境下天线的耦合效应,并对不同脉宽、不同距离下的耦合电压进行数值分析;通过电路设计软件对RF前端电路进行注入实验,结合仿真数据分析RF前端损伤机理。结果表明,当辐照场强为100 kV/m、信号脉宽为0.05 ns时,耦合中频输出信号峰值电压可达1.8 V,对引信末端可靠性造成严重威胁。所得结论不仅完善了引信高功率微波效应理论,还为RF前端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引信 超宽带高功率微波 联合仿真 前门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U辅助的TDOA室内定位 被引量:4
20
作者 史云飞 郝永生 +1 位作者 刘德亮 王波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5-461,共7页
室内环境下,当无线信号受到多径和非视距干扰时,传统的基于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的测距模型定位精度不满足室内定位精度要求。为此,提出利用TDOA与低成本的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相结合... 室内环境下,当无线信号受到多径和非视距干扰时,传统的基于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的测距模型定位精度不满足室内定位精度要求。为此,提出利用TDOA与低成本的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相结合的定位方法。在视距情况下,只有TDOA系统工作,但在信号受到干扰时,利用IMU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一个准确的相对位置信息的特性,采用TDOA算法对其进行辅助定位,并利用卡尔曼滤波器对它们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最后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对数据进行处理融合。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比传统的TDOA定位具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定位 惯性测量单元 卡尔曼滤波 到达时间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